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63)


    【完這一章,本書的字數就要過2o萬。按照起的規定,字數過2o萬,就要從新書榜上自動下來。有朋友勸我不要這麽狠,在新書榜上多停留一段時間。但是,我決定還是繼續按照每天三更的度書,哪怕從新書榜上下來也不例外。既然下了新書榜,本書的推薦效果就要打折扣,希望大家以後多多宣傳,多多支持!】


    當初宇文融搜刮逃戶,隻搜刮到幾十萬戶,朝廷的財政收入,就增加了幾百萬貫,已經使得軍費支出大大增加,極大的緩解了當時的困境,王忠嗣正是在充足軍費的支持下,一鼓作氣,最終消滅了突厥國。若是財政收入翻幾番,軍費支出到底能夠增加多少,那絕對是個天文數字。最起碼,怛羅斯戰役是絕對不可能失敗的。


    根據天寶十三載的統計數據,唐帝國的總人口為9oo多萬戶,53oo萬口。但是,這都是戶籍上的數據,實際上,沒有戶籍的逃戶,到底有多少,誰也不知道。反正,活躍在太行山的這些馬賊,都是從來沒有戶籍的。朝廷將這些人稱之為逃戶,唐律裏麵規定,對逃戶是要嚴厲處罰的。在楊炎看來,這些逃戶如果能夠繳稅的話,增加的稅收也是相當可觀的。


    劉展忽然道:“如果你是戶部尚書,你會如何征稅?”


    楊炎下意識的道:“當然是重新統計人口,重新編製戶籍,將逃戶登記在冊,按人口征稅。”


    劉展搖搖頭,緩緩的道:“這樣還不徹底。”


    楊炎顯然認為財政是自己的專業領域,對劉展的法不以為然,有些不服氣的道:“願聽指。”


    劉展隨口道:“很簡單,所有的土地都必須收稅,人頭稅就不要了。無論是什麽人的田產,都必須繳稅。具體來,不管他家裏有多少人,有多少丁,不管是口分田還是永業田,不管是皇上禦賜的田莊還是職分田,都必須繳稅。至於沒有土地的人,就不用繳稅了。”


    楊炎急忙道:“這樣做隻會讓土地兼並加劇啊!”


    劉展不以為然的道:“為什麽要限製土地兼並?”


    楊炎愕然片刻,隨即有些著急的道:“若是不限製土地兼並,必然導致大量的逃戶,逃戶越多,問題越多,隋末的暴亂,就是因為逃戶的數量太多而產生的,前車之鑒不遠,我朝豈能重蹈覆轍?”


    劉展淡淡的笑了笑,不以為然的道:“其實土地兼並的後果,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麽嚴重,關鍵的問題還是人頭稅。因為沒有土地還必須繳稅,這樣才導致民亂生,若是沒有土地,就不用繳稅,矛盾就會緩和很多。事實上,按照我的估計,沒有土地就不用交稅,基本上不會有人起來造反。”


    楊炎愣愣的站在那裏。


    以他的認識,一時間竟然沒有辦法完全理解劉展的話。


    劉展心知肚明楊炎不可能那麽快理解自己的建議,於是道:“行了,你回去想想吧,看看是不是這個道理。總之,廢除人頭稅乃是關鍵,按照土地麵積收稅則是核心所在。”


    楊炎愣愣的想了好一會兒,忽然又道:“可是,百姓沒有了土地,如何生存?”


    劉展隨口道:“這個還要問嗎?去工廠,去礦山啊!一定要種田才能活下去嗎?”


    楊炎再次愣住:“什麽工廠,什麽礦山?”


    劉展難得有耐心,慢慢的道:“你看我們附近,就有很多煤炭,為什麽不開呢?還有煉鐵,那也是需要大量人口的,一個大型的鐵匠鋪,就可以容納上百個青壯年。伐木、紡織、建築、造船、車馬……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的人口,這些勞動力從哪裏來?當然是從農民中來。但是,如果將農民都束縛在土地上,他們又怎麽可能進行這樣的工作?”


    楊炎結結巴巴的道:“可是,可是……”


    劉展自顧自的道:“沒有什麽可是的。”


    楊炎艱難的吞咽著口水,艱澀的道:“可是……誰來經營這些工廠、礦山……各行各業?”


    劉展歪著腦袋看著他,好像是在看怪物一樣,片刻才道:“當然是你前麵提到的大商家啊!”


    楊炎翻了翻白眼,無語了。


    劉展描述的一切,遠遠出他的理解範圍了。


    但是奇怪的是,在他的潛意識裏,他卻又覺得,劉展的描述,未必完全是荒謬的,隻是,以前沒有人想到,又或者是,有人想到了,但是卻不敢出來。


    劉展繼續道:“反正,咱們現在什麽都不管,就按照土地的多少征稅,你有十畝的土地,我就征十畝的稅,你有一百畝的土地,就征一百畝的稅!要是一土地都沒有,就不用征稅!不管你是什麽人!你對投奔我們這裏的難民,可以公開這樣的規定。”


    楊炎沉默片刻,似乎冷靜下來了,緩緩的道:“這是不可能的,他們不可能交那麽多的稅……”


    劉展眉頭一皺:“他們是誰?”


    楊炎囁嚅著道:“就是……就是那些擁有很多土地的人……”


    劉展冷冷的道:“你的是僧院、道觀、大地主、大官僚、皇親國戚吧?”


    楊炎不敢頭,卻也沒有搖頭。


    他在心裏暗暗叫苦,這一次,可是真的死無葬身之地了。想要征收這些人的田產稅,哪是那麽輕易的?自己之前幫助黑眼雕綁架幾個人質,外界是絕對不會知道的,可是,一旦劉家軍實行這樣的稅收政策,他楊炎想要不出名都不行。當天下人都記住他楊炎的時候,他就徹底的完蛋了。


    劉展麵無表情的道:“你想知道我準備怎麽對付他們麽?”


    楊炎連想都不敢想。


    劉展伸出手掌,做了個虛空下劈的動作。


    楊炎的臉色顯然有白了。


    劉展輕描淡寫的道:“他們會做出明智的選擇的。”


    楊炎嘴唇不斷的顫抖著,想要些什麽,但是卻什麽都沒有出來。


    劉展會怎麽做,他當然能夠推測到一。在別人的身上割肉,那絕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光是依靠嘴皮子,那絕對是不可能的。沒錯,隻有殺了他們,按照土地麵積收稅的政策,才有可能實行。


    要麽,是劉展大獲全勝。


    要麽,是劉展化為飛灰。


    劉展是大獲全勝的幾率大還是化為飛灰的幾率大?


    下一刻,楊炎同誌當場暈倒了。


    劉展聳聳肩頭,下意識的摸摸下巴硬硬的胡子。


    難道,這也算是驚世駭俗的言論?


    難道,按土地麵積收稅也有錯嗎?


    既然沒有錯,咱就驚世駭俗一回。


    劉家軍占領安傑洛的地盤以後,並沒有撤走,而是在五台縣就地駐紮下來了。


    這裏能夠威脅到雁門關,過了雁門關,通過雲中城,能夠和塞外取得聯係。其實,若是不怕道路有崎嶇的話,不需要經過雲中城就可以直接和塞外取得聯係,考慮到將來安祿山起兵,很有可能會派偏師從雲中城南下,攻擊太原府,若是能夠將其攔截在雁門關,就可以保證河東道的腹地不會遭受攻擊,於是,劉展就帶著劉家軍的部分人員,長期駐紮在這裏,準備將其建成占領雁門關的出基地。


    部分的家屬也從常山郡的西北方進入五台縣,這裏的縣府衙門早就癱瘓了,隻有縣丞劉長卿和六個衙役,其中還有一個衙役是瘸腿的,根本不能做事。對於飛鷹嶺生的一切,劉長卿完全不清楚,所以,飛鷹嶺已經換了主人,外界並不知道。


    這樣一來,就非常好辦了。劉長卿既然不敢前來襲擾,劉展就樂得在這裏繼續進行建設。當初安傑洛在這裏呆了一年的時間,已經進行了部分的建設工作。整齊的兵營,寬闊的訓練場,一看就知道是出自正規軍的手筆,這大大的節省了劉展搞基礎建設的時間。


    在飛鷹嶺,還有一個特別的所在,那就是一座道觀。這座道觀的名字,叫做白雲觀,占地麵積還是很廣的,這裏畢竟是五台山的外圍,盡管僧院寺廟道觀沒有後來多,可是數量已經不少。可能是由於安傑洛的原因,這裏的道士都逃散了,隻剩下一個叫做青雲子的道士,大量的房屋,自然是被劉家軍征用了。


    劉展就住在白雲觀的後院。


    當然,在五台山地區,勢力最大的,不是道教,而是佛教。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五台山掀起第一個展**,建造了大量的寺院。北魏孝文帝是個虔誠的佛教徒,擴建了靈鷲寺,隋文帝也是佛教徒,同樣建造了大量的寺院。到李唐時期,寺院的數量進一步增加。到武則天時期,敕令重新建造清涼寺,使得清涼寺成為五台山佛教的代表。


    開元年間,宰相宋璟曾經派人統計過五台山僧人的數量,大約在五萬人左右。現在三十年的時間過去,僧人的數量更是有增無減。這些寺院占據的田產非常多,五台山周邊地區的田產,幾乎都是不用繳稅的。五台縣之所以沒有縣令,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沒有必要。反正,整個五台縣的少量田地,都是僧產,官府根本不用過問的。


    毫無疑問,這是一筆很大的財富,有人、有錢、有地,五萬僧人裏麵,至少有三萬是可以編入軍隊作戰的。什麽?我佛慈悲?拒絕殺戮?去死吧!反正他們死了是能夠去西方極樂世界的,作為戰場的炮灰是最適合不過的了。要是他們能夠在戰場上感化安祿山放下屠刀,那才是真正的高僧啊!


    不知不覺間,劉展已經在琢磨著,如何將這些僧產弄到自己的手中,再將年輕的僧侶編入自己的軍隊,也來個“十三棍僧救劉展”,隻要做到這一,整編數萬人的部隊,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當然,阻力也是很大的,他現在乃是馬賊,要對僧院寺廟動手,還得等待合適的時機。


    【終於要從新書榜下來了,可惜啊,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惡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海十四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海十四郎並收藏惡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