第1143章雷雨(上)


    夜色沉沉,黑幕一般的天空星光璀璨,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這寂靜的夜空中格外清晰,由東向西,這曠野中回蕩。


    這裏就是中亞地區的圖蘭低地,而這架正掠過低地上空的飛機則是一架中國空軍的“蒼鷺”式中型轟炸機,彈艙經過了改造,現,由彈艙改造而成的機艙裏正坐著中國國防軍三軍參謀總長藍天蔚,以及他的幾名隨員,都是高級軍官,軍銜低的也是上校。


    隨員們多半打盹,藍天蔚則仍翻閱手裏的那份軍情通報,這份軍情通報是他登上飛機之前才收到的,主要內容講的就是目前中亞軍區的備戰情況,以及中***方對蘇聯烏拉爾防線的偵察情報匯總。


    此次藍天蔚的目的地就是中國國防軍中亞軍區司令部,他將協助國防總長吳振漢指揮對蘇作戰,實際上,此次對蘇作戰,吳振漢就是戰區高司令官,藍天蔚是他的參謀長。


    吳振漢曾長期擔任中亞軍區司令,非常熟悉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由他擔任戰區高司令官,可以大限度的發揮他的能力。


    高加前線隻是此次中國對蘇作戰的一個次要戰場,真正的主要戰場不高加和西亞,而中亞,裏海北部的那片森林低地與荒漠戈壁交織的地區,烏拉爾山脈與烏拉爾河之間的那片廣袤曠野,一旦戰役發起,百萬中國陸軍將以橫掃千軍的氣勢滾滾向前,兵鋒指向蘇聯重要的工業中心城市斯大林格勒,此次戰役代號“雷雨”。


    如果“雷雨”行動得以順利實施的話,那麽此次攻勢將是中國國防軍自組建以來動員單位多、參戰兵力多、戰線長度寬、攻擊正麵廣、火力投射密度強的一次超大規模陸上戰役,為了實施此次攻勢,中***方不僅將全部空軍精銳集中到了中亞軍區,而且也將所有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高級將領集中到了中亞軍區,這僅從戰區參謀部的人員構成中就可見一斑,周道剛、張孝準、張國平、季雨霖……而藍天蔚就是這幫人的直屬上級,他本人則聽命於戰區司令吳振漢,而吳振漢則直接向中樞政府負責。


    “雷雨”行動也是藍天蔚自從軍以來參加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說句實話,他此刻的心情那也是有些緊張的,百萬軍隊集結到中亞軍區,光是一個隱蔽行軍、戰術欺騙就足夠參謀班子忙活的了。


    為了達成戰役發起的突然性,戰區參謀部同時使用了兩個戰術欺騙策略:一個戰術欺騙措施就是高加地區連續發動猛烈攻勢,以轉移蘇聯政府注意力,迫使其將中亞駐軍抽調到高加方向,另一個戰術欺騙措施則是土庫曼蘇維埃共和國挑起一場武裝叛亂,並以協助該國反對派武裝進軍首都的借口將大批陸軍部隊分別從國內、印度抽調到中亞地區,做出一副大舉增兵土庫曼境內的姿態,而且還揚言穿越該國領土,繼續向伊朗戰場投送兵力。


    根據空軍偵察顯示,中***方策劃的這兩個戰術欺騙措施確實起到了一些作用,就前天,蘇聯中亞軍區已經開始抽調裝甲部隊向西,目的地應該是斯大林格勒和羅斯托夫,而且部分原駐中亞的蘇聯空軍部隊也將一些戰鬥機部隊調走了,顯然,高加前線的危急形勢迫使蘇聯政府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


    但是與此同時,蘇聯政府卻為中亞軍區補充了大量組建的步兵部隊,根據中***方中亞裏海戰區參謀部的估算,僅僅昨天一天,就有不少於二十個蘇聯步兵師抵達中亞軍區司令部駐地古裏耶夫,這還僅僅隻是白天的情況,至於夜間蘇聯步兵師的調動情況,則無法準確掌握。


    必須承認,這一次中***隊的對手不是英國那樣的泥足巨人,蘇聯軍隊的戰鬥力雖然因為肅反而遭到了削弱,可是畢竟占據著地利的優勢,以及人和的優勢,為重要的是,相比遠西歐的英國,蘇聯可以很方便的就近補充兵源和部隊,以及後勤物資,所以不存英國那種長途補給的困難,“雷雨”行動中,主場一方其實是蘇聯,而中國的後勤補給線卻相應的被拉長了。


    為了保障百萬大軍的後勤供應,從對英戰爭結束時起,中***方就開始以極高的效率向中亞軍區進行戰略補給,而到“高加戰爭”爆發之前,囤積中亞地區的軍需物資已可以保證“雷雨”作戰的前期需要。


    根據戰前三軍總參謀部的估計,蘇聯陸軍的規模至少是三百個師,這還隻是1939年時的情況,而現是1940年,考慮到歐洲戰事的發展,以及中英戰爭的結束,總參謀部再次調整了對蘇聯陸軍規模的估計,而現,藍天蔚拿手裏的這份軍情通報上的報告顯示,蘇聯陸軍至少已經達到了四百個師的規模。


    那麽現的中國國防軍擁有多少個師呢?剛好三百個師,這還是對英戰爭期間擴充部隊的結果,中國陸軍現役部隊總兵力超過三百五十萬人,其中的裝甲部隊隻有二十七個師,機械化部隊和摩托化部隊四十九個師,現代化部隊加一起總共是七十六個甲種師,其它的陸軍部隊仍舊是乙種師,乙種師的現代化水平不高,後勤補給與軍事運輸所依靠的運輸工具和牽引車輛雖然已全部實現了摩托化,但是所裝備的車輛都是甲種師淘汰的舊式裝備,性能不佳,而且故障較多。


    雖然相比蘇聯軍隊,中國國防軍的現代化水平要高許多,而且士氣高漲,但是考慮到中國是進攻一方,那麽就必須謹慎選擇進攻路線。


    製訂作戰方案之前,戰區參謀部和總參謀部認為,“雷雨”行動可以采用的進攻路線是兩條:


    一條進攻路線是直接從烏拉爾河上越過去,直撲伏爾加河下遊的工業中心斯大林格勒,這個進攻方案是為“西線方案”,它的進攻路線短,但是進攻阻力也大,這裏一馬平川,非常適合裝甲部隊快速突擊,但是就這條進攻路線上,蘇聯軍隊構築了數條堅固防線,而且烏拉爾河的西岸還修築了一處築壘地域,叫做“烏拉爾壁壘”,那裏基本上都是永備工事,與法國的馬其諾防線類似,到處都是鋼筋混凝土修築起來的碉堡,到處都是擁有鋼製炮罩的旋轉炮塔,工事與工事之間布滿地雷、陷阱,為了防備遭到坦克攻擊,整片地域到處都布滿了防坦克壕與障礙物,而且陣地裏部署了大量反坦克炮,可以說,“烏拉爾壁壘”就是裝甲部隊的夢魘,為重要的是,蘇聯中亞軍區的重兵集團就集結這一地區,拱衛著“烏拉爾壁壘”。


    另一條進攻路線是先沿著烏拉爾防線向北突擊,並將攻擊部隊分成兩路主力,呈扇形展開,一路為西路,直撲奧倫堡,威脅古比雪夫,另一路為東路,撲向車裏雅賓斯克,並向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突擊,一旦占領了古比雪夫和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則東路部隊分兵一部作為佯動兵力,向北攻擊烏拉爾山東麓,威脅蘇聯烏拉爾工業區,但是主力則立即西進奧倫堡,與西路主力部隊會合,之後向西***,從烏拉爾防線的北部繞過設防堅固的“烏拉爾壁壘”,出現築壘地域的後方,並直接威脅西邊的斯大林格勒,與從正麵佯攻的陸軍部隊前後夾擊“烏拉爾壁壘”,並視蘇軍反應決定是否立即進攻斯大林格勒,這個進攻方案是為“北線方案”。


    這兩條進攻路線都有利有弊,但是相比之下,後一條迂回進攻路線切實可行一些,而且可以與遠東共和國發起的攻勢相互呼應,所以,總參謀部終決定采用“北線方案”,迂回攻擊。


    進攻方案已經正式確定下來,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時機,這個時機由戰區司令部直接掌握,並不需要來自中樞政府的命令,但是必須9月之前完成進攻部署,並9月上旬發起攻擊,而且一旦攻擊日期確定,必須通知中樞知曉。


    現,戰區司令吳振漢將這份軍情通報轉交給即將趕到戰區參謀部的藍天蔚手上,這用意非常明顯,就是告訴藍天蔚,“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隻要等藍天蔚的飛機一到,參謀部的領導權由張孝準移交到藍天蔚手上,那麽這攻擊命令就可以下達了。


    其實藍天蔚並不打算從張孝準手裏接過大權,他已拿定主意,他隻是戰區參謀部的一個協調者,這仗該怎麽打,還是要聽張孝準的意見,畢竟張孝準自從對英戰爭結束之後就一直呆中亞,不像藍天蔚和蔣方震這樣的東跑西顛,相比之下,張孝準對局勢發展的掌握為精確。


    “總長,接我們的戰鬥機趕到了,已與之通過話,目前機場那邊一切安全,蘇聯飛機沒有攻擊。預計再過半個小時,我們的飛機就可以抵達康居機場了。”


    就藍天蔚研究軍情通報的時候,一名副官走到他身邊,彎著腰他耳邊小聲說了幾句。


    “哦,知道了。來了幾架戰鬥機?都是‘貓頭鷹’麽?”藍天蔚隨口問道。


    副官點了點頭,說道:“一共六架‘貓頭鷹’。”


    “貓頭鷹”是一種雙發重型戰鬥機,它不僅擁有兩台發動機,而且還機頭安裝了式的機載雷達,依靠這些雷達,戰鬥機可以輕鬆探測、定位夜空中的敵方飛機,並引導飛機進行攻擊,“貓頭鷹”是一種性能非常好的夜間戰鬥機,不僅可以飛到一萬二千公尺的高空進行作戰,而且可以充當輕型轟炸機,前幾天的戰鬥中,這種夜間戰鬥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績,擊落了大量趁夜入侵中國領空的蘇聯空軍轟炸機。


    藍天蔚沒再說什麽,繼續研究那份軍情通報,直到飛機康居機場降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08遠東狂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丹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丹丘並收藏1908遠東狂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