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意為“巴郡以西”,與同時期的巴郡、巴東郡合稱“三巴”,漢獻帝建安六年(西元二零一年),劉璋分巴郡置巴西郡和巴東郡,巴西郡治閬中縣,轄閬中、安漢、墊江、宕渠、宣漢、漢昌、南充國、西充國八縣。


    這這八個縣中,郡治閬中曆史最為悠久也最為優美最為繁華。閬中東枕巴山、西倚劍門、雄峙北川,在此屯兵即可增援劍閣,又可協防宕渠扼守米倉支援漢中,還能夠較為迅速的趕到成都。在三國原來的曆史上,擊敗張郃解決完漢中戰事之後,張飛大部分的時間就領兵駐守閬中,既作為漢中太守魏延的後援,又震懾著三巴的蠻夷、豪族,同時一旦成都有事,還能夠第一時間響應劉備的召喚!


    在三國時期,閬中除了優越的地理優勢外,還以擁有大量大姓家族著稱,曆來有“三狐、五馬、蒲、趙、任、黃、嚴”之說,其中狐姓見於曆史上的人物有狐忠,是三支狐姓中哪一隻的人已經無從考據。他的名字有幸在史書中出現了兩次,當時的官職是李平的參軍,而李平則是李嚴改名後的名字。


    馬姓中有名的人物則是馬忠,不過馬忠就算是五馬中某一家的子孫,也絕對是旁支中的旁支,否則也不會養在了外公家,而且連姓名也叫狐篤了。除了馬忠這個跟五馬關係並不算親近的族人外,馬家僅剩的代表人物也就是張飛如今的功曹馬齊了,而且馬齊這個功曹並不是因為他有多少能力,隻是因為他投奔劉備頗早,在劉備一占據成都的時候就主動來投,如今張飛要去巴西郡,剛好需要巴西人士作為與巴西大族協調聯係的紐帶,於是乎就選了他,不過由於張飛如今還沒有正式上任的緣故,他這個功曹自然也名不副實。


    蒲家人是鐵匠世家,本來這樣的工匠家族是不被正統世族看得起的,地位甚至比農民還低,不過由於巴西這裏民風比較彪悍,如今又是亂世,正是需要武器的時候,而且蒲家的族人也有幾百個,所以也勉強算得上是一個豪族,其代表人物是浦元。據某些研究表明,蒲氏家族可能掌握了比較先進的淬火技術,算的是寶貝家族了。


    趙家與任家則隻是兩個家業頗大的地主而已,除了人多了點兒佃戶多了點兒外,並沒什麽強大的地方,就算是部曲有一兩百個也就頂到天了。


    黃氏家族比起上述幾個家族來就要顯赫的多了,因為黃氏家族出了一個得到劉備看重的黃權!自從黃權受到了重用,黃氏家族呈現出了蒸蒸日上的勢頭,隻可惜,在原來的曆史上,黃氏家族的尾巴還沒有翹幾天,黃權就投降了魏國,雖然劉備沒有株連黃氏家族的意思,但是黃氏家族自此之後夾著尾巴做人卻是一定的。


    嚴氏家族在劉備入蜀前是閬中最顯赫的家族,因為這個家族出了一個嚴顏,不過“斷頭將軍”最終堅定地站在了劉備的對立麵,劉璋投降後還自殺明誌,不過他雖然全了名節,但是嚴氏家族這些月來卻一直是處於一種惶恐的狀態,生怕什麽時候劉備的大軍就會來砍了整個嚴氏家族的頭。


    除了閬中外,巴西郡最有名的縣就要屬宕渠了,要說它有名是因為史書上能夠找到的最能夠奠定張飛名將地位的那場戰鬥就發生在宕渠境內,在宕渠境內張飛大破一路從漢中打過來勢不可擋連降巴東巴西二郡又有賨人幫助的張郃,用戰績奠定了他名將的地位。


    宕渠除了是張飛的福地之外,在這個時代還有一個使它出名的因素——賨人最大的聚居地。


    由於整個四川在戰國前都是巴蜀過的地盤兒,由本地土著蜀王統治者,少於中原溝通,而當時的“中國人”又習慣於把“中國”之外的人稱作蠻夷,甚至就連秦國與楚國都曾被看做蠻夷之國,更不用說是巴蜀國了。


    巴蜀國被秦滅之後,其居民一部分被漢化成為的日後“漢人”的一份子,另一部分則遁入了深山或者其他偏僻的地方,更成為了漢人口中的“蠻夷”,而由於巴西郡位於四川盆地的邊緣地區,多山,同時還由於巴西郡有古代巴國最後的首都,最後的巴人大都集中在巴西地區,自然也就使得這裏成為後來益州北部蠻夷最多的地區。


    而在巴西郡境內的眾多蠻夷中,又以板楯蠻為多,板楯蠻就是傳說中的賨人。“賨人”因稱“賦”為“賨”而稱為“賨人”,這是他稱;而“賨人”在打仗時以木板作“盾”,又被稱為“板楯蠻”,這也是他稱。


    據晉代的地方誌《華陽國誌》稱:“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巴師勇銳,歌舞以淩殷人,(殷人)倒戈,故世稱之曰:武王伐紂,前歌後舞也。”其中的巴蜀之師就是賨人,而且據說賨人的三千虎賁軍的衝鋒是武王伐紂成功的關鍵因素。同樣是據說,在楚漢爭霸中,劉邦也正是因為得到了七千板楯蠻的幫助才成功滅了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


    不過拋開周武王這個不臣之人是趁著紂王開拓四海平定蠻夷主力在外的時候偷襲朝歌才取得勝利的齷齪事兒不談,就算是所謂的範目滅三秦也沒有那麽誇張。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這三個家夥是什麽人?隻是秦朝的降將而已,早就沒有秦人“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幹,死不休戰”的血氣,失去了秦人最高貴的尊嚴,而三秦之地秦人的老骨血即使沒有戰死,剩下的也不可能為這三個大秦帝國的叛徒而賣命,如此一來他們手下又能夠有什麽像樣的兵呢?無兵無將又失去老秦人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不被輕易擊敗那才叫奇怪呢!


    畢竟要是賨人真的那麽強大能夠以一當百的話,曆史上的巴蜀也不會被隻是一方諸侯的秦國的一支偏師給滅掉了。


    因而,毫無疑問,賨人的勇武絕對是被神話了的。


    事實上賨人的戰鬥力雖然不錯,但是也是因為山野蠻夷的身體素質的平均水平比起農耕民族來高一點,又更加好勇鬥狠一些,而且近乎全民皆兵,這才顯得他們相對強大而已。事實上,即使在漢家蕭條的三國時期,他們也隻是選擇性的依附於漢家諸侯而已,要是真有傳說中的那麽厲害,他們早就滅掉劉璋割據蜀中,進而揮師出川一統天下了,哪還會向如今這樣隻是在張魯的支持下在巴西作亂呢?


    不過即使隻有這種作亂,也足以令人不厭其煩了。搶了就跑遠遁深山,想要剿滅也是極其困難,更何況當時還有張魯搗亂,而龐羲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家夥,本身的能力就有問題,再加上心懷養賊自重的心思,搞得整個巴西烏煙瘴氣,如今卻需要張飛來收拾殘局。而且還需要在盡量少的時間內把殘局給收拾好,以備攻略漢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挑戰!


    對於賨人,其實張苞並不怎麽看在眼裏!


    賨人渠帥有羅、樸、督、鄂、度、夕、龔七姓之說,雖然賨人的頭領未必出在這七姓之中,但是卻習慣於把賨人的頭領稱作七姓夷王。此時反叛或者說是投靠張魯的七姓夷王主要由三個,杜濩、樸胡、任約(一說袁約),尤其是杜濩、樸胡二人,在當時的名聲很大,占據宕渠附近的山林之中,擄掠人口,劫掠客商,無人能製,尤其是他們還得到了張魯的兵器鎧甲糧食的支援,更是不可一世,整天揚言要打下宕渠城。


    但是就是這些名聲響亮七姓夷王們,即使在日後得到曹操的支持,也沒有翻出什麽浪花,隻是黃權帶了點兵,就把他們打得屁滾尿流,而後來黃權奈何不了張郃,這才輪到張飛出手,而張飛出手五十多天後,大名鼎鼎的曹魏名將以“巧變”著稱,“反水”為號,最後膝蓋中了一箭的張郃張大將軍慘敗,隻帶了幾個親兵狼狽的爬山而逃。


    至於對付賨人的計策,張苞也早有了腹稿,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還是以安撫收編為主,畢竟這也是一個不小的戰鬥力,適齡的健全男丁訓練一下就是精兵,不利用實在太可惜了。當然了,能夠輕易被收編的,應該隻是那些接受漢文明比較多,與漢人接觸比較多又沒有強力領袖的賨人,例如龐羲擔當巴西太守其間曾經覬覦過的想要作為造反資本的漢昌縣那裏的賨人。像是杜濩、樸胡這些有野心的家夥,還得先打服了才行!


    注:關於閬中的大姓的資料應該沒有錯,至於代表人物除了浦元外,其他都是根據曆史人物的籍貫附會的。如果書友中有四川閬中或者是對這些比較熟悉的,歡迎給小蛇提意見啊!


    另外關於豪族與宗族,小蛇覺得有必要強調一下。重視宗族是中國曆來的傳統,直到特殊時期時期中國的宗族傳統才被近乎毀滅。在曆史上,血緣宗族即起著維係社會最基本的倫理道德的作用,也是最基本的群眾自救組織,經常扮演者賑濟族內的孤寡之類的角色,一家有難,大家一同支援,雖然有些族規之類的在現代人看來或許會用違法來界定,但不容否認的是血緣宗族在中國古代的積極性遠大於消極性。


    但是血緣宗族並不代表豪族!宗族組織在古代每村每姓都有,雖然族中耆老具有一定的威嚴,但成員隻是由於親緣關係組成的,本身並不存在隸屬關係,許多所謂的大姓實際上隻是較大的宗族而已,並非豪族。而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世家豪族,通常擁有大量聽命於私人的部曲佃客,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不列入戶籍的!像是在劉備政權入主益州後先後掀起叛亂的馬秦、高勝、黃元、雍闓、孟獲、徐巨等豪強的叛亂,靠的就是他們強大的不受官府控製的武裝力量。


    而正是這些豪強,從某種程度上構成了社會不安定的因素,畢竟在自己的莊園內,儼然一副國中之國的樣子,這令那個帝王能夠受得了呢?尤其是他們隱藏佃戶少納租稅以及擁有私人武裝這兩點,稍微有點作為的君王恐怕都想除之而後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龍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萌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萌蛇並收藏三國之龍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