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62)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


    劉展若有所思的道:“李豫,李享的兒子?”


    楊炎道:“正是。不過,由於李豫的關係,沈家和楊國忠不太對路,隻是楊國忠在江南地區沒有什麽根基,所以沈家的生意,倒也沒有受到什麽影響。這些年河西走廊不太平,吐蕃人神出鬼沒,經常打劫往來的商旅,導致6路輸送過來的珍稀物品大為減少,沈家通過海路運送過來的各種大食國奇珍,價格就更加的高昂了。”


    劉展頭,示意他繼續下去。


    “益州花家以蜀錦、藥材聞名,蜀中的大部分生意,都集中在花家。事實上,有相當多的跡象表明,花家和楊家的關係非常密切,當初楊玄琰有一位妾侍就是姓花,從對楊貴妃寵愛有加。現在楊貴妃就是將花家當做自己的外婆家來看待,所以,他們才能在蜀中風生水起,在短短的十多年時間內,就成為身家數千萬貫的大家族。”


    劉展沉吟片刻,跟著問道:“你之前提到的白家和宋家呢?”


    楊炎道:“她們最多隻能算是二流的富豪吧!以釀酒聞名的劉白墮,以撿破爛聞名的裴明禮,都隻能算是二等的富豪。白家原本實力還算強,壟斷了河東道和塞外的貿易,現在,由於薛家的沒落,他們也跟著沒落了。至於宋家,她們是鍛造兵器的,受到國家的嚴格控製,不允許民間買賣,自然無法積累太多的財富。何況,她們又是在安祿山的地盤。”


    劉展道:“薛家,是哪一家?”


    楊炎道:“就是薛仁貴的後人。白夫人就是薛家人,嫁到白家來的,她的祖母就是樊梨花。當初薛訥擔任幽州都督的時候,白家的勢力可是如日中天,塞外各民族需要的茶葉、絲綢、瓷器,基本上都是從白家的手上購買的。隻可惜,薛訥不久就被罷官,此後一直沒有啟用,薛家漸漸的衰落了。”


    劉展頭,表示明白,原來白家依仗的是薛仁貴的後人,現在薛家正逐漸消失在帝國的權力階層,白家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看來,這些大商家,並不完全是市場經濟打造出來的,而是各個權貴的附屬品。他們掌握的資財,和權力是密切掛鉤的,白家想要重新崛起,必須投靠強有力的家族。


    想了想,劉展又問道:“安祿山有什麽限製政策嗎?”


    楊炎道:“倒也不是。隻是,安祿山是粟特人,粟特人做生意是最拿手的,宋家鍛造的兵器,都被安祿山掌控起來,然後通過各種途徑,賺取最大的利潤。作為生產者的宋家,反而撈不到什麽錢。宋家應該對此事很不滿,可是懾於安祿山的勢力,他們當然不敢什麽。”


    劉展頭。


    宋家鍛造的武器,質量的確屬於上乘,如此來,安祿山麾下軍隊的武器,應該都非常不錯。自己日後想在戰場上和安祿山正麵交鋒,這武器上的劣勢,要盡量想辦法彌補過來。但是,宋家遠在河間郡,就算他的手伸得再長,都難以將宋家控製在自己的手中。再,安祿山又怎麽會容許宋家被別人控製呢?


    “算了,暫且放下吧!”


    劉展果斷的將心思收了回來。


    舒家既然這麽有錢,舒塔桑這個胖子,那就不能輕易的放掉了。隻是,舒家的實力如此的強大,隻怕這個凱子不好啃。安傑洛原本有安祿山作為後台,舒家的人不敢怎麽樣,可是現在卻是他接手,萬一舒家察覺到中間的貓膩,倒是個隱患。當然,隻要舒塔桑還在自己的手上,他絕對有辦法應付任何的外來威脅。


    劉展忽然又道:“你剛才,安祿山也很會做生意?到底怎麽個會法?”


    楊炎道:“並不僅僅是安祿山。其實所有的粟特人,都很會做生意,東北地區的生意,基本上都被粟特人壟斷了。同樣的物品,塞外和中原的價格差,可能是兩倍甚至數倍,隻要一轉手,就能獲得數之不盡的利潤。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隻有三千萬貫,安祿山每年的貿易利潤,據就過一千萬貫呢!他的大兒子安慶宗在長安,每年舉行各種活動,送禮,都要耗費幾百萬貫的資財,可想而知安祿山的富裕。”


    劉展皺眉道:“朝廷的收入這麽少?那麽多的資源,那麽多的人口,收入隻有安祿山的三倍?”


    楊炎頗為心痛的歎了一口氣,苦澀的道:“朝廷的收入向來是少的,能夠有目前的收入,已經算很不錯了。天下的財富,大部分都落到各位節度使和各個官宦貴族的手上了。前麵到的那些大商家,和這些官僚貴族相比,根本是不可同日而語。除了楊氏家族之外,京兆韋氏、聞喜裴氏、範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蘭陵蕭氏,都是一等一的大家族,占據著大量的田產土地,年入數百萬貫,這些,都是不用上稅的。”


    到這裏,楊炎似乎顯得頗為激動,不用劉展的催促,就自顧自的一路下去了。


    皇親國戚和各個大家族,還有各級官僚,耗費了帝國大量的財富。光是楊氏家族,每年的收入都過兩千萬貫,楊氏家族占據著大量的良田,其中在蜀中就有至少三十萬畝的良田是不用繳稅的,都是楊氏家族的私產。可憐蜀中雖然富饒,可是又有幾個三十萬畝?加上其他官僚貴族的侵蝕,實際上真正上繳賦稅的土地,可能不到三成。換言之,其餘的七成,都落到私人的囊中去了。


    又有節度使占據著邊關地區,在擁有軍權的同時,還擁有財權,他們同樣耗費了大量的資財,這些資財都是不經過戶部的。好像安祿山,身兼平盧、範陽、河東節度使,這就意味著,河北道的所有財政收入,都被他先截留,然後再上繳國庫。天知道他從中截留的比例是多少?


    此外,皇室和各個貴族,也耗費了大量的資財,尤其是江淮地區,大部分的田地,都已經歸入私人名下,是不用繳稅的。單單是昔年的一個楚王,就占據了運河兩岸數十萬畝良田,唐高宗稱之為“多田翁”。眼下霸占著良田最多的,乃是楊貴妃的前夫,壽王李瑁,他在河南道的封地有近百萬畝,比太子李享還多得多,他甚至想將整個高郵湖周邊都劃為自己的莊園。


    又有大量的佛寺和道觀,同樣占據著良田,同樣不用繳稅。道教始祖李聃,乃是李氏家族的祖宗,李氏家族自從建國以後,就一直鼓勵道教的展,並將其當做國教,撥付給大量的錢財修建道觀。同時又賜予道觀大量的田產,作為其個人私產,減免一切的稅收。


    而在武則天時期,為了打壓道教,大力扶植佛教勢力展。她廣建僧寺,數次擴建洛陽白馬寺,還兩次到少林寺封禪。在她死後,佛教的勢力雖然一度有所回落,重新被道教占據上風,但是總體而言,依然相當的強大。例如在嵩山周圍,方圓百裏的田產,都是屬於少林寺的私產,是完全遊離於國家的財政稅收之外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某些道觀,霸占的田產絕對是天文數字。李唐宗室有不少女子都願意出家做女道士,使得道教的勢力大漲。按照慣例,如果有某個皇親國戚出家為道士的話,道觀所獲得的資費,絕對是驚人的,同時還有大量的田產饋贈。在武則天去世以後,就有兩位長公主出家為道士,一個是金仙公主,一個是玉真公主,都是李隆基同父同母的親妹妹。她們目睹了連番的宮廷政變,深感恐懼,於是自願出家做道士。


    對於這兩個妹妹出家做道士,做皇帝的哥哥當然是非常慷慨的,下令重新修建道觀,同時賜予大量的財富。事實上,兩位長公主出家的道觀,根本就不像是道觀,而像是廣集天下奇珍的莊園,假山水榭,亭台樓閣,一應俱全。道觀內負責服侍兩位公主的道士,就有數百人之多,而為了兩位公主生產各種物品的勞工,可能在數千人以上。


    大詩人李白和王維,都曾經和玉真公主有過親密的關係,有關他們的傳言,在民間早就傳播得沸沸揚揚,甚至有人證據確鑿的表示,李白和玉真公主曾經育有一女。好在,金仙公主已經去世了,現在隻有玉真公主,據大部分的時間,都居住在王屋山上的華麗道觀裏麵,偶爾,她也會回到長安,和哥哥見麵。


    至於皇室本身,耗費就更加的驚人了。別的且不,單單是為楊貴妃織錦的女子,就有七百人之多,整個皇室,直接為楊貴妃本人服務的,恐怕就有上萬人。因為楊貴妃喜歡吃荔枝,皇帝還專門下令翻修了嶺南到長安的驛道,務求嶺南的荔枝能夠在數天之內到達長安。可是高仙芝多次請求翻修安西四鎮到長安的驛道,皇帝卻沒有錢。


    按照楊炎的粗略計算,若是這些落入私人囊中的財稅,全部都能夠上繳朝廷的話,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至少可以翻好幾番,達到兩億貫以上。兩億貫,那就是兩千億錢,在如此雄厚的資金之下,有什麽事情是做不成的?不要在安西四鎮組建兩三萬的軍隊,就是組建二三十萬的軍隊,一路殺到大食國,都不是什麽難事。


    【票票~~~強烈召喚票票~~~~有條件的兄弟幫我多多宣傳啊!感激不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惡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海十四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海十四郎並收藏惡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