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十四章各人心懷事
皇城之外,徐皓月正要上馬卻被趙匡胤叫住,“元宜留步!”趙匡胤帶著崔翰、米信快步走了上來,徐皓月心微微一鄂,停下腳步,向趙匡胤行了一禮道:“趙大哥,有何事?”
趙匡胤還了一禮低道:“元宜借一步說話。”說完便翻身上馬當先行去,徐皓月隻得吩咐親衛先回徐府,自己也上馬跟著趙匡胤而去。
一路上趙匡胤也不開口說話,隻是低頭沉思,徐皓月腦海反反複複的轉過不少念頭,也不知道趙匡胤找自己做什麽,卻想趙匡胤此刻不會就想著搞兵變造反,想到這裏徐皓月暗暗自嘲起來,柴榮待趙匡胤不薄,如今柴榮剛去世,趙匡胤再怎麽心黑,也不會這會兒就生出這樣的念頭來的。
兩人一前一後策馬走大梁城的大道之上,崔翰、米信等人緊隨其後,此時天色已經蒙蒙亮,街道上到處都是殿前軍巡邏的兵士,但凡皇帝駕崩,京城之地的防備是要嚴格一些,以防有人趁機散謠言或是趁機圖謀不軌。跟著便有禮部的人到了街上,命人將各處的豔色燈飾皆拆除,全部換成了白綾。
徐皓月跟著趙匡胤到了他的府邸,此處乃是柴榮賜給趙匡胤的府邸,到了府內趙匡胤帶著徐皓月直入書房之內,又命人上了些酒菜,兩人便坐下身來先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
過了片刻,吃得差不多了,趙匡胤才緩緩舒了口氣道:“元宜,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麵的情景麽?那時候我們倆好像就是飯桌上認識的。”
徐皓月嗯了一聲道:“是啊,那時候我沒錢,是你請我吃酒的。”徐皓月心有些奇怪,趙匡胤怎麽會忽然提起當年的事來?
趙匡胤舉起酒杯輕歎道:“你當時的一番話,我還句句耳,‘自古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數如此,如今亂世已逾年,天下人心思定,若有明主出現,必然能結束亂世,一統天下。’這話我一直反複的琢磨著,直到現我也對這句話深信不疑。”
徐皓月呃了一聲,趙匡胤這是什麽意思?他心隱隱覺得不對,急忙舉起酒杯說道:“趙大哥,說來不怕你笑話,那時候我沒錢吃飯,便隨口胡謅幾句,想騙口飯吃,來咱們喝酒。”
趙匡胤目光淩厲的盯著徐皓月道:“我還記得你說過大行皇帝不是明主隻能算是英主,因為陛下沒有明主的氣運,隻能歎生不逢時而已!”
徐皓月手一顫,酒杯跌落桌上,趙匡胤看著他沉聲續道:“如今果然被你言,大周正當如日天之時,陛下卻龍馭賓天,陛下的確沒有明主的氣運,大業未完而半道崩卒,你別告訴我這也是你胡謅的!孫道長是你舉薦入宮的,孫道長精於醫道養生,你是想讓他陛下身邊替他延壽!是也不是?!”
徐皓月額頭的汗水開始浸了出來,當日初到貴境,信口胡說的話想不到被趙匡胤這個有心人一一記心裏,如今推想起來,自己的確很難解釋,因為當日的胡說今日應驗了。徐皓月拿起酒杯自斟一杯,一大口喝下道:“這世上有種事叫做巧合,趙大哥你這時候說這些,你到底想說什麽?”
趙匡胤舉起酒杯淡淡的說道:“我想你再巧合一次,說說看那七歲的小皇帝會是明主麽?”
徐皓月心一涼,趙匡胤此刻果然已經開始疑主,此刻他身居高位,手綰兵符,有了權勢的人一定會有大的野心,因為人的**本來就是無止境的。但徐皓月裝作不知,淡淡的說道:“如今主上幼小,雖然尚未成年,但我想我等的匡扶之下,定會成為一代明君的。”
趙匡胤麵色微沉,仰頭大大的喝了口酒,緩緩道:“但願如此,元宜你想過做皇帝麽?”
徐皓月心一震,淡淡的說道:“從未想過,昨晚陛下臨終前和我說過,他不用再自稱朕,卻是何等的輕鬆,身居高位孤獨寥落,你必須放棄很多,有國便是無家,身高位便再也身不由己了,我生性不喜約束,斷不會有此念頭的。趙大哥,你喝醉了,怎麽都說這些胡話來?”
趙匡胤微微一笑說道:“為兄的確是喝醉了,元宜出門便把它忘了。”
徐皓月嗯了一聲,趙匡胤又問道:“元宜,我們永遠都是好兄弟麽?”
徐皓月重重的點點頭道:“永遠都是!”
趙匡胤長出了一口氣,站起身道:“時候不早了,元宜先回府安排一下,待會兒還要按規製致祭大行皇帝的。”
徐皓月站起身來抱拳行了一禮,趙匡胤也沒再說什麽,隻是抬頭望著房梁呆,也不知道他想什麽,徐皓月走到門口,忍不住回頭說道:“大哥,先帝待你如何?”
趙匡胤回過神來,盯著徐皓月看了一會兒,嘴蹦出幾個字來:“恩重如山!”徐皓月也毫不示弱的看著趙匡胤跟著點點頭道:“過會兒再見,大哥!”
走出趙府,徐皓月隻覺得心沉重無比,看趙匡胤的反應,雖然還沒完全下定決心要謀奪什麽,但他的心理已經開始有變化了,或許還糾結之,拿不定主意,但這種時候徐皓月也不知道用什麽來規勸他。曆史上的黃袍加身、陳橋兵變,什麽趙匡胤是被迫坐上皇位,那些都是宋史粉飾那場兵變而加上的,若說沒有趙匡胤的授意,他手下的那些兵將們誰敢冒死罪的風險串聯糾集一同兵變?曆史上趙匡胤便是柴榮駕崩之後半年,就導演了一場陳橋兵變,隻是半年的時間啊,他就可以將柴榮對他的提拔之恩忘得一幹二淨了麽?這世道的良心公義何?難道還是有別的事促使趙匡胤下了這個決心?又或者他的仁厚根本就是裝出來的,當利益大到一定程的時候,他也會毫不猶豫的出賣自己的良心公義?
或者人的本性便是如此,徐皓月自嘲的一笑,喃喃的說道:“徐皓月啊徐皓月,倘若哪一天也有這麽大的利益放你麵前,你是不是也會動心呢?”騎馬上,身旁經過的殿前軍兵將紛紛向自己行禮,徐皓月驀然想起,自己如今也是手握重權,幽州之地不說,就算這京城,若是韓通和趙匡胤不了,自己不就是可以隻手遮天了麽?想到此處,徐皓月心頭一驚,暗暗將這念頭壓下,也不再胡思亂想,便策馬往自己府邸疾馳而去。
卻說趙匡胤看著徐皓月走出自己的書房之後,心沉悶至極,拿起桌上的酒壺,大口大口的喝了起來。
“大帥切勿喝多了,待會兒若是麵帶酒氣去致祭,卻是於理不合的。”趙普的聲音從內房屏風後飄然而出,趙匡胤回頭望去,隻見趙普和趙匡義兩人聯袂走了出來。
趙匡胤到很聽勸告,馬上放下酒壺,眼眶微紅道:“好,我不喝了,陛下就這麽走了,我心裏不好受。”
趙普躬身說道:“大帥重情義這是好的,可惜如今大帥坐了這個位子,便是如坐針氈呐。”
趙匡義也點頭道:“不錯,兄長京兵馬如今大半你手,人人都看著你,陛下雖然臨終前安排了徐皓月這枚棋子我們身邊,但他如今殿前軍根基尚淺,成不了氣候,侍衛司那邊隻可惜了劉廷讓劉兄長,如若是他,我們就加強勢。大哥如今陛下雖然托付重擔與你,但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小皇帝長於深宮,將來他長大了,會否像陛下一樣的信任我等,這如何能料想得到,小弟以為還是該早做打算的好。”
趙匡胤煩悶的怒道:“你這話是什麽意思?你想我做不忠不義之人麽?”
趙普急忙說道:“大帥三思,少將軍說得對,一朝天子一朝臣,從前周太祖臨終一樣的交托重任給殿前軍大將樊愛能、何徽,但陛下高平一戰,不也一樣的以作戰不利為由將他們斬,何曾顧及他們乃是太祖托孤之臣?如今天子年幼,朝為範質、王溥、魏仁浦等人把持,我等征戰外,若是常年取勝都好說,但那天敗績了,這些人會不會對付我等呢?將軍雖然驍勇,但也不能說不敗的。秉持忠義是不錯,但天子年幼,他的聖命是出於範質等人手,還是宮那婦人之手?如此聖命真到了我等麵前,卻是遵旨還是抗旨呢?”
趙匡胤沉默不語,趙匡義接著說道:“兄長,趙先生說的沒錯,若是陛下,我等戰敗,他要殺我等,沒話說。但如今天子年幼,易受人擺布,遲早我等性命皆會操於範質等人之手,不要說宮那沒有見識的婦人。”
趙普躬身道:“再說句不好聽的,大帥,若是到天子成年之後,他又能容得下我等手握重兵的權臣麽?自古權臣都是沒有善終的啊。”
“夠啦!”趙匡胤拍案而起,大怒道:“陛下待我等恩重如山,如今他屍骨未寒,你們便如此口出大逆不道之言,你們的良心何?今日不說這些,快點準備沐浴衣,休要耽誤了致祭大禮!”說罷趙匡胤拂袖而去。
趙匡義望著趙匡胤離去,對趙普說道:“趙先生,這該怎麽辦?”
趙普撚著胡須歎道:“大帥此刻心意未決,等大喪之禮過後,我們也該做些事替大帥下這個決心,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稍縱即逝,大丈夫當斷則斷,否則將來必受其亂!”
!#
皇城之外,徐皓月正要上馬卻被趙匡胤叫住,“元宜留步!”趙匡胤帶著崔翰、米信快步走了上來,徐皓月心微微一鄂,停下腳步,向趙匡胤行了一禮道:“趙大哥,有何事?”
趙匡胤還了一禮低道:“元宜借一步說話。”說完便翻身上馬當先行去,徐皓月隻得吩咐親衛先回徐府,自己也上馬跟著趙匡胤而去。
一路上趙匡胤也不開口說話,隻是低頭沉思,徐皓月腦海反反複複的轉過不少念頭,也不知道趙匡胤找自己做什麽,卻想趙匡胤此刻不會就想著搞兵變造反,想到這裏徐皓月暗暗自嘲起來,柴榮待趙匡胤不薄,如今柴榮剛去世,趙匡胤再怎麽心黑,也不會這會兒就生出這樣的念頭來的。
兩人一前一後策馬走大梁城的大道之上,崔翰、米信等人緊隨其後,此時天色已經蒙蒙亮,街道上到處都是殿前軍巡邏的兵士,但凡皇帝駕崩,京城之地的防備是要嚴格一些,以防有人趁機散謠言或是趁機圖謀不軌。跟著便有禮部的人到了街上,命人將各處的豔色燈飾皆拆除,全部換成了白綾。
徐皓月跟著趙匡胤到了他的府邸,此處乃是柴榮賜給趙匡胤的府邸,到了府內趙匡胤帶著徐皓月直入書房之內,又命人上了些酒菜,兩人便坐下身來先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
過了片刻,吃得差不多了,趙匡胤才緩緩舒了口氣道:“元宜,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麵的情景麽?那時候我們倆好像就是飯桌上認識的。”
徐皓月嗯了一聲道:“是啊,那時候我沒錢,是你請我吃酒的。”徐皓月心有些奇怪,趙匡胤怎麽會忽然提起當年的事來?
趙匡胤舉起酒杯輕歎道:“你當時的一番話,我還句句耳,‘自古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數如此,如今亂世已逾年,天下人心思定,若有明主出現,必然能結束亂世,一統天下。’這話我一直反複的琢磨著,直到現我也對這句話深信不疑。”
徐皓月呃了一聲,趙匡胤這是什麽意思?他心隱隱覺得不對,急忙舉起酒杯說道:“趙大哥,說來不怕你笑話,那時候我沒錢吃飯,便隨口胡謅幾句,想騙口飯吃,來咱們喝酒。”
趙匡胤目光淩厲的盯著徐皓月道:“我還記得你說過大行皇帝不是明主隻能算是英主,因為陛下沒有明主的氣運,隻能歎生不逢時而已!”
徐皓月手一顫,酒杯跌落桌上,趙匡胤看著他沉聲續道:“如今果然被你言,大周正當如日天之時,陛下卻龍馭賓天,陛下的確沒有明主的氣運,大業未完而半道崩卒,你別告訴我這也是你胡謅的!孫道長是你舉薦入宮的,孫道長精於醫道養生,你是想讓他陛下身邊替他延壽!是也不是?!”
徐皓月額頭的汗水開始浸了出來,當日初到貴境,信口胡說的話想不到被趙匡胤這個有心人一一記心裏,如今推想起來,自己的確很難解釋,因為當日的胡說今日應驗了。徐皓月拿起酒杯自斟一杯,一大口喝下道:“這世上有種事叫做巧合,趙大哥你這時候說這些,你到底想說什麽?”
趙匡胤舉起酒杯淡淡的說道:“我想你再巧合一次,說說看那七歲的小皇帝會是明主麽?”
徐皓月心一涼,趙匡胤此刻果然已經開始疑主,此刻他身居高位,手綰兵符,有了權勢的人一定會有大的野心,因為人的**本來就是無止境的。但徐皓月裝作不知,淡淡的說道:“如今主上幼小,雖然尚未成年,但我想我等的匡扶之下,定會成為一代明君的。”
趙匡胤麵色微沉,仰頭大大的喝了口酒,緩緩道:“但願如此,元宜你想過做皇帝麽?”
徐皓月心一震,淡淡的說道:“從未想過,昨晚陛下臨終前和我說過,他不用再自稱朕,卻是何等的輕鬆,身居高位孤獨寥落,你必須放棄很多,有國便是無家,身高位便再也身不由己了,我生性不喜約束,斷不會有此念頭的。趙大哥,你喝醉了,怎麽都說這些胡話來?”
趙匡胤微微一笑說道:“為兄的確是喝醉了,元宜出門便把它忘了。”
徐皓月嗯了一聲,趙匡胤又問道:“元宜,我們永遠都是好兄弟麽?”
徐皓月重重的點點頭道:“永遠都是!”
趙匡胤長出了一口氣,站起身道:“時候不早了,元宜先回府安排一下,待會兒還要按規製致祭大行皇帝的。”
徐皓月站起身來抱拳行了一禮,趙匡胤也沒再說什麽,隻是抬頭望著房梁呆,也不知道他想什麽,徐皓月走到門口,忍不住回頭說道:“大哥,先帝待你如何?”
趙匡胤回過神來,盯著徐皓月看了一會兒,嘴蹦出幾個字來:“恩重如山!”徐皓月也毫不示弱的看著趙匡胤跟著點點頭道:“過會兒再見,大哥!”
走出趙府,徐皓月隻覺得心沉重無比,看趙匡胤的反應,雖然還沒完全下定決心要謀奪什麽,但他的心理已經開始有變化了,或許還糾結之,拿不定主意,但這種時候徐皓月也不知道用什麽來規勸他。曆史上的黃袍加身、陳橋兵變,什麽趙匡胤是被迫坐上皇位,那些都是宋史粉飾那場兵變而加上的,若說沒有趙匡胤的授意,他手下的那些兵將們誰敢冒死罪的風險串聯糾集一同兵變?曆史上趙匡胤便是柴榮駕崩之後半年,就導演了一場陳橋兵變,隻是半年的時間啊,他就可以將柴榮對他的提拔之恩忘得一幹二淨了麽?這世道的良心公義何?難道還是有別的事促使趙匡胤下了這個決心?又或者他的仁厚根本就是裝出來的,當利益大到一定程的時候,他也會毫不猶豫的出賣自己的良心公義?
或者人的本性便是如此,徐皓月自嘲的一笑,喃喃的說道:“徐皓月啊徐皓月,倘若哪一天也有這麽大的利益放你麵前,你是不是也會動心呢?”騎馬上,身旁經過的殿前軍兵將紛紛向自己行禮,徐皓月驀然想起,自己如今也是手握重權,幽州之地不說,就算這京城,若是韓通和趙匡胤不了,自己不就是可以隻手遮天了麽?想到此處,徐皓月心頭一驚,暗暗將這念頭壓下,也不再胡思亂想,便策馬往自己府邸疾馳而去。
卻說趙匡胤看著徐皓月走出自己的書房之後,心沉悶至極,拿起桌上的酒壺,大口大口的喝了起來。
“大帥切勿喝多了,待會兒若是麵帶酒氣去致祭,卻是於理不合的。”趙普的聲音從內房屏風後飄然而出,趙匡胤回頭望去,隻見趙普和趙匡義兩人聯袂走了出來。
趙匡胤到很聽勸告,馬上放下酒壺,眼眶微紅道:“好,我不喝了,陛下就這麽走了,我心裏不好受。”
趙普躬身說道:“大帥重情義這是好的,可惜如今大帥坐了這個位子,便是如坐針氈呐。”
趙匡義也點頭道:“不錯,兄長京兵馬如今大半你手,人人都看著你,陛下雖然臨終前安排了徐皓月這枚棋子我們身邊,但他如今殿前軍根基尚淺,成不了氣候,侍衛司那邊隻可惜了劉廷讓劉兄長,如若是他,我們就加強勢。大哥如今陛下雖然托付重擔與你,但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小皇帝長於深宮,將來他長大了,會否像陛下一樣的信任我等,這如何能料想得到,小弟以為還是該早做打算的好。”
趙匡胤煩悶的怒道:“你這話是什麽意思?你想我做不忠不義之人麽?”
趙普急忙說道:“大帥三思,少將軍說得對,一朝天子一朝臣,從前周太祖臨終一樣的交托重任給殿前軍大將樊愛能、何徽,但陛下高平一戰,不也一樣的以作戰不利為由將他們斬,何曾顧及他們乃是太祖托孤之臣?如今天子年幼,朝為範質、王溥、魏仁浦等人把持,我等征戰外,若是常年取勝都好說,但那天敗績了,這些人會不會對付我等呢?將軍雖然驍勇,但也不能說不敗的。秉持忠義是不錯,但天子年幼,他的聖命是出於範質等人手,還是宮那婦人之手?如此聖命真到了我等麵前,卻是遵旨還是抗旨呢?”
趙匡胤沉默不語,趙匡義接著說道:“兄長,趙先生說的沒錯,若是陛下,我等戰敗,他要殺我等,沒話說。但如今天子年幼,易受人擺布,遲早我等性命皆會操於範質等人之手,不要說宮那沒有見識的婦人。”
趙普躬身道:“再說句不好聽的,大帥,若是到天子成年之後,他又能容得下我等手握重兵的權臣麽?自古權臣都是沒有善終的啊。”
“夠啦!”趙匡胤拍案而起,大怒道:“陛下待我等恩重如山,如今他屍骨未寒,你們便如此口出大逆不道之言,你們的良心何?今日不說這些,快點準備沐浴衣,休要耽誤了致祭大禮!”說罷趙匡胤拂袖而去。
趙匡義望著趙匡胤離去,對趙普說道:“趙先生,這該怎麽辦?”
趙普撚著胡須歎道:“大帥此刻心意未決,等大喪之禮過後,我們也該做些事替大帥下這個決心,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稍縱即逝,大丈夫當斷則斷,否則將來必受其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