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批白蓮教徒凶猛的衝至眼前之時,這一整排的波斯長矛兵迅速以單手持矛向著眼前最近的敵人狠狠刺去!


    頓時,一片槍頭入肉,雜亂的慘叫聲紛紛響起。


    當然,也有一些身手敏捷又或者有所準備的白蓮士兵,或者抽身閃避,或者用武器撥擋開波斯長矛步兵的長矛,甚至有幾名格外驍勇敏捷之輩一手抓住避開的矛杆,反手用力,竟是將長矛奪下。


    不得不說,這單手抓握武器的確不如雙手持的牢固。


    所幸――有一得必有一失。


    波斯長矛步兵在損失了一些雙手持有長矛時的穩固和力道的同時,解放出來的另一隻手的盾牌也給波斯長矛步兵帶來了更多的好處!


    許多閃避或者格擋開長矛的白蓮教士兵揮舞著長刀、長槍或砍或刺的凶猛殺來,卻大多都被長矛兵迅速舉起的盾牌給牢牢格擋。


    一些持有弓弩趁勢在陣前射擊的白蓮教徒也大多無功而返,多數箭矢或者丟出的石塊都砸在了蒙著牛皮的木質盾牌上,沒能穿透這軟硬結合的盾牌。


    呼――!


    一片長矛忽地從第一排長矛步兵中間的空隙處刺出,將許多來不及反應的白蓮教徒殺死。


    畢竟人的注意力和反應速度有限,一對一的情況下尚且不容易反應的長矛在對方借助空隙突然刺出的情況下正常人難免顧此失彼,許多白蓮教徒不是受傷便是死掉。


    而就此開始,整個波斯長矛步兵軍團的威力也開始正式展現在這些剛剛放下鋤頭,隻靠一股狂熱作戰的白蓮軍麵前。


    緊密的站姿賦予了長矛步兵們更高的攻擊密度和互相掩護的便利。


    那一張張差一點便要達到一人高的大盾在兩兩相互僅靠的士兵身前組成了一道上隻是露出頭部,下也隻是露出一點點小腿的嚴密防護。


    麵對敵人的攻擊,無論是箭矢弓弩還是刀砍槍刺……通常隻需要稍稍調整盾牌的高度便能輕鬆抵禦。


    大部分白蓮教士兵裝備的長矛、砍刀、刀棍一類的武器根本難以有效的破開這層防禦。更別提在那密集的長矛麵前自保了。


    整個戰場上,大部分場景都是一些白蓮教士兵勇猛的衝鋒到了眼前,其中一兩人甚至來不及進攻便被兩三根長矛刺死。


    一些幸運或者說足夠敏捷的白蓮士兵衝到了跟前,舉刀狂砍,又或者用短矛猛紮。


    然而……


    大部分情況卻是被那層不算太厚的盾牌死死擋住。


    刀砍多集中在盾牌上緣,槍刺也隻能在盾牌正麵徒勞無功。


    而在這種全力進攻的時候,往往後方長矛手和這名頂在第一位的長矛步兵手中的長矛便會趁勢反擊,狠狠的刺穿他們的身體。


    在這種組成嚴密陣勢的波斯長矛步兵麵前,不適應這種作戰的白蓮教徒顯然在瞬間便落入了下風。


    不斷有士兵衝上前去勇猛的砍殺。


    但若是從整個戰場上來看,卻是一股股白色的“海浪”不斷徒勞的拍打在灰黑色的礁石上支離破碎……


    偶爾有一些小片的“礁石”碎裂剝落而墜入海中,但整體上來說,白蓮教徒的死傷卻是對方的數倍。


    而戰場之上,雙方的總人數相差仿佛。


    如果這般持續下去……顯然不考慮己方潰敗等因素,打到最後白蓮教這邊全滅,對方也不過損傷兩三千人而已。


    更何況如今在白蓮大軍的頭頂,從對方陣營中不斷拋射出的箭矢還在不斷落下,隨時收割著白蓮教徒的性命。


    ……


    麵對這種不利的局麵,自然沒有人會束手待斃。


    隨著一番緊急的調動,一些在大軍後方承受著箭雨折磨的白蓮士兵在上官催促和命令聲中迅速向著對方大軍兩側繞去,顯然打著繞到對方側麵甚至後方的算盤。


    麵對這樣的戰術,在山坡上指揮作戰的唐業不屑的一笑,但卻並沒有親自指揮去迎敵――雖然沒什麽優點,但唐業卻知道自己的斤兩。雖然不會連這種簡單的對陣都指揮不了,但絕對不比經過係統灌輸軍事知識的職業軍官更有經驗。


    更何況如今現場便有蒙一這樣跟隨著成吉思汗征戰數年的老兵,和老頭這樣智慧超絕的人物。


    隨口商量了幾句,老頭便接過了指揮權。


    山坡上由白色長方形布條製作的旗幡向著左右一斜,一陣簡單的旗語之後,兩個本來便被布置在側後方的兩個長矛步兵方隊迅速化作一條五排厚度的防線向著繞來的敵人迎麵包抄而去。


    在後方的弓箭手部隊中也有兩個百戶左右跟隨,一邊拋射壓製,一麵以弓箭暫時壓住部分從側麵一路狂奔的零散敵兵。


    對方的攻勢頓時受阻,繞到唐業大軍後方的想法更是難以實施。


    在這種情況下已經形成了一個“c”子形的半月狀,近乎口袋的對陣陣型。如果這一香的白蓮高層再想繞到唐業等人後方,便隻能繞過整個“c”字的側麵,這樣長的距離且不說沒有了突然性。


    就算是這一段需要全副武裝跑過的路程便是對士卒的一個極大考驗。


    最快的情況便是隊伍直接跑的潰散,或者前方拚殺的士兵不明所以,認為自己的同僚已經開始潰逃……從而引起大麵積潰逃可就真的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更何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派的人少了,又能起到多少的作用?


    不待白蓮教一方做出應對的舉動。


    看準時機,認為己方陣型穩固的老頭便命令一名信號旗兵將之前一直收起來的三角紅旗舉起。


    六米長,頂端有一條長三角形的醒目紅旗的旗幟代表著“騎兵!出擊!”的含義。


    已經經過無數次訓練,演戲的騎兵們看到旗幟之後,自然迅速做出了反應。


    原本他們還一直在斜後方的一處山坡下休息等待,如今見到信號,自然迅速翻身上馬,幾乎沒有任何停頓便舉起固定這黑色三角騎兵旗的長槍向著白蓮教後陣發起了從側翼開始的衝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懸空望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懸空望雨並收藏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