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不久後,在太和殿文武眾臣驚訝的注視下,頂盔貫甲的居庸關守軍氣勢洶洶地魚貫而入,迅速控製了大殿上的局勢。
見此情形,殿內的旗手衛等親軍護衛和驍武軍軍士迅速集中在了大殿正前方的高台下,將高台上的張太後、孫皇後和“太子”團團護住,手按在腰刀的刀柄上麵無表情地與那些居庸關守軍對峙。
殿內的眾臣頓時慌亂了起來,即便是當年靖難時永樂帝也沒有兵圍太和殿,原因很簡單,永樂帝當年進城的時候除了少數忠於建文帝的臣子外,城裏的其他官員紛紛前去投靠,故而用不著在太和殿大動幹戈。
“放肆,你們想要幹什麽?”張太後望著大殿裏神色驚慌的眾臣,用力一拍座椅的扶手,衝著那些衝進殿內的居庸關守軍喝道。
“啟稟太後,臣等進殿擁立越王登基,以免大明皇權旁落。”一名領隊的居庸關守軍將領聞言向張太後一躬身,恭聲說道。
張太後可是越王的生母,因此那些居庸關守軍豈敢對張太後不敬,再怎麽說兩人也是一家人。
“荒謬,新帝登基乃朝中大事,何時輪到爾等操心,還不給哀家退下!”張太後聞言冷笑了一聲,指著那名居庸關守將高聲嗬斥。
“臣萬死,望太後恕罪。”那名居庸關守將聞言連忙跪了下去,以頭觸地誠惶誠恐地說道,但是卻沒有下令讓殿內的居庸關守軍撤退。
“來人,請太後、皇後和太子下去歇息。”越王知道接下來張太後和孫皇後以及太子都不適合繼續留在這裏,因此沉聲吩咐道,他可不想讓她們等下穆都血淋淋的場麵,曆朝曆代都有為皇權盡忠而死的大臣,這意味著他不得不大開殺戒鏟除那些阻撓他登基的人。
“太後娘娘、皇後娘娘、太子殿下,請!”出人意料的是,前來請張太後、孫皇後和太子的不是居庸關守軍,而是錦衣衛南鎮撫司千戶魯坤。
人群中,錦衣衛指揮使魏鑫一臉吃驚地望著魯坤,他這個時候終於明白阿仇為何能混進殿內的錦衣衛值守隊伍中,原來是魯坤從中搗得鬼,看來魯坤在他不知道的時候投靠了越王。
“阿仇,難道你為了私仇一定要讓大明顏麵盡失嗎?”就在這時,一個聲音忽然在大殿內響起,隻見方良衝著阿仇高聲喝道。
這立刻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紛紛抬頭望了過去,聽方良的口氣他好像知道一些隱情。
“私仇?”阿仇沒想到方良這個時候竟然還緊咬著自己不放,眉頭微微皺了皺後說道,“方大人,本官不明白你的意思。”
“本官知道你的底細,是你自己說出來還是由本官來公布?”方良能在三十位庶吉士中脫穎而出肯定非等閑之輩,他冷笑著瞪著阿仇說道。
“方大人,你的話越來越令人費解了,又要編出什麽理由來蠱惑人心?”阿仇的嘴角閃過一絲不屑的笑意,他可不認為方良知道他的身份,認為其不過是在虛張聲勢而已。
“你是威國公府的二公子,曾任後軍都督府經曆司經曆的魯天行!”方良看出了阿仇輕蔑的神色,冷冷地盯著他,一字一句地說道。
阿仇聞言臉上的笑容頓時凝固住了,不無驚愕地望著方良,他萬萬沒想到方良竟然知道他的身份,要知道八年前他離開京城的時候方良還未中舉,根本就沒來過京城。
“他是威國公的二公子?”
“威國公府的二公子可是風流倜儻,與此人大相徑庭!”
“魯天行咱們都見過,他怎麽可能是魯天行?”
……
方良的話頓時在太和殿裏引發了一陣騷動,當年漢王叛亂時威國公魯仲乾的聲望僅次於張輔,故而很多人都對魯天行不陌生,有些勳貴還是看著他長大的對他可謂非常熟悉,在他們看來阿仇與魯天行完全就是兩個人。
況且,平定漢王叛亂後,雖然沒能找到魯天行的屍體,但有傳言說他已經死在了亂軍中,豈能忽然之間成為了北元樞密院的三大知院之一?
說起來威國公當年可是漢王手下的頭號猛將,如果不是被鎮國公周征阻擋在了真定府,那麽漢王得到魯仲乾的支援後必將擊潰宣德帝所率領的官軍,而漢王也不用冒險偷襲京城結果被李雲天在黑牛鎮阻擊,進而精銳盡喪,元氣大傷。
魯仲乾在漢王投降宣德帝後並沒有逃走,也沒有向朝廷投降而是選擇了自盡而亡,他的家眷也下落不明,不知所蹤。
誰能想到,事隔八年朝中的文武大員們竟然能在太和殿上能見到被傳言已死的魯天行?
“方大人,你說什麽,本官完全聽不懂。”阿仇,或者說魯天行更為確切,很快就從震驚中回過神來,強自鎮定地說道。
“你會明白的。”方良已經從魯天行先前的反應中意識到他說對了,眼前這個化名阿仇的人正是威國公府的二公子,心中頓時對李雲天萬分欽佩,隨後冷笑著說道。
方良之所以知道魯天行的底細自然是李雲天告訴他的,而且先前的一切也都是按照李雲天的吩咐做的,其目的就是揭露漢王與魯天行之間的關係。
“來人,將這個一派胡言的家夥推出午門砍了!”越王此時已經被方良激怒了,同時也是感到一絲恐慌,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原本隻有他和魯天行知道的秘密會被方良獲悉,因此氣急敗壞地指著方良喝道。
幾名距離方良最近的錦衣衛立刻抽出腰上的繡春刀氣勢洶洶地向方良撲了過去,與其同時,守在高台下方的驍武軍迅速上前將方良和陳天雷護在了身後,也拔出繡春刀與那幾名錦衣衛對峙,十幾把閃著寒光的繡春刀對準了對方。
大殿上的局勢頓時被這個小小的插曲引爆了,隻聽得嘩啦啦一陣抽刀的聲響,忠於太子的軍士和忠於越王的軍士紛紛拔刀相向,由於雙方近距離對峙這使得原本就緊張的氣氛刹那間就凝固住了,氣氛壓抑得令人感到窒息。
“護送太後、皇後和太子離開!”越王的眉頭皺了皺,他不想惹出不必要的事端因此沉聲吩咐道,想要讓張太後和孫皇後一行人離開。
要是張太後和孫皇後等人執意不走的話,那麽越王也隻好當著她們的麵來大開殺戒,清除那些不順從自己的人。
“越王,大行皇帝留下了一道遺詔是給朝中一位大臣的,可否讓本宮在此公布。”出乎眾人的意料,越王的話音剛落孫皇後就高聲開口說道,“等這道聖旨宣讀後本宮自會和太子返回坤寧宮。”
“皇後!”張太後聞言怔了一下,難道孫皇後是想讓太子放棄皇位?不由得有些焦急地望向了孫皇後。
大殿上的眾臣紛紛暗自搖著頭,很顯然孫皇後是被逼無奈才做出了這個選擇,畢竟現在太子已經占據了絕對上風,一旦要是爆發衝突的話太子將會有性命之憂,因此不如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回坤寧宮,至少這樣能保住太子的性命。
不過,大家對孫皇後口中的遺詔感到很好奇,都想知道宣德帝向朝中哪位大臣下達了最後一道聖旨。
“皇後請!”越王雖然感到有些意外,但現在他已經掌控了大局故而並不怕宣德帝的這道遺詔,不動聲色地向皇後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太師,你是百官之首,這道聖旨就有你來宣讀。”孫皇後見越王同意雙眸禁不住閃過一道亮光,故作平靜地向張輔說道。
“臣謹遵懿旨。”張輔聞言向孫皇後一躬身,高聲答應了下來,滿朝文武中沒人比他的官階更高。
隨著孫皇後的示意,坤寧宮總管太監走下高台將一道聖旨交給了張輔,張輔起身走到高台前,麵向大殿上的文武百官打開了手裏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經查,鎮國公對大明忠貞不二,朕因誤聽讒言致使其含冤入獄,每當憶及此事無不痛心疾首。古語有雲,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朕希望太子日後能謹記於此……”
在殿內眾臣的注視下,張輔宏聲讀出了聖旨上的內容,大家這時才清楚原來宣德帝的這道遺詔竟然是給李雲天的,從所用言辭來看宣德帝似乎對先前偏信方良以致李雲天因八方貨棧火繩槍一案入獄的事情感到後悔。
可現在後悔也晚了,李雲天如今已經死在了京畿都督府的那場大火,否則以李雲天的能力肯定可以看穿越王和阿仇的詭計,恐怕這也是阿仇和越王為何要先行除去李雲天的原因。
所謂一飲一啄皆有定數,宣德帝已經為偏信方良的錯誤決定付出了代價,大明江山的正統將在靖難之變後再一次發生改變。
“……自朕登基以來,鎮國公撫軍安民,開疆守土,功勳卓著,蒙上天恩德……”張輔在念了一段套話後,忽然微微一怔頓在了那裏,雙目流露出匪夷所思的神色,一臉震驚地望著手裏的遺詔,顯得有些難以相信。
見此情形,大殿上那些凝視著張輔的文武百官紛紛麵露狐疑的神色,不知道聖旨上說了什麽竟然會令張輔如此失態。
望著神色驚愕的張輔,孫皇後的嘴角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笑意,連老成持穩的張輔都被李雲天“死而複生”的消息嚇住,那麽就別提其他人了。
越王的臉上浮現出狐疑的神色,在他的印象裏曆事滄桑的張輔可謂做到了“喜怒不形於色”,不由得對聖旨接下來所說的內容感到好奇。
魯天行的眉頭則微微皺了起來,他雖然不知道聖旨的內容但是卻敏銳地發現蘇皇後的神色十分放鬆,完全不像是身陷困境的模樣,這使得他心沒來由得往上一提,有一種不詳的預感,難道孫皇後準備了什麽不為人知的殺手鐧?
“蒙上天恩德得以逃過京畿都督府大火之劫,朕心中甚為感慨,故諭鎮國公官複原職,並呈上天之意進封其為忠武王、太子太師,以輔佐太子治理江山社稷,開創我大明一代輝煌盛世。欽此!”
張輔很快就從震驚中回過神來,深吸一口氣穩定了一下心神,在眾人的期盼下宏聲讀出了聖旨上的內容,然後緩緩地將聖旨合上。
太和殿上刹那間鴉雀無聲,包括越王和魯天行在內,所有人都被聖旨上最後的幾句話給驚呆了,目瞪口呆地望著張輔,臉上滿是匪夷所思的神色。
如果他們沒有聽錯的話宣德帝的意思是李雲天逃過了京畿都督府的那場大火,可這怎麽可能?r1148
不久後,在太和殿文武眾臣驚訝的注視下,頂盔貫甲的居庸關守軍氣勢洶洶地魚貫而入,迅速控製了大殿上的局勢。
見此情形,殿內的旗手衛等親軍護衛和驍武軍軍士迅速集中在了大殿正前方的高台下,將高台上的張太後、孫皇後和“太子”團團護住,手按在腰刀的刀柄上麵無表情地與那些居庸關守軍對峙。
殿內的眾臣頓時慌亂了起來,即便是當年靖難時永樂帝也沒有兵圍太和殿,原因很簡單,永樂帝當年進城的時候除了少數忠於建文帝的臣子外,城裏的其他官員紛紛前去投靠,故而用不著在太和殿大動幹戈。
“放肆,你們想要幹什麽?”張太後望著大殿裏神色驚慌的眾臣,用力一拍座椅的扶手,衝著那些衝進殿內的居庸關守軍喝道。
“啟稟太後,臣等進殿擁立越王登基,以免大明皇權旁落。”一名領隊的居庸關守軍將領聞言向張太後一躬身,恭聲說道。
張太後可是越王的生母,因此那些居庸關守軍豈敢對張太後不敬,再怎麽說兩人也是一家人。
“荒謬,新帝登基乃朝中大事,何時輪到爾等操心,還不給哀家退下!”張太後聞言冷笑了一聲,指著那名居庸關守將高聲嗬斥。
“臣萬死,望太後恕罪。”那名居庸關守將聞言連忙跪了下去,以頭觸地誠惶誠恐地說道,但是卻沒有下令讓殿內的居庸關守軍撤退。
“來人,請太後、皇後和太子下去歇息。”越王知道接下來張太後和孫皇後以及太子都不適合繼續留在這裏,因此沉聲吩咐道,他可不想讓她們等下穆都血淋淋的場麵,曆朝曆代都有為皇權盡忠而死的大臣,這意味著他不得不大開殺戒鏟除那些阻撓他登基的人。
“太後娘娘、皇後娘娘、太子殿下,請!”出人意料的是,前來請張太後、孫皇後和太子的不是居庸關守軍,而是錦衣衛南鎮撫司千戶魯坤。
人群中,錦衣衛指揮使魏鑫一臉吃驚地望著魯坤,他這個時候終於明白阿仇為何能混進殿內的錦衣衛值守隊伍中,原來是魯坤從中搗得鬼,看來魯坤在他不知道的時候投靠了越王。
“阿仇,難道你為了私仇一定要讓大明顏麵盡失嗎?”就在這時,一個聲音忽然在大殿內響起,隻見方良衝著阿仇高聲喝道。
這立刻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紛紛抬頭望了過去,聽方良的口氣他好像知道一些隱情。
“私仇?”阿仇沒想到方良這個時候竟然還緊咬著自己不放,眉頭微微皺了皺後說道,“方大人,本官不明白你的意思。”
“本官知道你的底細,是你自己說出來還是由本官來公布?”方良能在三十位庶吉士中脫穎而出肯定非等閑之輩,他冷笑著瞪著阿仇說道。
“方大人,你的話越來越令人費解了,又要編出什麽理由來蠱惑人心?”阿仇的嘴角閃過一絲不屑的笑意,他可不認為方良知道他的身份,認為其不過是在虛張聲勢而已。
“你是威國公府的二公子,曾任後軍都督府經曆司經曆的魯天行!”方良看出了阿仇輕蔑的神色,冷冷地盯著他,一字一句地說道。
阿仇聞言臉上的笑容頓時凝固住了,不無驚愕地望著方良,他萬萬沒想到方良竟然知道他的身份,要知道八年前他離開京城的時候方良還未中舉,根本就沒來過京城。
“他是威國公的二公子?”
“威國公府的二公子可是風流倜儻,與此人大相徑庭!”
“魯天行咱們都見過,他怎麽可能是魯天行?”
……
方良的話頓時在太和殿裏引發了一陣騷動,當年漢王叛亂時威國公魯仲乾的聲望僅次於張輔,故而很多人都對魯天行不陌生,有些勳貴還是看著他長大的對他可謂非常熟悉,在他們看來阿仇與魯天行完全就是兩個人。
況且,平定漢王叛亂後,雖然沒能找到魯天行的屍體,但有傳言說他已經死在了亂軍中,豈能忽然之間成為了北元樞密院的三大知院之一?
說起來威國公當年可是漢王手下的頭號猛將,如果不是被鎮國公周征阻擋在了真定府,那麽漢王得到魯仲乾的支援後必將擊潰宣德帝所率領的官軍,而漢王也不用冒險偷襲京城結果被李雲天在黑牛鎮阻擊,進而精銳盡喪,元氣大傷。
魯仲乾在漢王投降宣德帝後並沒有逃走,也沒有向朝廷投降而是選擇了自盡而亡,他的家眷也下落不明,不知所蹤。
誰能想到,事隔八年朝中的文武大員們竟然能在太和殿上能見到被傳言已死的魯天行?
“方大人,你說什麽,本官完全聽不懂。”阿仇,或者說魯天行更為確切,很快就從震驚中回過神來,強自鎮定地說道。
“你會明白的。”方良已經從魯天行先前的反應中意識到他說對了,眼前這個化名阿仇的人正是威國公府的二公子,心中頓時對李雲天萬分欽佩,隨後冷笑著說道。
方良之所以知道魯天行的底細自然是李雲天告訴他的,而且先前的一切也都是按照李雲天的吩咐做的,其目的就是揭露漢王與魯天行之間的關係。
“來人,將這個一派胡言的家夥推出午門砍了!”越王此時已經被方良激怒了,同時也是感到一絲恐慌,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原本隻有他和魯天行知道的秘密會被方良獲悉,因此氣急敗壞地指著方良喝道。
幾名距離方良最近的錦衣衛立刻抽出腰上的繡春刀氣勢洶洶地向方良撲了過去,與其同時,守在高台下方的驍武軍迅速上前將方良和陳天雷護在了身後,也拔出繡春刀與那幾名錦衣衛對峙,十幾把閃著寒光的繡春刀對準了對方。
大殿上的局勢頓時被這個小小的插曲引爆了,隻聽得嘩啦啦一陣抽刀的聲響,忠於太子的軍士和忠於越王的軍士紛紛拔刀相向,由於雙方近距離對峙這使得原本就緊張的氣氛刹那間就凝固住了,氣氛壓抑得令人感到窒息。
“護送太後、皇後和太子離開!”越王的眉頭皺了皺,他不想惹出不必要的事端因此沉聲吩咐道,想要讓張太後和孫皇後一行人離開。
要是張太後和孫皇後等人執意不走的話,那麽越王也隻好當著她們的麵來大開殺戒,清除那些不順從自己的人。
“越王,大行皇帝留下了一道遺詔是給朝中一位大臣的,可否讓本宮在此公布。”出乎眾人的意料,越王的話音剛落孫皇後就高聲開口說道,“等這道聖旨宣讀後本宮自會和太子返回坤寧宮。”
“皇後!”張太後聞言怔了一下,難道孫皇後是想讓太子放棄皇位?不由得有些焦急地望向了孫皇後。
大殿上的眾臣紛紛暗自搖著頭,很顯然孫皇後是被逼無奈才做出了這個選擇,畢竟現在太子已經占據了絕對上風,一旦要是爆發衝突的話太子將會有性命之憂,因此不如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回坤寧宮,至少這樣能保住太子的性命。
不過,大家對孫皇後口中的遺詔感到很好奇,都想知道宣德帝向朝中哪位大臣下達了最後一道聖旨。
“皇後請!”越王雖然感到有些意外,但現在他已經掌控了大局故而並不怕宣德帝的這道遺詔,不動聲色地向皇後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太師,你是百官之首,這道聖旨就有你來宣讀。”孫皇後見越王同意雙眸禁不住閃過一道亮光,故作平靜地向張輔說道。
“臣謹遵懿旨。”張輔聞言向孫皇後一躬身,高聲答應了下來,滿朝文武中沒人比他的官階更高。
隨著孫皇後的示意,坤寧宮總管太監走下高台將一道聖旨交給了張輔,張輔起身走到高台前,麵向大殿上的文武百官打開了手裏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經查,鎮國公對大明忠貞不二,朕因誤聽讒言致使其含冤入獄,每當憶及此事無不痛心疾首。古語有雲,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朕希望太子日後能謹記於此……”
在殿內眾臣的注視下,張輔宏聲讀出了聖旨上的內容,大家這時才清楚原來宣德帝的這道遺詔竟然是給李雲天的,從所用言辭來看宣德帝似乎對先前偏信方良以致李雲天因八方貨棧火繩槍一案入獄的事情感到後悔。
可現在後悔也晚了,李雲天如今已經死在了京畿都督府的那場大火,否則以李雲天的能力肯定可以看穿越王和阿仇的詭計,恐怕這也是阿仇和越王為何要先行除去李雲天的原因。
所謂一飲一啄皆有定數,宣德帝已經為偏信方良的錯誤決定付出了代價,大明江山的正統將在靖難之變後再一次發生改變。
“……自朕登基以來,鎮國公撫軍安民,開疆守土,功勳卓著,蒙上天恩德……”張輔在念了一段套話後,忽然微微一怔頓在了那裏,雙目流露出匪夷所思的神色,一臉震驚地望著手裏的遺詔,顯得有些難以相信。
見此情形,大殿上那些凝視著張輔的文武百官紛紛麵露狐疑的神色,不知道聖旨上說了什麽竟然會令張輔如此失態。
望著神色驚愕的張輔,孫皇後的嘴角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笑意,連老成持穩的張輔都被李雲天“死而複生”的消息嚇住,那麽就別提其他人了。
越王的臉上浮現出狐疑的神色,在他的印象裏曆事滄桑的張輔可謂做到了“喜怒不形於色”,不由得對聖旨接下來所說的內容感到好奇。
魯天行的眉頭則微微皺了起來,他雖然不知道聖旨的內容但是卻敏銳地發現蘇皇後的神色十分放鬆,完全不像是身陷困境的模樣,這使得他心沒來由得往上一提,有一種不詳的預感,難道孫皇後準備了什麽不為人知的殺手鐧?
“蒙上天恩德得以逃過京畿都督府大火之劫,朕心中甚為感慨,故諭鎮國公官複原職,並呈上天之意進封其為忠武王、太子太師,以輔佐太子治理江山社稷,開創我大明一代輝煌盛世。欽此!”
張輔很快就從震驚中回過神來,深吸一口氣穩定了一下心神,在眾人的期盼下宏聲讀出了聖旨上的內容,然後緩緩地將聖旨合上。
太和殿上刹那間鴉雀無聲,包括越王和魯天行在內,所有人都被聖旨上最後的幾句話給驚呆了,目瞪口呆地望著張輔,臉上滿是匪夷所思的神色。
如果他們沒有聽錯的話宣德帝的意思是李雲天逃過了京畿都督府的那場大火,可這怎麽可能?r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