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辦案,閑雜人等避讓。”馬安話音剛落,身後的錦衣衛就追了上來,兩名錦衣衛校尉一左一右地將他架住,一名錦衣衛百戶麵無表情地向李雲天道。


    別看李雲天是四品官,可這名錦衣衛百戶並不忌憚,落進錦衣衛手裏的王公大臣比比皆是,一個的四品官還沒有放在他的眼裏。


    唯一令其感到有些驚訝的是,眼前這個四品文官實在是太年輕了,看上去好像還沒到三十。


    “這位是都察院的左僉都禦史大人。”謝恒見那名錦衣衛百戶態度傲慢,於是冷笑了一聲,不動聲色地明了李雲天的身份。


    “左僉都禦史?”那名錦衣衛百戶聞言微微一怔,隨後臉色大變,連忙躬身向李雲天行禮,“卑職見過侯爺!”


    李雲天率軍凱旋一事昨天已經轟動了整個京城,作為錦衣衛的百戶自然知道李雲天在太和殿上輩宣德帝加官進爵成為都察院左僉都禦史的事情。


    先不李雲天是宣德帝麵前的紅人,單單北鎮撫司五大千戶之一的李滿山與李雲天之間的密切關係就足以使得這名錦衣衛百戶對李雲天恭敬有加。


    李滿山現在可謂是北鎮撫司五大千戶中風頭最盛的一個,深得宣德帝的恩寵,原都察院左都禦史劉觀就是他率人拿下的。


    “為何要帶走馬禦史?”麵對著這名前倨後恭的錦衣衛百戶,李雲天並不在意他先前的衝撞,不動聲色地問道。


    “稟侯爺,卑職負責協助都察院清查貪贓枉法官員,都察院負責查案的禦史已經有了馬禦史收受賄賂的罪證,故而卑職奉命將馬禦史帶回去審問。”


    這名錦衣衛百戶已經敏銳地察覺出李雲天和馬安之間好像有交情,否則馬安絕對不會向李雲天求救,他可不想摻和進都察院內部的事務,於是有條不紊地將自己從這件事情裏擇得幹幹淨淨。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本官從來也沒有收受過賄賂,你們這是誣陷!”馬安聞言頓時就是一聲冷笑,別怒氣衝衝地道。


    “馬禦史,在下不過是一個跑腿打雜的,奉命辦案而已,至於案情如何在下並不知曉。”那名錦衣衛百戶訕笑了一聲,並沒有回答馬安的質問。


    “這樣吧,你們先回去等本侯查清此事後再做定奪。”李雲天見馬安的情緒顯得頗為激動,意識到裏麵有著隱情,因此沉吟了一下,不動聲色地向那名錦衣衛百戶道。


    “卑職遵命。”錦衣衛百戶聞言向李雲天拱了一下手,領著手下的校尉急匆匆離開。


    “馬兄,到我那裏一坐如何?”隨後,李雲天微笑著向怒容滿麵的馬安道。


    “李兄請!”驚魂未定的馬安回過神來,連忙伸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心中是五味雜陳,今天如果不是李雲天給他出頭的話他可就難逃一劫,被帶進北鎮撫司的詔獄。


    有句話的好,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在北鎮撫司詔獄的那些酷刑麵前他可不認為自己能扛得住,屆時可就要任人擺布了。


    左僉都禦史的公房裏,李雲天和謝恒、馬安分賓主落座。


    房間打掃得幹幹淨淨,一塵不染,昨天謝恒在得知李雲天擢升為了左僉都禦史後特意招呼下人們進行了打掃。


    “馬兄,究竟出了何事?”等下人上完茶離開後,李雲天不動聲色地問向了情緒已經逐漸平複下來的馬安。


    “李大人,起來慚愧,都是炭敬和冰敬惹的事端。”


    馬安聞言猶豫了一下,臉上流露隨即出了一絲尷尬的神色,苦笑著望著李雲天道,“李大人也知道,每年夏冬兩季地方上都會送來炭敬和冰敬,京官薪俸微薄,不少人就指望著炭敬和冰敬過活,因此皇上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誰成想現在卻成為了顧佐傾軋異己的一個借口。”


    “傾軋異己?”李雲天的眉頭微微一皺,由於他遠在交趾故而隻清楚京城裏的一些大事,對於京城各部院的一些內情則並不知道。


    雖然李雲天現在還不清楚都察院的緊張局勢因何而來,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局麵並不正常,如今他一進門就多次聽到顧佐黨同伐異和傾軋異己,那麽裏麵一定有什麽不為人知的隱情。


    “李大人,你可知道被顧佐撤換的那三十多名禦史都是六部那些大人的門人?”馬安見李雲天麵露疑惑的神色,知道他並不清楚內情,於是遲疑了一下,望了一眼謝恒後神色黯然地問道。


    “六部?”李雲天聞言頓時微微一怔,不知道馬安為何要牽扯到六部的堂官,隨後他的眼前猛然一亮,不由得看向了一旁的謝恒。


    謝恒微微了頭,臉上浮現出了一絲無奈的神色,他本想向李雲天提及此事,沒想到被馬安提前了一步。


    “原來如此!”見謝恒頭,李雲天的雙目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心中暗暗道,怪不得都察院裏現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原來這裏麵涉及到了複雜的權勢爭鬥。


    “馬兄,你先回去,本官查清此事後會給你一個交待。”既然弄清了都察院裏緊張局勢的根源,那麽馬安是否貪贓枉法已經不重要,李雲天沉吟了一下,鄭重其事地向謝恒道。


    “多謝李大人。”馬安聞言頓時鬆了一口氣,連忙起身向李雲天躬身致謝,然後步履輕鬆地離開了。


    雖然馬安以前對李雲天非常敵視,但他卻相信李雲天的為人,李雲天既然要給他一個交待那麽必定會處理好此事。


    “謝兄,你有沒有聽什麽隱情?”馬安走後李雲天不動聲色地望向了謝恒,謝恒肯定知道不少京城裏的道消息。


    “李兄,你可知道劉觀劉大人是如何倒台的?”謝恒知道有些事情既然自己不李雲天也能打聽到,因此微微一笑,沉聲問李雲天。


    “與內閣有關?”李雲天自然知道劉觀是因為貪汙受賄才下的詔獄,很顯然謝恒不會拿如此淺薄的問題來考他,一定意有所指,因此他的眉頭微微皺了皺,淡淡地回答。


    “劉觀之所以倒了,除了他貪贓枉法外,恩師和楊大人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謝恒聞言頓時笑了起來,他就知道這件事情難不住李雲天,隨後一五一十地將他所知道的隱情講了出來。


    謝恒口中的恩師自然指的是內閣首輔楊士奇,宣德五年三月,宣德帝在早朝後將楊士奇和楊榮召到文華門,語重心長地問道:“祖宗時,朝臣謹飭。年來貪濁成風,何也?”


    這裏的祖宗指的是明太祖洪武帝和明太宗永樂帝,意思是洪武帝和永樂帝時朝臣們都能謹慎自守,刻近來卻貪濁成風,不知是何原因。


    宣德帝此問是有感而發,隨著他推行休養生息的國策大明國力日漸強盛,可官場上的貪腐也隨之日盛,官員們宴會聚樂時均以奢侈為榮,招來大批教坊司官妓於宴席上陪侍玩樂。


    “永樂末已有之,今為甚耳。”麵對宣德帝的這番疑問,楊士奇的回答很謹慎,告訴宣德帝永樂末年的時候官員們已經開始貪腐享樂,現在不過是情況加劇而已,與宣德帝無關,因此宣德帝毋須在此事上自責。


    “永樂時,無逾方賓。”楊榮的回答則意味深長,向宣德帝出了一個人來,告訴宣德帝方賓是永樂朝最大的貪官。


    方賓曾經是大明吏部尚書,因為在永樂帝北征時觸怒了永樂帝故而心中害怕,自縊而亡,後被永樂帝派人戮屍泄憤。


    “今日誰最甚者?”楊榮的這番回答自然激起了宣德帝的興趣,順勢就問樂楊榮一句,想知道現在誰是最大的貪官。


    “左都禦史劉觀!”楊榮沒有絲毫的猶豫,一口就把劉觀給推了出來。


    “劉觀?”宣德帝聞言頓時大吃了一驚,劉觀可是都察院的左都禦史,也就是都察院的最高長官,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此人會成為巨貪。


    “皇上,據臣所知,劉觀仗著他左都禦史的身份大肆貪腐,生活無比奢華,並且黨同伐異,指使手下的監察禦史彈劾圍攻朝廷上的異己者,實在是罪大惡極!”


    楊榮衝著宣德帝一拱手,鄭重其事地道,“在他的影響下都察院的禦史貪腐成風,已然無法盡到監察百官的職責。”


    宣德帝的臉色頓時變得難看了起來,禦史可是他用來監察京城和地方官員的一道利器,如今竟然如此腐化墮落,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不過,由於此事事關重大,宣德帝不能單聽楊榮一麵之辭,故而隨後望向了楊士奇,想向楊士奇求證。


    楊士奇並沒有開口,隻是向宣德帝了一下頭,肯定了楊榮所之言。


    “兩位愛卿,誰可接任左都禦史?”宣德帝這下不再懷疑,他相信楊士奇和楊榮不會在他麵前空穴來風去汙蔑一位在朝中舉足輕重的重臣,故而怒容滿麵地問道。


    “通政使顧佐兩榜進士出身,公正廉潔、富有威望,任京兆尹時政治清明,弊病盡革,故而可接任左都禦史。”楊士奇沉吟了一下,沉聲推出一個人選。


    “臣附議。”楊榮聞言了頭,向宣德帝一拱手,讚同了楊士奇的提議。


    於是,宣德帝調任顧佐為都察院右副都禦使,暗中徹查劉觀貪腐事宜,同時派遣劉觀出京巡視地方河道,以免其阻撓顧佐的調查。


    換句話來,顧佐之所以能在後來當上都察院的左都禦史,完全是楊士奇和楊榮的舉薦,在內閣與六部爭鬥正酣的關口,這裏麵的意味就頗為耐人深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執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醉酒(書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醉酒(書坊)並收藏執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