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月餘,朝堂上下一片火熱中,共計撤換一品大員五人,六品以上獲罪二十三人,六品以下地方官吏,查辦七十一人。品外流再記一百九十七人。助紂為虐、仗勢欺人的狗腿更是不在少數。前前後後,斬殺腦袋幾大籮,肥了亂葬崗的老樹新草。抄家繳獲金銀珠寶、古董字畫無數,歸了國庫。
不是皇上“仇富”,公報私仇。查獲物中本就有曆年被私扣的貢品。皇家最為尊貴,皇上坐擁天下江山,可是真正富有的卻不是皇上啊。好些東西,他都沒聞見味兒就進了別人的家。
朝廷洗刷不是浣衣,饒是皇帝年輕氣盛,手腕了得,也不是一帆風順,還是會踢到鐵板。不出公子所料。強搶民女一事而起的官蠹案,火燒連營,直到宮中,翻出內宮舊事命案數起。宮女太監的小命好要,外戚幹政的太妃要拿也不難。朝廷既要清理,她那娘家還不得在其列?
可是,大火燒往龍椅,情況就不樂觀了。
因為某些囂張之人的口舌痛快,瀚宇國的雷霆皇帝,神話般的傳言又多一抹異彩——身世成謎,並且有某些不能言說的癖好。
此話當回到安國寺拍板後十天。
一群瀚皇新貴,和主子一路廝殺,也知江山得來不易,行事自然小心謹慎。得了公子指示後,一麵緊鑼密鼓立案徹查,一麵嚴防死守,機密而動。可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沒有幾天,風傳便引來了鬼火。
瀚宇皇室遺存不多的血脈之中,有兩位郡王起了歹念。兩人分頭行動,鼎力合作。一人借口探望其姨母李太妃去了宮中,途中“偶遇”虎賁營統領。另一人賞花遊湖,卻將京師衛戍和禁軍頭頭遊到了自己船上。
出事當晚,酉時過半。連日來頻頻去往宮中探親的怡郡王突然提劍帶兵,殺到了皇上寢居的龍安殿,被值夜的高手阻在了寢宮門外階下。
廝殺良久,那怡郡王在外叫囂道:“快叫那廝出來,小王我興許開恩留他條狗命!”
寢宮門吱呀一聲打開,出來的卻是天青色衣袍,步態閑散的瀚宇第一公子。
“喲!是怡郡王啊?怎麽,宮裏哪位奴才得罪了您,惹得您在此大呼小叫,攪饒皇上安寢?”說話的人一副溫溫之態,如同閑聊家常。
“哼!本王不與你這弄臣口舌!那老賊厲害,不知從哪兒捧出個野種,送上龍椅,你這狗東西便也得勢,乘機爬上龍床,討好賣乖!沒得汙了本王耳目!叫那廝滾出來!”
青袍公子溫潤淺笑地看看那身著蟒袍,在宮中明火執仗,狂吠亂叫的人,垂首拂拂衣襟,眼中閃過一抹狠絕厲色。
瀚皇登基掌權,百姓隻知少年英勇,征戰無敵,登臨大寶,榮耀天下。其中艱辛卻非常人能知。怡郡王叫罵,皆因朝野之中確實對少年皇帝身世蜚短流長,對其登臨天下有所爭議。
先皇和如今的新皇並非父子。瀚宇皇室近代子嗣頗為不豐,先皇在位時,數的過來的幾個兒子奪嫡爭儲,未到弱冠之年便先後“捐軀”。留下唯一的一個卻病弱不堪,六年前也一命嗚呼。先皇正當盛年,本可寄望後宮再添子嗣,無奈,老天不遂人願。最後一子喪命時,他一時氣血攻心,病倒在榻。此後便時好時壞,不過挨了一年,終因沉屙難治,纏綿病榻不起。
於是,迫在眉睫的皇位繼任便隻好在兄弟中擇選賢能人士居之,或從其嫡係子孫中挑出類拔萃者過繼名下。最後角逐中,其兄閔王勝出。
為何?
皆因這閔王性情恬淡,和王妃情意深厚,家中女眷幾乎形同虛設,更是子嗣缺缺。王妃曾有一子一女,郡主遠嫁,世子體弱唯得一子,一直養在深宅內院,十多歲上才隨閔王出來走動。
閔王性子使然,自己也子嗣單薄,自然無心爭奪,所以幾乎是朝中顯得離群索居的異類。
先皇心中以為自己兒子的死因有疑,疑遍眾人卻唯覺同這位皇兄無關。又見其嫡孫聰慧過人,便有屬意。繼位之事還未有定論,卻給閔王招來了殺身之禍。世子因故而逝,閔王哀思病倒。同時,先皇又因此事,折損兩個謀害閔王的兄弟。
先皇自知天壽將盡,繼位大事也再不容波折,便一旨詔書直接傳位閔王之孫。
而外界卻有流言說,這閔王一直藏養內宅的其實是孫女,這孫子乃是郡主之子,閔王的外孫。言下之意,聖上眷顧之人實則為皇室外戚,此乃宗室之亂,江山旁落。流言雖能止於智者,卻也有冥頑不靈者和心思叵測之人毅然橫亙在龍椅金階前。
手持先皇詔書尚且需要一路血搏,可見少年皇帝的天下得來有多不易。
今兒持劍鬧事的怡郡王仗著自己乃先皇近係,一直禍心暗藏,慢性病毒一樣蟄伏許久,終因母族、妻族瓜葛,利益所趨,挺而走險,將四年前新皇即位的非議重新提及,打起清正皇室血統的旗號。
青袍公子拂過衣角再抬頭時,又恢複了溫潤之態,清聲問道:“虎賁營的人來了麽?”
怡郡王得意冷笑,旋即看著對麵那人漸漸拉下嘴角。看那人目光直視自己,他才覺悟,那人並不是在問身邊太監和宮中侍衛,而是在問他。
一股寒意心頭而起。
那站在火光對麵的人,明明還是那身天青衣衫,明明還是那副麵帶淺笑的溫雅之態,卻讓人心裏無風自動地掃過一陣寒雪堅冰,卷過一場沙礫碎石。
刮得他心疼。
怡郡王變臉怔愣之際,公子又閑閑問道:“廉郡王同你怎麽講的?該來了吧?”
怡郡王映著火光的臉越來越扭曲。明明是春天,他卻覺得此時的自己,如同寒冬臘月倒掛在簷口的一條凍魚。硬邦邦的,連骨頭都凍酥了。
咬咬牙,他聲嘶力竭高呼一聲“殺!”便持劍朝寢宮門前閑閑站立的人撲去。
原來是因為反心已久,搖旗而動,此時卻是因為成了俎上魚肉,垂死掙紮。
不是皇上“仇富”,公報私仇。查獲物中本就有曆年被私扣的貢品。皇家最為尊貴,皇上坐擁天下江山,可是真正富有的卻不是皇上啊。好些東西,他都沒聞見味兒就進了別人的家。
朝廷洗刷不是浣衣,饒是皇帝年輕氣盛,手腕了得,也不是一帆風順,還是會踢到鐵板。不出公子所料。強搶民女一事而起的官蠹案,火燒連營,直到宮中,翻出內宮舊事命案數起。宮女太監的小命好要,外戚幹政的太妃要拿也不難。朝廷既要清理,她那娘家還不得在其列?
可是,大火燒往龍椅,情況就不樂觀了。
因為某些囂張之人的口舌痛快,瀚宇國的雷霆皇帝,神話般的傳言又多一抹異彩——身世成謎,並且有某些不能言說的癖好。
此話當回到安國寺拍板後十天。
一群瀚皇新貴,和主子一路廝殺,也知江山得來不易,行事自然小心謹慎。得了公子指示後,一麵緊鑼密鼓立案徹查,一麵嚴防死守,機密而動。可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沒有幾天,風傳便引來了鬼火。
瀚宇皇室遺存不多的血脈之中,有兩位郡王起了歹念。兩人分頭行動,鼎力合作。一人借口探望其姨母李太妃去了宮中,途中“偶遇”虎賁營統領。另一人賞花遊湖,卻將京師衛戍和禁軍頭頭遊到了自己船上。
出事當晚,酉時過半。連日來頻頻去往宮中探親的怡郡王突然提劍帶兵,殺到了皇上寢居的龍安殿,被值夜的高手阻在了寢宮門外階下。
廝殺良久,那怡郡王在外叫囂道:“快叫那廝出來,小王我興許開恩留他條狗命!”
寢宮門吱呀一聲打開,出來的卻是天青色衣袍,步態閑散的瀚宇第一公子。
“喲!是怡郡王啊?怎麽,宮裏哪位奴才得罪了您,惹得您在此大呼小叫,攪饒皇上安寢?”說話的人一副溫溫之態,如同閑聊家常。
“哼!本王不與你這弄臣口舌!那老賊厲害,不知從哪兒捧出個野種,送上龍椅,你這狗東西便也得勢,乘機爬上龍床,討好賣乖!沒得汙了本王耳目!叫那廝滾出來!”
青袍公子溫潤淺笑地看看那身著蟒袍,在宮中明火執仗,狂吠亂叫的人,垂首拂拂衣襟,眼中閃過一抹狠絕厲色。
瀚皇登基掌權,百姓隻知少年英勇,征戰無敵,登臨大寶,榮耀天下。其中艱辛卻非常人能知。怡郡王叫罵,皆因朝野之中確實對少年皇帝身世蜚短流長,對其登臨天下有所爭議。
先皇和如今的新皇並非父子。瀚宇皇室近代子嗣頗為不豐,先皇在位時,數的過來的幾個兒子奪嫡爭儲,未到弱冠之年便先後“捐軀”。留下唯一的一個卻病弱不堪,六年前也一命嗚呼。先皇正當盛年,本可寄望後宮再添子嗣,無奈,老天不遂人願。最後一子喪命時,他一時氣血攻心,病倒在榻。此後便時好時壞,不過挨了一年,終因沉屙難治,纏綿病榻不起。
於是,迫在眉睫的皇位繼任便隻好在兄弟中擇選賢能人士居之,或從其嫡係子孫中挑出類拔萃者過繼名下。最後角逐中,其兄閔王勝出。
為何?
皆因這閔王性情恬淡,和王妃情意深厚,家中女眷幾乎形同虛設,更是子嗣缺缺。王妃曾有一子一女,郡主遠嫁,世子體弱唯得一子,一直養在深宅內院,十多歲上才隨閔王出來走動。
閔王性子使然,自己也子嗣單薄,自然無心爭奪,所以幾乎是朝中顯得離群索居的異類。
先皇心中以為自己兒子的死因有疑,疑遍眾人卻唯覺同這位皇兄無關。又見其嫡孫聰慧過人,便有屬意。繼位之事還未有定論,卻給閔王招來了殺身之禍。世子因故而逝,閔王哀思病倒。同時,先皇又因此事,折損兩個謀害閔王的兄弟。
先皇自知天壽將盡,繼位大事也再不容波折,便一旨詔書直接傳位閔王之孫。
而外界卻有流言說,這閔王一直藏養內宅的其實是孫女,這孫子乃是郡主之子,閔王的外孫。言下之意,聖上眷顧之人實則為皇室外戚,此乃宗室之亂,江山旁落。流言雖能止於智者,卻也有冥頑不靈者和心思叵測之人毅然橫亙在龍椅金階前。
手持先皇詔書尚且需要一路血搏,可見少年皇帝的天下得來有多不易。
今兒持劍鬧事的怡郡王仗著自己乃先皇近係,一直禍心暗藏,慢性病毒一樣蟄伏許久,終因母族、妻族瓜葛,利益所趨,挺而走險,將四年前新皇即位的非議重新提及,打起清正皇室血統的旗號。
青袍公子拂過衣角再抬頭時,又恢複了溫潤之態,清聲問道:“虎賁營的人來了麽?”
怡郡王得意冷笑,旋即看著對麵那人漸漸拉下嘴角。看那人目光直視自己,他才覺悟,那人並不是在問身邊太監和宮中侍衛,而是在問他。
一股寒意心頭而起。
那站在火光對麵的人,明明還是那身天青衣衫,明明還是那副麵帶淺笑的溫雅之態,卻讓人心裏無風自動地掃過一陣寒雪堅冰,卷過一場沙礫碎石。
刮得他心疼。
怡郡王變臉怔愣之際,公子又閑閑問道:“廉郡王同你怎麽講的?該來了吧?”
怡郡王映著火光的臉越來越扭曲。明明是春天,他卻覺得此時的自己,如同寒冬臘月倒掛在簷口的一條凍魚。硬邦邦的,連骨頭都凍酥了。
咬咬牙,他聲嘶力竭高呼一聲“殺!”便持劍朝寢宮門前閑閑站立的人撲去。
原來是因為反心已久,搖旗而動,此時卻是因為成了俎上魚肉,垂死掙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