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策不錯。”諸葛亮讚賞的說了一句,法正、黃權也對著張苞點了點頭。
諸葛亮等人可不知道張苞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見識很大程度上是沾了穿越者的光,雖然張苞的策略在他們看來還不少疏漏,但是卻也很有可取之處,尤其是三人中最長於戰略也是“連吳抗曹”這一策略最堅定的支持者的諸葛亮對於張苞的這一策略尤為讚賞。
劉備如今最器重的三個文官,諸葛亮最擅長政事,絕對是丞相之才,同時他也是三人中最擅長戰略的,這點從他在劉備困居新野的時候就能夠提出《隆中對》,並成功幫助劉備實現了占據荊州(部分)以及益州的構想就能夠看得出來。不過,諸葛亮的戰略眼光雖然舉世罕有,夠管仲、蕭何之才,但是其戰術水平就沒有演義中那麽變態了,能不能比得上樂毅雖然不好輕易判斷,但是在曆史上他卻也從來沒有取得過可以和樂毅伐齊一般的逆天戰功。
因而在此時劉備戰術層麵上的第一謀主還是法正。無論是用兵的奇謀,還是洞察先機的能力,法正比起諸葛亮來都要強一些,這點從他幫助劉備取益州以及劉備攻取漢中的時候選擇帶著法正而不是諸葛亮就能夠看得出來,論起治理國家穩固後方安定郡縣,法正自然沒法與諸葛亮相比,但是論起出謀劃策料敵之機,諸葛亮比起法正來就要差一些了。
至於黃權,雖然治國比不少諸葛亮,謀略比不上法正,但是這兩方麵倒也不會差太多,而且他領兵打仗也有一手,平定了杜濩和樸胡的叛亂,而在夷陵之戰的時候更是被劉備委任獨當一麵,在江北防備曹魏。除此之外,比起諸葛亮與法正來,他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他是土生土長的益州人,是益州本土的世族,不僅對益州的具體情況要比諸葛亮、法正二人熟悉,能夠提出一些更加合理的建議,而且還能夠起到連結益州豪族緩和荊州係與益州豪族矛盾的作用。
在曆史上,關羽張飛先後被殺後,元老派勢力一蹶不振,劉禪繼位後蜀漢政權的權力大部分都落入了荊州係的掌控之中,對於益州的治理采用的是以荊州集團為主,益州本土世族為輔的方陣,大名鼎鼎的蜀中四相中諸葛亮與蔣琬都是荊州人,費禕與董允祖籍也是荊州,軍政大權都被他們牢牢的掌握,而他們的後繼者蜀漢的第四代軍事係統的核心薑維,雖然是涼州人,但卻是諸葛亮的嫡係,而且在蜀中也沒有什麽家族勢力,因而也隻能夠算是荊州係的人馬。
至於益州本土的實力,雖然也用,但是由於益州豪族在本土巨大的影響力,要是真的委以大權的話,有錢又有人的豪族們還會把這群外來戶看在眼裏嗎?即使是他們仍舊名義上擁護劉備父子的統治,但是那些無根的飄萍一般的荊州係的人馬也絕對會完全被架空的,而荊州係人馬一旦被架空,劉禪也就失去了僅有了擁護他的力量,成為了益州豪族手中的牽線木偶。
既然眾人都以為張苞的策略完全是張苞自己分析局勢後想出的,那麽即使在諸葛亮、法正、黃權這三個劉備麾下一流人物的眼中,張苞也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天才了,至少在謀略上仔細雕琢一番的話絕對能夠成為劉備集團未來的頂梁柱。
“隻是人口遷移畢竟需要大量的準備,道路漫長難行不說,沿途的食物用水、來益州之後的安頓,這些都是問題,而起如今雖然府庫頗為充實,但是照顧照顧這些人的遷徙之後,又還能夠剩下多少錢糧來支撐主公的北伐呢?更何況借口雖好,但是主公在荊州素得民心,萬一號令一出,遷移的人口過多的話,孫權會不會惱羞成怒呢?不僅如此把人口遷出也需要準備時間,孫權真的想要行動的話,會不會在我們準備好之前就動手了呢?遷出的人口很大一部又是士兵的家屬,路上絕對不能夠受苛待的,這又該如何做到呢?”諸葛亮問道。
諸葛亮並沒有刁難張苞的意思,而是直接從移民的可行性上與蜀中的錢糧儲備上進行考慮。移民的可行性方麵,人口遷移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事,古代每一次的人口遷移都伴隨著大量的死亡,所謂的“安土重遷”並不僅僅是出於對故土的留戀,遷移所付出的的巨大代價也是令很多人都十分懼怕的,畢竟誰也不想遷移完了之後,自己家裏體弱的父母二女卻全都埋屍荒野!尤其是這次遷移的一部人是士兵的家眷的情況話,要是這些家眷出了什麽問題,那些士兵們怎麽可能會沒有怨恨呢!
錢糧儲備方麵,雖然“直百錢”的應用使得這幾個月來劉備的府庫日漸豐盈,但是支持一場戰鬥還行,要是同時負責移民的遷徙以及多路用兵那就力有未逮了。
而諸葛亮話一說完,不待張苞回答,法正又開口問道:“張魯雖然未必有大能,但是麾下也就精兵數萬。大軍攻漢中的話必然要走陽平關,若是張魯據守陽平關的話,大軍一時也恐怕難以攻下;而偏師平定巴西後雖然可以沿米倉道入漢中心腹,但是巴西之地賨人等蠻夷素來與張魯親善,即使能夠平定巴西蠻族,消息也早就傳到了張魯口中,到時候隻要張魯沿路設伏,走米倉道隻會變成送死而已!”
米倉道是連接漢中與巴中的要道之一。古代入蜀不易,自漢中入蜀隻有兩條道而已。一條是金牛道,戰國時期秦將張儀、司馬錯滅蜀走的就是這條道,經過一係列的山川險隘後可以到達成都;另一條則是米倉道,此道從漢中南鄭接通巴中,曆史上張魯“數犯巴界”就是走的這條道,後來張魯被曹操打敗入巴中投奔杜濩、樸胡等走的也是這條道,而後來張郃進軍巴中也是走的還是這條道,然後張郃被張飛打得大敗,隻帶了幾個親兵從這條路淒淒慘慘的逃回了漢中靠的也是米倉道。
稍微停頓了一下,法正繼續說道:“而且曹孟德更非庸人,要是主公短時間內不能攻陷漢中的話,曹孟德未必會采取行動,要是他在我們與張魯兩敗俱傷的時候出霧都攻擊我軍後路,我軍必然大敗!即使主公短時間了能夠取得像樣的戰果,但也不排除走投無路的張魯燒毀府庫直接投奔曹孟德的可能啊!”
法正考慮的問題與諸葛亮不同,他更重視的是戰爭具體實施後可能出現的問題,而且不得不承認關於漢中的形勢他分析的還是很到位的。
“不僅如此,南中豪族眾多,家奴部曲千人以上者數不勝數,再加上蠻夷猖獗,若是貿然派兵前往牂牁、興古二郡的話,說不定會激起叛亂啊!而且真的按照這個計劃的話,主公將會是三方用兵,到時益州大部分地區必然空虛,人心不穩,難免會有豪族趁機作亂啊!”法正說完之後,黃權補充道。
黃權關注的則是益州內部的問題了。益州豪族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成了一個近乎頑疾的問題,雖然比不上東吳那樣世家豪族把持了大半的政權擁有大量的奴仆及士兵,也不上實施《九品官人法》之後的曹魏世家門閥壟斷官職,但是益州豪族的優勢在於益州廣大且多山多蠻族,如果實在和平時期的,或許還可以一一清理,但是在蜀漢時代,外麵有曹魏、孫吳的壓力,內部劉禪又不是什麽明君,自然無法有效控製這些入豪族。因而在原來的曆史上,除非說這些豪族蠻族真的發動了叛亂,否則的話,對於他們蜀漢政權還是比較遷就的,當然了遷就歸遷就,想要掌握中央大權卻絕無可能。
經諸葛亮三人這麽一說,張苞的建議仿佛完全沒有了可行性一般,但是這還沒有完,就在張苞在思考如何回答三人的問題的時候,一直在看著四人對話的劉備也終於開口了:“苞兒的計策雖妙,但是要想堵住孫權的嘴至少也得兩郡的土地才行,荊州之民對我又忠心耿耿我又怎麽能夠忍心拋棄這麽多百姓呢?再說即使給了孫權土地,萬一孫權貪心不足得寸進尺又當如何?更何況,雲長守土有責,又豈能忍受不戰就把土地拱手相讓的恥辱!”
劉備論起治國差諸葛亮太遠,謀略跟法正也不是一個級別的人物,但是他能夠讓無數英豪俯首,自然不會是庸碌之輩,除了非凡的人格魅力外他的仁義也是天下共知的,就算是也無數人說他是假仁假義,但是也敢變不了徐州、新野這些他所曾任職過的地方的百姓真心擁護他的事實,就算是在三國史上留下筆墨不多的荊南四郡,在劉備為報關羽之仇東征孫吳的時候,這些郡也多有響應!
依著劉備仁義的性子,想讓他拋棄這些人也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更何況他還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萬一關羽不服怎麽辦?
注:關於劉關張三家的聯姻,曆史上,劉禪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都立為皇後,劉禪的太子,是第一任張皇後侍女的兒子;關興的長子娶了公主為妻,隻可惜這位仁兄死的太早了一些,也不知道是先天原因還是因為被……,除此之外,諸葛瞻也是娶得公主
諸葛亮等人可不知道張苞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見識很大程度上是沾了穿越者的光,雖然張苞的策略在他們看來還不少疏漏,但是卻也很有可取之處,尤其是三人中最長於戰略也是“連吳抗曹”這一策略最堅定的支持者的諸葛亮對於張苞的這一策略尤為讚賞。
劉備如今最器重的三個文官,諸葛亮最擅長政事,絕對是丞相之才,同時他也是三人中最擅長戰略的,這點從他在劉備困居新野的時候就能夠提出《隆中對》,並成功幫助劉備實現了占據荊州(部分)以及益州的構想就能夠看得出來。不過,諸葛亮的戰略眼光雖然舉世罕有,夠管仲、蕭何之才,但是其戰術水平就沒有演義中那麽變態了,能不能比得上樂毅雖然不好輕易判斷,但是在曆史上他卻也從來沒有取得過可以和樂毅伐齊一般的逆天戰功。
因而在此時劉備戰術層麵上的第一謀主還是法正。無論是用兵的奇謀,還是洞察先機的能力,法正比起諸葛亮來都要強一些,這點從他幫助劉備取益州以及劉備攻取漢中的時候選擇帶著法正而不是諸葛亮就能夠看得出來,論起治理國家穩固後方安定郡縣,法正自然沒法與諸葛亮相比,但是論起出謀劃策料敵之機,諸葛亮比起法正來就要差一些了。
至於黃權,雖然治國比不少諸葛亮,謀略比不上法正,但是這兩方麵倒也不會差太多,而且他領兵打仗也有一手,平定了杜濩和樸胡的叛亂,而在夷陵之戰的時候更是被劉備委任獨當一麵,在江北防備曹魏。除此之外,比起諸葛亮與法正來,他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他是土生土長的益州人,是益州本土的世族,不僅對益州的具體情況要比諸葛亮、法正二人熟悉,能夠提出一些更加合理的建議,而且還能夠起到連結益州豪族緩和荊州係與益州豪族矛盾的作用。
在曆史上,關羽張飛先後被殺後,元老派勢力一蹶不振,劉禪繼位後蜀漢政權的權力大部分都落入了荊州係的掌控之中,對於益州的治理采用的是以荊州集團為主,益州本土世族為輔的方陣,大名鼎鼎的蜀中四相中諸葛亮與蔣琬都是荊州人,費禕與董允祖籍也是荊州,軍政大權都被他們牢牢的掌握,而他們的後繼者蜀漢的第四代軍事係統的核心薑維,雖然是涼州人,但卻是諸葛亮的嫡係,而且在蜀中也沒有什麽家族勢力,因而也隻能夠算是荊州係的人馬。
至於益州本土的實力,雖然也用,但是由於益州豪族在本土巨大的影響力,要是真的委以大權的話,有錢又有人的豪族們還會把這群外來戶看在眼裏嗎?即使是他們仍舊名義上擁護劉備父子的統治,但是那些無根的飄萍一般的荊州係的人馬也絕對會完全被架空的,而荊州係人馬一旦被架空,劉禪也就失去了僅有了擁護他的力量,成為了益州豪族手中的牽線木偶。
既然眾人都以為張苞的策略完全是張苞自己分析局勢後想出的,那麽即使在諸葛亮、法正、黃權這三個劉備麾下一流人物的眼中,張苞也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天才了,至少在謀略上仔細雕琢一番的話絕對能夠成為劉備集團未來的頂梁柱。
“隻是人口遷移畢竟需要大量的準備,道路漫長難行不說,沿途的食物用水、來益州之後的安頓,這些都是問題,而起如今雖然府庫頗為充實,但是照顧照顧這些人的遷徙之後,又還能夠剩下多少錢糧來支撐主公的北伐呢?更何況借口雖好,但是主公在荊州素得民心,萬一號令一出,遷移的人口過多的話,孫權會不會惱羞成怒呢?不僅如此把人口遷出也需要準備時間,孫權真的想要行動的話,會不會在我們準備好之前就動手了呢?遷出的人口很大一部又是士兵的家屬,路上絕對不能夠受苛待的,這又該如何做到呢?”諸葛亮問道。
諸葛亮並沒有刁難張苞的意思,而是直接從移民的可行性上與蜀中的錢糧儲備上進行考慮。移民的可行性方麵,人口遷移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事,古代每一次的人口遷移都伴隨著大量的死亡,所謂的“安土重遷”並不僅僅是出於對故土的留戀,遷移所付出的的巨大代價也是令很多人都十分懼怕的,畢竟誰也不想遷移完了之後,自己家裏體弱的父母二女卻全都埋屍荒野!尤其是這次遷移的一部人是士兵的家眷的情況話,要是這些家眷出了什麽問題,那些士兵們怎麽可能會沒有怨恨呢!
錢糧儲備方麵,雖然“直百錢”的應用使得這幾個月來劉備的府庫日漸豐盈,但是支持一場戰鬥還行,要是同時負責移民的遷徙以及多路用兵那就力有未逮了。
而諸葛亮話一說完,不待張苞回答,法正又開口問道:“張魯雖然未必有大能,但是麾下也就精兵數萬。大軍攻漢中的話必然要走陽平關,若是張魯據守陽平關的話,大軍一時也恐怕難以攻下;而偏師平定巴西後雖然可以沿米倉道入漢中心腹,但是巴西之地賨人等蠻夷素來與張魯親善,即使能夠平定巴西蠻族,消息也早就傳到了張魯口中,到時候隻要張魯沿路設伏,走米倉道隻會變成送死而已!”
米倉道是連接漢中與巴中的要道之一。古代入蜀不易,自漢中入蜀隻有兩條道而已。一條是金牛道,戰國時期秦將張儀、司馬錯滅蜀走的就是這條道,經過一係列的山川險隘後可以到達成都;另一條則是米倉道,此道從漢中南鄭接通巴中,曆史上張魯“數犯巴界”就是走的這條道,後來張魯被曹操打敗入巴中投奔杜濩、樸胡等走的也是這條道,而後來張郃進軍巴中也是走的還是這條道,然後張郃被張飛打得大敗,隻帶了幾個親兵從這條路淒淒慘慘的逃回了漢中靠的也是米倉道。
稍微停頓了一下,法正繼續說道:“而且曹孟德更非庸人,要是主公短時間內不能攻陷漢中的話,曹孟德未必會采取行動,要是他在我們與張魯兩敗俱傷的時候出霧都攻擊我軍後路,我軍必然大敗!即使主公短時間了能夠取得像樣的戰果,但也不排除走投無路的張魯燒毀府庫直接投奔曹孟德的可能啊!”
法正考慮的問題與諸葛亮不同,他更重視的是戰爭具體實施後可能出現的問題,而且不得不承認關於漢中的形勢他分析的還是很到位的。
“不僅如此,南中豪族眾多,家奴部曲千人以上者數不勝數,再加上蠻夷猖獗,若是貿然派兵前往牂牁、興古二郡的話,說不定會激起叛亂啊!而且真的按照這個計劃的話,主公將會是三方用兵,到時益州大部分地區必然空虛,人心不穩,難免會有豪族趁機作亂啊!”法正說完之後,黃權補充道。
黃權關注的則是益州內部的問題了。益州豪族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成了一個近乎頑疾的問題,雖然比不上東吳那樣世家豪族把持了大半的政權擁有大量的奴仆及士兵,也不上實施《九品官人法》之後的曹魏世家門閥壟斷官職,但是益州豪族的優勢在於益州廣大且多山多蠻族,如果實在和平時期的,或許還可以一一清理,但是在蜀漢時代,外麵有曹魏、孫吳的壓力,內部劉禪又不是什麽明君,自然無法有效控製這些入豪族。因而在原來的曆史上,除非說這些豪族蠻族真的發動了叛亂,否則的話,對於他們蜀漢政權還是比較遷就的,當然了遷就歸遷就,想要掌握中央大權卻絕無可能。
經諸葛亮三人這麽一說,張苞的建議仿佛完全沒有了可行性一般,但是這還沒有完,就在張苞在思考如何回答三人的問題的時候,一直在看著四人對話的劉備也終於開口了:“苞兒的計策雖妙,但是要想堵住孫權的嘴至少也得兩郡的土地才行,荊州之民對我又忠心耿耿我又怎麽能夠忍心拋棄這麽多百姓呢?再說即使給了孫權土地,萬一孫權貪心不足得寸進尺又當如何?更何況,雲長守土有責,又豈能忍受不戰就把土地拱手相讓的恥辱!”
劉備論起治國差諸葛亮太遠,謀略跟法正也不是一個級別的人物,但是他能夠讓無數英豪俯首,自然不會是庸碌之輩,除了非凡的人格魅力外他的仁義也是天下共知的,就算是也無數人說他是假仁假義,但是也敢變不了徐州、新野這些他所曾任職過的地方的百姓真心擁護他的事實,就算是在三國史上留下筆墨不多的荊南四郡,在劉備為報關羽之仇東征孫吳的時候,這些郡也多有響應!
依著劉備仁義的性子,想讓他拋棄這些人也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更何況他還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萬一關羽不服怎麽辦?
注:關於劉關張三家的聯姻,曆史上,劉禪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都立為皇後,劉禪的太子,是第一任張皇後侍女的兒子;關興的長子娶了公主為妻,隻可惜這位仁兄死的太早了一些,也不知道是先天原因還是因為被……,除此之外,諸葛瞻也是娶得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