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上述外,甘味食物還有和中、緩急的作用。多以此滋補強身,治療人身五髒氣、血、陰、陽任何一方的虛症,同時也可用來緩和急劇疼痛等症狀。
1.山藥:山藥味甘,性質平和,能健脾益氣、強壯肌肉。可以用粳米煮成粥,加入白糖和蒸熟搗爛的山藥泥攪勻,做山藥粥食用,適用於身體虛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久痢泄瀉等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
2.甘蔗:甘蔗有消熱、生津、下氣、潤燥的功效,可治療心煩口渴、反胃嘔吐、肺燥咳嗽、大便燥結等症。將150毫升新鮮甘蔗汁與適量粳米煮粥食用,適用於熱病恢複期、津液不足所導致的心煩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結等。
3.羅漢果:羅漢果性涼、味甘,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利咽、滑腸通便的作用,可用於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腸燥便秘。將250克豬肺與1個羅漢果煮湯後調味服食,有滋補肺陰、清利咽膈的功效;將l枚新鮮羅漢果洗淨拍碎,與50克豬瘦肉末,100克粳米煮粥,適宜於肺熱咳嗽、大便燥結、氣管炎、咽喉炎、老年性便秘等病症。
4.香蕉:香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生津止渴、潤肺滑腸的功效,主治溫熱病、口煩渴、大便秘結、痔瘡出血等症。取4隻香蕉,去皮切碎,60克糯米,冰糖適量,加水煮粥溫熱服用,對治療痔瘡出血有輔助治療功效;將2隻香蕉去皮,加適量的冰糖和清水,隔水燉服,具有清熱止渴、潤肺滑腸的功效。
5.葡萄:葡萄性平,味甘酸,能補氣血、強筋骨、益肝陰、利尿、舒筋活血、暖胃健脾、除煩解渴等作用。取500克鮮葡萄汁,入砂鍋內煮稠,加入200克蜂蜜,煮開收汁後用冷開水衝服,具有除煩解渴的作用;將500克牛奶放入鍋內煮開,加入白糖放涼後,再加入250克的葡萄汁攪拌均勻即可,經常飲用有強筋健骨的功效。
6.大棗:大棗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養血安神,民間有“每天吃棗,郎中少找”之說。用大棗與桂圓做成粥更有良好的補脾作用。方法是:將粳米煮粥,在半熟時將大棗和桂圓肉放入鍋中與粳米同煮,開鍋後再煮5~6分鍾即可食用。
7.蜂蜜:蜂蜜味甘,性平,可補中緩急、潤肺止咳、潤腸燥、解毒。大便燥結者可取蜂蜜60克,香油30克或牛奶250克,燒沸後每日早晚空腹各服用;對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咳嗽不爽、大便幹燥者,可取2枚胖大海放入杯內,加入開水浸泡5分鍾左右,加入蜂蜜調勻後可代茶飲用。
8.花生:花生具有健脾和胃、利腎去水等功效。將處理幹淨的豬尾和適量的花生一同煮湯,加入米酒和鹽調味成湯。此湯有健脾和胃、益腎利水之功,適用於腰痛無力、下肢水腫者食用。
9.糯米:糯米性味甘溫,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夏天飲食講究調理脾胃,吃點糯米非常有益處。可將適量50克糯米,60克百合洗淨後煮粥食用;也可將適量糯米、蓮子肉、山藥、大棗及白糖搭配煮粥,可健脾止瀉,益氣養心,適用於懷孕中期脾氣虛弱、身體疲倦乏力、心神不寧的人食用。
:
春季與五髒中的肝髒相對應,很容易發生肝氣過旺,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這時多吃點甘味食物,可滋補脾胃。
金生辛,辛生肺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金氣能產生辛味,辛味能滋養肺氣。
:
在五行學中,辛味是金屬具有的味道。辛生肺,辛味是上升發散的味道,體內的辛味要排出體外,因此,有了肺來排出體內的氣味;肺本身帶有辛味,可視為辛味所聚所生。
:
適當吃辛能養肺
“辛”即為辛辣,辛是助陽食物。“辛”有尖銳而強烈之意,此類食物包括蔥、蒜、韭菜、生薑、酒、辣椒、花椒、胡椒、桂皮、八角、小茴香等。
辛味屬肺經,辛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氣、通達竅表、通順血脈的“三通”的作用。因此,肺虛有寒的人可適當吃些辣椒、生薑、大蔥、花椒等辛辣食物,能行氣活血、宣肺祛寒,還有燥濕、瀉火、通瀉、下降等作用。
1.辣椒:辣椒有溫中散寒,健胃消食等功效。取尖辣椒3克,適量粳米,煮粥食用,可治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症狀;用辣椒和雞肉各100克,清炒,有補虛勞、活血液、健脾胃、增食欲、祛寒溫的功效。
2.大蒜:大蒜辛辣、性溫,能解滯氣、暖脾胃、解毒殺蟲,可治腹冷痛、痢疾、百日咳等症。將大蒜四、五瓣,切碎之後以紅糖水衝服可治療痢疾;也可用大蒜搗爛成汁,加冷開水3~4倍,可作為消毒液衝洗化膿傷口。
3.生薑:生薑性味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多種功效。把適量生薑搗爛,加少許紅糖煎水服用,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取鮮生薑、胡桃肉各10克、紅棗5枚、粳米50克煮粥食用,有暖脾胃、除風寒之效,可治療風寒感冒、惡心厭食、寒濕腹瀉等症。
4.洋蔥:洋蔥味甘、微辛,性溫,具有潤腸健脾、發散風寒、溫中通陽、散淤解毒的功效。如果食欲減少,又或是腹脹腹瀉,單以洋蔥作炒食或泡食,可起健脾開胃之效。如風寒感冒,出現惡寒頭痛、無汗、四肢酸痛、鼻塞流涕,可取60克洋蔥切碎,加紅糖、生薑適量,加水煎服。
5.芥菜:芥菜性溫,味辛,有宣肺祛痰、溫中利氣的作用。取250克芥菜、200克豬肝及適量生薑煮湯食用,具有宣肺祛痰、養血明目、補肝溫中的作用。
6.白蘿卜:白蘿卜味辛甘,性涼,具有下氣、消食、除疾潤肺等多種功效。將白蘿卜製成燉盅灌入少許蜂蜜,經清蒸燉製後,常食可以治療冬季幹咳,還對便秘者有潤腸通便之效。
7.豆豉:豆豉性平,味甘、微苦,有發汗解表、清熱透疹、寬中除煩、宣鬱解毒之效。豆豉1大匙、空心菜300克,肉絲100克,將三者搭配炒著吃,可補養肺氣、促進新陳代謝。
:
平日裏容易外感風寒的人,可以適量吃些生薑、蔥白、紫蘇等食物;因為寒凝氣滯而經常導致胃痛、腹痛或痛經的人,可以適量吃一些辣椒、茴香、蓽撥、砂仁、桂皮等,有行氣、散寒、止痛的作用。
水生鹹,鹹生腎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水氣能產生鹹味,鹹味能滋養腎氣。
:
鹹味是鹽的味道,隻有鹽溶於水才能產生鹹味,大海的水都是鹹的,故水生鹹。身體內鹹味物質的調節或水鹽平衡的調節依賴於水的作用,身體完成這一功能的器官是腎,故鹹生腎。
:
適當吃鹹能補腎
“鹹入腎”,鹹味的藥物或食物最容易作用於腎,鹹味適度可以養腎。
“腎主水”,即腎有調節水液代謝的作用,而鹹味食物能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壓平衡及水鹽代謝,可增強體力和食欲,防止**。因此,在嘔吐、腹瀉及大汗後,適量喝點淡鹽水,可防止體內微量元素的缺乏。
具有鹹味的食物,多為海產品及某些肉類:
1.海帶:海帶具有降脂作用,可減少食物中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積,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並能使血液的黏稠度降低。因此,常吃海帶,可防治血管硬化、高血脂症、高血壓、冠心病和肥胖症。我們可將30克海帶,100克冬瓜及10克苡米一起放入鍋內煮湯,待湯煮好後,放入適量的白糖調味即可。此湯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清暑解熱,利濕健脾,防癌作用。
2.紫菜:紫菜性味甘、鹹、寒,有降低血漿中膽固醇含量、化痰軟堅、利水除濕、清熱利尿的作用。用適量的紫菜與牡蠣、遠誌,水煎服,可治療慢性氣管炎、咳嗽。用適量的豬肉與紫菜煮湯,略加油、鹽調味食用,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適用於瘰鬁和痰核腫塊。
1.山藥:山藥味甘,性質平和,能健脾益氣、強壯肌肉。可以用粳米煮成粥,加入白糖和蒸熟搗爛的山藥泥攪勻,做山藥粥食用,適用於身體虛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久痢泄瀉等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
2.甘蔗:甘蔗有消熱、生津、下氣、潤燥的功效,可治療心煩口渴、反胃嘔吐、肺燥咳嗽、大便燥結等症。將150毫升新鮮甘蔗汁與適量粳米煮粥食用,適用於熱病恢複期、津液不足所導致的心煩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結等。
3.羅漢果:羅漢果性涼、味甘,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利咽、滑腸通便的作用,可用於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腸燥便秘。將250克豬肺與1個羅漢果煮湯後調味服食,有滋補肺陰、清利咽膈的功效;將l枚新鮮羅漢果洗淨拍碎,與50克豬瘦肉末,100克粳米煮粥,適宜於肺熱咳嗽、大便燥結、氣管炎、咽喉炎、老年性便秘等病症。
4.香蕉:香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生津止渴、潤肺滑腸的功效,主治溫熱病、口煩渴、大便秘結、痔瘡出血等症。取4隻香蕉,去皮切碎,60克糯米,冰糖適量,加水煮粥溫熱服用,對治療痔瘡出血有輔助治療功效;將2隻香蕉去皮,加適量的冰糖和清水,隔水燉服,具有清熱止渴、潤肺滑腸的功效。
5.葡萄:葡萄性平,味甘酸,能補氣血、強筋骨、益肝陰、利尿、舒筋活血、暖胃健脾、除煩解渴等作用。取500克鮮葡萄汁,入砂鍋內煮稠,加入200克蜂蜜,煮開收汁後用冷開水衝服,具有除煩解渴的作用;將500克牛奶放入鍋內煮開,加入白糖放涼後,再加入250克的葡萄汁攪拌均勻即可,經常飲用有強筋健骨的功效。
6.大棗:大棗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養血安神,民間有“每天吃棗,郎中少找”之說。用大棗與桂圓做成粥更有良好的補脾作用。方法是:將粳米煮粥,在半熟時將大棗和桂圓肉放入鍋中與粳米同煮,開鍋後再煮5~6分鍾即可食用。
7.蜂蜜:蜂蜜味甘,性平,可補中緩急、潤肺止咳、潤腸燥、解毒。大便燥結者可取蜂蜜60克,香油30克或牛奶250克,燒沸後每日早晚空腹各服用;對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咳嗽不爽、大便幹燥者,可取2枚胖大海放入杯內,加入開水浸泡5分鍾左右,加入蜂蜜調勻後可代茶飲用。
8.花生:花生具有健脾和胃、利腎去水等功效。將處理幹淨的豬尾和適量的花生一同煮湯,加入米酒和鹽調味成湯。此湯有健脾和胃、益腎利水之功,適用於腰痛無力、下肢水腫者食用。
9.糯米:糯米性味甘溫,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夏天飲食講究調理脾胃,吃點糯米非常有益處。可將適量50克糯米,60克百合洗淨後煮粥食用;也可將適量糯米、蓮子肉、山藥、大棗及白糖搭配煮粥,可健脾止瀉,益氣養心,適用於懷孕中期脾氣虛弱、身體疲倦乏力、心神不寧的人食用。
:
春季與五髒中的肝髒相對應,很容易發生肝氣過旺,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這時多吃點甘味食物,可滋補脾胃。
金生辛,辛生肺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金氣能產生辛味,辛味能滋養肺氣。
:
在五行學中,辛味是金屬具有的味道。辛生肺,辛味是上升發散的味道,體內的辛味要排出體外,因此,有了肺來排出體內的氣味;肺本身帶有辛味,可視為辛味所聚所生。
:
適當吃辛能養肺
“辛”即為辛辣,辛是助陽食物。“辛”有尖銳而強烈之意,此類食物包括蔥、蒜、韭菜、生薑、酒、辣椒、花椒、胡椒、桂皮、八角、小茴香等。
辛味屬肺經,辛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氣、通達竅表、通順血脈的“三通”的作用。因此,肺虛有寒的人可適當吃些辣椒、生薑、大蔥、花椒等辛辣食物,能行氣活血、宣肺祛寒,還有燥濕、瀉火、通瀉、下降等作用。
1.辣椒:辣椒有溫中散寒,健胃消食等功效。取尖辣椒3克,適量粳米,煮粥食用,可治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症狀;用辣椒和雞肉各100克,清炒,有補虛勞、活血液、健脾胃、增食欲、祛寒溫的功效。
2.大蒜:大蒜辛辣、性溫,能解滯氣、暖脾胃、解毒殺蟲,可治腹冷痛、痢疾、百日咳等症。將大蒜四、五瓣,切碎之後以紅糖水衝服可治療痢疾;也可用大蒜搗爛成汁,加冷開水3~4倍,可作為消毒液衝洗化膿傷口。
3.生薑:生薑性味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多種功效。把適量生薑搗爛,加少許紅糖煎水服用,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取鮮生薑、胡桃肉各10克、紅棗5枚、粳米50克煮粥食用,有暖脾胃、除風寒之效,可治療風寒感冒、惡心厭食、寒濕腹瀉等症。
4.洋蔥:洋蔥味甘、微辛,性溫,具有潤腸健脾、發散風寒、溫中通陽、散淤解毒的功效。如果食欲減少,又或是腹脹腹瀉,單以洋蔥作炒食或泡食,可起健脾開胃之效。如風寒感冒,出現惡寒頭痛、無汗、四肢酸痛、鼻塞流涕,可取60克洋蔥切碎,加紅糖、生薑適量,加水煎服。
5.芥菜:芥菜性溫,味辛,有宣肺祛痰、溫中利氣的作用。取250克芥菜、200克豬肝及適量生薑煮湯食用,具有宣肺祛痰、養血明目、補肝溫中的作用。
6.白蘿卜:白蘿卜味辛甘,性涼,具有下氣、消食、除疾潤肺等多種功效。將白蘿卜製成燉盅灌入少許蜂蜜,經清蒸燉製後,常食可以治療冬季幹咳,還對便秘者有潤腸通便之效。
7.豆豉:豆豉性平,味甘、微苦,有發汗解表、清熱透疹、寬中除煩、宣鬱解毒之效。豆豉1大匙、空心菜300克,肉絲100克,將三者搭配炒著吃,可補養肺氣、促進新陳代謝。
:
平日裏容易外感風寒的人,可以適量吃些生薑、蔥白、紫蘇等食物;因為寒凝氣滯而經常導致胃痛、腹痛或痛經的人,可以適量吃一些辣椒、茴香、蓽撥、砂仁、桂皮等,有行氣、散寒、止痛的作用。
水生鹹,鹹生腎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水氣能產生鹹味,鹹味能滋養腎氣。
:
鹹味是鹽的味道,隻有鹽溶於水才能產生鹹味,大海的水都是鹹的,故水生鹹。身體內鹹味物質的調節或水鹽平衡的調節依賴於水的作用,身體完成這一功能的器官是腎,故鹹生腎。
:
適當吃鹹能補腎
“鹹入腎”,鹹味的藥物或食物最容易作用於腎,鹹味適度可以養腎。
“腎主水”,即腎有調節水液代謝的作用,而鹹味食物能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壓平衡及水鹽代謝,可增強體力和食欲,防止**。因此,在嘔吐、腹瀉及大汗後,適量喝點淡鹽水,可防止體內微量元素的缺乏。
具有鹹味的食物,多為海產品及某些肉類:
1.海帶:海帶具有降脂作用,可減少食物中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積,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並能使血液的黏稠度降低。因此,常吃海帶,可防治血管硬化、高血脂症、高血壓、冠心病和肥胖症。我們可將30克海帶,100克冬瓜及10克苡米一起放入鍋內煮湯,待湯煮好後,放入適量的白糖調味即可。此湯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清暑解熱,利濕健脾,防癌作用。
2.紫菜:紫菜性味甘、鹹、寒,有降低血漿中膽固醇含量、化痰軟堅、利水除濕、清熱利尿的作用。用適量的紫菜與牡蠣、遠誌,水煎服,可治療慢性氣管炎、咳嗽。用適量的豬肉與紫菜煮湯,略加油、鹽調味食用,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適用於瘰鬁和痰核腫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