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那丫環到後花園向馮子遊說歐陽大人來了,老爺請大老爺到前頭去。馮子遊笑了笑:“他怎麽跑這麽遠來湊熱鬧?不去!歐陽舉有什麽了不起?當然在長安,連宰相也不在我的話下。”
“哈哈,老兄,”馮子華道:“馮家今日不比往時啊!今日人家來替你小侄兒賀喜的,還是去見見吧。”
“不會因為咱們來的吧?”李枳問。
“怎麽可能?”馮子遊說:“上個月他曾致書於我,說是雷州一帶有僚人集聚,怕生事端,請我去雷州看看,今天來此,隻怕是以給元一侄兒賀喜之名,又來遊說於我。”
“僚人怎麽就生事端了呢?”房令弘問。
“也不過幾戶僚人在一起坐坐,哪裏就能幹什麽大事?”馮子遊說。“要說僚人,我馮氏便是僚人之巨族,我都還坐在這裏喝滿月酒,會有什麽事端?”
“沒準過不了多久,朝中上下又會把今天的滿月酒誇張為僚人的謀反之聚呢。”馮子華說。
“怎麽可能?”
“如果高宗皇帝在,自然沒有那種可能,可現在是什麽年代?”李枳憤憤地說。
“也不必草木皆兵,想武皇後也沒有太多的時間來管別的事,在這多事之秋,她要忙的是朝廷穩固啊。”房令弘說。按說,武皇後本是房令弘的舅母,且與他房家的家破人亡並無多大幹係,可是房令弘來到嶺南後,生活得太辛苦太艱難了,因此他恨透了皇權,就算當朝者不是這個強悍霸道得連親生兒女都要殘殺的女人而是其他任何人,他都恨,不過,他的態度比較淡定。
“今年發生的事也太多了。”馮子華說:“年不過半,改元三次,廢兩個皇帝,死一個太子……剩下的幾個月還要發生什麽事誰也不知道。大哥還是韜光養晦的好。走吧,我陪你出去。”
馮子遊想了想,站起身來,對李枳等三人說:“你們稍坐,我去去便回。”說罷,和馮子華一起向前麵的院落走去。丫環也跟著他倆一塊退出後花園,把李枳、房令弘、柴俊三人留在空曠的後花園。
李枳見房令弘心事重重的樣子,問道:“令弘,今天你是怎麽了?”
房令弘朝李枳道:“表叔,剛才咱們散步的時候遇到的那位房先生,我總覺得很麵熟,你注意了沒有?”
李枳搖頭道:“不過一胡子拉叉的老夫子罷了,沒怎麽注意。”
“我看他像我三叔房遺則。”
“怎麽可能?”李枳和柴俊異口同聲說。李枳更中驚奇地睜大了眼睛。那房遺則是他姐夫啊!他早已從房令弘口中得知姐姐病死在徒往嶺南的路上,但在荒僻的流放之地,能見到姐夫,也是上蒼對漂泊多年的他的一種安慰啊。李枳不相信這等好事會落在自己頭上,道:“你和你三叔分開的時候才多大?你能記住你姓房名令弘已經非常不錯了。”
“不,我記得!”房令弘堅持道:“自從母親懸梁,父親屍骨不全地被三叔拉回家來之後,發生的樁樁件件事情,我都記得清清楚楚,雖不能說刻石以誌,但可以說是銘刻在心的……當時,我們在南海分徒到兩個地方,我記得他是去了交州,我記得他離開的時候喊著他一定會回來尋找我和哥哥。我們被徒往泉州,在采石廠裏服勞役,直到哥哥累死在采石場……我想,三叔一定回來找過我們,他說話永遠是算數的!”說著說著,兩行淚珠順著房令弘的臉頰流淌下來。
也許房令弘的話讓李枳、柴俊同時想起自己不幸的命運,一時大家默然,像是在為他們今天的命運默哀,又像是在回憶那些不再複返的錦衣玉食的生活。良久,李枳既像是安慰自己,又像是安慰房令弘,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忘掉過去吧!如今,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表叔,你還是以為我看錯了嗎?”房令弘有點哽咽,“當日你姐病倒的時候,三叔的頭發胡須像遭遇春雨的野草瘋狂的生長,不過幾天,就再也找不到他原來的瀟灑,剩下的一臉倉皇,頭發和胡須幾乎和剛才看到的他一模一樣,隻是今天他梳理得要整齊一些,衣服也不像那時那麽襤褸。”
“你確定嗎?”提起姐姐,李枳也悲從心生。可是剛才那位先生,看是去白發蒼蒼,比姐夫年長十好幾歲。
“我確定。”
“不管是不是他,一會在宴席之後,我們分頭找找,隻要他在這府上做西席,就一定能找到他,找到他問問不就什麽都清楚了嗎?”柴俊將目光投向蓮池,過往的那些淒涼往事又襲上心來,他記起最後一次見房遺則是他哥柴令武和房遺愛被押赴刑場的時候,當時兩人誰也沒有說什麽,隻是用痛徹的目光對視了一眼。一晃幾十年過去了,自己是不是也像剛才那個老邁的房先生那樣老得讓人認不出來了呢?
“在這裏在這種時候相認,會不會讓馮爺不高興?”房令弘說的馮爺,是馮子遊。十六年前他哥哥死的那天,恰好出外遊獵的馮子遊無意中踏入采石場,見他哭得傷心,心生憐憫,便向采石場主要了他,采石場主乃俚人中一族,曾因與瑤人戒鬥,受恩於馮子遊才得以脫身,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馮子遊所請。馮子遊將他帶回府上詳加詢問,知道他是房玄齡之後,念房相爺佐政時曾在太宗皇帝麵前為馮家周轉了無數,又見他聰明機靈,便也不把他當下人,還將他送入馮氏私學裏念書,鼓勵他成為他祖父房玄齡那樣學富五車的人。因此,他在乎馮子遊的看法。也正因為他在乎馮子遊的看法,剛才他才沒敢上前與房先生相認。
“我們的身世他全知道,想必應該不會介意,再說,如果不知道房先生的來處,那馮君衡會收留他嗎?”李枳說。
“說的也是,要不我們到前頭去走走?看看能不能再與房先生偶然相遇?”房令弘道。
“不可!知道咱們的身世而不以身世為意,是他們同情咱們,並不等於咱們不是待罪之身啊!如果歐陽舉發現在潘州刺史府一下子出現這麽多流放之人,追究起來,既連累了馮氏兄弟,又將咱們自己重新送進地獄般的境地,房令弘,莫非你還想回采石場嗎?”柴俊說。
“那……”房令弘猶豫了一下,說:“隻好侍機而定了。”
“哈哈,老兄,”馮子華道:“馮家今日不比往時啊!今日人家來替你小侄兒賀喜的,還是去見見吧。”
“不會因為咱們來的吧?”李枳問。
“怎麽可能?”馮子遊說:“上個月他曾致書於我,說是雷州一帶有僚人集聚,怕生事端,請我去雷州看看,今天來此,隻怕是以給元一侄兒賀喜之名,又來遊說於我。”
“僚人怎麽就生事端了呢?”房令弘問。
“也不過幾戶僚人在一起坐坐,哪裏就能幹什麽大事?”馮子遊說。“要說僚人,我馮氏便是僚人之巨族,我都還坐在這裏喝滿月酒,會有什麽事端?”
“沒準過不了多久,朝中上下又會把今天的滿月酒誇張為僚人的謀反之聚呢。”馮子華說。
“怎麽可能?”
“如果高宗皇帝在,自然沒有那種可能,可現在是什麽年代?”李枳憤憤地說。
“也不必草木皆兵,想武皇後也沒有太多的時間來管別的事,在這多事之秋,她要忙的是朝廷穩固啊。”房令弘說。按說,武皇後本是房令弘的舅母,且與他房家的家破人亡並無多大幹係,可是房令弘來到嶺南後,生活得太辛苦太艱難了,因此他恨透了皇權,就算當朝者不是這個強悍霸道得連親生兒女都要殘殺的女人而是其他任何人,他都恨,不過,他的態度比較淡定。
“今年發生的事也太多了。”馮子華說:“年不過半,改元三次,廢兩個皇帝,死一個太子……剩下的幾個月還要發生什麽事誰也不知道。大哥還是韜光養晦的好。走吧,我陪你出去。”
馮子遊想了想,站起身來,對李枳等三人說:“你們稍坐,我去去便回。”說罷,和馮子華一起向前麵的院落走去。丫環也跟著他倆一塊退出後花園,把李枳、房令弘、柴俊三人留在空曠的後花園。
李枳見房令弘心事重重的樣子,問道:“令弘,今天你是怎麽了?”
房令弘朝李枳道:“表叔,剛才咱們散步的時候遇到的那位房先生,我總覺得很麵熟,你注意了沒有?”
李枳搖頭道:“不過一胡子拉叉的老夫子罷了,沒怎麽注意。”
“我看他像我三叔房遺則。”
“怎麽可能?”李枳和柴俊異口同聲說。李枳更中驚奇地睜大了眼睛。那房遺則是他姐夫啊!他早已從房令弘口中得知姐姐病死在徒往嶺南的路上,但在荒僻的流放之地,能見到姐夫,也是上蒼對漂泊多年的他的一種安慰啊。李枳不相信這等好事會落在自己頭上,道:“你和你三叔分開的時候才多大?你能記住你姓房名令弘已經非常不錯了。”
“不,我記得!”房令弘堅持道:“自從母親懸梁,父親屍骨不全地被三叔拉回家來之後,發生的樁樁件件事情,我都記得清清楚楚,雖不能說刻石以誌,但可以說是銘刻在心的……當時,我們在南海分徒到兩個地方,我記得他是去了交州,我記得他離開的時候喊著他一定會回來尋找我和哥哥。我們被徒往泉州,在采石廠裏服勞役,直到哥哥累死在采石場……我想,三叔一定回來找過我們,他說話永遠是算數的!”說著說著,兩行淚珠順著房令弘的臉頰流淌下來。
也許房令弘的話讓李枳、柴俊同時想起自己不幸的命運,一時大家默然,像是在為他們今天的命運默哀,又像是在回憶那些不再複返的錦衣玉食的生活。良久,李枳既像是安慰自己,又像是安慰房令弘,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忘掉過去吧!如今,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表叔,你還是以為我看錯了嗎?”房令弘有點哽咽,“當日你姐病倒的時候,三叔的頭發胡須像遭遇春雨的野草瘋狂的生長,不過幾天,就再也找不到他原來的瀟灑,剩下的一臉倉皇,頭發和胡須幾乎和剛才看到的他一模一樣,隻是今天他梳理得要整齊一些,衣服也不像那時那麽襤褸。”
“你確定嗎?”提起姐姐,李枳也悲從心生。可是剛才那位先生,看是去白發蒼蒼,比姐夫年長十好幾歲。
“我確定。”
“不管是不是他,一會在宴席之後,我們分頭找找,隻要他在這府上做西席,就一定能找到他,找到他問問不就什麽都清楚了嗎?”柴俊將目光投向蓮池,過往的那些淒涼往事又襲上心來,他記起最後一次見房遺則是他哥柴令武和房遺愛被押赴刑場的時候,當時兩人誰也沒有說什麽,隻是用痛徹的目光對視了一眼。一晃幾十年過去了,自己是不是也像剛才那個老邁的房先生那樣老得讓人認不出來了呢?
“在這裏在這種時候相認,會不會讓馮爺不高興?”房令弘說的馮爺,是馮子遊。十六年前他哥哥死的那天,恰好出外遊獵的馮子遊無意中踏入采石場,見他哭得傷心,心生憐憫,便向采石場主要了他,采石場主乃俚人中一族,曾因與瑤人戒鬥,受恩於馮子遊才得以脫身,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馮子遊所請。馮子遊將他帶回府上詳加詢問,知道他是房玄齡之後,念房相爺佐政時曾在太宗皇帝麵前為馮家周轉了無數,又見他聰明機靈,便也不把他當下人,還將他送入馮氏私學裏念書,鼓勵他成為他祖父房玄齡那樣學富五車的人。因此,他在乎馮子遊的看法。也正因為他在乎馮子遊的看法,剛才他才沒敢上前與房先生相認。
“我們的身世他全知道,想必應該不會介意,再說,如果不知道房先生的來處,那馮君衡會收留他嗎?”李枳說。
“說的也是,要不我們到前頭去走走?看看能不能再與房先生偶然相遇?”房令弘道。
“不可!知道咱們的身世而不以身世為意,是他們同情咱們,並不等於咱們不是待罪之身啊!如果歐陽舉發現在潘州刺史府一下子出現這麽多流放之人,追究起來,既連累了馮氏兄弟,又將咱們自己重新送進地獄般的境地,房令弘,莫非你還想回采石場嗎?”柴俊說。
“那……”房令弘猶豫了一下,說:“隻好侍機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