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見識到最早的四座烽火墩之後,當黃端一路混在難民隊伍中向山中邁進的過程中,一座又一座的烽火墩逐漸出現在了他的麵前。


    這些烽火墩有的修葺在山坳的關鍵節點,有的則修葺在山間道路旁邊,死死卡住山路要道。


    更有些則聳立在山峰頂部,宛如一個個巨大而強壯的衛兵俯瞰整片地區……


    這些防衛措施讓黃端等一眾細作的心不斷向下沉去……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他們這些從小便訓練著潛伏、刺探甚至是暗殺技能的細作來說,估算敵人的勢力是再基礎不過的能力了。


    從這些烽火墩來看,這個勢力的能力足已經可以與數千悍不畏死的軍隊對抗了!


    就算是一路以十幾倍的兵力碾壓,想要攻破這些烽火墩,不付出個幾百上千的性命都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雖然目前眾人接到的命令也隻是潛入其中,刺探情報,但一想到可能要與這種敵人作戰,這些細作怎能不心驚發怵?


    一路前行,中間在山坳當中又紮下帳篷休息了一晚後,直到次日中午難民的隊伍這才來到了能目視村落的地方。


    翻過山坡,上千難民頓時被眼前的景象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在他們這座小山坡的對麵,一整麵山坡上已經被大片壯觀的帳篷、木屋、甚至磚瓦房屋所覆蓋。


    阡陌交通,無論主路小路全部由石板鋪就,往往大路一側則有寬窄不同的高低石渠密布,道道泉水從山頂一大片白色大理石圍繞的泉眼中流淌出來,順著水渠將新鮮冰涼的泉水輸送到整個山城大部分地方。


    許多居民隻要推開房門,走出小路,到大路邊便能打水取用。


    而最最讓這些普通村民震撼的是那山坡兩側比居民區更大數倍,如同無數梯形山丘般層層疊疊的水田……


    綠油油、金晃晃的稻田層層疊疊,散發著讓人迷醉的氣息……


    這?!這是?!


    無數人使勁瞪大了眼睛,又使勁揉搓一番,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場景――這如此凜冽的寒冬當中,為何這一片山坡的水田長勢如此之好?


    世世代代靠著土地為生側村民們震撼於反季節生長的水稻。


    而作為細作,對情報軍事萬分敏感的黃端等人卻震撼於對麵小鎮外顯然是人工清理出的一大片校場內正在訓練的軍隊!


    密密麻麻,少說也有兩千人的軍隊分列在上下兩個校場之內。


    上麵的校場以黃土鋪墊地麵,修葺為一個巨大的長方形廣場。


    此時,在這片黃土廣場中,上千穿著皮甲棉衣,頭戴鐵盔,手持盾牌和長矛的胡人士兵正跟隨軍官,用口音古怪的聲音呼喝著軍令。


    巨大的千人方陣不斷在黃土校場上重複著行進、後退、原地駐防、側翼包抄等陣型內容。


    巨大的軍陣在軍官們的口令、鼓點聲中不斷變化,動作整齊劃一,給予了眾多白蓮教細作極大的震撼!


    要知道,雖然在他們接受過的教育中,曾經也知道曆史上許多強軍號稱行令禁止的諸多傳說……


    但平時見慣了鬆散的明軍和更加鬆散的白蓮軍,猛然一見到這陣型整齊震撼的波斯長矛步兵的軍陣,頓時產生了巨大的震撼。


    這才明白以往書中所說的那萬軍合一的氣勢是怎樣一種情況。


    隻是如今剛來,不知道這群精悍的軍士是多久一練――黃端心裏想到。


    按照他在培訓中所得到的經驗:通常情況下,軍隊每三日、五日操練一次便可算是精兵。每半月操練一次也還堪堪算是可用!而如果軍資不足,訓練鬆懈,每月或者每季抽出幾天集中訓練倒也還能拉上戰場。


    而如今來看,明軍算是徹底爛到了根子上。


    別說三日一操,五日一練――就是半天能把隊伍拉出來,軍備整齊的好好練練的全天下也不多了!


    絕大多數的衛所裏貪汙腐敗,文武皆貪,不僅將手伸到了朝廷撥付的錢糧軍資當中。就連那些軍戶本身自己的田地產業也被巧取豪奪,不複存焉!


    大多數軍戶窮困潦倒,甚至會生生餓死。


    那些軍官將領卻富得流油,做起了大地主、大員外。


    與文官上下勾結,別說軍餉幾年未發、或者欠發。就是朝廷直接撥付的戰刀、鎧甲、棉衣都能轉手賣掉!


    普通人可能尚且知道的不多。


    但作為白蓮教這般隱於暗處,盯著明廷一舉一動已經兩百多年的龐大勢力來說,這些事情早已經不是什麽秘密。


    黃端甚至知道有不少軍官都與關外的東虜有所勾結,每年將許多軍姿販賣給東虜……現在想來,這大明有多少百姓士兵是死在了自家鑄造的刀槍之下?


    對這些事情十分清楚的黃端自然是不相信如今大明境內會有一支勤練不休的強軍。


    而如今,眼前這一幕卻深深的顛覆了黃端的思維。


    “此人定然圖謀不小!”――這便是黃端的想法。


    而如果隻是長矛、盾牌,黃端還不至於如此評價。


    畢竟軍隊陣型練的再好,就隻有長矛手也隻能在近處占據上風,而稍有軍事常識的人便知道――在真正的戰爭中,弓箭、火槍、甚至於火炮武器的使用才是殺傷敵人,乃至決勝的關鍵!


    一個長矛手、刀手練的再好,遠距離之下,敵人亂箭或者亂槍打來也隻能束手待斃!


    大軍作戰當中,數千上萬箭矢鉛彈如同下雨一般!


    如果沒有同樣具有威懾力的遠程武器,敵人隻要不斷跑,不斷打便能將你耗光殺光!


    如今這大明,誰人不知當年蒙古人便是靠著這般流氓打法滅國無數?


    敵人卻不能重創蒙古?


    從種種方麵的考慮來說,近戰練的再好,若是沒有遠程部隊,終究也隻是一地之蛇,成不了大事!打不了大仗!


    然而,顯然此間頭領也不是一個偏安一隅,眼界狹窄之人。


    就在這長方形大校場下方一百五十餘米外,近乎已經到了山腳處的一大片“l”形校場中,一群至少上千的弓箭手也正在進行著射擊訓練!


    列陣、跑步、站定射靶、分批拋射……一個個令人眼花繚亂的項目即便是黃端這樣的人也一時間難以完全領會其中的奧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懸空望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懸空望雨並收藏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