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月心隕’、‘修魔免死’和‘曹淩爵士’的打賞及評價票。)


    ……………………


    就在唐業忙著改建捕快房,不斷擴張著村莊的兵力的同時……在大山之外,一名身披白袍,跨刀執弓的騎士正在一片茫茫銀白的平原上策馬狂奔。隨著馬蹄刨出的黑泥,在這名騎士經過的路徑上留下一道被泥土染髒的雪地。


    這名騎士不知已經跑了多久,總之,正當他胯下的戰馬明顯有些疲累的當口,他卻似乎看到了什麽一般,反而加緊催動戰馬繼續加速……


    半晌,這匹並不算強壯的戰馬終於帶著這名白袍騎士穿過了這不小的雪原,順著山坡跑了上去。


    剛一登頂,騎士便勒住了戰馬。


    在他眼前的這片背風的山坳中,數百上千頂營帳,無數兵卒教徒正聚集於此!


    對於楊大春來說,數字對於他也僅僅停留在“斤”、“兩”和“幾個銅板或者炊餅”的程度上。


    這個時代既沒有義務教育,更不需要上學做那“一個水池開著出水口和進水口……出水口每分鍾水量多少,入水口每分鍾水量多少……問,多長時間能放滿?”的數學題。


    因此,楊大春也僅僅知道自己人很多。


    至於是兩千還是三千就真的搞不清楚了。


    不過……就和所有豎起了反旗,並且開始和朝廷大軍打了幾仗的軍隊一樣。白蓮教的軍隊也在不斷的實踐中積累著經驗。


    從戰鬥指揮到細節上一個斥候的數數能力都是在不斷完善當中。


    當初作為一個馬戶的楊大春很幸運,在這個時代裏可謂算的上是一位有“駕照”的人。


    比起那些不會騎馬的普通教徒,楊大春和其他百十個馬戶一並被那蔡老漢劃進了騎兵隊。


    騎著從一名違逆白蓮大軍的馬戶家搶來的健馬,跨上從一具明軍小官屍體上找來的戰刀,拿上分來的一張他還不怎麽會用的弓箭和一捆羽箭……他楊大春自己都不敢相信就這樣一下成了一名威風凜凜的騎兵了!


    乖乖喲!


    這可是騎兵啊!


    楊大春雖然從小幫人養馬,但過的可是苦的不能再苦的日子了!


    朝廷馬政苛刻,本來讓民間養馬,朝廷補助飼料並且高價收購本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


    可到了下麵執行時,被層層克扣了飼料補助後,養一匹馬的飼料錢每年就得花上十幾兩銀子!


    朝廷下撥的收購款又經過各級馬政官員層層克扣,到了下麵還不足幾十兩銀子!


    盤算一下,這累死累活的養一匹馬――就算是沒病沒災,這兩年下來也沒什麽賺頭!稍微倒黴點,就要倒貼進去!


    如此情景,這馬戶的日子怎麽會好過了?


    所以,這楊大春從小就沒過上什麽好日子。而當白蓮造反之時,深知就算不跟著造反,被搶了戰馬的他們也早晚會被官府秋後算賬的楊大春和本鄉的許多馬戶一並都投了白蓮,做了這造反殺頭的禍事。


    現在想來,楊大春卻沒有了最初那份忐忑不安。


    不造反?


    不造反朝廷來年還能放過丟了馬的他們?


    當年那清溝鄉的老李頭造反了嗎?


    不就是倒黴,那馬害了瘟,沒救回來……結果就被城裏來的馬政官逼的家破人亡?那點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薄田全被村裏那幫給朝廷賣命的走狗給分著吞了?


    不造反?


    不造反――這苦日子就不用過了?


    每天吃糠喝稀都吃不飽,放上的茅草爛了、漏了都沒時間修理,整天撲在馬上,生怕這畜生祖宗傷了病了的日子他可不想過了!


    用村裏鐵匠李老二的話說就是――這狗朝廷不給咱老百姓活路!咱就反了他娘的!


    所以,楊大春並不後悔。


    而隨著時間的積累和一次次的戰鬥,原本這個老實巴交,被縣裏來的小吏用鞭子抽了都不敢還嘴的小青年早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名頗有經驗的斥候了。


    這種成長也許並不明顯,但卻體現在方方麵麵。


    例如――這剛一翻過山坡,不用看,楊大春便知道在這道雪坡後麵背風處蹲著的許多哨兵。


    “什麽人?!”幾名早已經遠遠看到他的白蓮軍哨兵立刻圍攏上來。


    雖然楊大春披著白蓮軍的白袍,內裏黑色棉襖的胸口也用白布繡著一朵白蓮。


    但對於這些哨兵來說,光憑這些自然還不能放行。


    像是這等穿著敵人的衣服潛入軍中,探聽情報……甚至是伺機投毒、放火的可能性早已經被軍中腦子靈活的人想到,並且結合一些明軍的規矩,整理出了一整套軍隊內部的規矩。對於歸來的斥候探馬應該有怎樣的檢查程序也是有著嚴格規定的。


    半個時辰後。


    重新將水壺加滿,懷裏塞了三個炊餅,並且換成了一匹體力充足的戰馬的楊大春便帶領著數十騎白蓮斥候呼嘯著跨出山坡,沿著剛才歸來的方向狂奔而去……


    在他帶回了發現之前去某個山村打秋風的董老三的百人隊被對方消滅的消息後,統領這支白蓮軍的蔡老漢當即暴怒!


    誰不知道董老三是軍中一員幹將,打起仗來敢殺敢衝,深得蔡老漢器重?


    更何況這董家父子四人哪個不是敢衝敢殺的狠角色?在這一支白蓮當中頗有勢力。無論於公於私,這村民反抗白蓮教,並且將一整個百人隊弄死在山溝溝裏的事情都不可能輕易作罷!


    在匯報此事時,楊大春看的分明:那董老漢眼神中充滿了徹骨的恨意和瘋狂之色。怕是心中早就殺機沸騰,恨不得將那一村屠絕嘍!


    而作為頭領的蔡姓老漢麵對自己好友的兒子被殺,一百多白蓮兄弟被殺的慘劇自然也不可能恍若無事。


    當即蔡姓老漢便命楊大春帶領軍中剩下的斥候先行趕去,盯住這些膽敢反抗他們的山野村民。


    隻待董老漢點齊他那一鋒的千人,便會尾隨標記而來,直撲那膽大包天的村莊,定要以血還血!將那整個村莊徹底屠絕!


    白蓮軍的探馬在楊大春的帶領下呼嘯著向唐業剛剛建立的村莊趕來。


    而對於這一切,整個村莊卻沒有任何人察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懸空望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懸空望雨並收藏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