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人的難民隊伍,熙熙攘攘,又都是普通村民,男女老少什麽樣的人都有。行李也都是肩扛手提,擔挑車推,大小牲畜驅趕混亂自然不可能如有什麽紀律。
因此,幾人議論之聲自然算不上秘密。
而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的是……當幾人提及‘天父教’之時,一名似乎正是恰好在附近“閑逛”的中年男子突然間神色一動,不著痕跡的向著幾人又走了幾步……
環境混亂,這一名中年男子的舉動並沒有引起別人的任何注意。
隊伍在二蛋子等人的引導下開始向山裏趕路。
難民們的速度不快,又要照顧隊伍中許多破舊的大車、牲畜,所以走走停停,若是手頭沒有太多行李,就算是站在原地休息個5分鍾整個隊伍也未必能出去多遠。
山坳中本無路徑,但以前的的人自然順著地勢趟出了一條條小徑。
眾人如此向前走了一裏多地,原本隻是稍有曲折的山坳驟然間一個轉折。
剛一繞過這個轉角,四座連成一線的巨大堡壘便讓眾多難民驟然一驚!
……
山坳並沒有多寬,地麵也隻是稍加平整,野草樹木叢生,絕對談不上特殊。
然而,當驟然穿過一裏地的山坳,在這個驟然轉折之處轉過彎來,四座連成一線,分別建設在兩側山坡頂部、山坳當中的烽火墩便突然躍入眼簾。
此處沒有修建城牆和大門,烽火墩的頂部也沒有大炮旗幟。
有的隻是四座宛如巨獸一般靜靜的趴伏在山坡上,山坳中的巨大堡壘。
《帝國與文明》係統中自帶原定的中國烽火墩有兩種,一個是無蓋的普通烽火墩,一種是更為華美一些,帶有漂亮房簷頂樓的烽火墩。
難民們眼前這四座烽火墩全部都是稍微便宜一些的普通烽火墩。
每一座都是由堅硬的巨石、青磚、三合土和其他能夠增加建築的堅固度的材料所建成的戰爭機器。
雖然帝國與文明中沒有大炮這種神器,甚至連攻城器械也不曾有過。
但就這軍事建築的堅固度來說卻是相當可圈可點的。
高度相當於尋常四層居民樓還高,底部略寬,內中四層。
最下一層牆壁是厚重,也最為堅固。主要用於儲存物品,設有轉折樓梯和厚重的鐵門防護。
二層是居住也是作戰所在,四麵開有16個射擊口。
三層結構與二層同樣,是士兵們平時放哨、防守和生活居住的區域。隻不過射擊口略寬一些,雖然不能使人爬入,但卻便於內部使用輕型火炮等武器對外攻擊,也能在這一層使用推杆、火油等武器摧毀敵人的雲梯等武器。
四層可以說是露天天台。
四麵有女牆、垛口作為防護,平日士兵可以在此站崗瞭望,也可以借助此處點燃狼煙、釋放信號。
作戰時,此處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火力輸出點,畢竟在天台上視野良好,能夠彌補許多在堡壘內部射擊時的限製。
一些礌石從此處丟下去,加上四層多的高度足以將敵人砸的骨肉稀爛。
對於這些普通難民來說,這四座烽火墩的出現雖然讓他們十分意外,但其實大部分人也隻是嘖嘖稱奇,並沒有多做思量。
而人群中的少數人則目光閃爍,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黃端便是其中之一。
……
他將自己混在人群當中。
從自己的一舉一動,到身上的每一個細節都絲毫不引人注意。
作為白蓮教多年培養的精銳細作,自小便接受訓練培養的黃端即便是在整個白蓮一脈的細作中也是小有名氣——當然,這個名氣也僅僅限於代號。
多年以來,一直活動在王朝地下,試圖謀反的白蓮教本身便是以行動詭秘而聞名的宗教。
而其中,最善於培養細作的白蓮一脈中培養出的細作更是手段高超。
就拿如今的這件上麵派發下來的調查這山中的夷人部落,最好是打入其內部的任務剛一下來不到一個月,黃端和其一眾細作便已經借助種種設計而混入了那些想要躲到山中避難的普通百姓當中。
本來黃端對於上頭要求自己潛入這樣一個小地方還有些微詞。
但此時,當他看到了這一線橫在山坳中的烽火墩之後,心中的一點點疑慮就全部都打消了……
他可不是那些什麽都不懂,隻能看看熱鬧的百姓。
白蓮教培養他們這些細作,為了讓他們能適應各種情況,對於這些知識自然是找來專業人士輔導教授。
對於這烽火墩,雖然黃端自己造不出來。
但他卻是知道,能開山取石,造出如此之大的烽火墩的勢力必然有著龐大的采石、送石、施工的隊伍。
並且在建設人員中還有著經驗相當豐富,甚至是曾經為朝廷專門修葺城池堡壘的官家工匠從中指導……
這意味著什麽?
財力!勢力!——缺一不可!
擁有這般悄無聲息的在大山當中修葺四座烽火墩的財力的勢力豈能小覷?
‘隻是香主到底想要做什麽呢?又想從這個神秘勢力身上得到什麽?’黃端這樣想著,眼神卻不著痕跡的觀察著山坳中的四座烽火墩。
像他這樣一個經過攀爬訓練,能熟練使用各種攀爬工具的細作來說,一眼便能看出一道牆的攀爬難度。
他迅速做出了自己的判定。
這烽火墩並不算特別難以攀登……若是有合適的繩鉤,甚至是一根大竹竿在配合下登上去也未必會是難事……
但顯然,這堡壘雖是死的,但人卻是活的!
黃端同時也注意到堡壘頂部三名不停巡視的士兵。
也就是說,想要爬上這烽火墩,至少要避開這三名士兵的視線……這一點在白天完全不可能做到。
即便是在夜裏,黃端自己估摸了一下……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或者對方的鬆懈。想要悄無聲息的登上那烽火墩也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而一線四座的布置也能讓烽火墩之間互相守望,這也就將偷襲的難度提升到了最高……
黃端的瞳孔微不可查的縮了縮,嘴角略微抿起……
因此,幾人議論之聲自然算不上秘密。
而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的是……當幾人提及‘天父教’之時,一名似乎正是恰好在附近“閑逛”的中年男子突然間神色一動,不著痕跡的向著幾人又走了幾步……
環境混亂,這一名中年男子的舉動並沒有引起別人的任何注意。
隊伍在二蛋子等人的引導下開始向山裏趕路。
難民們的速度不快,又要照顧隊伍中許多破舊的大車、牲畜,所以走走停停,若是手頭沒有太多行李,就算是站在原地休息個5分鍾整個隊伍也未必能出去多遠。
山坳中本無路徑,但以前的的人自然順著地勢趟出了一條條小徑。
眾人如此向前走了一裏多地,原本隻是稍有曲折的山坳驟然間一個轉折。
剛一繞過這個轉角,四座連成一線的巨大堡壘便讓眾多難民驟然一驚!
……
山坳並沒有多寬,地麵也隻是稍加平整,野草樹木叢生,絕對談不上特殊。
然而,當驟然穿過一裏地的山坳,在這個驟然轉折之處轉過彎來,四座連成一線,分別建設在兩側山坡頂部、山坳當中的烽火墩便突然躍入眼簾。
此處沒有修建城牆和大門,烽火墩的頂部也沒有大炮旗幟。
有的隻是四座宛如巨獸一般靜靜的趴伏在山坡上,山坳中的巨大堡壘。
《帝國與文明》係統中自帶原定的中國烽火墩有兩種,一個是無蓋的普通烽火墩,一種是更為華美一些,帶有漂亮房簷頂樓的烽火墩。
難民們眼前這四座烽火墩全部都是稍微便宜一些的普通烽火墩。
每一座都是由堅硬的巨石、青磚、三合土和其他能夠增加建築的堅固度的材料所建成的戰爭機器。
雖然帝國與文明中沒有大炮這種神器,甚至連攻城器械也不曾有過。
但就這軍事建築的堅固度來說卻是相當可圈可點的。
高度相當於尋常四層居民樓還高,底部略寬,內中四層。
最下一層牆壁是厚重,也最為堅固。主要用於儲存物品,設有轉折樓梯和厚重的鐵門防護。
二層是居住也是作戰所在,四麵開有16個射擊口。
三層結構與二層同樣,是士兵們平時放哨、防守和生活居住的區域。隻不過射擊口略寬一些,雖然不能使人爬入,但卻便於內部使用輕型火炮等武器對外攻擊,也能在這一層使用推杆、火油等武器摧毀敵人的雲梯等武器。
四層可以說是露天天台。
四麵有女牆、垛口作為防護,平日士兵可以在此站崗瞭望,也可以借助此處點燃狼煙、釋放信號。
作戰時,此處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火力輸出點,畢竟在天台上視野良好,能夠彌補許多在堡壘內部射擊時的限製。
一些礌石從此處丟下去,加上四層多的高度足以將敵人砸的骨肉稀爛。
對於這些普通難民來說,這四座烽火墩的出現雖然讓他們十分意外,但其實大部分人也隻是嘖嘖稱奇,並沒有多做思量。
而人群中的少數人則目光閃爍,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黃端便是其中之一。
……
他將自己混在人群當中。
從自己的一舉一動,到身上的每一個細節都絲毫不引人注意。
作為白蓮教多年培養的精銳細作,自小便接受訓練培養的黃端即便是在整個白蓮一脈的細作中也是小有名氣——當然,這個名氣也僅僅限於代號。
多年以來,一直活動在王朝地下,試圖謀反的白蓮教本身便是以行動詭秘而聞名的宗教。
而其中,最善於培養細作的白蓮一脈中培養出的細作更是手段高超。
就拿如今的這件上麵派發下來的調查這山中的夷人部落,最好是打入其內部的任務剛一下來不到一個月,黃端和其一眾細作便已經借助種種設計而混入了那些想要躲到山中避難的普通百姓當中。
本來黃端對於上頭要求自己潛入這樣一個小地方還有些微詞。
但此時,當他看到了這一線橫在山坳中的烽火墩之後,心中的一點點疑慮就全部都打消了……
他可不是那些什麽都不懂,隻能看看熱鬧的百姓。
白蓮教培養他們這些細作,為了讓他們能適應各種情況,對於這些知識自然是找來專業人士輔導教授。
對於這烽火墩,雖然黃端自己造不出來。
但他卻是知道,能開山取石,造出如此之大的烽火墩的勢力必然有著龐大的采石、送石、施工的隊伍。
並且在建設人員中還有著經驗相當豐富,甚至是曾經為朝廷專門修葺城池堡壘的官家工匠從中指導……
這意味著什麽?
財力!勢力!——缺一不可!
擁有這般悄無聲息的在大山當中修葺四座烽火墩的財力的勢力豈能小覷?
‘隻是香主到底想要做什麽呢?又想從這個神秘勢力身上得到什麽?’黃端這樣想著,眼神卻不著痕跡的觀察著山坳中的四座烽火墩。
像他這樣一個經過攀爬訓練,能熟練使用各種攀爬工具的細作來說,一眼便能看出一道牆的攀爬難度。
他迅速做出了自己的判定。
這烽火墩並不算特別難以攀登……若是有合適的繩鉤,甚至是一根大竹竿在配合下登上去也未必會是難事……
但顯然,這堡壘雖是死的,但人卻是活的!
黃端同時也注意到堡壘頂部三名不停巡視的士兵。
也就是說,想要爬上這烽火墩,至少要避開這三名士兵的視線……這一點在白天完全不可能做到。
即便是在夜裏,黃端自己估摸了一下……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或者對方的鬆懈。想要悄無聲息的登上那烽火墩也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而一線四座的布置也能讓烽火墩之間互相守望,這也就將偷襲的難度提升到了最高……
黃端的瞳孔微不可查的縮了縮,嘴角略微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