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曬太陽應該每天進行,長期堅持,才能起到良好的健身防病效果。


    :


    不僅老年人和兒童需要曬太陽,年輕愛美的女性朋友為了自己的健康也要曬太陽,不要為了怕曬黑,而避免曬太陽。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皮膚發紅、脫皮或起紅疹等,則應立即暫停。


    ·使誌無怒,使華英成秀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要使精神之英華適應夏氣,以成其秀美。


    :


    人們在夏季裏要重視心神的調養,不要輕易激動和惱怒,精神要像自然界的草木,枝葉繁茂、花朵秀美那樣充沛旺盛,這樣才有利於人體陰陽協調、氣血平和。


    :


    夏天一定要忌怒


    大家都知道,一年四季中最難過的日子莫過於炎熱的夏天了。夏季持續的高溫潮濕天氣,常使人心煩意亂,動不動就發脾氣。這是因為夏天氣血都到外麵來了,裏麵的氣血都相對的不足,所以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兒就容易生氣發火。


    百病生於氣,生氣會使人生病。因此,夏天要使精神像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樣秀美,並要切忌急躁發怒。此時應有意識地避開這種不良的心緒,保持冷靜平和的心態,要讓自己的思緒平靜下來,神清氣和,樂觀愉快,不可以熱為熱,讓神經係統處於平靜狀態;不可急躁激動,導致心火內生,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靜自然涼”。


    :


    夏季悶熱的天氣很容易讓人心煩,感覺躁動不安。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在熱天裏吃了大量肉食後,會讓人變得越來越煩躁。這是因為肉類中含有大量動物蛋白,會使腦中的色氨酸含量減少,而導致人有侵略、憂慮和好鬥的傾向。另外,肉中含鈣的比率不高,多吃會造成體內鈣濃度太低,也會增加人易怒及暴躁的傾向。因此,我們在熱天裏應以素食為主,少吃肉。


    ·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使陽氣得到宣泄,讓精神意誌也要顯露在外麵。


    :


    夏天人們最容易激動、發火,這時我們應該適量地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出來,這樣才能使得體內陽氣不斷地得到宣泄。在精神調養上,要對外界事物要產生濃厚的興趣,要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隻有神氣充足,人體的機能才能旺盛協調;若神氣渙散,人體的一切機能就會遭到破壞。


    :


    夏天要學會宣泄情緒


    夏日天氣炎熱,心理和情緒也很容易中暑,如情緒煩躁多變,愛發脾氣,思維紊亂,記憶力下降,行為異常,對人缺乏熱情,對什麽事情都不感興趣。


    為什麽會這樣呢?這主要是因為炎熱的夏季人的睡眠和飲食量有所減少,加上出汗增多,使人體內的電解質代謝出現障礙,影響到人的大腦神經活動從而產生情緒、心境、行為方麵的異常。還有一些人力求完美的傾向導致他們在工作中出現失誤,盲目自責。這種情緒持續長久,容易患心血管方麵的疾病。


    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如果沒有合適的途徑宣泄,壓抑的情緒一旦爆發,後果可能很嚴重,而如果一味的壓在心裏,則可能產生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所以,我們每個人在夏天裏都應該尋求最合適的心理宣泄方式。


    1.學會傾訴。當一個人有了心理上的痛苦後,不要自己生悶氣,把不良心境壓抑在內心,而應當學會傾訴。要找朋友或親人傾吐苦衷,推心置腹,發泄情緒,然後請他們開導開導,這樣不但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還可以得到心理壓力的轉移機會。


    2.揮淚痛哭。短時間內的痛哭是釋放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因為人在情感激動時流出的淚會產生高濃度的蛋白質,它可以減輕乃至消除人的壓抑情緒。但如果遇事就哭,時時哭哭啼啼,事事悲悲泣泣,反而會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


    3.放聲歌唱。俗話說,一唱解千愁。當我們有不滿情緒積壓在心中時,不妨到歌廳去唱唱歌。放聲歌唱,可以將積聚、抑鬱在心中的不良情緒宣達發泄出去,從而盡快的恢複心理平衡。


    4.要多運動。不妨做一些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因為運動可以促使大腦分泌一種叫做內啡肽的物質——“快樂激素”或“年輕激素”,在內腓肽的激發下,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能讓人感到歡愉和滿足,從而排遣壓力和不愉快情緒。


    :


    兒童在夏天裏也要學會發泄情緒。兒童與成年人一樣常有情緒變化,諸如憤怒、哀傷、失望、害怕等。保持孩子在夏季的心理健康,就必須讓孩子適度宣泄。宣泄就是舒散、吐露心中的積鬱,讓孩子淋漓盡致地吐露自己的委屈、憂愁、牢騷和怨恨等不快,使其達到心理平衡。這對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有益處的。


    ·逆之則傷心,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


    如果違背了夏季養生的規律,就會損傷心氣,到了秋天容易發生瘧疾等病。秋天收斂的能力減弱,到了冬天就會加重病情。


    :


    如果違背了夏季的養生之道,會損傷人的心氣。心主火,就像夏天一樣。中醫裏講,火為散,如果不讓自己夏天宣散,實際上就是傷了人體的心性,就是火外散的特性,到了秋天就會出現咳瘧、感冒或痢疾等病。並且提供給人們適應秋天肅殺季節的能量也會減少。夏天炎熱,秋天轉涼了,寒熱交替,這兩個季節如果沒有調整好,到了冬天很可能加重病情。


    :


    秋季如何防瘧疾


    瘧疾又叫做“冷熱病”、“打擺子”,是由一種叫按蚊的蚊子叮咬人而傳播的寄生蟲病,是秋季最常見的傳染病。即使是現在,世界上每年仍有2~3億人得瘧疾病,每年因為得瘧疾病而死亡的病人高達300萬左右,


    得了瘧疾以後最主要的症狀是發冷,雖蓋厚被,仍寒戰不休,麵色蒼白、唇甲發紺、肢體厥冷,持續幾分鍾之後就開始發高燒、麵色潮紅、伴頭痛、口渴、呼吸困難,持續3~4小時以後就出大汗,體溫逐漸下降到正常。除了發冷、發燒以外,病人常常感到無力、疲乏、不想吃東西、頭暈、背部四肢酸困。重症瘧疾病人,可見昏迷、譫語、脖硬,甚至危及生命。


    那麽,到了秋天我們如何預防瘧疾呢?


    1.要防止蚊蟲叮咬。防蚊的措施包括:居室內應使用紗門、紗窗、蚊香等防蚊措施;傍晚出去散步時,應穿長袖衣服;**部分使用驅蚊藥水,並每隔數小時重複塗搽,睡覺時應注意避免身體緊貼蚊帳。


    2.藥物預防。常用來預防瘧疾的藥物有氯喹和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吃藥一次就可以達到預防的目的,但是需要經常服用。另外,適當口服些維生素b1,也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


    患有惡性瘧疾應高度警惕其嚴重並發症之一黑尿熱,黑尿熱症狀表現為發熱、急性溶血性貧血,鞏膜、皮膚、小便發黃,血紅蛋白尿、腎髒損害等,一旦發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停止使用抗瘧藥物,同時馬上到醫院就診。


    ·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如果與夏天之氣相違逆,人體內的太陽之氣就不能生長,就會發生心虛的病。


    :


    夏令屬火,心髒與之相對應,如果違背了夏長之氣的養生原則,那麽人體內的太陽之氣便不能旺盛,就會發生心氣內虛,容易發生心血管係統疾病。


    :


    夏季宜清暑寧心


    夏季在天為熱,在人為心。夏季血液容量增加,血液循環加快,血流趨於體表,情緒容易激動,煩躁不安,舌質偏紅等,主要表現為心火偏旺。暑熱之病,往往伴隨心煩、神誌不清、胡言亂語等精神症狀。精神類病的發病入春漸多,初夏更多。汗為心液,夏天多汗,夏天出汗較多,而出汗多會傷心血消耗陽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紅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紅敏並收藏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