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劉備四人提的問題,張苞一時倒也不好回答,畢竟張苞之所以會說出這些,最初隻是因為害怕劉備軍此時就跟孫權卯上,進而使得曹操輕取漢中。


    或許有人會奇怪,如果曹操真的取了漢中,大不了以後再奪回來就好了,原來的曆史上不就是這麽做的嗎?劉備不是成功取回了漢中嗎?


    誠然,劉備的確取回了漢中,但是漢中的府庫財貨又有多少落在了劉備的手裏了?而比起財貨,“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太祖還,拜(杜)襲駙馬都尉,留督漢中軍事,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隻是、鄴者八萬餘口”,這兩次,曹操從漢中郡牽走的人口恐怕就有二十萬,按照當時的比例的話,漢中半數的人口恐怕已經被曹操遷走。


    不僅如此,曹操還遷走了武都大量的氐人,又把漢中郡一分為三,等到劉備終於費盡心思逼走曹操取得漢中的時候,漢中走已經不是那個富庶的漢中了,尤其是漢中人口的大量流失,使得其作為北伐的前進基地更加的無力。


    在原來的曆史上,劉備死後,漢中曾有長達七年的和平時期沒有發生大戰,一來是因為蜀漢政權南方不穩內部不寧夷陵之戰致使武力銳減兵力將領不足;另一方麵也未嚐不是因為漢中殘破物資儲備少,蜀中轉運物資艱難,需要較長時間的積蓄力量才能夠供應起北伐之所需。


    張苞之所以這麽在乎漢中,情願勸劉備放棄部分荊州的郡也要取漢中,就是因為他知道在原來的曆史上,就在明年,荊州原本屬於劉備的部分終歸還是有三郡歸了孫權,劉備在這件事上根本就沒有沾到一點便宜。而漢中張魯也由於孤立無援最終選擇了投降,讓曹操把漢中的精華盡數帶走,同時還留下了張郃攻入巴中的禍根!


    在張苞看來,反正荊州的地盤兒是丟定了,那還不如賣個好給孫權,然後集中精力先行一步取得漢中。這才有了張苞之前的言論,但是張苞能夠提出這樣的策略已經很不錯,他有不是全能的天才,怎麽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策劃好呢?


    就拿諸葛亮所說的人口遷徙問題來說吧,張苞雖然知道人口遷徙困難,也知道部分困難的原因,但是要怎麽解決,具體要怎麽做,卻並不是他所長的了。而至於成都如今有多少軍糧物資,這些雖然不能夠說是絕密,但也隻有劉備諸葛亮等寥寥幾個人知道,張苞是不可能知道的,自然也不能夠做出判斷。


    而法正提出的張魯可能投降曹操問題,以及曹操可能的進攻,這些都是可能的事情,不能不做考慮,但是做了考慮也未必能夠有用啊!而且,既然張魯會像曹操投降的話,說不定他也會像劉備投降呢,這些事情誰有能夠說得準呢?至於會趁著劉備與張魯對峙的時候搞偷襲,但是如果說在劉備厲兵秣馬的時候曹操就已經動手了的話,那也有可能成了劉備在曹操與張魯對峙的時候搞偷襲了啊!


    在益州豪族的問題,張苞隻知道益州的豪族與蠻族很不老實,雖然在曆史上自從諸葛亮平定南中後就沒有發生過規模太大的叛亂,但是各種中小規模的叛亂卻還是不斷,甚至還曾經逼得蜀漢大將當時的庲降都督張翼被中央召回。而像是在雍闓叛亂後因為死守永昌而立功的呂凱以及被諸葛亮成為“暢曉軍事”的向寵,都是死在了這些叛亂上。


    但是知道這些家夥不老實並沒有用,因為除了有名的雍闓、高定、孟獲這三個家夥外,其他的叛亂者張苞並不清楚,畢竟張苞又不是專門研究三國曆史的,而且就算是專門研究三國曆史的人在史料如此稀少的情況下,也不可能知道太多益州叛亂的情況。既然不了解益州豪族、蠻族的情況,張苞在這一方麵自然也沒有了發言權。


    至於最後劉備說的話,張苞則有些無語了,雖然劉備的確仁義,也的確有不忍拋棄那些百姓的因素,但張苞卻清楚,這裏麵更多的還是劉備這些年來實在是窮怕了。在取得大半個荊州之前,劉備實力最強的時候不過是擁有一個不完整的徐州,而且還沒有占據多長時間,而他大多數的時候不是在平原、新野之類的小地方,就是顛沛流離,如今終於成了一點氣候,但是對於土地人口卻看得更加重要了,不到萬不得已,他又怎麽會輕易放棄呢?更何況還有關羽這個大佬的問題擺在那裏!


    關羽太高傲,就連孫權都毫不看在眼裏,自己隻帶著幾萬人就敢揮師北伐,這樣的人怎麽可能會樂意在自己守衛荊州期間白白把領土送與他從來就看不起的孫權呢?就算是劉備派人讓他撤出部分郡縣,他也說不定會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理由拒絕,更何況如今劉備還並不是很堅決的想要放棄部分荊州呢!


    誠然,張苞之前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是並不知道曆史的劉備與諸葛亮對孫權還是懷有很大的信心的,他們並不太以為孫權真的敢動用武力解決荊州問題,畢竟孫權也明白,雙方不能夠真的發生大戰,而即使是在原來的曆史上,孫權占了長沙等三郡之後,劉備率領援軍趕到雙方也隻是對製而已,直到曹操取漢中劉備狼狽撤退,雙方也沒有發生什麽大戰。隻是他們卻忽略了,孫權也是人,而且是少年英主,他怎麽會甘心被蜀漢戲弄呢,誠然孫權也不敢個劉備發生大戰,但是他在劉備大軍到來之前輕易取了兵微將寡的南方郡縣之後,難不成劉備又敢帶領大軍死拚回來嗎?


    而法正雖然傾向於攻略漢中,但是他卻並不認為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作為本土勢力的黃權則更傾向於先剿滅反叛的蠻夷,使得除漢中外的益州尤其是南方地區的郡縣至少能夠在名義上歸附劉備。


    雖然四人對於張苞的計策並不支持,不過既然已經說了這麽多了,張苞自然不想就這麽放棄,這段時間終於也又重新思考了一下,開口說道:“家屬的問題,可以暫且遷到將江陵、公安,也算是充實人口;至於張魯那一邊,主公可以先定巴西,再派遣一個能言善辯之士假意與張魯聯盟,曹操得知主公取得益州之後,必然會攻取漢中,到時主公可暫時和張魯合作以退敵軍,甚至可以假道伐虢趁機取了漢中!


    南方豪強、蠻族之事暫時可以放一下,平定漢中之前可以用懷柔之策,而且,既然南方豪族、蠻夷多部曲與野心,主公亦可對其封官許願,許諾隻要他們能夠得到交州,所取得的領土盡歸他們所有,如此一來也未必會沒有人心動!至少得到這個消息後孫權也總會心生忌憚的。


    荊州關將軍雖強,但荊州兵少而地廣,若是孫仲謀兵分兩路一路逼近將領逼迫關將軍與其對峙,另一路則趁關將軍主力不能南下之際攻取南方諸郡,則南方諸郡必不能保矣!更何況……”


    說到這裏,張苞停頓了一下,把目光先後放到了劉備、張飛與諸葛亮的身上,卻閉口不言。


    “更何況什麽?”張飛性急,問出聲來,而劉備自然看出了張苞的猶疑,也開口道:“苞兒但說無妨!”隻有諸葛亮隱約猜到了張苞想說什麽,但是也不敢肯定。


    “更何況……”張苞一咬牙,終於繼續說道:“關將軍剛而自矜,雖然善養士卒,但是與諸將關係卻……”


    張苞沒有繼續說下去,但是在場的都是聰明人,自然聽出了張苞話裏的意思,尤其是深知關羽性格的劉備更是皺起了眉頭。


    張苞的意思很明顯,是在說荊州的諸將中存在有人背叛的可能,雖然到了現在打死劉備劉備也不會相信從徐州就跟隨自己的小舅子糜芳會背叛自己,但是其他人呢?


    劉備當年入益州的時候手下大將一個都沒有帶走,諸葛亮也留在了荊州,除了害怕關羽一個人可能應付不了曹魏可能的進攻外,未嚐沒有擔心剛剛歸附的那些官吏的忠心問題。畢竟劉備可不向是孫權、曹操那樣一起家就有一大幫子人,劉備勢力的崛起完全是在赤壁之戰後勢力陡然暴增的。雖然在當時的情況下南部荊州迫於劉備的實力隻得臣服,但是官吏之類的很多都是當地人擔當,而且那些大家族心中也未必沒有小九九,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忠誠度實在是值得懷疑,迫不得已之下劉備才把自己大量的死忠留了下來充當太守之類的官職。


    隻是如今這些死忠大部分都已經離開,荊州的大將也隻剩下了關羽一人,兵力又不充足,諸將的關係又不和諧,部分官員乃至太守的忠誠度又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萬一孫權有什麽小動作的話……


    注:關於三國時期的人口問題,還是推薦大家看一下葛劍雄先生的《中國人口發展史》裏麵的材料應該是最完整的的了,另外王育民先生在《三國人口探索》中得出的結論是在不包括官營手工業的匠戶的情況下,三國時期總人口有三千七百九十八萬六千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龍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萌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萌蛇並收藏三國之龍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