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昭正與江嘉說話間,一名女官行了進來,行禮道:“皇上,廉王殿下與王妃來了。”


    “哦。”明昭應了一聲,道:“叫他們進來罷。”


    “是。”那女官領命出去。不多時,三皇子廉王君紹儀並同王妃安素華便並肩行了進來。說起廉王妃安素華,倒和江嘉扯得上親戚關係,論輩分,這位王妃還得叫江嘉一聲姐夫。不過論身份地位,江嘉是不論如何也不敢受她這一聲稱呼的。


    “兒臣給母皇請安。”二人並肩行到明昭麵前,給明昭見禮,坐在一側的江嘉也早在君紹儀和安素華踏入清思殿之時,起身侍立。


    明昭見二人行來,心中甚是歡喜,抬手笑道:“不用這麽多禮數了,起來罷。”


    “是。”二人領命而起。江嘉則踏前一步,行禮如儀:“臣浙東觀察使江嘉見過廉王、王妃殿下。”


    君紹儀微微一點頭,溫文有禮,道:“江大人好。”王妃安素華也回了半禮,卻笑道:“幾年未見姐夫了,不知姐姐可還好。”


    “謝王妃掛念。”江嘉道:“內子也是十分掛念王妃的,王妃出嫁,內子本想趕回來,卻因事而未能成行,她心中也懊惱了許久。”


    “姐姐果然還是掛念我的。”安素華眼圈略略有些泛紅,安影嫁與江嘉之時她年歲雖然尚小,但與安影的姊妹之情,卻是極深的,因此堪堪說了兩句,便觸動了情腸。君紹儀知她心意,輕輕的拍了拍她手,示意她不必難過。明昭在上位也見得極是清楚,道:“素華姊妹情深,儀兒……”


    “兒臣在。”君紹儀慌忙應道。


    “今天下午你陪素華出宮,讓她們姊妹見上一見,說說話。或者,宣進來見也是好的。”明昭見安素華情態,卻不知怎麽想起了自己這幾個勾心鬥角的兒女,暗暗的歎了口氣。


    “是。”君紹儀應了,又道:“兒臣和素華請見,本是想討母皇的恩旨的,卻沒想到還不用討,母皇的恩旨便下了。”安素華則盈盈一拜,道:“兒臣叩謝母皇。”


    “起來起來。”明昭笑著抬手道:“都起來,看座。江卿,你也坐。”說了又招安素華近前,持了她手笑道:“這有什麽好謝的,骨肉相見乃是天經地義,你和你姐姐現在雖然身份不同,卻也還是姐妹,有什麽見不得還要巴巴的來跟朕請旨。”


    安素華這幾ri隨著君紹儀在大明宮侍奉明昭,極得明昭喜愛,聽了明昭這話,卻隻靦腆笑著。江嘉看了卻心驚不已,沒想到當今對自己這個小姨如此喜愛,難道是愛屋及烏,那三皇子。正胡思亂想間又聽明昭吩咐道:“朕還要和江卿議些政事,素華你先去臨風閣告訴你父王,說朕議了事便過去與你們一起用午膳,你也不必再過來就在那等著朕。”


    “是。”安素華應了一聲,君紹儀亦起身道:“兒臣和素華一起去罷,不打擾母皇議政事了。”


    明昭卻沒有應這個請求,隻是道:“儀兒你先坐著,朕等下還要問你的差使呢——便不問,身為皇子,多多參知些政務也是好的。”


    君紹儀望了一眼明昭,眼中閃過疑惑神sè,應道:“兒臣尊旨。”安素華知這裏已不是自己呆的地方,當即盈盈起身,道:“兒臣告退。”施了一禮便轉身離去。


    “江卿。”見安素華離去,明昭又把話題轉到政務上,道:“方才咱們是說到鹽政來了罷。你做得不錯,鹽政之弊,不在於那些靠苦力販賣私鹽養家糊口的鬥升小民,而在那些大鹽梟身上。關於如何處置這些大鹽梟,卿家可有什麽良策否。”


    “回皇上。”江嘉在心中斟酌著字句,道:“這等鹽梟,往往是手眼通天的人物,關係人脈是極深的,要處置一兩個,關鍵在於一個快字。不給其翻身之機,快刀斬亂麻,讓他的關係人脈無用。可是要徹底根治,請皇上明鑒,臣實無這等能耐。”


    明昭看著眼前的這個浙東觀察使,卻是越看越喜愛,有才幹,知進退,不鹵莽妄為,懂大局。這等人才要是卷入儲位鬥爭之中,著實太可惜了。而且身份也有些可疑……想到這裏,明昭心頭卻突然一陣明悟,既然是人才,能為自己用便好,自己堂堂天子何須如市井小民一般探人私隱,是男子也罷,是女子也罷,又有什麽分別。想通了這一點,明昭也不再刻意想江嘉到底是男是女,隻是微笑道:“朕調你入京,為翰林學士如何。”


    翰林學士向來有內相之稱,位雖不高,權卻是極重的。明昭這麽說,便是想提拔江嘉。若是尋常人,自當高高興興的謝主隆恩,可是江嘉卻拒絕道:“臣之長處在於民政,而不在文章。皇上委臣以翰林學士,是對臣的提拔,可是臣深知自己能力有限,不堪為皇上所用,請皇上收回成命。臣願繼續為浙東觀察使,為皇上治好浙東一地,皇上若是不許,臣願去嶺南,在蠻荒之地為皇上治出一個物鵠民豐的嶺南道來。”


    “朕不過是說說而已。”明昭道:“浙東一地,既是產鹽之地,運河又自其而發,單是鹽政漕運兩件事,就夠麻煩了,雖然有鹽道轉運使和漕運使,但是這個觀察使也是少不了的。儀兒,你說是不是。”


    君紹儀坐在椅上,靜靜聽著,並不出聲,明昭突然一問,他思酎片刻,道:“母皇說得極是,兒臣這兩年雖不管政務,但是前時在政事參知政事之時也知道這個觀察使的重要。鹽政乃是國家稅收極重要的一部分,而漕運則關係關中命脈。這兩件,都是一等一的大事,絲毫懈怠不得的。”


    “嗯。說得不差。”明昭覺得是時候敲打一下江嘉了:“既然如此,卿家便繼續任浙東節度使,至於卿所上奏折,朕明ri發政事堂讓他們商議個條陳出來去辦,漕運交給工部和河道巡查使張寶南共辦便是,至於這廢租庸調,以銀糧而代的事,須一位皇子或是公主來主持方好。卿認為朕的幾個皇子女,誰能擔當此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問心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問心劍並收藏女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