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鄭雄趕去找臨清縣城內其他幾個管事的頭麵人物的同時……在城外兩裏地外的白蓮軍大營最中心處的大帳當中,一群白蓮軍高層正齊聚於大帳當中。
外麵雖然天寒地凍,但在大帳內卻因為十數個填滿木炭的銅爐而十分溫暖,甚至有些燥熱!
三位香主,六位大師兄,總計加起來將近五萬人的隊伍,所有高層全部齊聚於此。
行軍打仗自然要走的輕便。
特別是白蓮教這種造反部隊,行軍起來更是沒有一些國家正規軍在長期的和平中逐漸演變出的享樂主義的毛病。
所以,這大帳之內桌椅板凳一律沒有。
可在這個時代,畢竟早已不是還十分流行跪坐,將椅子板凳稱為“胡凳”的隋唐時代,更不是秦漢三國或者更早的春秋戰國時期那般一律跪坐的文化環境下。所以,這大帳內雖然沒有桌椅,但士兵們還是準備了許多砍伐下來本來要作為柴禾使用的木墩鋪上獸皮或者軟墊作為凳子。
白蓮教高層幾乎都是苦哈哈,甚至之前還是賤民。
別說這坐木墩,就是在他們自己家裏,有像樣的椅子的又有幾個?有時間坐著的又有多少?
就算吃個飯,蹲在田頭的樹蔭下草草了事的他們此時又怎麽會太過在意這椅子的問題。
所謂出身平民的造反者在後期迅速腐朽而被人反撲打敗的事情也大多隻是發生在起義後期罷了。
此時白蓮教剛剛起義,靠的又都是“天下白蓮,親如兄弟”這樣的教義,隻要高層沒有太過腐朽,這一時半會之間自然還不會出問題。
不過,並未腐朽並不意味著白蓮教內部真的“親如兄弟”。
作為一個宗教性的文化的圈子,森嚴的等級製度也幾乎是必然。表麵上的“平等大同”在一個真正成規模,成氣候的宗教組織中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就像宣揚眾生平等,仁愛眾生的佛教――如果真“眾生平等”,那又何必分方丈主持和沙彌小僧?
佛教如此,難道那些雞~奸小男孩的牧師會真的全心全意的敬愛上帝,遵行《聖經》上的一言一行?
那些在東窗事發後還要庇佑這些敗類的教宗真的像他們宣揚的那樣公平光明?!
說到底,宗教到底也隻是人的發明。
無論有沒有神,至少人還不是。
人間不應有神,因為人性才是維持這個世界向前的東西……頂尖大德高僧終要圓寂、有道全真要羽化、無論是基督徒還是穆斯林終究要回歸他們各自的主。
而無論如何,這人性卻是永恒的。
融合了人性所需的宗教又豈會沒有等級之分、貧賤之別?
在白蓮教中,除了教主或者說各脈自認為的正統繼承者外……整個大明朝的白蓮教大部分在香主――大師兄――師兄――普通教眾這四個級別中進行宗教活動。
而因為各地白蓮向來幾乎獨立發展,所以實際上最高頭領便是香主。
因此,在此時的大帳之內,三位香主便成了理論上地位最高的三人。
當然,理論也隻是理論上的。
早在起事之前,為了盡可能的保證各地起義成功,所以無論是掀起整個風波的徐鴻儒還是各地香主都給予了手下各地大師兄、師兄們充分的自主權!
而這份放權也的確讓各地在起事之後比明軍靈活了無數倍!
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為的便是在瞬息萬變的戰爭局勢中能保持隊伍的靈活變通。
然而,在初期各地起義的累累戰果之下,一種“山頭主義”和“兵權至上”的思想同時在白蓮教上上下下開始蔓延開來……
各地大師兄在大權在握之後,充分享受到了權利所帶來的好處和自信,明白了兵力對其生活甚至是身家性命的絕對重要性之後又有幾人願意屈居人下,將身家性命托付給在實際戰爭中根本不在一起的香主?
而在整個要求勝利、要求強大的大背景下,白蓮教高層為了盡量鼓勵各地白蓮擴大勢力,好與明軍戰爭的需求而不斷鼓勵了下麵諸多大師兄、師兄們盡可能的擴增兵力。
兵力破千便是師兄、兵力數千再加上一些戰功便是大師兄……兵力上萬便是香主也差之不遠的評判標準早已經隨著這一段時間的戰爭而深入人心。
此時這五萬多白蓮大軍中可就有超過一半的兵力來自於那幾個大師兄!而且其中竟然已經有一名大師兄坐擁上萬兵力!
這可是已經達到了香主的級別!
隻待有些戰功,便是其所屬的香主也無法阻擋這位大師兄晉升香主,獨立出去的腳步了!
也正是因為這種情況,所以才會發生這種三位香主與幾名大師兄共同商議的情況。
沒有人注意到,原本在數百年傳教過程中一直穩定的白蓮教內部上下體係已經隨著這種“實力決定地位”的情況而開始有些崩潰。
如果白蓮教高層不趁早發覺並且有效的處理的話……隨著這種軍閥思想的擴散,早晚白蓮教便會演變成一種“下不服上,拳頭老大”的一盤散沙!
而如果那時大明已經江山易主,可能還隻是一場內部的鐵血清洗和混亂。
而如果大明江山並未完全被平複,那麽……很可能便給了明廷的反撲機會,徹底將混亂不堪的白蓮教覆滅!
且先不說那日後之事。
但看眼前。
窮苦出身,講究一個實際的重白蓮教高層在激烈的商議後決定了這次行動中的主次――說到底,這能當上香主的人都是白蓮教中有些學問,心機較深的人。加上他們各自兵力也是最強,所以很快便取得了領導權。
最終,三位香主中那名年紀最長,威望也是最高的石香主清了清嗓子,沉聲說道:“諸位!大家也都知道,此次圍攻臨清,截斷大運河的行動是徐教主親自擬定!並且發令給咱們,讓大家夥商量著執行的!此舉關係到明狗會不會借大運河攻擊咱們,或者繼續給北京城運輸漕糧的大事!為了白蓮!截斷運河!隻許成功!”。
眾人齊呼:“為了白蓮!截斷運河!”。
外麵雖然天寒地凍,但在大帳內卻因為十數個填滿木炭的銅爐而十分溫暖,甚至有些燥熱!
三位香主,六位大師兄,總計加起來將近五萬人的隊伍,所有高層全部齊聚於此。
行軍打仗自然要走的輕便。
特別是白蓮教這種造反部隊,行軍起來更是沒有一些國家正規軍在長期的和平中逐漸演變出的享樂主義的毛病。
所以,這大帳之內桌椅板凳一律沒有。
可在這個時代,畢竟早已不是還十分流行跪坐,將椅子板凳稱為“胡凳”的隋唐時代,更不是秦漢三國或者更早的春秋戰國時期那般一律跪坐的文化環境下。所以,這大帳內雖然沒有桌椅,但士兵們還是準備了許多砍伐下來本來要作為柴禾使用的木墩鋪上獸皮或者軟墊作為凳子。
白蓮教高層幾乎都是苦哈哈,甚至之前還是賤民。
別說這坐木墩,就是在他們自己家裏,有像樣的椅子的又有幾個?有時間坐著的又有多少?
就算吃個飯,蹲在田頭的樹蔭下草草了事的他們此時又怎麽會太過在意這椅子的問題。
所謂出身平民的造反者在後期迅速腐朽而被人反撲打敗的事情也大多隻是發生在起義後期罷了。
此時白蓮教剛剛起義,靠的又都是“天下白蓮,親如兄弟”這樣的教義,隻要高層沒有太過腐朽,這一時半會之間自然還不會出問題。
不過,並未腐朽並不意味著白蓮教內部真的“親如兄弟”。
作為一個宗教性的文化的圈子,森嚴的等級製度也幾乎是必然。表麵上的“平等大同”在一個真正成規模,成氣候的宗教組織中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就像宣揚眾生平等,仁愛眾生的佛教――如果真“眾生平等”,那又何必分方丈主持和沙彌小僧?
佛教如此,難道那些雞~奸小男孩的牧師會真的全心全意的敬愛上帝,遵行《聖經》上的一言一行?
那些在東窗事發後還要庇佑這些敗類的教宗真的像他們宣揚的那樣公平光明?!
說到底,宗教到底也隻是人的發明。
無論有沒有神,至少人還不是。
人間不應有神,因為人性才是維持這個世界向前的東西……頂尖大德高僧終要圓寂、有道全真要羽化、無論是基督徒還是穆斯林終究要回歸他們各自的主。
而無論如何,這人性卻是永恒的。
融合了人性所需的宗教又豈會沒有等級之分、貧賤之別?
在白蓮教中,除了教主或者說各脈自認為的正統繼承者外……整個大明朝的白蓮教大部分在香主――大師兄――師兄――普通教眾這四個級別中進行宗教活動。
而因為各地白蓮向來幾乎獨立發展,所以實際上最高頭領便是香主。
因此,在此時的大帳之內,三位香主便成了理論上地位最高的三人。
當然,理論也隻是理論上的。
早在起事之前,為了盡可能的保證各地起義成功,所以無論是掀起整個風波的徐鴻儒還是各地香主都給予了手下各地大師兄、師兄們充分的自主權!
而這份放權也的確讓各地在起事之後比明軍靈活了無數倍!
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為的便是在瞬息萬變的戰爭局勢中能保持隊伍的靈活變通。
然而,在初期各地起義的累累戰果之下,一種“山頭主義”和“兵權至上”的思想同時在白蓮教上上下下開始蔓延開來……
各地大師兄在大權在握之後,充分享受到了權利所帶來的好處和自信,明白了兵力對其生活甚至是身家性命的絕對重要性之後又有幾人願意屈居人下,將身家性命托付給在實際戰爭中根本不在一起的香主?
而在整個要求勝利、要求強大的大背景下,白蓮教高層為了盡量鼓勵各地白蓮擴大勢力,好與明軍戰爭的需求而不斷鼓勵了下麵諸多大師兄、師兄們盡可能的擴增兵力。
兵力破千便是師兄、兵力數千再加上一些戰功便是大師兄……兵力上萬便是香主也差之不遠的評判標準早已經隨著這一段時間的戰爭而深入人心。
此時這五萬多白蓮大軍中可就有超過一半的兵力來自於那幾個大師兄!而且其中竟然已經有一名大師兄坐擁上萬兵力!
這可是已經達到了香主的級別!
隻待有些戰功,便是其所屬的香主也無法阻擋這位大師兄晉升香主,獨立出去的腳步了!
也正是因為這種情況,所以才會發生這種三位香主與幾名大師兄共同商議的情況。
沒有人注意到,原本在數百年傳教過程中一直穩定的白蓮教內部上下體係已經隨著這種“實力決定地位”的情況而開始有些崩潰。
如果白蓮教高層不趁早發覺並且有效的處理的話……隨著這種軍閥思想的擴散,早晚白蓮教便會演變成一種“下不服上,拳頭老大”的一盤散沙!
而如果那時大明已經江山易主,可能還隻是一場內部的鐵血清洗和混亂。
而如果大明江山並未完全被平複,那麽……很可能便給了明廷的反撲機會,徹底將混亂不堪的白蓮教覆滅!
且先不說那日後之事。
但看眼前。
窮苦出身,講究一個實際的重白蓮教高層在激烈的商議後決定了這次行動中的主次――說到底,這能當上香主的人都是白蓮教中有些學問,心機較深的人。加上他們各自兵力也是最強,所以很快便取得了領導權。
最終,三位香主中那名年紀最長,威望也是最高的石香主清了清嗓子,沉聲說道:“諸位!大家也都知道,此次圍攻臨清,截斷大運河的行動是徐教主親自擬定!並且發令給咱們,讓大家夥商量著執行的!此舉關係到明狗會不會借大運河攻擊咱們,或者繼續給北京城運輸漕糧的大事!為了白蓮!截斷運河!隻許成功!”。
眾人齊呼:“為了白蓮!截斷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