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並沒有立刻趕來,似乎也隻是一小股敵軍正在與幾裏地外的烽火墩中的守軍糾纏。因而,直到村民們紛紛平靜下來,將一切都準備妥當之後這才遠遠的在道路盡頭看到一杆明軍的大旗露了個頭。
隨後,一支從道路上一路行進的明軍逐漸向著村莊的方向趕來。不多時,便來到了村外。
見到村子足有三人高的圓木夯土圍牆和緊閉的大門後,這支千人左右的明軍將領眼神中閃過一絲驚異和狡詐之色,隨後便命人上前大聲喊話:“朝廷剿匪大軍來此!還不快快開門?!”。
剿匪?不少村民嘴角不由的露出冷笑:外來移民的村民哪個沒吃過這幫朝廷大軍剿匪的苦?
說是剿匪,其實根本不敢碰那些真正的大匪!每到一地搶劫糧食牲畜不說……甚至在搶糧中殺人放火也不罕見!
能移民到這個村子裏的外來人,幾乎都見過這幫明軍的德行。此時自然是心生厭惡和戒備之意。
而被任命為本村村長的係統移民更是對這大明連一絲的認可都沒有。再說,唐業一直都十分注重體係內部的信息透明,因此底下的這些村長幾乎都知道上麵和明廷的交易、形勢。平時既不會輕易出去自己的勢力範圍與那些明朝人起衝突,但此時一群明國軍隊突然開過來讓他們開門顯然是不可能的!
於是,本村年紀最大,見識人望都是頗高的村長站在牆頭,朗聲衝著牆外的明軍喊話道:“你們大明朝廷早與我家主公有約!結盟而換地!你們今日這大兵衝到我們的地方……是你們朝廷的意思?還是有其他事情啊?”。
對麵的明軍千戶聽到老者這麽一說,心底的火氣頓時冒了上來:“啐!這個老雜毛竟然那朝廷壓我!操!”。
眼珠一轉,這名千戶也不再用人傳話,直接自己便喊道:“朝廷的邸報裏說讓你們這些番邦夷人暫住在深山荒野當中!可這裏阡陌交錯,良田千畝……哪裏是荒郊野地?分明是你們殺了當地我大明百姓!強行霸占此處!還不快快開門接受檢查?!”。
正所謂官字兩張口,還沒說兩句,這位明軍千戶便是一個大帽子扣了下來,絲毫不提他帶兵越界、越權之事。
話說於此,活了大半輩子的村長老漢哪裏還不知道來者不善?
雖然還不知道原因,但人生閱曆豐富的老漢可不是這禁錮嚴重的普通百姓,而是在一個相對開明社會環境下成長多年的係統移民。即便是參考腦子裏不多的一些故事……他也能大致明白今天這事情多半是明國官府那邊出了什麽變故……否則以明國那些軍人地位那般低劣的程度……輕易是不敢隨便這樣來騷擾的!
顯然,有些戒心的人就不會給他們開門,更別說之前算的上是“邊境”處還燃起了烽火了。
他可是記得清清楚楚,在幾個月到城裏的市政廳開會時,市政官和軍隊那邊可還是專門提過這烽火、警戒的規矩。
隻要是這邊境燃起烽火,不管是不是誤報,都必須緊閉寨門,全員配發兵器戒備。即便是前方鄰村或者軍隊的人要求開門或者解除戒備也不能輕易聽信。直到市政廳和軍隊那邊解除警報才算數!
按照規定,自己人都要警惕不能馬虎,更別說這幫名聲頗為不佳的明軍了!
不用老村長說話。
城頭的幾個年輕、脾氣暴躁一些的年輕係統移民便是嘲笑譏諷起來……
“哈哈?你做夢呢吧?特麽老子要是開了門,你們衝進來咋辦?”。
“這裏不是你們管事的地方!要管先得看到我們部落下的命令!”。
“你們算老幾啊?讓開門就開門?”。
一眾年輕人頓時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
“你……你們這幫刁民!還敢反啦!”這名明軍千戶頓時眼珠一瞪,享受慣了那些軍戶卑微的伺候和普通平民的懼怕,他何時見過這等刁民?
“你們開不開門?!再不開門放老爺們進去,可別怪本官手辣!”這名千戶獰笑著威脅道。
其實,作為距離本地較近的幾個部隊之一的他一開始聽說朝廷給這幫夷人難民居住的權利時便打氣了這些據說從外海來的夷人的主意!
這裏雖然不是廣東、泉州那樣的海港之地,但作為也是靠海不遠的地區,他還是知道這從大海上來的好東西的!
無論是前幾十年便開始不斷湧入的紅毛番子的運銀船還是倭寇走私搗騰進來的海貨、漆器、銀銅……哪個不是好東西?
這些據說有上萬人的夷人從海上來了……他可不信他們沒有好東西!
可惜……
作為一名千戶,他的能耐還是小了。
對於這些外來戶,憑他自己根本吃不下,更何況當時朝廷命令剛下,怎麽可能允許下麵人出爾反爾?丟了朝堂諸公的臉麵?
……
但現在不同了!
前一陣子,北直隸白蓮教的連連攻城掠地讓朝堂上一片大亂,原本許多官員在黨爭中被參倒、鬥敗。
光是那得罪了魏忠賢,丟進了東廠大牢裏的據說就不下三十人!
許多之前定下的政策自然是人亡政息!
山東布政司的魯係官員更是在朝中遭到傾軋失勢的甚多,當時主要由山東本地官員因為領了對方分潤戰功的人情而定下的友好溫和的策略自然是被趁勢將勢力進步一擴張的東林黨推翻!
所謂黨爭如瘋狗――那些眼睛裏隻有權位和金錢的老爺們那裏還管的上在這種白蓮亂起的時候不宜樹敵的理智考慮?
對於這幫沒給他們上供過“海外珍奇”的夷人早就看的不順眼了!
趁著鬥倒魯係官員的機會,直接將那些魯係的利益和定下的政策一一掀翻,並且批了個狗血淋頭!
還有不怕事情大的狂呼這是變向割地……壞了大明朝“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的風骨!
既是到了這個份上,朝廷的命令自然口風大轉……兩個半月前還是“番邦友人”的三夷部落頓時成了繼倭寇大患之後的海盜之流!
朝廷政策一轉……下令山東本地各守軍戰兵將其剿滅驅逐!
隨後,一支從道路上一路行進的明軍逐漸向著村莊的方向趕來。不多時,便來到了村外。
見到村子足有三人高的圓木夯土圍牆和緊閉的大門後,這支千人左右的明軍將領眼神中閃過一絲驚異和狡詐之色,隨後便命人上前大聲喊話:“朝廷剿匪大軍來此!還不快快開門?!”。
剿匪?不少村民嘴角不由的露出冷笑:外來移民的村民哪個沒吃過這幫朝廷大軍剿匪的苦?
說是剿匪,其實根本不敢碰那些真正的大匪!每到一地搶劫糧食牲畜不說……甚至在搶糧中殺人放火也不罕見!
能移民到這個村子裏的外來人,幾乎都見過這幫明軍的德行。此時自然是心生厭惡和戒備之意。
而被任命為本村村長的係統移民更是對這大明連一絲的認可都沒有。再說,唐業一直都十分注重體係內部的信息透明,因此底下的這些村長幾乎都知道上麵和明廷的交易、形勢。平時既不會輕易出去自己的勢力範圍與那些明朝人起衝突,但此時一群明國軍隊突然開過來讓他們開門顯然是不可能的!
於是,本村年紀最大,見識人望都是頗高的村長站在牆頭,朗聲衝著牆外的明軍喊話道:“你們大明朝廷早與我家主公有約!結盟而換地!你們今日這大兵衝到我們的地方……是你們朝廷的意思?還是有其他事情啊?”。
對麵的明軍千戶聽到老者這麽一說,心底的火氣頓時冒了上來:“啐!這個老雜毛竟然那朝廷壓我!操!”。
眼珠一轉,這名千戶也不再用人傳話,直接自己便喊道:“朝廷的邸報裏說讓你們這些番邦夷人暫住在深山荒野當中!可這裏阡陌交錯,良田千畝……哪裏是荒郊野地?分明是你們殺了當地我大明百姓!強行霸占此處!還不快快開門接受檢查?!”。
正所謂官字兩張口,還沒說兩句,這位明軍千戶便是一個大帽子扣了下來,絲毫不提他帶兵越界、越權之事。
話說於此,活了大半輩子的村長老漢哪裏還不知道來者不善?
雖然還不知道原因,但人生閱曆豐富的老漢可不是這禁錮嚴重的普通百姓,而是在一個相對開明社會環境下成長多年的係統移民。即便是參考腦子裏不多的一些故事……他也能大致明白今天這事情多半是明國官府那邊出了什麽變故……否則以明國那些軍人地位那般低劣的程度……輕易是不敢隨便這樣來騷擾的!
顯然,有些戒心的人就不會給他們開門,更別說之前算的上是“邊境”處還燃起了烽火了。
他可是記得清清楚楚,在幾個月到城裏的市政廳開會時,市政官和軍隊那邊可還是專門提過這烽火、警戒的規矩。
隻要是這邊境燃起烽火,不管是不是誤報,都必須緊閉寨門,全員配發兵器戒備。即便是前方鄰村或者軍隊的人要求開門或者解除戒備也不能輕易聽信。直到市政廳和軍隊那邊解除警報才算數!
按照規定,自己人都要警惕不能馬虎,更別說這幫名聲頗為不佳的明軍了!
不用老村長說話。
城頭的幾個年輕、脾氣暴躁一些的年輕係統移民便是嘲笑譏諷起來……
“哈哈?你做夢呢吧?特麽老子要是開了門,你們衝進來咋辦?”。
“這裏不是你們管事的地方!要管先得看到我們部落下的命令!”。
“你們算老幾啊?讓開門就開門?”。
一眾年輕人頓時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
“你……你們這幫刁民!還敢反啦!”這名明軍千戶頓時眼珠一瞪,享受慣了那些軍戶卑微的伺候和普通平民的懼怕,他何時見過這等刁民?
“你們開不開門?!再不開門放老爺們進去,可別怪本官手辣!”這名千戶獰笑著威脅道。
其實,作為距離本地較近的幾個部隊之一的他一開始聽說朝廷給這幫夷人難民居住的權利時便打氣了這些據說從外海來的夷人的主意!
這裏雖然不是廣東、泉州那樣的海港之地,但作為也是靠海不遠的地區,他還是知道這從大海上來的好東西的!
無論是前幾十年便開始不斷湧入的紅毛番子的運銀船還是倭寇走私搗騰進來的海貨、漆器、銀銅……哪個不是好東西?
這些據說有上萬人的夷人從海上來了……他可不信他們沒有好東西!
可惜……
作為一名千戶,他的能耐還是小了。
對於這些外來戶,憑他自己根本吃不下,更何況當時朝廷命令剛下,怎麽可能允許下麵人出爾反爾?丟了朝堂諸公的臉麵?
……
但現在不同了!
前一陣子,北直隸白蓮教的連連攻城掠地讓朝堂上一片大亂,原本許多官員在黨爭中被參倒、鬥敗。
光是那得罪了魏忠賢,丟進了東廠大牢裏的據說就不下三十人!
許多之前定下的政策自然是人亡政息!
山東布政司的魯係官員更是在朝中遭到傾軋失勢的甚多,當時主要由山東本地官員因為領了對方分潤戰功的人情而定下的友好溫和的策略自然是被趁勢將勢力進步一擴張的東林黨推翻!
所謂黨爭如瘋狗――那些眼睛裏隻有權位和金錢的老爺們那裏還管的上在這種白蓮亂起的時候不宜樹敵的理智考慮?
對於這幫沒給他們上供過“海外珍奇”的夷人早就看的不順眼了!
趁著鬥倒魯係官員的機會,直接將那些魯係的利益和定下的政策一一掀翻,並且批了個狗血淋頭!
還有不怕事情大的狂呼這是變向割地……壞了大明朝“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的風骨!
既是到了這個份上,朝廷的命令自然口風大轉……兩個半月前還是“番邦友人”的三夷部落頓時成了繼倭寇大患之後的海盜之流!
朝廷政策一轉……下令山東本地各守軍戰兵將其剿滅驅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