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主身之骨髓


    :《素問·痿論》。


    :腎髒主管著人體全身的骨髓。


    :


    骨構成人體支架,骨內有腔隙,內藏骨髓,骨與其內的骨髓與腎的關係最為密切。骨髓為腎精所化生,腎中精氣具有促進骨髓生長發育和滋生骨髓、腦髓和脊髓和作用。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髓之滋養而堅強有力。反之,若腎精不足,則骨髓不充,骨失滋養,導致骨骼發育不良,骨質脆弱。


    :


    強腎固齒叩天鍾


    “腎主身之骨髓”,而“齒為骨之餘”,意思就是說,牙齒的功能與腎功能有著密切的聯係。腎中精氣充足,則齒健發黑;腎氣虛弱則牙齒易鬆動、出現早脫。


    現代醫學解釋為,腎虛會導致骨質代謝和免疫功能的衰弱,而牙床(牙槽骨)是人體骨質代謝很活躍的部分,也是免疫防線的薄弱環節。當人體出現骨質流失時,最先表現在牙床處,就像自來水供應缺乏時,大樓頂層先停水一樣,導致牙槽骨萎縮破壞,免疫防線破潰,細菌滋生,接著便會出現牙齒鬆動搖晃。


    晨起叩天鍾是一種很好的補腎強齒的方法。所謂“叩天鍾”,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叩齒,這在古代可是盛行一時的養生術。民間諺語“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說的就是“叩天鍾”。這種方法不僅能強健牙齒,對腎也有很好的鍛煉,腎氣實則齒更發長。經常叩齒,能使經絡暢通、強腎固精。堅持每天叩齒還可以促進麵部血液循環,增加大腦的血液供應,使皺紋減少,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叩天鍾的方法也很簡單:我們可以在每天早晨將上下牙齒反複相互咬叩(要叩擊出聲)100~400次就可以了。關鍵是要天天堅持才能取得效果。


    :


    很多人也許有過這樣的體會:采用了多種方式補腎,可對牙齒效果不明顯。為什麽呢?原來補腎的組方很多,有滋陰的,有壯陽的,有補氣的,但隻有針對骨髓的進補,才能達到固齒的效果。因此,牙齒鬆動,酸痛無力時,不要急著拔牙,隻要及時采取補腎益髓的科學方法,積極治療,可以使牙齒重新變得牢固。


    ·耳者,腎之官也


    :《靈樞·五閱五使》。


    :腎的精氣上通於耳而為聽,對耳的聽覺功能起著重要的作用。


    :


    耳是人的聽覺器官,聽覺的靈敏與否,與腎中精氣的盛衰密切相關。中醫認為,腎藏有“先天之精”,為髒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源,故稱腎為“先天之本”。而腎開竅於耳,腎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統管耳朵,腎髒的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影響到耳朵的功能。


    :


    望耳知健康


    一、顏色。


    就耳部整體而言,正常人的耳紅潤而有光澤,這是先天腎精充足的表現;如果耳朵幹枯沒有光澤,反應機體腎精不足。


    1.耳郭淡白無血色:多為寒證、虛證。可見於感受風寒,或寒邪內傷髒腑,或氣血虧虛,或腎氣虛衰等證,多見於貧血、失血症及慢性消耗性疾病。


    2.耳色青發黑:表明身體某處有痛患,多見於久病有淤血的人,或患有慢性胸癰,慢性闌尾炎。


    3.耳背有紅絡或紫絡:在耳背上見到紅色的脈絡,且伴有耳根部發涼,是麻疹先兆。先按摩耳廓,使其充血,會看到耳背有微細的紫色血絡,耳背有細小紫色血絡患者多數為扁桃體腫大或化膿的急性高熱患者。


    4.耳朵紅腫:多是“上火”的表現,常見於肝膽火盛、或濕熱火毒上攻;也可以是癤腫或中耳炎引起的。


    二、形態。


    望耳的另一個內容是觀察形態變化。耳朵厚大的人,腎氣充足;耳朵薄而小的人,多為腎氣虧虛。


    1.耳朵局部有結節狀或條索狀隆起、點狀凹陷,而且沒有光澤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質性疾病,如肝硬化、腫瘤等。


    2耳朵上的血管應該是隱而不現的,若暴露太明顯而且有擴張,可見到圓圈狀、條段樣等改變的,常見於有心肺功能異常的人,如冠心病、哮喘等。


    3.如果耳內流膿,而其還伴有耳部紅腫熱痛,聽力下降的,多是中耳炎的表現,這是風熱上擾或肝膽濕熱引起的。


    :


    耳朵老是“嗡嗡“作響,聲音也聽不太清楚,這可能是腎功能在逐步衰弱的信號。有時還會伴隨著腳痛、尿頻等症狀。此時,中老年人,尤其是工作過於勞累的人,要注意做到勞逸結合,少飲酒,少吃薑、辣椒等刺激性強的食物。


    六腑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素問·靈蘭秘典論》。


    :膽好像是司法之官,具有決斷的能力。


    :


    我們知道,肝為將軍之官,很多將軍在外可以不受君令,為了保證將軍的行為的正確,所以,這就需要一個軍師的角色,這個角色就是膽。膽的性格剛毅果敢,正直不阿,因此,可以把它比作是“中正”之官,我們對事物的判斷和對行動的決心,都是從膽這裏發出來的。


    :


    中醫是如何養肝膽的


    膽居六腑之首,又屬於奇恒之腑。膽與肝相連,附於肝之短葉間。膽與肝又有經脈相互絡屬,而為表裏。


    膽有貯藏和排泄膽汁的生理功能。膽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所控製和調節。其由肝之精氣所化生,匯集於膽,泄於小腸,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若肝失疏泄,則可導致膽汁生成和排泄異常,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從而引起厭食、腹脹、便溏等消化不良症狀。膽汁外溢則發為黃疸,表現為目黃、身黃和尿黃等。由於膽本身並無傳化飲食物的生理功能,且貯藏精汁,故又屬奇恒之腑。


    膽汁的分泌與肝密切相關,肝膽相表裏,功能相輔相成。因為肝疏泄正常,膽汁才能充盈,所以春天應肝膽並養。如保來養呢?


    1.心情舒暢。肝膽都是主管人的情緒和心情的器官,心情舒暢,肝膽的功能就能很好地發揮。因此,平時我們要保持心情愉快有利於舒肝利膽。


    2.吃一些舒肝膽的食物。我們平時可以喝點玫瑰花茶,玫瑰花茶具有舒肝膽之鬱氣,健脾降火之功能。口苦、舌苔黃、脅肋不舒服的人,可吃苦丁菜或服加味逍遙丸。平時要多吃蘿卜、青菜、水果,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肉湯等。


    3.做肝膽拍打功。我們的肝膽均位於右脅下,中醫說“左肝右膽”,所以做肝膽功的方法就是拍打左、右兩側脅部。每天早晚用手掌同時拍打兩脅下30次,有利於通暢肝膽氣機。


    :


    適當多飲水可以預防膽病發生。據統計,70%膽囊炎患者易並發膽囊結石,適當飲水不但能稀釋膽汁使膽汁不易形成膽石,而且還能在膽石形成初期將膽石前期物質或小膽石衝刷入胃腸而排泄掉,從而防止膽結石的發生。


    ·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也


    :《素問·六節髒象論》。


    :十一髒功能的發揮,都取決於膽的少陽之氣。


    :


    十一髒,指心、肺、腎、肝、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膽。對“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也”這一句話,曆代中醫學家們有多種解釋。唐代醫學家王冰認為:“膽者,中正剛斷無私偏,故十一髒取決於膽也。”金代的李東垣認為:“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餘髒安之,所以十一髒取決於膽也。”明代的張介賓則解釋說:“足少陽為半表半裏之經,亦日中正之官,又日奇恒之府,所以能通達陰陽,而十一髒皆取決乎此也。”清代的張誌聰解釋說:“膽主甲子,為五運六氣之首,膽氣升則十一髒腑之氣皆升,故取決於膽也。”其中以李東垣和張誌聰的解釋於義為勝。也就是說,膽具有少陽春生之氣,能使髒腑皆受氣,促使機體整體生命活力旺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紅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紅敏並收藏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