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當指出的是,我們不能單以身體的肥胖作為脾氣旺盛的診斷依據。有的人飲食量少,反而身體肥胖,但又四肢無力,這是一種脾氣壅實、濕痰內盛的病理現象。也就是金代的醫學家李東垣在《脾胃論》裏所說的:“或食少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蓋脾實,而邪氣盛也。”


    ·口唇者,脾之官也


    :《靈樞·五閱五使》。


    :口唇為人的脾竅。


    :


    人的飲食及口味與脾的運化功能有密切關係,口唇的色澤,可以反映出脾主運化水穀功能的盛衰。如果脾胃健運,則口味正常,而增進食欲,則口唇紅潤光澤,肌膚彈性良好。倘若脾氣虧損,失於健運,則口淡無味,食欲不振,口唇淡白不澤,甚至出現萎黃而失去光澤。


    :


    口唇的色澤反映身體情況


    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口唇的色澤與全身的氣血是否充盈有關。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口唇色澤是否紅潤,是全身氣血狀態的反映,亦是脾運化功能是否健全的外在表現。正常人的嘴唇紅潤,幹濕適度,潤滑有光,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則提示體內可能有病變。


    1.唇色蒼白:如果你的唇色變淺,表示血紅素不足;如果是嘴唇過白,則表示有貧血的可能;如果同時伴有指甲蒼白的症狀,則貧血可能性極大;如果上唇蒼白泛青,可能是大腸虛寒、泄瀉、脹氣、腹絞痛、畏寒、冷熱交加等症狀出現。


    2.唇色過紅:如果你的嘴唇像塗了口紅般深紅是不健康的表現。紅色在中醫裏代表著熱證,體內囤積過多的熱,小心上火。一般來說,唇色老紅,多為實熱內盛之候;唇色深紅可見於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中。


    3.唇色青紫:口唇顏色青紫發暗,如果滋潤,多為寒極、淤痛;如果紫黑而幹焦,則為熱極;口唇青紫,常見於先天性心髒病、肺源性心髒病、心功能衰竭、哮喘持續狀態、急性支氣管炎、肝硬化、慢性肝炎等。


    4.唇色發黑:唇色黯黑,可能是消化係統有病,如便秘、腹瀉、下腹脹痛、頭痛、失眠、食欲不振等;如果唇上出現黑色斑塊,口唇邊有色素沉著,常見於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


    我們的口味正常與否,全賴於脾胃的運化功能,即脾的升清與胃的降濁是否正常。脾胃健運,則口味正常,增進食欲。《靈樞·脈度》說:“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味矣”。如果脾失健運,就會出現口淡無味、口甜、口膩、口苦等口味異常的感覺。有時還口角生瘡潰瘍,這時可局部塗以冰硼散等,並應加強脾運功能,食易消化之品,保持大便正常。


    肺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素問·靈蘭秘典論》。


    :肺髒好比是國家的“宰相”,協助心髒治理全身,調節氣血營衛,溝通和營養各個髒腑,使它們保持各自的生理功能,而且互相之間能夠協調統一。


    :


    肺在人體中相當於一個國家的宰相,可見肺的地位之高。我們都知道,在一個國家裏,宰相的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人的肺髒也是處於這宰相這個位置。宰相是處理國家各種事物的,我們的肺就像宰相一樣在人體內起到治理調節的作用。


    :


    “省言”可養肺氣


    在人體內,心的重要性處於最高位,但是從現代人體解剖學中來看,肺比心的位置高,所以肺可以做心君的師傅,相當於輔佐曆代帝王的宰相級人物。


    肺者,治節出焉。表麵上看,肺主管治理調節。但有這樣一句名言:“天下大亂方能天下大治”。這其中“治”與“亂”是相對而言的,這裏“治”有“正常”之意。關於“節”,《黃帝內經》裏麵有一個解釋:“所言‘節’者,神氣所遊行,出入也。”遊行、出入就是樞紐、關口。“節”實際上是往來的通道樞紐,所以“治節”就是使“節”的功能正常。也就是說,肺的“治節出焉”就是指肺的功能好,人正常的氣機才能表現出來。


    平時我們如何養肺氣呢?中醫認為,省言”可養肺氣。曆代養生家大都主張節言少語,並以此促進健康長壽。


    《論語·鄉黨》說:“食不言,寢不言。”《千金翼方·道林養性》中說:“不得寢臥多言笑,言則五髒如鍾磬,不懸則不可發聲;行不得語,行語則令人失氣”,“勿能冷開口大語為佳”。可見,古人強調寢臥、飲食、行走和遇冷之時,不得言談或大聲言談,因為這分別會影響睡眠及五髒功能,影響食欲和消化功能,過多耗散精力,損傷肺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即言語談笑過久或高聲談笑之後,常易出現口幹舌燥、精力不濟的感覺。這說明言談無節確能傷津耗氣,損害人體健康。古代養生家倡導言談有節、注意禁忌等思想,是有道理的。


    :


    肺具有主持、調節全身各髒腑經絡之氣的作用。在寅時即淩晨1點至3點,人體的氣血開始由肺重新分配。因此,如果這個時候醒來,多是肺氣不足的表現。


    ·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素問·金匱真言論》。


    :西風生於秋季,病多發生在肺,侵入的門戶常在於肩背。


    :


    秋季在五行中屬金,最容易引起肺髒生病,而肺髒的氣血盛衰,常在脊背部的腧穴上反映出來。


    :


    艾灸秉風治頸肩綜合征有特效


    秋天,西風起來以後,肅殺之氣也跟著起來,這就很容易侵犯到人的肩背上的陽氣,使人生病,頸肩綜合征就是其中一種。


    頸肩綜合征也叫頸肩肌筋膜炎,這個病過去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多發,主要由慢性勞損或頸椎退行性改變引起。但近年來,發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尤其多發於長期伏案工作的人士。這是由於他們的頸背部的肌肉長時間處於持續緊張狀態,使周圍軟組織充血水腫,產生無菌性炎症,日久天長便會成為慢性勞損。此外,加上經常使用空調,使機體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局部代謝產物滯留,進而誘發此問題。


    頸肩綜合征在中醫裏屬“背痛”、“痹證”的範疇,是由於肩背部感受風寒濕邪,導致氣血淤滯,脈絡不通而形成。“不通則痛”,在急性期,患者頸背肩部軟組織發緊、疼痛,有時會有局部發涼、麻木,頸部活動受限,有局限性壓痛,少數病人頸肩部疼痛難忍,腫脹。


    如何防治這個病呢?我們的後背肩胛骨上有一個穴叫秉風穴,具體位置在肩胛岡上窩中央,天宗直上,舉臂有凹陷處。這個“秉”其實是個象形字,就像手裏抓了一把禾苗。很多英書直接把“秉風穴”翻譯成“graspthewind”,意思是“把風抓住了”。秉風穴屬於小腸經,它有散風活絡、止咳化痰的作用,可治療岡上肌腱炎、肩周炎、肩胛神經痛等;而且它也兼治支氣管炎等。


    我們可以用它治療頸肩綜合征,捎帶著也能治頸椎病。這個穴位對那種受了西風、傷在肩背的人特別有效。如何治呢?我們可以找一個專業的醫生用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鍾。


    :


    很多老年人肩背部發生疼痛最先聯想到是肩周炎,其實這種情況還有可能是肺上溝癌的前兆。醫學上將肺尖部的肺癌稱為肺上溝癌,當肺尖部位發生癌腫後,不斷發展的癌腫組織可壓迫或是侵犯肺尖及周圍部位的胸膜,就會出現類似肩周炎的症狀,如肩關節及肩背肌肉疼痛。如果壓迫或侵犯臂叢神經,肩臂部沿手臂尺側向下,延伸至肘部和小指就會出現放射性疼痛。這種疼痛通常是以腋下為主、向上肢內側放射的燒灼樣疼痛,在夜間更為厲害。此病多發於50歲以上的男性,有的早期可能沒有咳嗽、咳痰或胸痛等呼吸道症狀。所以當肺癌以肩周及上臂疼痛為首發症狀時,常易誤診為肩周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紅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紅敏並收藏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