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隻要稍加調查和推敲,便能揣度出當時情形。


    杜伏威是暴斃而亡,有說法稱他是服用煉丹用的雲母中毒而亡,但在當時那個情形下,中毒之事著實蹊蹺。


    李淵肯定希望他死!


    杜伏威是當時的江淮王,縱然降唐,仍舊保持著巨大的勢力,對李唐王朝而言始終是個威脅。


    也許本來情況沒那麽糟糕,先進行安撫,而後一步步奪權架空,如果運氣好,杜伏威或許能以榮耀高位頤養天年。


    可惜輔公祏在江淮造反,雖然杜伏威沒有參與,但李淵見識到了江淮軍的實力和破壞力。


    與其安撫一個人讓他不反,還不如讓他徹底失去造反的可能,這是所有帝王的都篤信的真理。


    所以很不幸,杜伏威步了韓信的後塵。


    輔公祏是誣告,李淵多半一眼便看出來了,但他沒有多理睬和質疑,而是抓到了這次契機。


    李孝恭因為貪瀆財產,在江淮胡作非為被闞棱撞破,所以也采取了誣告的方式。而今想來,李孝恭大抵是揣摩到些許聖意,所以才會如此大膽。


    作為當時平定江淮的主帥,他的言辭很有分量,直接斷送了杜伏威的性命。


    然而今天,江淮軍早已煙消雲散,但為了安撫江淮百姓,以定南方民心,這樁舊案又有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但需要一個負責人,肯定不能是李淵,那麽隻能是李孝恭。


    李孝恭不算冤枉,更算不上替罪羔羊,畢竟他為了私利曾冤枉過杜伏威和闞棱,所以他罪有應得。


    事實上。闞棱最恨的人也是他李孝恭,複仇的主要對象也是他。


    杜惜君因為從小生活環境的原因,複仇之心並不強烈。但並非完全沒有,謝逸其實有心幫她完成心願。


    從現實角度來看。隻能向李孝恭複仇,畢竟李淵已死,李世民在這件事上過錯並不多,父債子償在某些方麵是沒道理的。


    更何況李世民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找他報仇等於謀逆找死。再者說,李世民願意支持重審,管他的初衷是什麽,事實上是為杜伏威平反了。


    不說感恩戴德了。至少不能再記恨於他。


    至於李孝恭怎麽處置,馬周很為難,也沒有資格論斷,所以他隻有將皮球踢給李二陛下。


    結果,李世民也有點為難了。


    李孝恭是他的從堂兄弟,在這個講究血脈和家族的年代,這等關係算是相當親密。自李淵晉陽起兵開始,李孝恭便領兵打仗,是李唐宗室內第一將領。


    家天下時代,少不得對宗親多有倚重。所以李淵封他為郡王;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和李元吉殞命,宗室力量再次被削弱。登基後的李世民明知李孝恭有些不妥行為,仍舊多少得多倚重。


    大抵是這種情勢,讓李孝恭生出錯覺,錯誤估計了自己的重要性,是以略微有點張揚跋扈。


    李世民漸漸有所不滿,恰好年幼的皇子及兄弟漸漸長大,已經可以獨當一麵,李孝恭的作用已經不那麽重要。


    所以……


    當然了,畢竟是兄弟。過河拆橋不大好,看著馬周請示的奏疏。李世民不禁有些遲疑。


    偏巧李孝恭有自知之明,迅速上疏請罪。表示自己當年恐有失察,被下麵的將官蒙蔽。沒有詳細調查,以至於疏漏冤枉了闞棱和杜伏威……


    這套說辭,明顯是推卸責任。


    李世民看在眼裏,微微有些不悅,這個理由他是接受了,本來就沒打算一棒子重擊河間郡王。以這個理由,為他李孝恭開脫一下倒也可以,不失為一個折中的辦法。


    但這個方案,似乎該由自己來提出,算是寬厚施恩,李孝恭自己上疏算什麽?


    一番狡辯,讓自己這個皇帝還不得不接受,頗有點“脅迫”的意味。縱然他有這樣的想法,也該入宮來私下請罪求情,然後再做這些表麵文章。


    奏疏經過中書等於是公告世人,將來還要載入史冊的,如此先斬後奏,讓皇帝騎虎難下,真是“有心”。


    罷了!


    李世民雖然不爽,卻也隻能是不爽,為了皇家的麵子,以及些許力量平衡,他不能立即將李孝恭怎樣。


    所以最終的結果隻能是申飭,杜伏威冤案的負責人隻能是那幾個將官和地方官,至於河間郡王李孝恭則隻負失察之罪。


    隻是處置的重了些——罰俸三年,褫奪職權,閉門思過。


    聽到聖旨時,李孝恭不禁有些發愣,竟然是這樣的結果……


    實在是出乎意料啊,坐在龍椅上的堂弟真是不講究,配合帝王權術的陳年舊事而已,至於如此重處嗎?


    李孝恭連聲冷笑,臉色漸漸陰沉,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


    處罰過罪責,自當獎賞有功者。


    在杜伏威一案上,平反之後,該做的是安撫和補償。


    畢竟一個“忠臣”蒙冤,含恨多年,家人亦跟著受苦。如今真相大白,沉冤昭雪,理所當然應給予補償和安撫。


    首先便是恢複名譽和地位,杜伏威昔年一度為吳王,入長安後被加封為太子太保,地位甚至在齊王李元吉之上。


    蒙冤而死多年,如今再追封為王肯定是不行的,封建時代,異姓王是個很敏感的存在。哪怕是死人,皇室也很吝嗇一個王爵封號。


    所以杜伏威隻被追封為國公,從荒墳中挖出來,以國公之禮重新安葬,修造陵墓宗祠,並予以隆重祭祀。


    然而隻是這樣肯定不行,一場葬禮算不得多大的誠意。要說補償,對死人不算什麽,對活人的補償才算那麽一回事,才有真實意義。


    杜伏威的家眷全部被籍沒,如今有據可查的,也隻是些許侍妾女眷而已。從掖庭、教坊司被放出來,妥善安置贍養便是。


    至於直係親屬子女,似乎隻有杜惜君這麽一個女兒,自當從優補償和安撫。


    李世民思前想後許久,給了杜惜君一個封號——蔡國夫人。


    在隋唐,國夫人一般是對國公之母和正妻的封號。作為杜伏威的女兒,杜惜君又剛好嫁過人,說得過去,也算是皇家恩賞。


    女子的封賞隻是榮譽性的,朝廷沒有實質性的“損失”,更顯得皇恩浩蕩,恰能安撫人心。


    相比之下,杜惜君的封賞雖然麻煩,卻也有法子;但如何處置闞棱,卻又是個棘手的問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敗家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尹三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尹三問並收藏唐朝敗家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