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過清軍與太平天國戰爭的龐青雲可謂是經驗豐富,在雙方勢力的此消彼長的動態變化中更是麵臨過各種各樣的情況,而並非一直占據優勢的官軍身份――很多時候需要以弱勝強、強行攻堅、埋伏偷襲的各種經曆讓他儲備了充足的戰爭經驗。


    特別是因為時代原因,龐青雲所麵對敵人也驚人的相似。


    白蓮教是與後世太平軍的組成方式近似,大規模起義的原因也與朝政腐朽,民眾長期啼饑號寒有關。


    而明軍的火器則也與後世的太平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雙方之間雖然隔了兩百多年,但戰爭水平出奇的沒有太多變化。


    雖然個人不喜火槍,但在與太平天國對戰時期,交戰雙方都裝備了大量的火器。其中清軍大佬曾國藩更是立下過“結硬寨、用鳥槍、打呆仗”的真言。


    這種靠著堅實的堡壘逐步推進蠶食敵人,同時也能大量消耗敵人兵力、精力的打仗方式便依靠的是堅實的堡壘和犀利的火器。


    而事實上,後世太平軍的敗亡,除了本身內部出現的諸多紛爭和內鬥的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受到了湘軍這種戰法的許多遏製。


    作為這場戰爭的親曆者,龐青雲自然是深諳其道。


    因此,當他途徑這劉小江所在的村莊發現繳獲的大量明軍火銃之後便立刻動了心思,大筆一揮,將這批火銃和所有明軍的補給彈藥全部填補入了自家軍中。


    手持長武器的中國長戟兵和波斯長矛步兵自然是無法裝備火銃,於是這批數百隻火槍被龐青雲加強給了那一千波斯殉教者。


    這幫波斯佬雖然是來源於更近似公元前後幾個世紀內的古波斯,而非後世很長一段時間喜歡製造火器的後時代波斯人。


    但波斯人自古以來便喜歡製作各類戰爭器具的傳統和一部分天份的催動下,這批波斯殉教者還是很快便掌握了這種方便的武器。


    在得到這批火器的加強後,信奉“傷敵十指不如斷敵一指”的龐青雲立刻帶兵穿過了邊境,直撲地圖上早已經標示出的最近的明軍衛所!


    ……


    這是一個千戶所的駐地,一千多士兵以及更多的軍戶有超過一半住在這裏。因此,厚實的土牆修葺的十分結實,在衛所外麵還有一條不知修建了多少年,此時已經垮塌了許多的護城溝。


    這樣一個地方本應該是易守難攻,但顯然,這裏的主人已經死於之前村莊外的戰鬥。隻剩下一些準備不足,甚至連充足的備用武器都拿不全的軍戶是無法擋住這樣一支由一千名長戟兵、五百名波斯長矛步兵和五百弓箭兵,以及那加強了幾百條火銃的一千名波斯殉教者的。


    一輪為了讓剛拿到武器的波斯殉教者試驗性的排槍之後,攻城的部隊幾乎沒費什麽力氣便拿下了這座根本就是一片混亂,無人防守的明軍衛所。


    隨即,在徹底占領此地之後,龐青雲率領其部在此地安營紮寨,安然一夜之後,第二天便將此地軍戶集中到了城外進行整編。


    婦女兒童排除,老弱病殘排除。


    家中隻剩一子者排除!


    最後,衛所外的野地裏還剩下幾百名瑟瑟發抖的青壯年軍民。


    在他們看來,這些來勢洶洶的夷人雖然沒有大開殺戒,但顯然也不會打什麽好主意……這番篩選之下,到頗有要將衛所內的青壯一舉屠殺掉的可能。


    但即便是如此猜想,又能怎樣呢?


    本來就對大明朝廷沒有多少歸屬感的這些軍戶長期如同長官的農奴一般,過著豬狗不如的日子。


    此時,隻要一家老小還沒有被殺,誰會去硬拚?去激怒這些勝利者?


    剃著一根大辮子,麵貌到是儀表堂堂的龐青雲看著台下一臉麻木,衣著破爛的衛所軍民,嘴角露出一絲成竹在胸的微笑。


    “拉上來!”隨著他的一聲令下,早已經準備好的士兵們頓時將百十名捆綁結實的人從後麵拉了上來。


    待到看清這些人之後,這寫青壯當中頓時響起一片嘩然議論之聲――這些人自然都是認識的。正是這衛所當中千戶、百戶之類的兄弟子侄之類的男性親屬。


    幾名心細之人快速一數,發現這一批人竟然是將整個千戶衛所中的軍官直係男性家屬一網打盡!


    一些腦子靈活的此時已然是猜出了這名梳著比女真人還粗長許多倍的大辮子的夷人將領的想法。


    投名狀!


    把這一個衛所中的軍官男性家屬拉了出來,就是為了讓這些衛所中的青壯每個都沾沾血,立下投名狀!


    要知道,這些人雖然是那些千戶、百戶的家屬,但實際上也都是衛所內的實權人物或者各種小官。


    有一些更是世襲罔替的千戶、百戶,隻等他們老爹一死便要走馬上任。


    殺這些人時隻要沾上了血,朝廷無論如何是不會放過他們了!


    如此一來,就好像是當年林衝上梁山,為了防止他將來反水,還需要下山殺個人,斷了退路才行。


    他們這些衛所裏的普通青壯沾了血之後,就斷無退路了!


    就算是朝廷赦免了他們的罪行,日後那些走馬上任的新官員也絕不會任由他們這些“屠戮”過上官的人存在的。


    早晚是要被一個個弄死。


    這一手可謂是絕!


    果然,不出所料,在準備就緒之後,龐青雲先是宣布了一番這些千戶、百戶等大小軍官的罪狀,將雙方衝突戰爭的罪責一股腦的推到了這幫貪腐不堪的官員身上,又扯了幾句雙方士兵刀兵相見的無奈。


    最後,宣布,隻要是捅上這些軍官家屬一刀的便能赦免全家罪責,否則就與這幫軍官家屬同罪處死!


    一麵是死,一麵至少是現在生。


    不是傻子便知道該怎麽選擇了。


    更何況本來在整個大明腐敗的氛圍之下,這幫軍官的家屬就沒少作威作福的欺負這幫農奴一般的軍戶。


    平時沒有機會自然忍耐了。


    此時大好良機就在眼前,幾個與這幫軍官家屬或者與官員本身有仇的漢子便蹭蹭竄了上來,抄起地上的匕首捅了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懸空望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懸空望雨並收藏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