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說的也對,咱們的孩子都會是好孩子,”君衡說:“不過,夫人以後要對三個孩子多加管教,我不希望咱們的孩子像子遊兄那樣,恨不能向天下所有人展示自己的富有——那年進京,僅金銀就裝了整整一船——太過招搖了些。《書?大禹謨》中有‘滿招損、謙受益’之句,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看來相公近期讀了不少的漢書!”馮夫人道。
君衡雖是漢族,但因久居嶺南,自先祖馮寶娶冼夫人為妻之後,曆代皆有與瑤人通婚的事例,到他這一代,連他自己也不知應該說自己是瑤人還是漢人,娶麥氏夫人後,在夫人的敦促下,倒真的讀了不少的漢書。見夫人如此說,他伸出手來在孩子的小鼻梁上輕輕刮了一下:“以後,這孩子就交由夫人教導了!”
“別‘這孩子、這孩子’的叫,相公,你給他起個名字吧!”
“名字?”之前,君衡曾給孩子起了幾個名字,但現在看來都不怎麽合適,想必,孩子胸前的北鬥七星痣,當是獨一無二的?想了想,君衡對夫人道:“就叫他元一吧!”
“也行,元璡、元珪、元一,叫著也順口。”夫人沒有問為何取這名字,隻說道:“一兒,你現在有名字了,還不快對你爹笑笑!”
“他才多大啊,哪裏就會笑了?再說,就算笑,也得先對著為了他九死一生的阿娘笑啊!”
然而元一沒有笑,卻咧開一張小嘴哭了起來。馮夫人忙將他摟在胸前,對君衡嗔道:“看看你,把孩子嚇哭了!”
馮君衡笑道:“不礙事,不礙事,或者他每一次啼哭都會是千古絕唱呢?”
“什麽絕唱不絕唱的,聽上去怪沉重的!”馮夫人清秀的臉上泛起幾分淡淡的憂慮。
馮君衡上前將她母子二人摟在懷中道:“夫人把孩子給我,你躺下休息,一會天亮了,我著人把奶娘請來。”
馮夫人順從的將孩子交給丈夫,自己側身躺下來。
馮君衡抱著元一在屋裏緩緩踱步,卻見小元一那雙明亮的小眼睛盯著壁上的那幅《遊春圖》,便在《遊春圖》前站立下來。這《遊春圖》為前朝畫師展子虔所畫,方寸之間,將青山聳峙,江流無際,花團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點綴其間,遠景、近景一同向中景聚攏,各處景物完整和諧,大有咫尺千裏之勢。當然,這畫並非展子虔真跡,不過一仿真拓本而已,當年子遊兄前往長安迎娶許夫人時帶回來送給馮君衡時便與之說明,馮君衡因喜歡此畫的青山疊翠、湖水融融裏士人或策馬山徑或駐足湖邊的悠閑以及熏風和煦,微波粼粼中仕女泛舟水上的婀娜多姿,故而將此畫懸於房中。他沒有想到剛臨世不過幾個小時的元一也對此畫情有獨衷,是取其水天相接的廣闊還是愛其咫尺千裏之勢?甚或是初生兒對陌生世界裏接應不暇的景物的普通驚奇?
八月十五還沒有過去,潘州刺史府的仆人們便為元一少爺的滿月酒宴忙碌了起來。
按馮君衡夫婦的意思,本不打算置辦這一場滿月酒席,倒不是家中無銀,隻因朝廷貶謫嶺南的皇族宗室姻親甚多,這些人對朝廷是滿腹的怨氣,每每總想與嶺南土著豪族混在一起,一來可以蹭些銀兩來補充朝廷配給的不足,二來還可暗圖與豪族結為一氣,待東山再起,以壯其聲勢。但朝廷哪能容此圖謀不軌之事發生?對流來嶺南的皇室宗親,大多派有探子暗中監視,一旦有不軌之舉,除當事人之外,凡與之有往來者必招來滅門之禍。
馮君衡平日裏做事謹慎,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除了處理府衙日常公事,基本不與其他人有太多的交往。但元一出生後,遠近的親朋都送來了禮物,恩州的堂兄子遊車載馬拉地送來了金銀飾物若幹,高州的子華也不甘落後,浩浩蕩蕩的派人送來整整一船的綢緞布帛,兄弟倆異口同聲地說定要讓新生的侄兒躺在富貴窩裏長大。其他親朋自然也傾盡心力的送來了喜慶元一降世的厚禮。麵對如山的禮物,馮君衡苦笑了一下:如此張揚,終不是好事——那子遊子華二兄,還是不改當年的豪俠之氣,誅不知,自爺爺馮盎去世之後,朝廷已開始不露聲色的削弱馮氏在嶺南的勢力了,要不然,何以將高州一分為三,且現在子華在高州也隻是一個虛職,馮氏的勢力已由當年的二十州縮小到恩、潘二州了啊!為答謝親朋們的賀喜,馮君衡也隻得按當地習俗,為滿月酒席奔忙起來,如此倒把那八月中秋的慶典冷落了下來。
中秋之前,馮君衡與夫人在房中便擬好所請客人的名單,嶺南馮氏一族,大都在所請之例,潘州的官僚豪紳等,也在所請之例。名單擬好之後,馮君衡著馮壽等人將請帖一一送往各處。馮府管家安排采辦在鄉下買回大筐的雞蛋,讓廚房裏的廚娘們洗淨,小心翼翼地將赫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蛋殼上,而後又在附近的集市上買回雞鴨魚肉等大致可用數日的時令菜蔬鮮果和配料食材。接著,馮君衡又派人到街市買回燈籠花卉縐紗幔簾,把刺史府按節日慶典的格局布置起來。
一切妥貼之後,管家請出馮君衡,不無得意地問:“老爺,你看這院內還缺什麽?”
馮君衡讓管家在前麵帶路,將馮府看視了一遍。馮府是一個傳統的大宅,從廣亮式宅門進去便是影壁,影壁後是一個闊大的院子,院子後麵才是大宅的主體。主體為三進院三開間平行的布局,每座院落的正屋和門樓間均取三以居中為軸,天井四周屋簷下有回廊溝通整座小院。天井兩側各有廂房連接正屋和門樓間,形成圍合,相鄰兩座院中間隔著一條極短的通道。前院的正房是客房,兩廂則是府中管事、老爺夫發的貼切身隨從等的居處,馮君衡夫婦住在中院,中院的兩廂是孩子們的屋子,前後兩院之間有一道橫出的走道通向兩個對稱的小院,一個是下人們居住的地方,一個小院是廚房,後院是家塾及家塾先生起居及孩子們習文練武的地方,家塾側旁有一個圓拱門,門內是一個不大但精巧的花園,草亭、小橋、假山、樹木典雅別致,花園中央有一個小小的池塘,池塘旁邊有一座水榭,水榭與池塘相映成趣,給花園增添了無盡的靈動。因為管家精心的布置,從花園到前院,無一不顯現出喜,就連下人的小院門前也披掛著彩色的紗幔。
馮君衡在管家的陪同下將院子四處看過,然後站在中院天井的中央,左右前後的打量起來,整座院子燈紅幔輕,飄渺有致,既不顯奢侈,又不露寒磣,又不失刺史府的身份。馮君衡心中暗襯:到底是跟隨自己多年的家仆,知道自己的喜好。但左看右看,總覺得少了點什麽。
見馮君衡不說話,管家問道:“老爺,有什麽不妥嗎?”
“我正在想呢,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麽。”
管家也在院中四下打量起來。俄爾,馮君衡笑道:“原來廊柱上少了兩幅對聯。馮壽,你去取來文房四寶來!”
“奴才到底是奴才,怎麽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呢?”管家也笑著拍了拍自己的腦袋。馮壽聽到老爺吩咐,立馬到馮君衡的書房中將文房四寶端了出來。
馮君衡在廊階上的八仙桌上將紙鋪定,揮筆題了一幅對聯:
弄璋欣有喜出類依勔釗星孛慶生輝拔萃書華年
橫批是:光耀門楣
寫完之後,馮君衡將對聯托在手中端詳了一會,此對聯雖無精妙之處,但字詞間暗合了元一降生那一晚出現的奇異天象,以及作為父親對兒子的期望。接著,他又題了一幅:
馮府啼聲響四平中秋推窗望滿月元一身健坐八穩七星開門請銀盤
橫批是:滿月人生
在這一聯中,馮君衡將自己的愛兒之意表露無跡,他希望兒子能四平八穩地健康成長,不必為吃為喝去奔命。
題完對聯之後,馮君衡將對聯交給馮壽,命他將對聯懸於中院的廊柱上,又問:“怎麽今天沒有看見元璡、元珪呢?還在讀書?”
馮壽說:“房先生早散學了,適才小的見二位少爺去夫人房中,也許是看小少爺去了。”
“哦,”馮君衡說:“你得空給跟隨他倆的小廝說說,平常讀書甚好,不過也別把武藝荒廢了,在這蠻荒之地,學些防身之術是必要的。”
“是,老爺。”
“你在這裏慢慢地侍弄著,發現哪裏不相宜,就順順,我去夫人那裏看看。”馮君衡對管家說。
“是,老爺!”管家應聲道。
元璡、元珪果然在夫人的房中,此時,他娘仨正圍在元一的搖籃邊爭相撫摸著他的漸漸白嫩的小臉蛋,元一半閉著眼睛,臉上綻出一個甜甜的笑容。
“看來相公近期讀了不少的漢書!”馮夫人道。
君衡雖是漢族,但因久居嶺南,自先祖馮寶娶冼夫人為妻之後,曆代皆有與瑤人通婚的事例,到他這一代,連他自己也不知應該說自己是瑤人還是漢人,娶麥氏夫人後,在夫人的敦促下,倒真的讀了不少的漢書。見夫人如此說,他伸出手來在孩子的小鼻梁上輕輕刮了一下:“以後,這孩子就交由夫人教導了!”
“別‘這孩子、這孩子’的叫,相公,你給他起個名字吧!”
“名字?”之前,君衡曾給孩子起了幾個名字,但現在看來都不怎麽合適,想必,孩子胸前的北鬥七星痣,當是獨一無二的?想了想,君衡對夫人道:“就叫他元一吧!”
“也行,元璡、元珪、元一,叫著也順口。”夫人沒有問為何取這名字,隻說道:“一兒,你現在有名字了,還不快對你爹笑笑!”
“他才多大啊,哪裏就會笑了?再說,就算笑,也得先對著為了他九死一生的阿娘笑啊!”
然而元一沒有笑,卻咧開一張小嘴哭了起來。馮夫人忙將他摟在胸前,對君衡嗔道:“看看你,把孩子嚇哭了!”
馮君衡笑道:“不礙事,不礙事,或者他每一次啼哭都會是千古絕唱呢?”
“什麽絕唱不絕唱的,聽上去怪沉重的!”馮夫人清秀的臉上泛起幾分淡淡的憂慮。
馮君衡上前將她母子二人摟在懷中道:“夫人把孩子給我,你躺下休息,一會天亮了,我著人把奶娘請來。”
馮夫人順從的將孩子交給丈夫,自己側身躺下來。
馮君衡抱著元一在屋裏緩緩踱步,卻見小元一那雙明亮的小眼睛盯著壁上的那幅《遊春圖》,便在《遊春圖》前站立下來。這《遊春圖》為前朝畫師展子虔所畫,方寸之間,將青山聳峙,江流無際,花團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點綴其間,遠景、近景一同向中景聚攏,各處景物完整和諧,大有咫尺千裏之勢。當然,這畫並非展子虔真跡,不過一仿真拓本而已,當年子遊兄前往長安迎娶許夫人時帶回來送給馮君衡時便與之說明,馮君衡因喜歡此畫的青山疊翠、湖水融融裏士人或策馬山徑或駐足湖邊的悠閑以及熏風和煦,微波粼粼中仕女泛舟水上的婀娜多姿,故而將此畫懸於房中。他沒有想到剛臨世不過幾個小時的元一也對此畫情有獨衷,是取其水天相接的廣闊還是愛其咫尺千裏之勢?甚或是初生兒對陌生世界裏接應不暇的景物的普通驚奇?
八月十五還沒有過去,潘州刺史府的仆人們便為元一少爺的滿月酒宴忙碌了起來。
按馮君衡夫婦的意思,本不打算置辦這一場滿月酒席,倒不是家中無銀,隻因朝廷貶謫嶺南的皇族宗室姻親甚多,這些人對朝廷是滿腹的怨氣,每每總想與嶺南土著豪族混在一起,一來可以蹭些銀兩來補充朝廷配給的不足,二來還可暗圖與豪族結為一氣,待東山再起,以壯其聲勢。但朝廷哪能容此圖謀不軌之事發生?對流來嶺南的皇室宗親,大多派有探子暗中監視,一旦有不軌之舉,除當事人之外,凡與之有往來者必招來滅門之禍。
馮君衡平日裏做事謹慎,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除了處理府衙日常公事,基本不與其他人有太多的交往。但元一出生後,遠近的親朋都送來了禮物,恩州的堂兄子遊車載馬拉地送來了金銀飾物若幹,高州的子華也不甘落後,浩浩蕩蕩的派人送來整整一船的綢緞布帛,兄弟倆異口同聲地說定要讓新生的侄兒躺在富貴窩裏長大。其他親朋自然也傾盡心力的送來了喜慶元一降世的厚禮。麵對如山的禮物,馮君衡苦笑了一下:如此張揚,終不是好事——那子遊子華二兄,還是不改當年的豪俠之氣,誅不知,自爺爺馮盎去世之後,朝廷已開始不露聲色的削弱馮氏在嶺南的勢力了,要不然,何以將高州一分為三,且現在子華在高州也隻是一個虛職,馮氏的勢力已由當年的二十州縮小到恩、潘二州了啊!為答謝親朋們的賀喜,馮君衡也隻得按當地習俗,為滿月酒席奔忙起來,如此倒把那八月中秋的慶典冷落了下來。
中秋之前,馮君衡與夫人在房中便擬好所請客人的名單,嶺南馮氏一族,大都在所請之例,潘州的官僚豪紳等,也在所請之例。名單擬好之後,馮君衡著馮壽等人將請帖一一送往各處。馮府管家安排采辦在鄉下買回大筐的雞蛋,讓廚房裏的廚娘們洗淨,小心翼翼地將赫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蛋殼上,而後又在附近的集市上買回雞鴨魚肉等大致可用數日的時令菜蔬鮮果和配料食材。接著,馮君衡又派人到街市買回燈籠花卉縐紗幔簾,把刺史府按節日慶典的格局布置起來。
一切妥貼之後,管家請出馮君衡,不無得意地問:“老爺,你看這院內還缺什麽?”
馮君衡讓管家在前麵帶路,將馮府看視了一遍。馮府是一個傳統的大宅,從廣亮式宅門進去便是影壁,影壁後是一個闊大的院子,院子後麵才是大宅的主體。主體為三進院三開間平行的布局,每座院落的正屋和門樓間均取三以居中為軸,天井四周屋簷下有回廊溝通整座小院。天井兩側各有廂房連接正屋和門樓間,形成圍合,相鄰兩座院中間隔著一條極短的通道。前院的正房是客房,兩廂則是府中管事、老爺夫發的貼切身隨從等的居處,馮君衡夫婦住在中院,中院的兩廂是孩子們的屋子,前後兩院之間有一道橫出的走道通向兩個對稱的小院,一個是下人們居住的地方,一個小院是廚房,後院是家塾及家塾先生起居及孩子們習文練武的地方,家塾側旁有一個圓拱門,門內是一個不大但精巧的花園,草亭、小橋、假山、樹木典雅別致,花園中央有一個小小的池塘,池塘旁邊有一座水榭,水榭與池塘相映成趣,給花園增添了無盡的靈動。因為管家精心的布置,從花園到前院,無一不顯現出喜,就連下人的小院門前也披掛著彩色的紗幔。
馮君衡在管家的陪同下將院子四處看過,然後站在中院天井的中央,左右前後的打量起來,整座院子燈紅幔輕,飄渺有致,既不顯奢侈,又不露寒磣,又不失刺史府的身份。馮君衡心中暗襯:到底是跟隨自己多年的家仆,知道自己的喜好。但左看右看,總覺得少了點什麽。
見馮君衡不說話,管家問道:“老爺,有什麽不妥嗎?”
“我正在想呢,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麽。”
管家也在院中四下打量起來。俄爾,馮君衡笑道:“原來廊柱上少了兩幅對聯。馮壽,你去取來文房四寶來!”
“奴才到底是奴才,怎麽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呢?”管家也笑著拍了拍自己的腦袋。馮壽聽到老爺吩咐,立馬到馮君衡的書房中將文房四寶端了出來。
馮君衡在廊階上的八仙桌上將紙鋪定,揮筆題了一幅對聯:
弄璋欣有喜出類依勔釗星孛慶生輝拔萃書華年
橫批是:光耀門楣
寫完之後,馮君衡將對聯托在手中端詳了一會,此對聯雖無精妙之處,但字詞間暗合了元一降生那一晚出現的奇異天象,以及作為父親對兒子的期望。接著,他又題了一幅:
馮府啼聲響四平中秋推窗望滿月元一身健坐八穩七星開門請銀盤
橫批是:滿月人生
在這一聯中,馮君衡將自己的愛兒之意表露無跡,他希望兒子能四平八穩地健康成長,不必為吃為喝去奔命。
題完對聯之後,馮君衡將對聯交給馮壽,命他將對聯懸於中院的廊柱上,又問:“怎麽今天沒有看見元璡、元珪呢?還在讀書?”
馮壽說:“房先生早散學了,適才小的見二位少爺去夫人房中,也許是看小少爺去了。”
“哦,”馮君衡說:“你得空給跟隨他倆的小廝說說,平常讀書甚好,不過也別把武藝荒廢了,在這蠻荒之地,學些防身之術是必要的。”
“是,老爺。”
“你在這裏慢慢地侍弄著,發現哪裏不相宜,就順順,我去夫人那裏看看。”馮君衡對管家說。
“是,老爺!”管家應聲道。
元璡、元珪果然在夫人的房中,此時,他娘仨正圍在元一的搖籃邊爭相撫摸著他的漸漸白嫩的小臉蛋,元一半閉著眼睛,臉上綻出一個甜甜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