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軍流言急
汴梁城以北四十裏處陳橋驛是汴京往北走的第一個大驛站,自五代漢、周以來,這個驛站平日裏接待南、北使節和來往商旅不計其數,也是大軍北上南歸的歇宿之處,所以此處驛站規模很大,供士卒紮營的空場也十分開闊。算起來,趙匡胤來來往往此驛也住過不少次了,趙普給他安排的那間屋舍,他幾個月前從北伐回來時還剛剛住過。
前軍高懷德、白延遇等已經陳橋驛歇宿等候,趙匡胤軍到來之時已經是午後了。等到後軍宋延渥、王昭、羅彥環等領兵馬到達陳橋驛的時候,天色已經黯淡了下來。
和汴梁城所見的天相一樣,這時的天色有些奇怪起來,太陽快要沉下去時,天色漸暗,忽然間又明亮起來,如同拂曉時升起了紅日。帳外的一些士卒們覺得稀奇,指指戳戳地議論著:“唉快看,這日頭好像變大了!”
“不是,是變亮了,該不是有什麽異象?”
那些帳裏的士卒聽見外麵的議論聲,也紛紛跑出來看鮮。身穿殿前軍盔袍的苗訓不知從哪裏冒了出來,走到人群間,大聲說道:“你們不懂,這叫日重光!看見了嗎?那個少陽底下又出了個正陽,那正陽才是真陽。瞅著,一會兒就把少陽吞掉!”
幾個好事的士卒圍住他,問道:“苗指揮使,這日重光我們怎麽從來沒見過呀?”苗訓乃是殿前散員右第一直散都指揮使,此人通曉天占候術,軍倒也有些名氣。
苗訓故作神秘的說道:“你們當然見不到啦,這正陽吞少陽的事,幾年才出現一次哪!這是皇帝登基的先兆!”士卒們出一片驚噓聲,再抬頭時,隻見天上兩個太陽半疊一起,接縫處劃出一條圓弧形的黑線。那黑線漸漸移動,約有一刻工夫才消失,又圓又大的紅日落下山去,天一下子暗了下來。
軍營內趙普看了看那太陽,對身旁的趙匡義微微一笑說道:“想不到苗訓所算的還真是準啊。”
趙匡義搖搖頭說道:“其實為了等這一天,我們錯過了幾次好時機,難道真要等這異象麽?其實我看來也不過如此嘛。”
李處耘也湊了過來開口道:“這異象卦書上叫做‘子午相包’。子是帝座,午是端門,子包午,水火既濟,一陽驟升,是說上天要降下大貴人。今天又是庚子日,陽氣特盛,這可是個大吉之兆啊!”李處耘乃是趙匡胤麾下都押衙,曾經跟隨過李繼勳,也是個武雙全的人物。
趙普頷道:“正是如此,也隻有今日起事,我等才能有話說,如今隻消軍散布箴言,軍士無知極易被煽動,到時候就算侍衛親軍有五萬人,也會被人裹挾而動。”
“原來如此,下受教了。”趙匡義應了一聲,眼眸滿是火熱的期待。
李處耘插嘴說道:“少將軍,這叫上天垂象!能加堅定咱們起事的決心啊。”
趙匡義陰陰的低聲笑道:“不錯,咱們起事便今晚!”
不知什麽時候,幾個人身邊圍過一群軍校和士卒,而且越來越多,聽李處耘說起這異象來,人人都是咂舌不已。
末了,趙匡義突然從腰間拔出寶劍,大聲喊道:“眾將士聽著,今天是個大吉大利的好日子,貴人就要誕生了!現你們必須聽本將的號令,各就其位,誰也不準亂動,也不準睡覺。如有違抗,定斬不饒!”
一句話把眾人都嚇呆了,麵麵相覷,不知道將要生什麽事。“還不快回去準備迎接貴人?!”趙普跟著嚷了一聲。眾人像老鼠一樣哧溜溜地散開了。
“少將軍,你忒性急,此時聲勢未成,隻怕會誤事!”趙普有些不滿地埋怨趙匡義。
“趙先生,此刻時機不是已經成熟了麽?還要等到何時?”趙匡義不耐煩的說道:“今晚要準備的事還不少,這會兒就該挑明了!”
趙普見趙匡義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輕歎道:“也對,這層窗戶紙早該捅破了,那咱們就下決心一條路走下去!”
趙匡義點點頭與趙普對視片刻,毅然說道:“速命列校各守營帳,不能有一兵一卒逃回汴京!”
趙普點點頭,對李處耘說道:“你趕快去苗訓那邊召集將校,不但要宣布軍紀,還要讓他們每個人都知道當今的小皇帝根本不可能懂得將士們的辛苦,隻有天子登基,才能給大家帶來希望!”
李處耘急匆匆的到了苗訓所的營,隻見苗訓被數十名將校圍著,一人問道:“苗指揮使精通天,何不把這天象給大家解釋一下呢?究竟是吉是凶?”
苗訓搖搖頭道:“這件事很難說,說它是個凶兆,並不錯,要說這是個吉兆,同樣也能說得過去。”大家愣然道:“此話怎講?”
苗訓故作沉吟道:“這事卻不便講,一旦說出去,我苗訓豈不犯了大罪。”
眾軍頭那裏肯依,非要苗訓講個明白,一個都頭道:“都是一個軍營,趙點檢的老部屬了,說出來何妨,俺們絕不外傳,給苗指揮使招來不利。”眾人也紛紛勸苗訓講出,以解眾人的疑惑。
李處耘一旁也開口說道:“對啊,苗指揮使,你便說說。”苗訓被逼得沒法,隻得說道:“我要說出來,還請各位遵守信用,千萬不可再傳給其他人。”眾人立即點頭應允。
於是苗訓才低聲開言道:“夫日者,君王之象也。兩個太陽並見於天空,乃是兩君並立之象,一個黑陽隱退,一個陽光華倍增出現,乃舊君隱退,君出現之兆。所以從舊君方麵說,當然是個凶兆;如從君方麵說,當然也是吉兆。所以我才說,無論說凶或說吉,都能說得通。而我覺得恐怕我們大周又得改朝換代了。隻是那君還不知應什麽人身上。你們想這話豈敢亂說的,望大家心裏明白就是,千萬別傳出去。這可是開不好要掉腦袋的事啊!”
李處耘把大腿一拍,說道:“苗先生真神人也。早京城,我就聽說過一件傳聞,說是宮現了一塊‘點檢作天子’的木牌,這君必然應我們趙點檢身上。”
兩人一唱一和,說的跟真的一般,眾軍頭一齊歡呼道:“如果趙點檢當了天子,這真是上天有眼,趙點檢一向愛兵如子,關心咱們疾苦,要比那個七、八歲娃娃強得多了。”
一名軍校遲疑的問道:“趙點檢素來以忠義著聞,隻怕他自己決計不肯當這皇帝,承受背主惡名,苗先生說的這天象,究竟應何時?”
苗訓哼了一聲道:“天象既顯,變應就迫眉睫,不過此事關係重大,今日我泄露天機,罪過重大,希望列位千萬不可亂傳。”苗訓說過,拉了李處耘便走,看看天近黃昏,各軍已到開飯之時,也便趕回軍。
軍營的將士們,還為前日出現黑太陽的事,私下議論紛紛,談論個不休,如今有了這奇又振奮人心的答案,哪裏還能竭製住人不說,於是一傳十,十傳,不過幾個時辰,便傳得全軍士兵和下級軍官無人不曉。
此時已然是深夜,高懷德和趙匡胤等飲宴之後回營,便聽軍裨將說起這事來。這高懷德沒有參加過當年結拜,但高懷德與趙匡胤有著特殊世交友誼,早已彼此視同兄弟,而且年齡長,武全才,軍也頗有人望,因而有事都要找他斷決。
當下那裨將便軍營內,把軍下層盛傳立點檢為天子的話,向高懷德說了一遍。
高懷德心暗喜,但看了看營帳本部諸將後,假意歎口氣道:“如果是軍心擁護趙點檢,這個機會不可放棄。目前主上幼弱,又缺少賢明宰相輔佐,不知體恤將士,弄到這種地步,我等不如應天順人,先擁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再揮師北征,各位以為如何?”
帳諸將都是互望了一眼,跟著一起躬身道:“我等願聽高將軍將令。”
高懷德又想了一下,緩緩說道:“要擁立點檢當天子,要的便是各部主將一致擁護,方不至引起意見不一,而拚殺起來,則會弄巧成拙,造出麻煩來。其二,得與幾位才智出眾之人商量,定出擁立之法,方能一舉成功。”當下高懷德便派了小校先請趙普、苗訓、楚昭輔、李處耘等人前來議這事。
片刻之後,趙普等人到來,說起擁立之事來,趙普正色道:“當前主少國疑,擁立君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大勢。自不待言,如今箭弦上不得不,當即可召集各部主要將令宣決此事。目前,各部諸將,大都是點檢多年舊部,隻白延遇、張光翰、趙彥徽、宋延渥、王昭等五將,尚不知態如何,須先征得他們同意,方不動生變。”
“正是該如此!將五將約至營,誰敢不從,便是一刀殺了!”一人陰沉的聲音從帳外飄然入內,跟著一名年青將軍走入帳來,諸將都是吃了一驚,定睛看時,這人卻是趙匡義。
!#
~~
汴梁城以北四十裏處陳橋驛是汴京往北走的第一個大驛站,自五代漢、周以來,這個驛站平日裏接待南、北使節和來往商旅不計其數,也是大軍北上南歸的歇宿之處,所以此處驛站規模很大,供士卒紮營的空場也十分開闊。算起來,趙匡胤來來往往此驛也住過不少次了,趙普給他安排的那間屋舍,他幾個月前從北伐回來時還剛剛住過。
前軍高懷德、白延遇等已經陳橋驛歇宿等候,趙匡胤軍到來之時已經是午後了。等到後軍宋延渥、王昭、羅彥環等領兵馬到達陳橋驛的時候,天色已經黯淡了下來。
和汴梁城所見的天相一樣,這時的天色有些奇怪起來,太陽快要沉下去時,天色漸暗,忽然間又明亮起來,如同拂曉時升起了紅日。帳外的一些士卒們覺得稀奇,指指戳戳地議論著:“唉快看,這日頭好像變大了!”
“不是,是變亮了,該不是有什麽異象?”
那些帳裏的士卒聽見外麵的議論聲,也紛紛跑出來看鮮。身穿殿前軍盔袍的苗訓不知從哪裏冒了出來,走到人群間,大聲說道:“你們不懂,這叫日重光!看見了嗎?那個少陽底下又出了個正陽,那正陽才是真陽。瞅著,一會兒就把少陽吞掉!”
幾個好事的士卒圍住他,問道:“苗指揮使,這日重光我們怎麽從來沒見過呀?”苗訓乃是殿前散員右第一直散都指揮使,此人通曉天占候術,軍倒也有些名氣。
苗訓故作神秘的說道:“你們當然見不到啦,這正陽吞少陽的事,幾年才出現一次哪!這是皇帝登基的先兆!”士卒們出一片驚噓聲,再抬頭時,隻見天上兩個太陽半疊一起,接縫處劃出一條圓弧形的黑線。那黑線漸漸移動,約有一刻工夫才消失,又圓又大的紅日落下山去,天一下子暗了下來。
軍營內趙普看了看那太陽,對身旁的趙匡義微微一笑說道:“想不到苗訓所算的還真是準啊。”
趙匡義搖搖頭說道:“其實為了等這一天,我們錯過了幾次好時機,難道真要等這異象麽?其實我看來也不過如此嘛。”
李處耘也湊了過來開口道:“這異象卦書上叫做‘子午相包’。子是帝座,午是端門,子包午,水火既濟,一陽驟升,是說上天要降下大貴人。今天又是庚子日,陽氣特盛,這可是個大吉之兆啊!”李處耘乃是趙匡胤麾下都押衙,曾經跟隨過李繼勳,也是個武雙全的人物。
趙普頷道:“正是如此,也隻有今日起事,我等才能有話說,如今隻消軍散布箴言,軍士無知極易被煽動,到時候就算侍衛親軍有五萬人,也會被人裹挾而動。”
“原來如此,下受教了。”趙匡義應了一聲,眼眸滿是火熱的期待。
李處耘插嘴說道:“少將軍,這叫上天垂象!能加堅定咱們起事的決心啊。”
趙匡義陰陰的低聲笑道:“不錯,咱們起事便今晚!”
不知什麽時候,幾個人身邊圍過一群軍校和士卒,而且越來越多,聽李處耘說起這異象來,人人都是咂舌不已。
末了,趙匡義突然從腰間拔出寶劍,大聲喊道:“眾將士聽著,今天是個大吉大利的好日子,貴人就要誕生了!現你們必須聽本將的號令,各就其位,誰也不準亂動,也不準睡覺。如有違抗,定斬不饒!”
一句話把眾人都嚇呆了,麵麵相覷,不知道將要生什麽事。“還不快回去準備迎接貴人?!”趙普跟著嚷了一聲。眾人像老鼠一樣哧溜溜地散開了。
“少將軍,你忒性急,此時聲勢未成,隻怕會誤事!”趙普有些不滿地埋怨趙匡義。
“趙先生,此刻時機不是已經成熟了麽?還要等到何時?”趙匡義不耐煩的說道:“今晚要準備的事還不少,這會兒就該挑明了!”
趙普見趙匡義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輕歎道:“也對,這層窗戶紙早該捅破了,那咱們就下決心一條路走下去!”
趙匡義點點頭與趙普對視片刻,毅然說道:“速命列校各守營帳,不能有一兵一卒逃回汴京!”
趙普點點頭,對李處耘說道:“你趕快去苗訓那邊召集將校,不但要宣布軍紀,還要讓他們每個人都知道當今的小皇帝根本不可能懂得將士們的辛苦,隻有天子登基,才能給大家帶來希望!”
李處耘急匆匆的到了苗訓所的營,隻見苗訓被數十名將校圍著,一人問道:“苗指揮使精通天,何不把這天象給大家解釋一下呢?究竟是吉是凶?”
苗訓搖搖頭道:“這件事很難說,說它是個凶兆,並不錯,要說這是個吉兆,同樣也能說得過去。”大家愣然道:“此話怎講?”
苗訓故作沉吟道:“這事卻不便講,一旦說出去,我苗訓豈不犯了大罪。”
眾軍頭那裏肯依,非要苗訓講個明白,一個都頭道:“都是一個軍營,趙點檢的老部屬了,說出來何妨,俺們絕不外傳,給苗指揮使招來不利。”眾人也紛紛勸苗訓講出,以解眾人的疑惑。
李處耘一旁也開口說道:“對啊,苗指揮使,你便說說。”苗訓被逼得沒法,隻得說道:“我要說出來,還請各位遵守信用,千萬不可再傳給其他人。”眾人立即點頭應允。
於是苗訓才低聲開言道:“夫日者,君王之象也。兩個太陽並見於天空,乃是兩君並立之象,一個黑陽隱退,一個陽光華倍增出現,乃舊君隱退,君出現之兆。所以從舊君方麵說,當然是個凶兆;如從君方麵說,當然也是吉兆。所以我才說,無論說凶或說吉,都能說得通。而我覺得恐怕我們大周又得改朝換代了。隻是那君還不知應什麽人身上。你們想這話豈敢亂說的,望大家心裏明白就是,千萬別傳出去。這可是開不好要掉腦袋的事啊!”
李處耘把大腿一拍,說道:“苗先生真神人也。早京城,我就聽說過一件傳聞,說是宮現了一塊‘點檢作天子’的木牌,這君必然應我們趙點檢身上。”
兩人一唱一和,說的跟真的一般,眾軍頭一齊歡呼道:“如果趙點檢當了天子,這真是上天有眼,趙點檢一向愛兵如子,關心咱們疾苦,要比那個七、八歲娃娃強得多了。”
一名軍校遲疑的問道:“趙點檢素來以忠義著聞,隻怕他自己決計不肯當這皇帝,承受背主惡名,苗先生說的這天象,究竟應何時?”
苗訓哼了一聲道:“天象既顯,變應就迫眉睫,不過此事關係重大,今日我泄露天機,罪過重大,希望列位千萬不可亂傳。”苗訓說過,拉了李處耘便走,看看天近黃昏,各軍已到開飯之時,也便趕回軍。
軍營的將士們,還為前日出現黑太陽的事,私下議論紛紛,談論個不休,如今有了這奇又振奮人心的答案,哪裏還能竭製住人不說,於是一傳十,十傳,不過幾個時辰,便傳得全軍士兵和下級軍官無人不曉。
此時已然是深夜,高懷德和趙匡胤等飲宴之後回營,便聽軍裨將說起這事來。這高懷德沒有參加過當年結拜,但高懷德與趙匡胤有著特殊世交友誼,早已彼此視同兄弟,而且年齡長,武全才,軍也頗有人望,因而有事都要找他斷決。
當下那裨將便軍營內,把軍下層盛傳立點檢為天子的話,向高懷德說了一遍。
高懷德心暗喜,但看了看營帳本部諸將後,假意歎口氣道:“如果是軍心擁護趙點檢,這個機會不可放棄。目前主上幼弱,又缺少賢明宰相輔佐,不知體恤將士,弄到這種地步,我等不如應天順人,先擁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再揮師北征,各位以為如何?”
帳諸將都是互望了一眼,跟著一起躬身道:“我等願聽高將軍將令。”
高懷德又想了一下,緩緩說道:“要擁立點檢當天子,要的便是各部主將一致擁護,方不至引起意見不一,而拚殺起來,則會弄巧成拙,造出麻煩來。其二,得與幾位才智出眾之人商量,定出擁立之法,方能一舉成功。”當下高懷德便派了小校先請趙普、苗訓、楚昭輔、李處耘等人前來議這事。
片刻之後,趙普等人到來,說起擁立之事來,趙普正色道:“當前主少國疑,擁立君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大勢。自不待言,如今箭弦上不得不,當即可召集各部主要將令宣決此事。目前,各部諸將,大都是點檢多年舊部,隻白延遇、張光翰、趙彥徽、宋延渥、王昭等五將,尚不知態如何,須先征得他們同意,方不動生變。”
“正是該如此!將五將約至營,誰敢不從,便是一刀殺了!”一人陰沉的聲音從帳外飄然入內,跟著一名年青將軍走入帳來,諸將都是吃了一驚,定睛看時,這人卻是趙匡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