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王脫歡帖木兒冷眼旁觀著關西七衛高級將領先前的那番辯論,從那些開口將領的態度不難看出,一些人想要投靠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而另外一些人則選擇了大明。


    對於這些將領的選擇脫歡帖木兒並不意外,選擇投靠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將領來自跟東察合台汗國地界相交的阿端衛、曲先衛,以及跟北元地界相交的赤斤蒙古衛,在地界上遠離大明。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沙州衛也與東察合台汗國地界相交,距離大明比較遠,但是由於驍武軍關西青龍大營就在沙州衛的敦煌,故而使得沙州衛與大明的聯係日益緊密,沙州衛的高級將領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站在大明這一邊。


    而安定衛曆來與沙州衛關西密切,也從驍武軍關西青龍大營那裏獲得了不少好處,雖然它的地理位置更加靠近東察合台汗國但在利益的驅使下也選擇了大明。


    至於罕東衛,它與大明相接,受到大明的影響是關西七衛中最大的一個,因此無論從經濟還是軍事而言都必須選擇大明,否則大明要想修理它小菜一碟。


    在關西七衛中,尤以哈密衛最難做出抉擇,雖然它位於關西七衛的西北端與東察合台汗國的吐魯番地區相接,跟大明的嘉峪關中間隔著罕東衛、沙州衛赤斤蒙古衛,但卻與大明走得更近。


    究其原因,哈密與吐魯番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為了爭奪領土一直處於敵對狀態,雙方之間互有攻伐。


    雖然哈密的實力不如吐魯番,但哈密已經歸附大明,雖說隻是大明名義上的領土,但這足以使得吐魯番忌憚,一旦強行大舉進攻的話很容易引發東察合台汗國和大明之間的外交糾紛。


    吐魯番的力量雖然一天天增強可依舊臣服於東察合台汗國,畢竟東察合台汗國亦力把裏本部依舊保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另外葉爾羌地區也臣服東察合台汗國,這使得吐魯番不敢輕舉妄動。


    正是由於哈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局勢,使得哈密的忠順王和忠義王難以做出抉擇,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帖木兒帝國和北元占據了上風,大明在關西將處於守勢,關西地區不久後將被帖木兒帝國和北元攻占,屆時如果不投降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話哈密可就要遭受滅頂之災。


    這也是關西七衛所擔心的事情,屆時關西地區除了青龍城外將成為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天下,關西七衛如果不投降的話唯有向李雲天說的那樣打遊擊,躲避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追兵,等待大明集結兵力反攻。


    究竟選擇大明還是帖木兒帝國、北元聯軍,自然是要看雙方誰能贏下關西之戰。


    如果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贏下了這場戰爭,那麽無論大明是否能能在最後贏得勝利,在經曆與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火拚後恐怕已經無力在顧及關西地區,肯定會縮防嘉峪關,關西地區將陷入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控製,而選擇了大明的關西七衛將領自此將很難再回關西。


    要是大明贏下了關西之戰,那麽肯定會在援兵抵達後把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趕走,進而收複東察合台汗國的失地,屆時不僅加強了對關西的統治,對西域也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如今,大明在關西處於絕對劣勢的一方,如果不是有青龍城存在的話,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大軍將直接抵達嘉峪關,或者繞過嘉峪關進攻大明。


    雖說青龍城城高牆厚易守難攻,再加上大明勳貴中排名第一的忠武王率領十萬明軍坐鎮,但麵對六十萬來勢洶洶的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軍,大明在關西兵力還是太弱了。


    一旦帖木兒帝國和北元對青龍城采用圍而不攻的戰略,而是集中兵力攻打嘉峪關,那麽青龍城將成為大明在關西的一座沒用的孤城。


    唯一的一個好消息是,忠武王的嶽父、大明的忠國公周征已經率領援兵趕到嘉峪關,正緊鑼密鼓地布置著嘉峪關的防務,嘉峪關的守軍從常備的一萬人猛增至十八萬。


    周征為了守住嘉峪關,離開京城的時候從京城原本不多的守軍中抽掉了三萬,又大力抽掉了通往西域沿途的山西都司、河南都司、四川都司、陝西都司和陝西行都司的軍戶中青壯年子弟,幾乎使得這五個都司、行都司的失去了戰鬥力。


    畢竟先前西征軍已經抽掉了山西都司、河南都司、四川都司、陝西都司和陝西行都司不少兵力,如今又被周征“搜刮”了一遍軍戶中尚未服役的青壯年子弟,導致地方衛所留下的差不多都是些老弱病殘之兵,維持一下社會治安尚可,要是打仗的話可就沒門了。


    周征這樣做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他自然希望手下擁有精銳的士兵來鎮守嘉峪關,山西都司和山西都司五個都司、行都司主力部隊已經被西征軍抽調的前提下,他也唯有調用那些青壯年子弟,日夜操練。


    幸運的是,周征這次隻是守住嘉峪關而已,並不用在戰場上跟敵人正麵衝突,這就使得那些新兵們不至於在戰場上一觸即潰,進而招來一場血腥的屠殺,也給了周征整編操練他們的時間。


    說實話,周征手裏最大的優勢就是有著充足的糧草,每天讓士兵們吃飽喝足,這樣那些新兵操練起來才有幹勁兒。


    而且為了鼓舞士氣,周征已經放出了風聲,凡作戰英勇、奮勇殺敵者將調入驍武軍,這對士兵們可是一個巨大的誘惑,現在大明衛所部隊的軍戶誰不想成為驍武軍的軍戶,不僅待遇好而家人也都能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隻不過沒有機會罷了。


    雖然周征管不了驍武軍,但他是李雲天的嶽父,士兵們自然相信他的話,因此一個個幹勁十足,都想趁著這個機會加入驍武軍。


    實際上,周征離京時特意向正統帝請了一道聖旨,凡是在關西作戰英勇的士兵,其家人的軍籍可以從各地都司遷到驍武軍的名下,這意味著即便是他們戰死了那麽家人也會獲益。


    雖說是正統帝下的這道聖旨,但是點頭的自然是張氏太皇太後,張氏太皇太後以前隻知道驍武軍能征善戰,等周征請這道聖旨後才意識到驍武軍在大明軍隊中的巨大影響力,恐怕已經成為了明軍的精神支柱,隻要驍武軍不敗那麽明軍士兵就會對戰勝敵人充滿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驍武軍掌握在李雲天的手裏,但張氏太皇太後並不擔心李雲天會擅權做出有損皇家利益的事情來,這不僅是因為驍武軍裏有很多皇族和勳貴的子弟擔任中層和基層武官,更重要的是驍武軍曆來將皇帝的聖旨擺在第一位。


    就拿當年宣德帝受到蠱惑想要殺了李雲天一事來說,宣德帝用聖旨十分順利地就把驍武軍火器營給調到了居庸關,而李雲天卻對這件事情一無所知,足以表明驍武軍效忠的是大明。


    張氏太皇太後還知道,李雲天一直在刻意控製驍武軍的規模,宣德帝在北征蒙古失利後其實想讓李雲天大力發展驍武軍,畢竟衛所部隊的戰鬥力讓他頗為失望,不過李雲天說服了宣德帝,故而對山北軍區和遼東軍區的衛所部隊進行了整編,其兵力是當地驍武軍大營的兩倍以上。


    另外,驍武軍的幾個大營都遠離京城,在京城唯一的京郊大營還在京城外麵,對京城根本就無法構成威脅,故而張氏太皇太後對李雲天十分放心,她相信大明朝堂上下無人能比李雲天更適合掌控驍武軍以及講武堂。


    在忠義王脫歡帖木兒看來,周征能否成功守住嘉峪關至關重要,否則一點嘉峪關被帖木兒帝國和北元攻破的話,那麽青龍城在關西也就失去了牽製作用,李雲天屆時不是被困死就是被迫率軍出城跟帖木兒帝國和北元交戰。


    而且,由於青龍城被帖木兒帝國和北元圍得水泄不通,當李雲天知道嘉峪關被攻破的消息後,恐怕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軍隊已經打到北直隸了,他就是想救援也來不及了。


    因此,嘉峪關能否守住是關西之戰的關鍵,這也是周征為何沒有率軍去漠北掃蕩北元的老巢而是去了嘉峪關的原因,關西這場惡戰需要大明經驗最豐富、軍事造詣最高的勳貴前去坐鎮,除了李雲天外非周征莫屬,畢竟張輔年事已高很難有精力去操勞這種規模的大戰。


    “忠義王,你如何看待此事?”很快,一名在座的將領打破了現場的沉寂,沉聲問向了脫歡帖木兒,關西七衛除了哈密衛外其餘六衛都已經表明了態度,現在就看哈密衛的抉擇了。


    “諸位,本王問你們,你們是相信大明的忠武王,還是相信大元的太師?”脫歡帖木兒沉吟了一下,抬頭神情嚴肅地望了一眼齊刷刷看著他的現場將領,不動聲色地問道。


    此言一出,現場再度陷入了沉默中,眾人你瞅瞅我,我望望你,臉上皆流露出凝重的神色。


    脫歡帖木兒早就料到會是這種情形,於是慢條斯理地從一旁的果盤裏拿了一顆鮮紅的大葡萄丟進嘴裏慢慢地咀嚼著。


    他心裏很清楚,北元私下裏派人來跟關西七衛接觸想要拉攏關西七衛,雖然關西七衛名義上是大明的衛所,可外界從不這麽看,誰都知道這不過是關西七衛為了自保的權宜之計而已,大明在西南的勢力範圍在嘉峪關以東地區,關西是關西七衛的天下。


    哈密衛自然是北元拉攏的重點,北元使者給忠順王和忠義王許下了不少諾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哈密衛對付吐魯番,奪取吐魯番東部的土地歸哈密衛所有。


    如果換在以前,北元根本就不會如此不遺餘力地收買關西七衛,關西七衛雖說有十萬人馬但分布在整個關西地區,很少有聯合起來的起來,北元逐一攻取並不是什麽難事,況且還有帖木兒帝國的大軍在一旁協助。


    可是,如今鎮守關西青龍城的人是李雲天,那麽北元不得不對關西七衛重視起來,萬一關西七衛的兵馬被李雲天所用的話那麽肯定會給今後的戰事帶來不少麻煩,故而才對關西七衛大力拉攏。


    不僅如此,北元為了表示誠意還給關西七衛送來了不少貴重禮物,其中給哈密衛的禮物最為貴重,其次是阿端衛、曲先衛和赤斤蒙古衛,最後是沙州衛、安定衛和罕東衛。


    正是因為這樣,阿端衛、曲先衛和赤斤蒙古衛的將領們才傾向於投靠北元,很顯然一旦大明在關西戰敗後北元能確保他們的利益。


    脫歡帖木剛才的那番話可謂正中關西七衛當前所處局勢的要害,那就是北元到時候會不會履行諾言,別看北元現在說的天花亂墜,要是反悔把關西七衛吞並的話他們可就欲哭無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執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醉酒(書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醉酒(書坊)並收藏執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