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你有何證據?”聽了方良的話後張太後的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陣苦澀,看來方良此番是有備而來,越王這次恐怕要栽一個大跟頭,雖然她並不想看見眼前的這一幕,但為了大明和太子她不得不查清此事,因此望了一眼大殿裏神情驚愕的眾臣後神情冷峻地望著方良。
“稟太後,那些護送越王的錦衣衛遇害後被埋在了一個偏僻的荒坡下,梁千戶已經派人將屍體挖了出來,由於天氣寒冷那些人的屍身保存完整,經錦衣衛北鎮撫司的軍士辨認後已經證明了他們的身份。”
方良對此早有準備,向張太後一躬身有條不紊地說道,“梁千戶已經通知那些遇害錦衣衛的家眷前來認屍,現在應該已經驗畢,隻要太後傳旨讓那些家眷上殿一問便知。”
原本神情輕蔑的越王聞言臉色頓時就是一變,他沒想到方良竟然知道如此多的事情,一旦那些錦衣衛被害的事情暴露的話他與阿仇的關係可就要被公之於眾。
現場眾臣紛紛暗自對視了一眼,雙目皆流露出震驚的神色,如果事情真的如方良所說的那樣,那麽越王勾結北元的事情將確鑿無疑,這使得太和殿的氛圍異常壓抑。
“越王,你如何看待此事?”張太後暗歎了一聲,不動聲色地問向了越王,“哀家要不要把那些錦衣衛的家眷傳來?”
不知為何,張太後此時隱隱約約地發現越王好像掉進了別人設好的一個局裏,否則方良和陳天雷不會出現得如此及時,而且還帶來了如此翔實的證據,她可不相信一個小小的錦衣衛北鎮撫司千戶有那麽大的膽子敢私放陳天雷和方良這兩個欽犯。
事到如今不僅張太後,像楊士奇、楊榮、楊浦、胡瀅、張輔乃至郭璡和劉中敷等人都已經意識到事態有些不對勁,誰也想不到突然出現的陳天雷和方良逐漸把越王逼到了一個窘迫的境地,而且還揭露出一個驚天的陰謀。
“太後,此人是謀反罪臣,所說之話乃一派胡言,企圖將滿朝文武玩弄於股掌之中,太後應將其拿下治罪,萬不可聽之任之。”
越王的臉色變了幾變,然後向張太後一躬身,麵無表情地高聲說道,“我大明的當務之急是讓新帝登基以安天下。”
“越王,哀家以為應該遵從大行皇帝的旨意,讓太子擇吉日登基,越王覺得如何?”張太後見越王絲毫沒有感覺到情形變得不對勁,暗自搖了搖頭後望著他沉聲說道。
“太後,大明的江山社稷是太祖皇帝曆經千辛萬苦打下來的,皇權豈可旁落?”越王的眉頭皺了皺,雖然心裏對張太後的態度感到有些遺憾但他早有準備,知道張太後不會支持自己,於是索性開門見山,高聲向張太後說道,“太後,臣覺得太子年幼,不宜繼承大統!”
“稟太後,越王乃仁宗皇帝嫡子,大行皇帝親弟,應順天命登基,以保大明江山社稷!”聽聞此言,禮部左侍郎王傑遲疑了一下,然後迎著頭皮向張太後奏稟道,雖然他也懷疑越王與阿仇有染,可他是越王船上的人此時此刻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
況且,隻要越王能順利登基,那麽以後自然不會有人膽敢非議越王與阿仇的事情,而方良找來的那些證據也會被消滅幹淨。
“太後,臣等認為越王應繼承大統。”王傑的話音落後,居庸關總兵、武忠侯樊勇就開口附和,高聲向張太後說道。
“太後,請越王繼承大統!”隨即,大殿上的一些文武官員齊聲向張太後奏稟。
不過,京畿都督府左副都督陳泰、吏部尚書郭璡和軍閣次輔王驥並沒有跟那些官員一起奏請,而是神色嚴肅地立在那裏,三人已經感覺到大殿上的氣氛有些不對勁,故而想要靜觀其變,待事態清晰後再做打算。
“太子乃國之儲君,理應登基繼位,諸位違逆大行皇帝的旨意,意欲何為?”張輔見王傑和樊勇等人開始想張太後逼宮,禁不住冷笑了一聲說道,從目前的情形來看就是傻子也知道越王與那個阿仇有染,要是越王登基的話豈不是要貽笑大方,丟盡了大明的顏麵。
“請太子登基!”楊士奇、楊榮、楊浦、胡瀅、周征和張昊等一幹文武大臣紛紛躬身向張太後請命,支持太子繼承皇位,人數占了大殿上官員的五成。
此時,朝堂上的局勢依然非常清晰,支持太子繼承皇位的官員占了五成,擁護越王的官員站了三成,還有兩成左右的官員搖擺不定不知道該作何選擇,畢竟現在一旦站錯隊的話以後的仕途可就大受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支持太子的官員以朝廷的高官顯貴居多,他們已經位居高位自然不想改變現狀,而越王那邊官員則以中高級官員為主,想要趁機機會往上怕。
因此,太子在朝堂上獲得的支持與越王相比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支持越王級別最高的文武官員就是戶部尚書劉中敷和居庸關總兵、武忠侯樊勇,根本就不能跟楊士奇和張輔等人相提並論。
不過越王有一個優勢是太子所沒有的,那就是樊勇的五萬居庸關大軍已經進入紫禁城,進而擁有武力威懾。
雖然張輔和周征、張昊等手握重兵的勳貴支持太子,可他們的兵力都在紫禁城以外,遠水難救近火,一旦出現什麽意外的話他們將無能為力。
“越王,人心所向,想必你已經知道該如何做了。”張太後見太子獲得了朝中眾臣的擁戴,不動聲色地向越王說道,想要勸誡他打消不切實際的念頭。
“太後,臣決定順應天命行事。”越王早就知道他不會獲得那些朝中重臣的支持故而才想法設法地把居庸關守軍調進紫禁城,因此麵對張太後的問話他早有準備,沉吟了一下後鄭重其事地向張太後一躬身。
“順應天命?”張太後聞言眉頭不由得微微一蹙,越王的這個回答模棱兩可,不知道他是什麽意思,是願意擁立太子登基還是要跟太子爭一爭,勝者為王?
就在這時,殿外的廣場上由遠而近傳來一陣沉悶而淩亂的腳步聲和甲胄撞擊的聲響,好像是不少人向太和殿方向趕來,隨之殿外的廣場上就是一陣騷動,立在廣場上的文武百官們嗡嗡嗡地低聲議論著什麽。
“殿外何事喧嘩?”張太後的臉色頓時大變,她已經預感到了什麽,瞅了一眼越王後高聲問道。
“稟太後,在宮城城門處值守的居庸關京軍不知為何忽然闖進了廣場,正向太和殿而來。”殿門處的一名旗手衛武官連忙快步走到殿前,單膝跪地後高聲向張太後稟告。
“什麽?”聽聞此言,大殿上的眾臣頓時轟一下就炸開了鍋,沒有禦命而擅自調兵進入宮內與謀反無疑,這可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武忠侯,你這是何意?”張輔身為軍閣首輔自然不能放任居庸關的軍隊衝進太和殿,於是麵色一沉,高聲向樊勇喝問。
“太師,本侯以為太子年幼,為了不使皇權旁落故而不得不出此下策。”在眾人的注視下,樊勇向張輔一躬身,麵無表情地說道。
“你可知道這是謀反大罪!”張輔冷笑一聲,對樊勇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屑一顧。
“為了大明江山,本侯即便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樊勇聞言麵色一整,大義淩然地回答,表現出一副慷慨赴義的架勢。
大殿上的文武百官豈會不知道樊勇的話隻不過是一個借口而已,相互間不由得對視了一眼,很顯然樊勇要協助越王向張太後逼宮了,就猶如當年靖難後的永樂帝一樣,朝臣們順其者生,逆其者亡。
“越王,你這樣做如何對得起大明的列祖列宗,將大明皇室的顏麵置於何地?”張太後的雙目滿是黯然的神色,她知道越王奪位之心已決,她萬萬沒有料到越王竟然想要奪了太子的皇位,心中可謂五味雜陳,痛心疾首。
“太後,臣這樣做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著想,相信列祖列宗會體諒朕的苦衷。”越王的臉上流露出一絲尷尬的神色,隨即雙腿一屈跪在了地上,衝著張太後磕了一個頭。
“唉!”張太後見狀頓時痛苦地閉上了雙目,靖難之役不過才過了短短的三十多年,大明又要發生一次叔侄爭位的鬧劇,她覺得自己無顏去見大明的列祖列宗。
麵對著咄咄逼人的越王孫皇後反而有一種解脫感,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幸好太子現在不在太和殿否則將沒有絲毫翻身的機會,隻要雷婷能率領驍武軍護送太子離開皇城進入城外驍武軍大營,那麽太子就安全了,可以騰出手來能調集京畿的京軍和驍武軍向越王發動進攻。
隻要太子平安無事,那麽越王今日的籌謀就會化為泡影,進而付諸東流。
此時此刻孫皇後是愈加佩服宣德帝的高瞻遠矚,提前料到了越王會與太子爭奪皇位,否則的話後果可就不堪設想。
然而,孫皇後所不知道的是,宣德帝之所以會知道越王有反意,正是經過了李雲天的提醒,她要感謝的話其實應該感謝李雲天。
李雲天微微皺著眉頭望著殿門處,隻要居庸關的那些部隊一踏入太和殿那麽越王謀反的罪名就會被坐實,屆時他就可以趁勢展開反擊。r1148
“你有何證據?”聽了方良的話後張太後的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陣苦澀,看來方良此番是有備而來,越王這次恐怕要栽一個大跟頭,雖然她並不想看見眼前的這一幕,但為了大明和太子她不得不查清此事,因此望了一眼大殿裏神情驚愕的眾臣後神情冷峻地望著方良。
“稟太後,那些護送越王的錦衣衛遇害後被埋在了一個偏僻的荒坡下,梁千戶已經派人將屍體挖了出來,由於天氣寒冷那些人的屍身保存完整,經錦衣衛北鎮撫司的軍士辨認後已經證明了他們的身份。”
方良對此早有準備,向張太後一躬身有條不紊地說道,“梁千戶已經通知那些遇害錦衣衛的家眷前來認屍,現在應該已經驗畢,隻要太後傳旨讓那些家眷上殿一問便知。”
原本神情輕蔑的越王聞言臉色頓時就是一變,他沒想到方良竟然知道如此多的事情,一旦那些錦衣衛被害的事情暴露的話他與阿仇的關係可就要被公之於眾。
現場眾臣紛紛暗自對視了一眼,雙目皆流露出震驚的神色,如果事情真的如方良所說的那樣,那麽越王勾結北元的事情將確鑿無疑,這使得太和殿的氛圍異常壓抑。
“越王,你如何看待此事?”張太後暗歎了一聲,不動聲色地問向了越王,“哀家要不要把那些錦衣衛的家眷傳來?”
不知為何,張太後此時隱隱約約地發現越王好像掉進了別人設好的一個局裏,否則方良和陳天雷不會出現得如此及時,而且還帶來了如此翔實的證據,她可不相信一個小小的錦衣衛北鎮撫司千戶有那麽大的膽子敢私放陳天雷和方良這兩個欽犯。
事到如今不僅張太後,像楊士奇、楊榮、楊浦、胡瀅、張輔乃至郭璡和劉中敷等人都已經意識到事態有些不對勁,誰也想不到突然出現的陳天雷和方良逐漸把越王逼到了一個窘迫的境地,而且還揭露出一個驚天的陰謀。
“太後,此人是謀反罪臣,所說之話乃一派胡言,企圖將滿朝文武玩弄於股掌之中,太後應將其拿下治罪,萬不可聽之任之。”
越王的臉色變了幾變,然後向張太後一躬身,麵無表情地高聲說道,“我大明的當務之急是讓新帝登基以安天下。”
“越王,哀家以為應該遵從大行皇帝的旨意,讓太子擇吉日登基,越王覺得如何?”張太後見越王絲毫沒有感覺到情形變得不對勁,暗自搖了搖頭後望著他沉聲說道。
“太後,大明的江山社稷是太祖皇帝曆經千辛萬苦打下來的,皇權豈可旁落?”越王的眉頭皺了皺,雖然心裏對張太後的態度感到有些遺憾但他早有準備,知道張太後不會支持自己,於是索性開門見山,高聲向張太後說道,“太後,臣覺得太子年幼,不宜繼承大統!”
“稟太後,越王乃仁宗皇帝嫡子,大行皇帝親弟,應順天命登基,以保大明江山社稷!”聽聞此言,禮部左侍郎王傑遲疑了一下,然後迎著頭皮向張太後奏稟道,雖然他也懷疑越王與阿仇有染,可他是越王船上的人此時此刻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
況且,隻要越王能順利登基,那麽以後自然不會有人膽敢非議越王與阿仇的事情,而方良找來的那些證據也會被消滅幹淨。
“太後,臣等認為越王應繼承大統。”王傑的話音落後,居庸關總兵、武忠侯樊勇就開口附和,高聲向張太後說道。
“太後,請越王繼承大統!”隨即,大殿上的一些文武官員齊聲向張太後奏稟。
不過,京畿都督府左副都督陳泰、吏部尚書郭璡和軍閣次輔王驥並沒有跟那些官員一起奏請,而是神色嚴肅地立在那裏,三人已經感覺到大殿上的氣氛有些不對勁,故而想要靜觀其變,待事態清晰後再做打算。
“太子乃國之儲君,理應登基繼位,諸位違逆大行皇帝的旨意,意欲何為?”張輔見王傑和樊勇等人開始想張太後逼宮,禁不住冷笑了一聲說道,從目前的情形來看就是傻子也知道越王與那個阿仇有染,要是越王登基的話豈不是要貽笑大方,丟盡了大明的顏麵。
“請太子登基!”楊士奇、楊榮、楊浦、胡瀅、周征和張昊等一幹文武大臣紛紛躬身向張太後請命,支持太子繼承皇位,人數占了大殿上官員的五成。
此時,朝堂上的局勢依然非常清晰,支持太子繼承皇位的官員占了五成,擁護越王的官員站了三成,還有兩成左右的官員搖擺不定不知道該作何選擇,畢竟現在一旦站錯隊的話以後的仕途可就大受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支持太子的官員以朝廷的高官顯貴居多,他們已經位居高位自然不想改變現狀,而越王那邊官員則以中高級官員為主,想要趁機機會往上怕。
因此,太子在朝堂上獲得的支持與越王相比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支持越王級別最高的文武官員就是戶部尚書劉中敷和居庸關總兵、武忠侯樊勇,根本就不能跟楊士奇和張輔等人相提並論。
不過越王有一個優勢是太子所沒有的,那就是樊勇的五萬居庸關大軍已經進入紫禁城,進而擁有武力威懾。
雖然張輔和周征、張昊等手握重兵的勳貴支持太子,可他們的兵力都在紫禁城以外,遠水難救近火,一旦出現什麽意外的話他們將無能為力。
“越王,人心所向,想必你已經知道該如何做了。”張太後見太子獲得了朝中眾臣的擁戴,不動聲色地向越王說道,想要勸誡他打消不切實際的念頭。
“太後,臣決定順應天命行事。”越王早就知道他不會獲得那些朝中重臣的支持故而才想法設法地把居庸關守軍調進紫禁城,因此麵對張太後的問話他早有準備,沉吟了一下後鄭重其事地向張太後一躬身。
“順應天命?”張太後聞言眉頭不由得微微一蹙,越王的這個回答模棱兩可,不知道他是什麽意思,是願意擁立太子登基還是要跟太子爭一爭,勝者為王?
就在這時,殿外的廣場上由遠而近傳來一陣沉悶而淩亂的腳步聲和甲胄撞擊的聲響,好像是不少人向太和殿方向趕來,隨之殿外的廣場上就是一陣騷動,立在廣場上的文武百官們嗡嗡嗡地低聲議論著什麽。
“殿外何事喧嘩?”張太後的臉色頓時大變,她已經預感到了什麽,瞅了一眼越王後高聲問道。
“稟太後,在宮城城門處值守的居庸關京軍不知為何忽然闖進了廣場,正向太和殿而來。”殿門處的一名旗手衛武官連忙快步走到殿前,單膝跪地後高聲向張太後稟告。
“什麽?”聽聞此言,大殿上的眾臣頓時轟一下就炸開了鍋,沒有禦命而擅自調兵進入宮內與謀反無疑,這可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武忠侯,你這是何意?”張輔身為軍閣首輔自然不能放任居庸關的軍隊衝進太和殿,於是麵色一沉,高聲向樊勇喝問。
“太師,本侯以為太子年幼,為了不使皇權旁落故而不得不出此下策。”在眾人的注視下,樊勇向張輔一躬身,麵無表情地說道。
“你可知道這是謀反大罪!”張輔冷笑一聲,對樊勇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屑一顧。
“為了大明江山,本侯即便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樊勇聞言麵色一整,大義淩然地回答,表現出一副慷慨赴義的架勢。
大殿上的文武百官豈會不知道樊勇的話隻不過是一個借口而已,相互間不由得對視了一眼,很顯然樊勇要協助越王向張太後逼宮了,就猶如當年靖難後的永樂帝一樣,朝臣們順其者生,逆其者亡。
“越王,你這樣做如何對得起大明的列祖列宗,將大明皇室的顏麵置於何地?”張太後的雙目滿是黯然的神色,她知道越王奪位之心已決,她萬萬沒有料到越王竟然想要奪了太子的皇位,心中可謂五味雜陳,痛心疾首。
“太後,臣這樣做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著想,相信列祖列宗會體諒朕的苦衷。”越王的臉上流露出一絲尷尬的神色,隨即雙腿一屈跪在了地上,衝著張太後磕了一個頭。
“唉!”張太後見狀頓時痛苦地閉上了雙目,靖難之役不過才過了短短的三十多年,大明又要發生一次叔侄爭位的鬧劇,她覺得自己無顏去見大明的列祖列宗。
麵對著咄咄逼人的越王孫皇後反而有一種解脫感,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幸好太子現在不在太和殿否則將沒有絲毫翻身的機會,隻要雷婷能率領驍武軍護送太子離開皇城進入城外驍武軍大營,那麽太子就安全了,可以騰出手來能調集京畿的京軍和驍武軍向越王發動進攻。
隻要太子平安無事,那麽越王今日的籌謀就會化為泡影,進而付諸東流。
此時此刻孫皇後是愈加佩服宣德帝的高瞻遠矚,提前料到了越王會與太子爭奪皇位,否則的話後果可就不堪設想。
然而,孫皇後所不知道的是,宣德帝之所以會知道越王有反意,正是經過了李雲天的提醒,她要感謝的話其實應該感謝李雲天。
李雲天微微皺著眉頭望著殿門處,隻要居庸關的那些部隊一踏入太和殿那麽越王謀反的罪名就會被坐實,屆時他就可以趁勢展開反擊。r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