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淮南汛水疾


    到了七月初,徐皓月得到了一個好消息,占城稻得到了大豐收,占城稻耐旱、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生長期短等優良的特性完全體現了出來,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每畝產糧三八十多斤,共收得糧食三十多萬斛。


    看到戴司、荀盺和童鐵頭傳來的書信,徐皓月欣喜不已,給劉逸軒和張從顏看了之後,便讓張從顏提筆回信,讓戴司和童鐵頭搶種第二季稻下去,希望能趕得上第二次的大收。


    張從顏提筆之時卻說道:“王爺,此刻糧食已多,再搶種,隻怕穀賤傷農啊。”


    徐皓月微微笑道:“不妨事,如今戰亂各處都需要糧食,我們以平常價格收購農人的糧食,運到他處去賣便可,或以備不時之需,總之還要搶種下去,常言道天有不測之風雲,誰知道後麵會不會有什麽災禍生,總之積穀防饑總沒有錯的。”


    想不到隨後真的被徐皓月這個烏鴉嘴給說了,七月淮河流域普降大雨,看雨勢便連一些淮上老人都說,從沒見過如此大的雨勢,想來是遇上年難遇的大雨。結果淮河流域各大水係水位猛漲,江河湖沼皆大洪水。正陽城的白甲軍因為湄水、淮水水位猛漲,不得不冒雨放棄正陽後撤到盛唐暫避。


    到八月初,淮水流域遭遇了年不遇的大洪水,農田村舍被毀、姓流離失所,不少地方都是一片澤國。大自然的威力麵前,人這一刻顯得是那麽的渺小和無助。這場大災來臨,讓本來就飽受戰亂之苦的淮南姓加的困苦,壽州、濠州、泗州、滁州、廬州、揚州等地流民數十萬計。


    麵對洶湧而來的十多萬饑民姓,壽州李重進、濠州張永德、泗州趙匡胤、滁州向訓等周將紛紛上書周主柴榮請示如何處置這些姓。柴榮的回複很簡單,以糧濟民,後續會有糧食補充過來。


    周軍諸將紛紛打開糧庫接濟災民,下蔡囤積的糧食如流水般往南輸送,壽州、濠州、泗州等沿淮州縣由水軍運糧,滁州稍遠但也派出了糧隊運糧過去接濟。好向訓攻破滁州之時得了唐軍的十萬斛糧食,加上運來的糧食勉強夠接濟災民和軍隊自用。


    而唐軍的做法則是完全相反,揚泰楚等州縣根本無多餘的糧食周濟姓饑民,唐軍控製的州縣紛紛開始驅趕姓饑民。兩年的戰爭讓南唐積蓄的家底差不多都用了,如今還要應付淮南、吳越的戰事,唐廷根本拿不出多餘的糧食來喂飽災民。於是乎,淮南大地上,災民們哭聲震天、扶老攜幼紛紛往周軍控製的州縣逃難,他們聽聞那邊才有吃的。


    廬州的近十萬災民把龍彥塵嚇了個半死,他也沒有那麽多的糧食喂飽這些災民,好徐皓月來了書信,讓災民們遷往盛唐就糧,龍彥塵阿彌陀佛的念了多少遍,真把徐皓月看做了活菩薩,廬州的姓便走了餘裏的路到盛唐就糧。


    此刻英山的梯田顯示出了它的好處,都是高出,不怕洪水影響,大雨來臨之時,梯道之間也做了泄水的溝渠,各梯田之間的多餘的水都順山勢排到山下匯成水流,直接流入湄水去了。但英山、盛唐等地地勢低窪、平地上的農田還是受了災,也有數萬的災民。好英山的存糧甚多,喂飽這十餘萬的災民不話下。


    這倒讓張從顏、劉逸軒等人大大的驚訝,都言徐皓月的遠見卓識,若沒有徐皓月開墾梯田、購進占城稻的積穀防饑之策,這次大災隻怕英山和盛唐也要斷糧了。聽了這些讚揚的話語,徐皓月倒是大大的汗顏了一番,還好沒人說他是烏鴉嘴。


    這場大災禍好像就是為周軍安排好的一般,周軍不遺餘力的周濟姓,正好將懷柔之策揮到了極致,一時間淮南大地除了廬州、盛唐、英山、蘄州、舒州少數地方之外,其餘各州縣的姓都受了周軍的活命之恩,對周軍的態來了個一八十的大轉變,唐軍的無情也讓淮南姓的心徹底涼透了。


    大災之後便是大疫,徐皓月也知道這個道理,早早的讓孫庭運帶人準備防範疫情爆,給姓傳授防範疫情的一些知識,比如一定要將水燒開了再喝,飯前便後要洗手等等。也好盛唐湄水上遊,水源尚算潔淨,而且孫庭運等人熬製的大鍋預防疫病的湯藥也起來作用,英山、盛唐沒有爆疫情。


    但其他地方就沒有這麽幸運了,各地相繼爆了疫情,周軍、唐軍也被波及,不少兵卒都病倒了。徐皓月讓孫庭運帶著人手分散到各州去贈醫施藥,倒是讓這老道得了個神醫的美名。孫庭運得了徐皓月的授意,沒有周唐之分,隻為救民,每到一地就看症試藥,他的方子很是對症,又把預防的方子傳授給當地的郎。經過孫庭運和他弟子們的努力,淮南的疫情得到了控製,但還是有十多萬人喪命。疫病麵前,老天爺是公平的,周唐兩軍都有兵將病亡,各州縣平民之病亡的有姓也有富豪貴胄,死亡的權力上,人都是一樣的,就像生下來的權力一樣平等。


    大水退去之後,徐皓月廣招流民姓英山、盛唐等地開墾種占城稻自救,又從姓招募了精壯參軍,白甲軍兵卒糧餉優厚,姓人數有多,紛紛踴躍想加入白甲軍。眾營官紛紛動手挑人,將白甲軍擴充到了五萬餘人。


    由於軍伍擴充,原來徐皓月偷懶照搬的營連排班的編製不夠用,而且再和唐軍交流的過程,徐皓月現這稱呼上也格格不入,人家也不明白你一個連長管多少人,算個什麽官,而且這次上奏唐廷報捷之後,唐廷給的官位都是當時的軍職,使用上多有不便。


    於是徐皓月再召集諸將商議之後,下令將白甲軍軍製改變,營號不便,一營為軍,設營都虞侯,每營下麵是八個指揮,設正副指揮使,每個指揮五人,指揮下麵設五個都,每都一人,設正副都頭,對應的下麵便是什長、伍長的設置。


    丁入伍,各營開始兵訓練,現每營差不多有四千餘人,各營自己分開訓練,然後每隔幾天合練。


    由於軍加入,加大了英山甲胄、兵器生產的壓力,徐皓月命人打開府庫將上次挑選剩下的精良兵器、甲胄予諸軍,又姓募集得匠人數千,將盛唐的鐵匠房和造甲房擴大規模,日夜趕製軍器。


    英若蘭將養了幾個月後,傷勢漸漸好了起來,已經能下床走動,還開始練劍慢慢恢複。徐皓月一有空就過來陪著她,讓英若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這天李煜和周憲回了書信,信言道兩人已經搬到了鍾隱別院常住,不問朝政,每日撫琴作詞,好不快活。信也詢問了英若蘭的傷勢,還邀請徐皓月夫妻等戰事稍平,再到金陵座客。李煜的信卻提到,皇太弟李景遂迫於大皇子李弘冀的威勢,幾次上書請求李璟削去他的儲位,但李璟似乎礙於先皇李昇的遺詔,要他傳位於弟,有些遲疑,想不到李弘冀多番進宮麵陳,惹得李璟很不高興,儲位還是懸而未決。


    看完李煜的信,徐皓月暗暗搖頭,這李弘冀雖然武毅剛勇,但玩政治一道上卻是個白癡,他如此逼迫自己的叔父,又老是李璟麵前嘮叨,李璟一定會覺得他這是逼宮攬權,沒有一個皇帝會喜歡這樣的兒子,因為他已經威脅到了皇權。按理說李璟也一定想傳位給自己的兒子,隻是礙於麵子上,也要推辭幾次才說的過去,想不到李弘冀這般一鬧,倒是惹得李璟不高興,所以才遲遲沒有改立儲君。


    又過了幾日,皇甫繼勳也來了書信,信說沿海路行商的船隊回來,交易大獲成功,契丹除了賺到不少錢財之外,又交易得契丹的上號馬匹三千匹,還有上好精鐵數萬餘斤,已經安排車船隊運往盛唐。


    徐皓月大喜,便讓月字營的騎兵指揮、副指揮趙順平、陳子劍兩人諸營挑選精銳,擴充月字營的騎兵,等馬匹到了便開始操練騎兵。


    諸事安排妥當之後,這一日見英若蘭似乎有些悶悶不樂,徐皓月問起情由,英若蘭隻是笑笑說沒事,徐皓月問起英凝雅來,才知道英若蘭是想家了。想起自己似乎也有大半年沒有回英山看看,而且數萬斤精鐵到來,也需要讓李慶下山來一趟,看看上次因為原料受限沒能打製出來的兵刃,能否打製成功。而且義子徐子茗和劉小惠、童銀姑等人也英山,大半年沒見,也有些想念。


    如今諸事已經安排得差不多,徐皓月便讓人準備車馬,他帶著英若蘭、童虎頭、英凝雅等人準備回英山一趟,臨行前他交待英仲高加強城防,劉逸軒和張從顏輔佐英仲高,暫代軍政大事。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甲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開心的橘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開心的橘子並收藏白甲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