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對孫權的使者說的話可不是劉備一時興起隨口亂說的,而是經過一定的深思熟慮的,隻是很多情況劉備都已經考慮到了,甚至張苞說的很多計策諸葛亮、法正、黃權三人基本上也跟劉備考慮過,雖然諸葛亮三人並不是穿越者,但是作為這個世界上一流的人才,他們的智慧絕對不可能比張苞低!


    穿越者不是萬能的,而且比起這個世界上的土著居民而言,由於習慣、禮儀、思想等方麵都有著極大的差別,一個自以為是的穿越者穿越到古代的話,成為被曆史的車輪碾碎的螞蟻的可能性可要比封侯拜相乃至成為開國之君的可能性要高的太多。


    而至於在智商方麵,古人可不是傻子,平均智商跟現代人差不多,而向諸葛亮、法正之類的天才人物,智商恐怕要高出平均水平不少,像這樣的人一個就已經很強了,更何況是差不多三個這樣的人在給劉備出謀劃策呢!


    隻是古人畢竟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張苞那並不豐厚的曆史知識使得張苞在某些方麵看得比他們更加的深入,但也隻是深入一點點而已,要怎麽解決卻並不是一個容易的問題。


    不過,張苞的這一番話倒也不是沒有效果,至少劉備等人已經把重點放到了漢中問題上,尤其是在張苞質問萬一曹操占據漢中後把人口遷走那該怎麽辦的時候,不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法正、黃權全都渾身一震,最終基本上把張苞“用土地換和平,優先攻略漢中”的計劃放在了首位。


    但即使是這樣,劉備等人也不想就真的這麽把部分荊州的土地送給孫權,因而還是決定用緩兵之計,先跟孫權扯扯皮,對於這幾位大佬一致的意見,張苞也沒有什麽辦法改變,畢竟不管怎麽說他隻是一個十四歲的人輕言微的小人物而已,如不是因為是張飛的兒子,根本就沒有機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劉備。


    在此之後這四個人要怎麽考慮就不關張飛父子的事了,因為此時的張飛父子有了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出兵巴西。


    雖然孫權那邊需要安撫,北伐張魯也需要準備時間,但是像攻取巴西這樣地理位置重要但是作戰任務卻並不繁重的地方卻可以提前下手了。


    巴西位於成都的東北部,隔著大小巴山與漢中郡相鄰,劉璋在位的時候以龐羲為巴西太守,不過也不知道龐羲究竟真的隻是草包還是一個擅長自保的天才,任巴西太守期間,好像就沒有打敗過張魯的侵略軍,當然了,好歹他也沒有丟了巴西……的主要城市,至於其他的地方不是被張魯控製,就是被賨人控製,而賨人偏偏又大部分與張魯交好,以至於整個巴西一片混亂。


    本來劉備取了成都之後,原來的巴西太守龐羲又投降了劉備,劉備就讓張飛領巴西太守,已經有了徹底巴西的打算,隻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都沒有行動而已,經過張苞一提醒,趕到時間緊迫的劉備此時再也沉不住氣,下令張飛對本部人馬進行動員,三日後啟程趕赴巴西。


    之所以沒有用小說中常用的即日啟程之類的橋段,主要是因為之前由於沒有做戰爭準備,一些糧草之類的調配還需要時間,而且畢竟如今已經十一月份了,要是現在出發去巴州的話,這些士兵恐怕就要在戰鬥中過年了,這對於士兵的士氣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呆在成都再不好到起碼也有不錯的營房休假還能夠喝點兒小酒逛逛娼寮妓所,但是一旦到了巴西那種偏僻的地方,沒了娛樂不說,還隨時可能戰死,再加上臨近春節,誰會樂意去啊!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覺得總得給士兵做一下動員才好。隻是劉備終究還是小看了張飛的能力,張飛需要動員嗎?他隻需要拿出皮鞭來,誰還敢說一個不字!張飛並不善養士卒,士兵對他也未必有多麽忠心,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士兵對他足夠恐懼,沒有人敢違逆他的意思!隻要張飛的命令一出,所有人哪怕有再多的不滿也立刻乖乖的收拾行裝準備出發!


    張飛的這種治兵方法優點和缺點一樣明顯,優點是隻要是張飛的命令,就一定可以暢行無阻,而缺點則是最終導致了張飛死無全屍!隻要有些本性的事情的別人勸也沒有多大的作用,張苞能夠做的也就隻能夠使盡量好言安撫,對於事了張飛鞭撻的士卒一率從張飛的身邊剔除,而那些被鞭撻的人如果是受了委屈,張苞還會好言相勸暗中補償,與此同時,張苞雖然能夠自領一軍有著本部人馬,但事實上張苞更多的時候還是留在張飛的身邊充當起張飛實際上的親兵統領的職責。沒辦法,對於這麽一個不得士卒之心而曆史上又是死在自己手下手中的父親,張苞哪裏能夠放心的下!


    不過隨著張苞職權的增加,以後張苞能夠留在張飛身邊的時間越來越少,因而有些事情張苞必須早作準備,比如說搞死張達之類的!範強由於斷了一根胳膊已經沒有了絲毫威脅,但是張達同誌卻仍舊是張飛手下的大將。而對於這樣的大將,沒有足夠的借口張苞自然不能夠隨意處置,不過反正現在日子還長著了,張苞相信自己總會有機會的!


    張苞如今又是牙門將軍了,跟劉備等人的一番對話之後劉備當即邊讓張苞官複原職。雖然說實權並沒有增加多少,但終歸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蜀漢的牙門將軍可不是曹魏低級的牙門將,雖然仍舊算不上是高官,但大小也是個將軍,其他方麵先不說,至少俸祿方麵要比牙門將高上不少啊!


    三天後,張飛本部的一萬多人準時出發。而在張飛出發的前一天,張苞作為先鋒已經帶領三千人提前出發了。


    雖然攻陷江州之後的一些列軍事行動使得張飛的兵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但是定了成都之後裁汰了部分老弱病殘,以及劉備又進行了一些其他方麵的兵力調動,因而張飛手下的人又隻剩下了一萬六千多人,不過這一萬六千多人卻是原先張飛軍的精銳,而張苞所部的三千先鋒軍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古人行軍有很多的要求,比如說前麵會派出先鋒或者前軍,後麵會留下後軍,左右也往往會有兩路兵馬作為策應,對於糧草輜重更是十分重視,往往會派大軍保護。


    如今張飛所部由於是在自己境內行軍,所以為了提高效率,就隻設了前中後三軍,其中前鋒自然是張苞所部,副將為陽群,領兵三千,遇山開路、遇水搭橋、遇敵剿滅。


    中軍自然是張飛親自帶領,副將是張達、馬玉,率領主力一萬多人,即使平定巴西的中堅,更是以後支援或者剿滅張魯的西路軍主力,被張苞與張飛都很看重的鄧艾也在這支部隊中,雖然由於資曆、功勞等原因並不能夠身居高位,但是有了張飛的信任前途卻是無憂。


    後軍則是宗預統領,人數為三千人,負責與一萬輔兵一起督運糧草。所謂的輔兵就是魏延在子午穀奇策中所謂的“負糧五千”,這類士兵雖然在必要的時候還能夠戰鬥,但是戰鬥力堪憂,一般情況下隻是充當運輸隊使用。劉備整軍之後才撤下來不少人,其中除了實在不能夠繼續打仗的,剩下的都編做了運輸兵之類的二線部隊,也算是廢物利用了。


    如果依著後世人的眼光來看的話,拋開了穿越者張苞還被張苞拐來的鄧艾後,這支部隊的將領配置並不算強大,耳熟能詳的也就隻有張飛一人,而且大部分對他的評價還很不咋的,勇而無謀之類的必定會扣在他的頭上,就連他擊敗連諸葛亮、劉備都頗為忌憚致使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最大外因張反水,也有很多人歸咎到運氣好人多勢眾之類的因素上去,更不用說其他的人了。


    不過在真實的曆史上,這些將領們卻絕對不是草包——至少他們都曾經被文獻提及過!


    蜀漢不置史官,使得蜀漢的很多人物很多事跡都淹沒到了曆史的深淵裏,而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夠留下姓名的人,自然非同一般,像是張達,那可是殺了張飛的人之一啊!敢於殺張飛足見其膽大,可以勉強稱之為勇,選擇了合適的時機偷襲將張飛殺死,足見其智,可以稱之為謀,進而還原曆史,我們很驚奇的發現,原來張達也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啊!


    而陽群、馬玉,能夠找到的資料就隻有一個,但是這一個卻足夠重量級,因為他是諸葛亮的《後出師表》,而且在《後出師表》中還跟趙雲並排在了一起: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


    能夠跟雲老大並列,除了能夠說明他們運氣足夠好,能夠死在合適的時機,進而使得他們有了跟雲老大並列並出現在諸葛亮筆下的機會外,至少也說明了他們的能力不至於太差。馬玉的能力如何,張苞沒有試過,但是他手下副將陽群的能力,張苞卻領教過了。


    陽群三十餘歲,虎背熊腰,力大過人,是一名征戰沙場的勇將,雖然比起張苞來還差了一些,但是一杆大刀掄起來也是頗有威勢,就算是張苞手下的親兵,三五個也不是他的對手。


    比起陽群、馬玉、張達這些曆史上的龍套選手,後軍的統帥宗預可就要有名的多了,雖然在演義裏麵也悲慘的淪為了龍套,但是好歹也是在《三國誌》裏留下了傳記的人物,雖然領軍作戰的水平很一般,但是一張利嘴還是能夠繞暈不少人的。


    注:《後出師表》是否為諸葛亮所做有爭議,因而這幾個人物是否存在也有問題,不過好歹總比隨便扯的人要好一些,還望大家不要較真,另外,真心求龍套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龍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萌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萌蛇並收藏三國之龍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