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業搞不太清楚張學寧說的1:500的地圖比例是怎麽回事。但他卻看得清楚地圖上以各種顏色、線條和文字清晰的所勾勒描述出的整片山區的大致情況。


    以本村莊為中心,向東南方向是在對麵山坡上興建的新區。山中有一條代表道路的線條連接著兩個村莊,並且順勢蔓延進山,卻沒有向外界的道路,隻有一條被標注為崎嶇山路的時斷時續的小路可以通行。


    如果有外人從山外翻山越嶺的進來,在不走錯方向的情況下尚且需要翻閱三座不大不小的山峰和穿過種種難以行走的山路才能達到此處。


    但如果向著山內走去,卻是完全另外一副光景――那條連接兩座村落的道路一直向山內延伸,就如同一條根須一般不斷蔓延、分支。


    頭坡村、二坡村、山溪村、歪脖樹村……甲字林場、乙字林場……兵甲鐵礦……一處處村落、一個個貼合當地情況的名稱躍然紙上,構建出一個清晰的,不斷向著山區蔓延,還差幾道山峰便要穿透這片不算太大的山區的人煙軌跡。


    看著這幅地圖,唐業先是新奇。


    但旋即,他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自己之前在外麵的發展半路折腰,被明軍在還未壯大之前便遭到了毀滅。


    而如今自己的勢力其實算起來也並不比之前大!甚至在總兵力上還要略落下風!


    然而……如今這幅地圖卻是給唐業提了一個醒!


    自己如今有著之前完全無法相比的地形優勢啊!


    ……


    也許,這重重山脈荒野對於其他勢力來說不過是一個能安置幾座破村莊,尚且吃不飽穿不暖的窮鄉僻壤。


    畢竟在這樣的山區中種植不易,此時又不比後世有那諸多高產作物、先進的農業技術。


    在山區內,特別是在有冬季的山區之內想要純粹靠農業自給自足顯然十分困難。


    然而,對於唐業來說這卻不是問題。


    以係統田地不受天氣影響,平均七八天~兩個月便能一收的情況來看,至少生長最快的水稻、小麥足以滿足大量人口的口糧需要。


    一些高級作物雖然生長周期要長一些,但總的來說都比真實情況下的植物要快多了!即便是後世實驗室裏那些不安全的實驗農作物也沒有這般速度!


    這樣深厚的農業基礎便是他在這片不算大的山區中發展出一個雄厚勢力的基礎!


    隻要規劃得當,就算是靠著這一片山區養活小半個山東的人口都不成問題!


    有了這樣的基礎,窩在山中暴兵似乎也並非不可能的事情。


    暴兵所需要的農業基礎,人口來源都沒有問題……


    這片山區的防禦能力便成了如今唐業最為重要的頭等問題!


    若是能在這片大山中建立起一整套將敵人阻攔在山外,既能隔絕信息不讓外界知道自己實力,又能避免內部遭到亂軍洗劫的防守,便是悶聲發大財計劃的基礎。


    要是守護不住。


    無論是被大明朝廷還是白蓮教知道這山中有一支足以威脅到他們的勢力逐漸發展,必然會遭到雷霆打擊。


    很可能在還未發展出於其對抗的實力之前便遭遇慘敗。


    於是,這構建覆蓋整個山區的防禦體係的計劃便迅速被放上了桌麵。


    ……


    在帝國與文明係統中,適宜防禦的建築其實並不算多。


    在仔細衡量一番之後,也隻有烽火墩和城牆能作為防禦手段。


    於是,在仔細勘測地形之後。


    山裏便逐漸建設起了一座座要麽聳立在山坡頂部,要麽便卡在要道關節處的烽火墩。


    唐業選擇建設的是中國烽火墩。


    這種通體由堅硬石材建設的烽火墩不但本身堅固無比,高度更是達到了常規房屋四層半的高度。


    這樣的建築自高,再加上建設時有意選擇的易守難攻的地形及補充修葺,這些聳立在大山中,目前沒有任何敵人的烽火墩頓時便成了一座座等待吞噬人命的巨獸!


    當然,以唐業如今的家底,這樣的烽火墩一共也隻建設了11座後便因為石材和其他資源的緊缺而不得不暫時停止了。


    饒是如此,這11座烽火墩也如同11頭雄踞山間的巨獸一般將村莊大部分範圍包裹其中,牢牢的守護著……


    無論敵人從哪個方向進來,除非一直攀登懸崖峭壁、走那最崎嶇的沒有路的山峰。否則必然會遇到烽火墩。


    因此,整個山區的防禦能力頓時大為提升。


    下一步,唐業不但打算進一步將烽火墩的數量大為增加,更是有心使用城牆和更多的烽火墩將一些地點防禦加強翻倍,城牆和烽火墩組成的堡壘當中更是要進駐大軍防守。


    在唐業想來,到了這個階段的話……


    不說以後,至少眼前在山東勢力最大的明軍和白蓮教是完全拿自己沒招了!就算填進幾萬人也絕不可能將自己消滅。


    不過,對於如今資源已經捉襟見肘的唐業來說,這暫時也隻能是想想罷了。


    ……


    這邊的防禦體係剛剛建設好,一個突如其來的插曲卻打亂了唐業原本“閉關練功”,打算攢個十萬八萬兵力再做打算的計劃。


    難民。


    整個山東在白蓮蜂起中已是狠狠流了一把血,而如今白蓮教想要趕在春季之前統一整個山東,以對抗明年春天可能到來的明廷大軍所掀起的新一輪如火如荼的戰爭不斷擴散升級,最終如同一把烈焰一般炙烤著整個山東大地!


    正所謂“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古人此言字字出自無數人的親身體會。


    不身處亂世又何知那份亂世為人的步步驚心,生死煎熬?


    本就在高昂稅賦下生活艱辛的山東百姓在這場新舊爭霸的浩劫當中卻是最大的受害者。


    無論是白蓮教還是明軍,一旦來了便都是大爺。


    要錢搶糧倒還是小事。


    最苦的便是那些本就家底微薄的窮困百姓,被搶走了糧食後無路可走,要麽便是生生全家餓死!要麽便投奔白蓮,不斷在那戰鬥中奮力廝殺,不知道哪一刻便要被殺。


    遇上明軍和白蓮教在一個地區反複廝殺,當地的村莊便是倒了血黴!


    反複遭到洗劫不說,那些亂兵更是雞鴨牛羊無所不搶!甚至奸~汙婦女。殺人越貨。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有許多人承受不住,想要逃出山東。


    但在這樣一片戰亂之中想要逃出千裏迢迢的逃出山東豈是易事?


    於是,更多的難民自然選擇帶上最後的家當,往深山中一鑽,想要借此逃避戰火,看看能不能熬到亂局平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懸空望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懸空望雨並收藏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