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迅猛。
養精蓄銳,蓄勢待發之下更是體力充足,奔騰若雷。
在奔跑中,這些被係統灌輸了從小騎馬,又經過數年軍旅嚴格磨礪騎術技能的騎兵們迅速便在奔跑中找對了陣型,形成了一道三角形的鋒矢!如同一支利箭一般向著白蓮教側翼猛衝而去!
數百米距離,戰馬奔騰之中瞬息既至。
而對於這些原型取自中國古代良**匹的係統戰馬來說,這樣的距離甚至還算不上“開胃小菜”!
速度和體能正值巔峰!
兩百幾十匹戰馬共同奔騰,步履雖然並不嚴格一致,但近千隻鐵蹄踏踩大地所發出的震動、聲響、濺起的一切泥水……這一切融合於一體時所產生的聲勢卻是巨大無匹的!
這種聲勢是如此的令人心醉。
在除了讓對方感覺到膽戰心驚之外,就連被夾雜在隊伍中的李二也油然產生了一種“我是無堅不摧”的想法!
在這種集體的奔騰當中,李二感覺到了自身前所未有的強大。
無數次的訓練和從小身為馬戶的騎馬經曆讓他知道他這樣一個不算高大、也不算特別強壯的男人在胯下的戰馬的增幅下會爆發出怎樣驚人的破壞力。
而當這一切增加二百倍的時候……事實上所能爆發出的威力卻不僅僅是二百個單獨騎兵所能衡量的。
他緊緊的盯著眼前,透過第一排、第二排騎兵中間的空隙他能看到已經在視線中變的清晰起來的白蓮教士兵和他們臉孔上的驚恐。
這一次,騎兵們並沒有如同以前對付女真韃子時那般操起弓箭,遠遠的吊射。而是紛紛緊握住了手中的槍杆。
更多的人則是抽出了腰側的馬刀。
李二伸手握住了刀柄,然後緩緩抽出,然後在這奔騰當中還有空餘的時間看了一眼這柄上麵新配發的彎曲的馬刀。
這刀,不是李二原本用慣了的繳獲來的雁翎刀。
也不是原來那些穿著爛銀甲的羽林將軍們沉重而堅固的精鋼劍。
李二知道這刀的名字――波斯彎刀。
當然,這刀也與那些波斯族人的彎刀有些不同。
大部分波斯士兵手中的彎刀雖是單手刀,但總體來說寬度還是較高,加上那些多變的弧度看上去更為厚重一些。
但配發給騎兵的刀並不是如此。
騎兵配備的彎刀並不是係統默認配發給殉教者的形狀各異,但總體來說較為寬重的彎刀。
而是一種之有兩指寬窄,厚度雖然總體不減,但因為刀身長度猛增了至少十幾厘米的一截後而看上去顯得比殉教者使用的彎刀要薄。
刀身與刀柄呈反曲形狀,長長的用優質鐵料反複折疊鍛打至少16次的刀刃看上去有微微的水波狀紋路。
雖然僅憑這樣的工藝依舊算不得神兵利器,但用於切開人體或者劣質武器已經綽綽有餘了……
而騎兵刀設計的真正精髓並不止如此。
除了反曲的刀柄有利於抓牢卸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刀身漸變式的弧度設計,以及最靠近刀頭部分的大角度向後傾斜。
這樣渾然一體的設計不僅能最大程度的保護使用者的手腕,防止刀柄脫手,更能讓刀身在高速之下借助到更多的衝力,從而發揮出極大的殺傷力而不是像許多直刀一樣被向後帶去,從而減少了殺傷性能。
除了這些“官方配置”之外,李二自己還根據訓練時的經驗在刀柄上細細的纏上了一圈麻繩。
並且跑到鐵匠鋪中托人在刀柄後部假裝了一個圓環,並且用結實的麻繩反套在了手腕上。
如此一來,因為汗水脫手的問題和脫手後的補救也就有了一個極好的解決辦法。
當李二抽出彎刀之後,雙方便僅剩數十步的距離。
經驗豐富的李二自然知道這一段看似步行需要一小會兒的距離在戰馬的告訴奔騰下也隻不過是眨眼即至的問題。
他斜眼看了一眼周圍的同伴,發現大多數人都將刀刃放在了馬匹的右側――畢竟是右手持刀,這樣的方向選擇也更利於他們在遇敵時的調整。
但騎兵衝鋒從來就是一個整體。
自然不允許出現騎兵隊伍中一側全部是寒光閃閃的刀刃……而另一側卻較為虛弱的情況。
想到這裏,李二不由的將向右深處的刀刃改為向左,反手刀柄向斜前方,刀背則頂在馬鞍突出的位置下方固定住。
如此一來,彎刀那鋒銳的刀口則斜斜的指著李二左側的地麵,在他左腿前一段距離的地方形成了一道一米多的“鋒銳”。
剛剛做好這個準備動作還不到兩秒。
李二便聽到了前方傳來的一聲古怪的慘叫。
抬眼看去,正巧捕捉到那衝在第一位的羽林將軍將手中鐵槍整個貫入對麵一名白蓮士兵胸膛的畫麵……
與這些同僚上官相處久了,大家早已經混熟了。
就算這個不太愛說話,老是冷著臉的羽林將軍李二也已經十分熟悉了。
朝夕相處和日日進行的訓練讓李二自然知道這位沉默寡言的長官有著怎樣的實力!
果然!
不出所料,這一槍穿透對方一人的胸膛之後,這名身穿爛銀甲的長官手臂一擰,強大的臂力扭轉之下竟是並沒有鬆開長槍,而是將這名被穿胸而過的敵兵整個人高高挑起,調整槍尖後盯著他繼續壓向後麵的幾人!
李二眼尖。
立刻便看到一名閃避不及的敵軍被這個“人型武器”撞倒,另外幾根刺過來的長矛也都砍在了這個“盾牌”的身上。
馬匹奔跑的速度極快。
雖然敵人不是騎兵,不至於讓雙方相遇的時間宛如瞬息。
但不得不說,在這樣的高速衝鋒之下,敵我雙方都沒有太多與人糾纏的時間。
於是,下一秒,這幾名白蓮教的士兵便成了後麵的騎兵的敵人。
倉促之中。
馬蹄之下。
怎有反應的時間?
那名倒地的敵軍頓時被那羽林將軍身側的一名騎兵的馬蹄踩的口噴鮮血,胸骨塌陷。
而轉瞬便消失在了更深處、更多的馬蹄之下。
噗嗤――!
李二感覺到手中彎刀一震,一股力道猛地施加在刀刃上,但卻被馬鞍所承擔了絕大多數,因此李二的手腕也僅僅是感覺到“一震”罷了。
不必回頭或思考,李二知道,這是彎刀砍中人身體的觸感。
養精蓄銳,蓄勢待發之下更是體力充足,奔騰若雷。
在奔跑中,這些被係統灌輸了從小騎馬,又經過數年軍旅嚴格磨礪騎術技能的騎兵們迅速便在奔跑中找對了陣型,形成了一道三角形的鋒矢!如同一支利箭一般向著白蓮教側翼猛衝而去!
數百米距離,戰馬奔騰之中瞬息既至。
而對於這些原型取自中國古代良**匹的係統戰馬來說,這樣的距離甚至還算不上“開胃小菜”!
速度和體能正值巔峰!
兩百幾十匹戰馬共同奔騰,步履雖然並不嚴格一致,但近千隻鐵蹄踏踩大地所發出的震動、聲響、濺起的一切泥水……這一切融合於一體時所產生的聲勢卻是巨大無匹的!
這種聲勢是如此的令人心醉。
在除了讓對方感覺到膽戰心驚之外,就連被夾雜在隊伍中的李二也油然產生了一種“我是無堅不摧”的想法!
在這種集體的奔騰當中,李二感覺到了自身前所未有的強大。
無數次的訓練和從小身為馬戶的騎馬經曆讓他知道他這樣一個不算高大、也不算特別強壯的男人在胯下的戰馬的增幅下會爆發出怎樣驚人的破壞力。
而當這一切增加二百倍的時候……事實上所能爆發出的威力卻不僅僅是二百個單獨騎兵所能衡量的。
他緊緊的盯著眼前,透過第一排、第二排騎兵中間的空隙他能看到已經在視線中變的清晰起來的白蓮教士兵和他們臉孔上的驚恐。
這一次,騎兵們並沒有如同以前對付女真韃子時那般操起弓箭,遠遠的吊射。而是紛紛緊握住了手中的槍杆。
更多的人則是抽出了腰側的馬刀。
李二伸手握住了刀柄,然後緩緩抽出,然後在這奔騰當中還有空餘的時間看了一眼這柄上麵新配發的彎曲的馬刀。
這刀,不是李二原本用慣了的繳獲來的雁翎刀。
也不是原來那些穿著爛銀甲的羽林將軍們沉重而堅固的精鋼劍。
李二知道這刀的名字――波斯彎刀。
當然,這刀也與那些波斯族人的彎刀有些不同。
大部分波斯士兵手中的彎刀雖是單手刀,但總體來說寬度還是較高,加上那些多變的弧度看上去更為厚重一些。
但配發給騎兵的刀並不是如此。
騎兵配備的彎刀並不是係統默認配發給殉教者的形狀各異,但總體來說較為寬重的彎刀。
而是一種之有兩指寬窄,厚度雖然總體不減,但因為刀身長度猛增了至少十幾厘米的一截後而看上去顯得比殉教者使用的彎刀要薄。
刀身與刀柄呈反曲形狀,長長的用優質鐵料反複折疊鍛打至少16次的刀刃看上去有微微的水波狀紋路。
雖然僅憑這樣的工藝依舊算不得神兵利器,但用於切開人體或者劣質武器已經綽綽有餘了……
而騎兵刀設計的真正精髓並不止如此。
除了反曲的刀柄有利於抓牢卸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刀身漸變式的弧度設計,以及最靠近刀頭部分的大角度向後傾斜。
這樣渾然一體的設計不僅能最大程度的保護使用者的手腕,防止刀柄脫手,更能讓刀身在高速之下借助到更多的衝力,從而發揮出極大的殺傷力而不是像許多直刀一樣被向後帶去,從而減少了殺傷性能。
除了這些“官方配置”之外,李二自己還根據訓練時的經驗在刀柄上細細的纏上了一圈麻繩。
並且跑到鐵匠鋪中托人在刀柄後部假裝了一個圓環,並且用結實的麻繩反套在了手腕上。
如此一來,因為汗水脫手的問題和脫手後的補救也就有了一個極好的解決辦法。
當李二抽出彎刀之後,雙方便僅剩數十步的距離。
經驗豐富的李二自然知道這一段看似步行需要一小會兒的距離在戰馬的告訴奔騰下也隻不過是眨眼即至的問題。
他斜眼看了一眼周圍的同伴,發現大多數人都將刀刃放在了馬匹的右側――畢竟是右手持刀,這樣的方向選擇也更利於他們在遇敵時的調整。
但騎兵衝鋒從來就是一個整體。
自然不允許出現騎兵隊伍中一側全部是寒光閃閃的刀刃……而另一側卻較為虛弱的情況。
想到這裏,李二不由的將向右深處的刀刃改為向左,反手刀柄向斜前方,刀背則頂在馬鞍突出的位置下方固定住。
如此一來,彎刀那鋒銳的刀口則斜斜的指著李二左側的地麵,在他左腿前一段距離的地方形成了一道一米多的“鋒銳”。
剛剛做好這個準備動作還不到兩秒。
李二便聽到了前方傳來的一聲古怪的慘叫。
抬眼看去,正巧捕捉到那衝在第一位的羽林將軍將手中鐵槍整個貫入對麵一名白蓮士兵胸膛的畫麵……
與這些同僚上官相處久了,大家早已經混熟了。
就算這個不太愛說話,老是冷著臉的羽林將軍李二也已經十分熟悉了。
朝夕相處和日日進行的訓練讓李二自然知道這位沉默寡言的長官有著怎樣的實力!
果然!
不出所料,這一槍穿透對方一人的胸膛之後,這名身穿爛銀甲的長官手臂一擰,強大的臂力扭轉之下竟是並沒有鬆開長槍,而是將這名被穿胸而過的敵兵整個人高高挑起,調整槍尖後盯著他繼續壓向後麵的幾人!
李二眼尖。
立刻便看到一名閃避不及的敵軍被這個“人型武器”撞倒,另外幾根刺過來的長矛也都砍在了這個“盾牌”的身上。
馬匹奔跑的速度極快。
雖然敵人不是騎兵,不至於讓雙方相遇的時間宛如瞬息。
但不得不說,在這樣的高速衝鋒之下,敵我雙方都沒有太多與人糾纏的時間。
於是,下一秒,這幾名白蓮教的士兵便成了後麵的騎兵的敵人。
倉促之中。
馬蹄之下。
怎有反應的時間?
那名倒地的敵軍頓時被那羽林將軍身側的一名騎兵的馬蹄踩的口噴鮮血,胸骨塌陷。
而轉瞬便消失在了更深處、更多的馬蹄之下。
噗嗤――!
李二感覺到手中彎刀一震,一股力道猛地施加在刀刃上,但卻被馬鞍所承擔了絕大多數,因此李二的手腕也僅僅是感覺到“一震”罷了。
不必回頭或思考,李二知道,這是彎刀砍中人身體的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