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三恨誓北伐


    三月二十


    入春以來終於降下了第一場春雨,絲絲悠悠的雨線將大梁城點化得好像籠罩一片籠煙之,農人們為這場及時而來的春雨感到振奮,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今年的年成一定比去年好。


    但大周朝廷卻籠罩一片陰霾之,就柴榮宣布三月底出兵北伐遼國之後的第三天,大周樞密院樞密使王樸風病逝。柴榮親臨他的喪禮,用玉鉞擊地,痛哭多次,幾乎不能自製。王樸生性剛強而敏銳,智謀韜略超過常人,柴榮引為親信臂助,如今失去了王樸,柴榮扼腕痛惜不已。此刻北伐尚未能成行,大周卻先死一位重臣,給出征籠罩上一層陰雲,不少人都說此乃不祥之兆。


    王樸的死,徐皓月除了歎息之外,也引起了他的警覺,曆史上柴榮也是得病而死,起初小恙繼而病勢洶洶而來,照理說柴榮身邊有當時好的大夫,但還是救不了柴榮,說明柴榮那時候已經是油燈枯了。想到這裏,徐皓月還是咬牙決定找機會一定要好好的勸勸柴榮保重身體。


    春風吹綠了汴河兩岸,早年初汴河疏浚的工程就已經完成,如今汴河之上各地的糧船、商船往來如梭,蔚為壯觀,大梁城比往昔加繁華起來。除了疏浚汴河之外,柴榮還征滑、亳二州丁夫疏浚五丈河,東流於定陶入濟,以通青、鄆二州水運之路,又疏浚蔡河,以通陳、潁水運之路。因此現下算是條條水路通大梁了。


    三月二十日,柴榮大梁城內召集各路兵馬集結於內城校閱場內,侍衛親軍、殿前軍、白甲軍、諸路節使數萬兵卒衣甲鮮明、旌旗蔽天,校閱場內列陣等候。


    當柴榮的杏黃大旗飛馳進場之內的時候,場內數萬點閱兵卒一齊三呼萬歲!


    隻見那杏黃旗下,柴榮一身金色盔甲彷如戰神下凡一般,胯下一匹神駿無比的黃驃馬,疾馳到場內軍陣之前,柴榮馬上猛的一揮馬鞭,一聲清脆的聲音響起,跟著他鷹隼般的目光掃過場內的軍陣,略微削瘦的臉龐泛起一絲冷峻的寒意,口高聲喝道:“大周的將士們!朕來了,朕要帶你們征討遼國去!”


    數萬兵卒聞言具是口齊聲呼喝一聲,雖是從數萬張口出,但卻如同一人所喊一般。一聲呼喝之後,柴榮策馬緩緩行進軍陣前,大聲喝道:“朕討伐遼國,是有三恨!第一恨!遼國竊據燕雲十州,占據我漢人疆土,北伐是為收複我們漢人的失地!第二恨!遼國當年應援殘漢與大周有舊恨,去歲又有興兵攻打大周北疆的仇,北伐是為興兵報仇!第三恨!遼國時常越境大周北疆打草穀,殺我同胞、掠我錢糧、侵擾北疆邊民,北伐是為安定北疆!有此三大恨,爾等可願隨朕討伐契丹狗?!”


    數萬兵卒霎時間隻覺得熱血上湧,齊聲高喊道:“討伐契丹狗!討伐契丹狗!”


    柴榮拔出腰間長劍斜指向天,大聲喝道:“不破燕雲!誓不還京!”跟著向前催馬急進,沒過一處方陣,方陣的兵卒們都是跟著大聲高喊起來:“不破燕雲!誓不還京!”


    見柴榮策馬疾馳而出,他身後的各大將領急忙策馬跟了上去,扈從柴榮兩側。柴榮策馬軍陣前點閱了列陣的各路兵馬之後,折回點將台上。


    點將台上,杏黃旗下,柴榮手拄長劍,站台上,看著兩側諸將緩緩說道:“諸將齊聚,聽朕詔命!”跟著他身旁的樞密使、平章事王溥上前一步,展開黃綢聖旨大聲說道:“甲戌日,朕詔命諸軍北伐,特旨分拔如下:侍衛親軍都虞候韓通為北伐招討使、北麵行營部署!總製北伐諸路兵馬!”念到這裏王溥略微一頓,韓通閃出身來,躬身抱拳大聲喝道:“末將領命!”


    王溥念到這裏,柴榮身旁的張永德身形略微晃了晃,但麵上卻仍是不動聲色。


    隻聽王溥繼續念道:“白甲軍節使徐皓月為陸路前部先鋒,率領本部軍馬沿陸路進討!”徐皓月也站出來躬身抱拳大聲道:“末將領命!”


    “忠武軍節使趙匡胤為水路前部先鋒,率領本部軍馬沿陸路進討!”趙匡胤出列大聲道:“末將領命!”


    之後王溥接著宣布柴榮旨意,向訓調任山南東道節使,為西南麵水陸運招討使,張永德往西京去,任西京留守,警戒西北諸州,李繼勳出鎮淮南,聯合吳越一同防備唐國,李重進鎮守潞州和昭義節使李筠一同防備殘漢出兵應援遼國。


    跟著王溥又宣布旨意,任命宣徽南院使吳延祚代理東京留守、判開封府事,三司使張美代理大內都部署,天雄軍節使符彥卿為總督運糧使,王溥、範質、魏仁浦隨禦駕出征,其餘官員武將各守己司,不可怠慢雲雲。


    末了柴榮踏上前一步,看著徐皓月和趙匡胤大聲說道:“各路兵馬聽令而進,先至幽州城下者,為功,全軍積功累將三倍優敘厚賞!”


    此言一出眾將都是大吃一驚,柴榮這樣安排除了激勵各部軍馬奮力向前之外,有讓諸將爭功之意,而為前部先鋒的徐皓月和趙匡胤兩軍機會要好,兩軍勢必會爭競搶攻。


    聽了柴榮的話,徐皓月麵色微微一變,斜睨了趙匡義一眼,卻見他眼滿是興奮之色,難道他看不出這是柴榮讓兩人爭功之意麽?還是他便是貪戀權勢之人?


    當日徐皓月和趙匡胤及諸將便韓通帳前商議進軍路線,白甲軍沿陸路走西路,從陳橋、滑州、相州、洛州、深州至雄州,而趙匡胤走東路,沿漳水北上。韓通差了數萬民夫隨水路而進,疏浚滄州漳水河段,以期能由水路直貫遼國境內。


    當眾將計議已定,徐皓月和趙匡胤分別辭出軍帳來,趙匡胤走徐皓月身旁嗬嗬笑道:“元宜,就讓我倆好好比比,看看誰能先打到幽州城下。”


    徐皓月苦笑道:“趙大哥你們走水路定然比我們走陸路的要快了。”其實徐皓月如此說是有退避不想和趙匡胤爭功之意,但趙匡胤還道他為了白甲軍隻能走陸路而沮喪,當下安慰道:“你也別著急,韓大帥不是說了麽?滄州段的漳河還要疏浚,說不定我們會因此耽擱了,而且你們白甲軍號稱飛軍,走陸路正是你們的長處啊。”


    徐皓月聽他連說了幾個你們、我們的,已經將兩軍當做了競爭對手來看待,知道他武人出身,武人向來便是爭強好勝的,何況如今柴榮拋出這麽大一個誘惑,是問哪一個武將不想爭功呢?自己謙讓隻怕會讓趙匡胤誤會了,當下苦笑著抱拳道:“但願如此,趙大哥那我們就幽州城下再見了,一切保重!”


    趙匡胤亦是抱拳道:“兄弟保重!活著回來!”徐皓月聽了這句,臉上的苦容才去掉了幾分,笑著點點頭上馬回營去了。


    跟隨趙匡胤而來的趙匡義望著徐皓月的背影說道:“兄長,這次是大好的機會,你不可姑娘兄弟情分而起了謙讓之念啊。”


    趙匡胤點點頭說道:“這個為兄知道,就算為兄想讓,你我手下各軍將領也不會答應的。”


    ……


    回到軍營之,隻見各營指揮、都頭都喝令集結士兵,營的兵士們已經做好出陣的準備,開始營列陣,隻等徐皓月一聲令下便即出兵。


    進到大帳內,各營官已經大帳等候,諸將見徐皓月回來,都是欣喜非常的湧上來。曹雲是性急,大聲喜道:“怎麽樣?大帥,我們走哪條陸路?”


    徐皓月皺眉分開眾人走到帥案之後,看著諸將道:“走西路,攻岐溝關、破涿州、進抵幽州城下。”


    諸將都是微微失望,朱淩峰道:“走西路耗費時日,走水路的大占便宜啊。”李逸恨恨的說道:“這些北人就是看不得我們南人占功。”王子襄嗤之以鼻道:“還北人、南人的,你帳下如今有一半兵都是北人!”


    諸將吵嚷不休,徐皓月猛然一拍桌案怒道:“廢話少說!此戰必須忘記那什麽功,我們麵對的是契丹兵!他們騎兵眾多,來去如風,又占地利和人和,此戰凶險非常!給我清醒些,先想著怎麽打敗敵人,保住性命,再去想別的!”跟著拂袖而去,臨出營帳前回頭望了望麵麵相覷的眾將大聲喝道:“還愣著幹什麽?!整軍出城!陳橋驛等我!”說罷便上馬而去。


    眾將都不敢再說話,劉逸軒撚著胡須道:“從顏,大帥說得對,這功勞可不是這麽容易便得的,我們是該清醒些。你看大帥這是要去哪裏?”


    張從顏微微一笑說道:“剛才你們很多人都和家人道別了,唯獨大帥還沒回家道別,我猜大帥是去和夫人道別去了。”跟著回頭看了看諸將笑道:“大家都沒聽到大帥將令麽?列陣出城,陳橋驛等候!”眾將才反應過來,匆忙出帳各自帶兵馬出城。


    張從顏說對了一半,徐皓月是打算去向英若蘭和家人道別一聲,但回家道別之前,他還要去見一個人,那人就是柴榮,此刻他要帶兵走西路,柴榮一定隻會乘船趙匡胤身後走水路跟進,他可不想柴榮半路出什麽意外,他打算把孫庭運安放道柴榮身邊去照料著,不管這老道多不願意,這次綁也要把他綁到柴榮麵前去!他不想這次北伐和史書上記載的一樣,因為柴榮得了急病而變成一次虎頭蛇尾的北伐!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甲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開心的橘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開心的橘子並收藏白甲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