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冬季並不是一個適合打仗的季節。這一點從歐洲無敵的拿破侖,強大的納粹德軍紛紛折戟沉沙在俄國嚴酷的冬季中便已能看出。


    而在明末這個時代裏,理論上應該沒有那支軍隊敢說自己能強過拿破侖麾下的法軍或者二戰時期已經極為強大的德軍吧?


    但幸運也十分不幸的是……華夏大地的冬季並沒有俄國那般嚴寒。


    這讓許多人能熬過冬天的同時,也意味著許多勢力會選擇在冬季開戰!


    ……


    茫茫雪原,入目之處皆是一片白雪皚皚和荒草萋萋的景色。


    人們在城外清理出的平整田野在戰爭時也成了極好的戰場――平整、空曠……適宜廝殺。


    從半個多月前開始,臨清縣這一片地區的諸多白蓮分支便不斷向著林清縣城集中。而此時的明軍雖然腐朽,但畢竟還不是聾子瞎子,對於這種連普通百姓都一清二楚的情報自然迅速得知。


    不過此時的山東局勢卻是白蓮教人多勢眾,把持著絕大多數鄉鎮村莊,明軍則不是龜縮在縣城內就是在各自駐守的堡壘中苟延殘喘。


    仗著一些易守難攻的堡壘或者縣城的城池保護,他們才能維持下去。


    若是走出城牆的庇護,許多明軍怕是連一天都堅持不住便要被無數蜂擁而至的白蓮軍給滅了!


    因此,哪怕是周邊明軍乃至朝廷知曉此事,除了連發幾道命令固守、寬撫之類的公文外也再無其他辦法。


    甚至就連那喬裝改扮過的信使到最近幾天也無法進來了。


    因為林清縣外已經被各地齊聚於此的數萬白蓮大軍給圍了個水泄不通,每天站在城頭上便能看到一二裏地外那無數白聯軍安營紮寨、生活造飯的動靜。


    這種嚴酷的形勢,若是其他尋常縣城便已是定然陷落了。


    不過,臨清縣卻也並非沒有一搏之力。


    在永樂年間,登上王位,遷都北京的朱棣為了發展北京,所以大肆擴建運河,即便是在滿清後世也有著極大作用的京杭大運河便穿過這臨清縣城的縣區!


    所謂“京杭大運河”古名邗溝,是中國最早見於明確記載的運河。


    雖然不知道在更早的沒有曆史記錄的時代裏是否有更早的運河,但毫無疑問的是……這道京杭大運河被後世稱為世界上裏程最長、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與長城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


    而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道貫穿南北,不斷從南方將糧食、物資運送向北方首都的運河其實比抵禦外敵的長城更加重要。


    因為若是沒有這運河,至少這元、明、清三代都城的統治力便是急劇下滑。


    無論是南北調兵,還是每年從南方諸省運來的糧食如果轉走陸路……那分消耗便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畢竟就算是在馬上得天下的滿清也不可能選擇一個連物資和糧食都時常緊缺的都城。


    在古代禁海的大背景下,運河便成了經濟的重心,沿岸自然是水漲船高,成為經濟重心。


    再加上運河兩岸城市扼守運河的作用。


    因此,這臨清縣的防戍一向是這片地區,乃至山東布政司中較為重心的地區之一。


    城池高而堅實,無缺損低矮之處。


    城外清空裏許之地,城頭架設大炮數十。


    這便是林清縣堅守的基礎。


    而那早已經退入城內,足足大半個千戶的衛所部隊和這本來負責城防的一個千戶的兵力則是發揮出這份基礎的重要工具。


    稍有常識的人便知道,在守城當中,隻要雙方實力別差的太過懸殊,攻城一方有沒有工程利器……這守城終究是比攻城容易。


    不說以一當十,適當部署之下,以人少打人多也不是難事。


    臨清縣城頭,千戶官鄭雄看著大約不到兩裏地外的白蓮軍大營,一張本就黝黑的臉上幾乎宛如烏雲一般。


    從最初幾天一支約莫兩千多人的白蓮教匪拉著許多打車、物資來此,他曾想帶兵出擊,將這夥白蓮教匪徹底殲滅。


    但那位被嚇破了膽子的陳千戶卻死活不敢出擊。


    還擺出一大堆“若是臨清被人趁機攻破該當何罪?”、“有堅城不守,何必範險?”之類的理由將他給堵了回來。


    而結果果然與鄭雄意料之中一樣,這支白蓮匪不過是來打打前站,負責紮營的前哨部隊!


    若是當初按照他的意思,全軍出擊,隻留少數人看護好城門,一舉殲滅這支白蓮教匪也並不是問題!


    到時候立功事小,打亂對方的部署,搶來諸多紮營攻城用的物資,使之後續的大軍無帳篷可住、無炭火取暖、無足夠的糧食慢慢使用這才是大計!


    結果呢?


    也許關乎這勝敗的重要時機卻被那貪生怕死的陳千戶給打亂了!


    現在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順利安營紮寨後,這無數白蓮逆匪不斷匯聚到這大營當中,穩穩的在城外站住了腳!


    鄭雄的千戶官位和大明朝絕大多數軍官的位子一樣都源自繼承。


    多年未有大戰,加上軍隊體係內部腐朽不堪,靠著戰功能一步一步爬上來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


    不過鄭雄自問自己這官職雖然靠的是祖宗蔭蔽。但自小便愛舞槍弄棒,好讀兵書的他還是有幾分本事的。


    不敢說必得上那些名將,但至少也比大多數同僚強上十倍!


    可對於眼前這般十數倍之敵圍城待攻的情況,鄭雄自問也是毫無辦法――他既無謀士之智,也無猛將之勇。


    再琢磨了一番自己手下那些雖然比其他千戶強點,但終歸疲弱了些的衛所大兵。


    鄭千戶明白……若是出城迎敵,近乎必死!


    如今之計,也隻有固守待援。


    看看那東昌府能不能派軍來解圍了!


    而除此之外,想要堅持的時間長點,征募這林清城內民壯共同守城也是必然!


    想到此處,鄭雄重新囑咐了幾句後便帶著衛兵風風火火的下了城頭,直奔城中縣尉和陳千戶所在,想要商議一下這征募民勇上城頭的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懸空望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懸空望雨並收藏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