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怕天下雨還不出門了嗎?這就是對堅定最好的詮釋。天要下雨,這是絕對而肯定的,就是不知道老天爺什麽時候下雨,什麽時候不下雨。出門歸出門,該出門還是要出門,不論老天爺高不高興下不下雨。


    明知道天要下雨,你跑出去幹啥?誰都不是笨蛋,天下雨就帶雨傘穿雨衣不就完了。實在太大的時候大不了去躲躲也就是了。所以下雨歸下雨,出門歸出門,隻要該出門,那就出去就行了。


    那為什麽還要怕呢?


    無非是怕因為下雨衣服給淋濕了,衣服淋濕了就要換,換下來的衣服就要洗,洗衣服就要用洗衣粉,最重要的是還需要自己動手,這才是最重要的。當然了,還有因為這衣服時我最喜歡最心愛的,怎麽舍得讓雨給淋濕了呢?


    穿雨衣嗎,多醜啊;帶雨傘唄,真麻煩,誰沒事帶個雨傘,雨中漫步不是更浪漫麽?他姥姥的,到底出門還是不出門呢?等你猶豫完了,黃花菜都涼了,哪道菜都甭想趕上。其實反過來想一想,這下雨和出門壓根就是互不搭嘎的兩回事,下雨是自然現象,出門自然是因為需要出門,出門就有事要做。談不上怕不怕,之所以怕,就是因為下雨會給自己帶來一些麻煩。出門遇上下雨又是另一回事了,要麽實在不行躲一躲,打個的也可以,構不成不出門的要件,除非是實在沒必要出門。


    如果實在沒必要出門的話,那下不下雨也不構成出門的要件,反之亦然。遇上這種情況,隻要分清楚該不該出門,有沒有必要就行了,天下雨隻是偶然中的必然現象而已。恰好必須出門的時候,碰上老天爺不高興下雨而已,但是老天要下雨是必然的,正如前文說的那樣,無非什麽時候下,下達還是下小的區別罷了。


    該出門出門,不管有雨沒雨,雨大雨小,莫猶豫即可。


    如果印證到丁逸最近遇到的事情上,其實也一樣的。他之所以一直有這種躁動,其來源就是焦慮與猶疑這些負麵情緒所造成,之所以有身受劫是因為身體本來就有這些問題。這些就好比是老天爺要下雨,是必然的,每個人,就算是修行到了出神入化境界的高手也會有自己的焦慮和猶疑,也曾有暗疾隱疾,無非是他們從中超脫出來,不再因為這些事構成阻礙自己前行的障礙而已。


    人人都有暗疾隱疾,就看什麽時候發作出來;人人都有焦慮等負麵情緒,就看什麽時候影響自己,但是這些和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並無必然聯係,即便有些阻礙,但絕對不是做不成事的借口。這就好比是明明必須出門去接孩子,總不成因為出門遇到下雨,這孩子就不接了吧,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孩子當然還是要接。那遇到下雨怎麽辦?打車開車打傘穿雨衣都是選項,最終的結果就是要把孩子接回家。


    同理,修行精進遇到身受劫怎麽辦?不怎麽辦,想辦法解除這些麻煩就是,無論是吐納以調節經絡,還是運動以強身健體,這些都是選項,最終的結果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因為你現在不解決,將來它還是要出來作怪,比如年老體衰的時候。總之,遇到這種問題,不猶豫,莫退縮即可,如果是這種求證修行的人,連這種念頭都不該有。如果有呢,怎麽辦?不怎麽辦,仔細想清楚,自己是願意被這種一時的困難壓倒呢,還是願意一勞永逸就行了。


    之所以要迎難直上,就是因為這種難關能夠被克服也必須被克服。古人不是說嗎,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遇到困難是必然的,難度大小誰都不知道,如果是絕對無法解決的事情那就不是困難了。好像這世上的事情,除了讓宇宙圍著自己轉,讓地球聽我心意這些事情之外,還沒什麽事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


    病有可治不可治,病人因為病入膏肓當然也會心情不好,行事過激也在所難免,可醫生的職責就是職責,並不因為自己遇上自己力所不能的病就不是醫生,也不因為病人誤解自己就該忘記自己的天賦職責,該咋樣咋樣。有啥事等盡了自己的職責之後再說其餘。就如那也叫上官平的醫生明知道吳天不是東西,即便心裏對他再憤恨,可眼見他驚懼閉氣,痰迷心竅,終究還是要救人。


    這些就是丁逸終於冷靜下來的原因,雖然並不會因為他終於冷靜,並理解了作為醫者該有的心境後,這身受劫就會立即消退。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些醫生安慰病人的話其實照樣也適合自己,劫數說來就來,因為它本來就存在,想要解決這問題,可不是說解決就能解決,修行有修行固有的規則和規律,不急不躁,莫退莫疑才是正確的態度。


    想明白這些之後,丁逸便回到自己住的病房收拾好東西,然後辦理出院手續了。淨化身心的話,在醫院裏可不是最好的地方。從這一日起,丁逸忍受著身體中的痛苦一直堅持每日的定座修煉,就連練劍都沒有少哪怕一分鍾,該上課還是要上課,該去見習的時候還是要去見習。


    楊濟時看著這一切,心裏終於放下來了,雖然見丁逸這麽苦苦熬煉心有不忍,可終究也隻能叮囑他不要猶疑而已,這一點誰都幫不上忙。


    這一堅持,就創下了一個驚掉一地眼球的記錄,丁逸的身受劫竟然纏綿了足足九個月之久,直到第二年七月份,也就是大一下學期結束,剛剛放暑假的時候。這在天下修行各派都沒有見過誰的身受劫能度這麽久的,而這一點也正印證了楊濟時初時的判斷,若是按正常情況來說的話,丁逸的修行至少要半年時間才能破進身受劫,原因就是爐鼎中的缺憾實在太多,受到影響太大了,這無形中也會限製修行的進步的。


    這九個月來,丁逸每日練功不輟,這一天陽曆的七月初七,正是初夏時節,丁逸照常忍者身上的不適在那四合院背後的鬆林裏練劍,七十二式太極劍剛剛打到一半的時候,忽然身體裏一直纏繞的那些不適忽然間莫名其妙退去了,四肢百骸充斥著無比的舒適的感覺,抬頭踢足之間充滿力量感,搞得丁逸極不適應。


    這麽長的曆劫時間,對他也不是全無好處的,至少在定力上,丁逸已經是少有的高手了。定力定念是一種很奇特的東西,說它有卻無形無影,說它沒有卻無處不在,在丁逸度過身受劫之後,神識中竟然能感應到四周所充盈著的旺盛生氣以及弱不可辨的陰氣和穢氣。相比未渡劫之前,已經精深了太多太多了。


    也是從這一日起,楊濟時開始教授他醫門的獨門醫術,循經診脈之術。這種手法其實簡單,就是在切脈的時候以神識透入患者的爐鼎,以曆身受劫的那種心法為根基,以不動的態度去感應病者的體內的真氣的律動。


    在學了這種法訣之後,丁逸忍不住道:“師父,我們醫門的法術都是不是自己找罪受啊?”


    楊濟時笑道:“何出此言啊?”


    “你看著循經診脈術,這哪兒是診脈呢,就是把病人本身的爐鼎經絡作為標靶,然後以自己神識為中轉,將病人的痛苦如實印入自己的感應中。我那個鬱悶,如果對方是得了闌尾炎,那我自己也不跟著常常闌尾炎的滋味嗎?”


    “你笨嗎?闌尾炎這種簡單的望聞問切就能判斷的疾病,哪裏需要用這種神通手段?隻有遇上了疑難雜症,普通手段很難判斷的情況下,這才會用到這種循經診脈術。我們醫門度身受劫的心法叫做‘味苦’,這種循經診脈之法就是以此為根基方能修成的法門,而這種法門也是檢驗自己修行精進情況的一種印證法,你懂不懂?”


    “哦,原來是這樣,那是我想歪了。”丁逸汗顏道。神通這種東西驚世駭俗,施展起來有各種講究和禁忌,是不能隨意用的。醫門之所以叫做醫門,還在於醫術的精深,如果什麽病都需要用到獨門手段的話,那這不是醫門傳人,是神經病了。哪個精神正常的人會無論遇到什麽人都用這循經診脈術去給自己找罪受呢。


    楊濟時看了看牆壁上的石英鍾,道:“以你的根底,學會這循經診脈術並不難,無非需要一些實實在在的經驗而已。明天我要去北京參加醫學學術交流研討會,這門診的事情我就交給你了。反正現在是暑假,你也沒事可幹,就當勤工儉學吧,我已經跟院長打好招呼了。”


    丁逸一愣,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師父,我行嗎?”


    楊濟時語重心長:“你跟著我學醫已經有近一年的時間了吧,很多該教你的,我已經教了。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很多東西是師傅教不了的,需要你自己去消化吸收,然後化為屬於自己的醫術。這個你應該懂的。”


    楊濟時說得沒錯,中醫是一個經驗性極強的門類,並不是看了幾本書,學了幾個方子就能給人看病那麽簡單。在中醫行裏麵,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說法,沒有十年的臨床經驗,按照過去的規矩,連出師的資格都沒有。丁逸無奈,也隻得答應了,他原本還打算回家去看看呢,現在師命不可違,隻能打消這個念頭了。


    見丁逸點頭,楊濟時又繼續道:“還有一點,我一直沒有跟你說過。你一直所修的法門,都是‘大方諸宮服日月芒法’,這種功夫自然不是邪道,而且簡單易操作,這是它的優勢。但是我們醫門也自有正傳法訣,而到如今為止,我傳授你的都隻是相應境界的心法,卻並未傳授我們醫門的根本法。”


    “師父的意思是……”


    “我們醫門的傳世法訣叫做《醫門宗鑒》,其中自有秘法。你是想現在就開始學呢,還是等你大成真人以後再重頭印證得失呢?”


    丁逸想也不想地道:“師父,我選擇後者。要說各次第秘法印證指引,其實我並不缺,二來這‘大方諸宮服日月芒法’畢竟是引我再入修行的緣起,所謂有始有終吧,這是我的想法。”


    楊濟時點點頭道:“我了解你的性格,其實這問題根本不必問的。你所學的東西修成之後自有妙用,也在當世各派傳世法訣之下,無非少了各次第境界的指引和講解而已。不過你最不缺的就是這個,前世各次第境界早已了然於心,再無疑惑處,隻要沒有什麽大的意外,修至大成是沒什麽問題的。不過我如果猜得沒錯,你的前世所修是劍仙之術,對不對?”


    “是這樣的,隻是弟子……”


    “我沒有要你重新拿起它。我的意思是既然這‘大方諸宮服日月芒法’是傳統的丹道之術,那麽你就索性依照道家丹道次第來依次修行,這樣也就免了很多彎路。”


    這個不錯的建議啊。度過身受劫以後,五髒六腑功能達到最佳狀態,若以丹道境界來類比,則是“五氣朝元”的境界,而在五氣朝元境界之後的修法,則是求神氣固結,神識化元。如果撇開各次第心法不說,在市麵上都能找到通往這個境界的法門。前輩就是前輩,這一指點,可讓丁逸眼前一亮,仿佛指路明燈一般。


    隻聽丁逸想了想,道:“若說依丹道修行的話,世間傳世道法以正一門三十六洞天丹道為首,各次第境界指引十分嚴密而完備。其次就是東華先生鍾離權的九轉金丹直指,也是相當不錯的修行法門。”


    說到這裏,楊濟時和丁逸對視一眼,異口同聲道:“鍾呂傳道集!”


    《鍾呂傳道集》中所載,乃是漢鍾離和呂洞賓之間的一些對話和問論,也涵蓋道家丹道的要旨,乃是道教奉為經典的一部丹經。而之所以想到這《鍾呂傳道集》還和一個傳說有關,那就是相傳正一門祖師正一真人的師父就是八仙中的漢鍾離,而呂洞賓則是正一真人的八門化身之一,那麽如果這傳說是真的,那麽正一門和東華門的丹道修行,應該能從中窺見端倪。當然了,傳說固然是傳說,最重要的是《鍾呂傳道集》中所載丹道修行非常完備,自成係統,除了萬古丹經王的《參同契》和紫陽真人張伯端的《悟真篇》之外,就得數這《鍾呂傳道集》了。


    說到這裏,楊濟時彎腰從抽屜裏拿出一本線狀古籍道:“真是巧了,我這裏恰好就收藏著***光年間翻刻的《鍾呂傳道集》,你可要收好了,為這個我可花了不少的代價呢。”


    到底是不是巧了,這誰都說不好,說不定就是楊濟時專門去收集的。拿在手中,丁逸隻覺得這書有千斤重。


    第二天,楊濟時就離開南湘去了北京,而丁逸則開始了他這一聲第一次的坐堂的經曆,每天除了定式坐診看病之外,就是鞏固自己現有修行境界。修行是急不得的,無論做什麽都要根基穩固,這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向前,不至於出什麽問題。很多人以為丁逸拿到鍾呂傳道集就會急不可耐的去學習,其實不然,鞏固自己現有境界的修行是極其重要的。


    再說,那《鍾呂傳道集》畢竟不是真正的修行秘訣,隻是對丹道修行次第的一個總概和介紹,缺少很多關鍵性的東西,對於丁逸來說其實隻能算是一個參考而已。這些缺失的關鍵部位,就要依靠他自己的前世見知中的經驗來彌補,而且還不敢保證這些經驗是不是一定就有用。也正因為這樣,才更加急不得。


    所以,直到楊濟時走了之後的第十天,丁逸覺得自己境界已經徹底穩固之後,這才翻開了那本楊濟時給他的古籍。翻開書的一瞬間,丁逸眼眶濕潤了。因為那書上的很多地方都被楊濟時做了標注,提醒他到底有什麽地方要注意,什麽地方可以借用等等,甚至還有很多自己在各次第的修行經驗和心得。可見其中花了多少心思,實在難以言述。


    不過就在此時,忽然丁逸放在桌子上的手機響了,一看號碼,丁逸怔了怔,心道:“怎麽會是她?”


    你道是誰?正是近一年前,丁逸在鼎湖邊上英雄救美的顏菲兒。顏菲兒事後並沒有去見丁逸,而是給他留了個手機號,說是以後會去找他的。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丁逸的手機號一直沒換。希望這顏菲兒真的會來找自己。而他卻並沒有拿到手機號就急吼吼地去聯係人家,畢竟對方沒有主動聯係自己,就是不太方便,沒必要去自討沒趣。挾恩圖報更不是丁逸的性格,因此都快一年了,丁逸從沒有聯係過顏菲兒,連個短信都沒發過。


    連忙接起來,丁逸道:“你終於給我打電話啦。”這句話其實丁逸在心底裏盼了很久,隻是沒想到激動之下,居然張口就來。


    那邊顏菲兒的聲音有些憔悴:“對不起,我……”


    丁逸連忙打斷:“沒關係沒關係,我沒其他意思,就是有些激動而已,嘿嘿,激動而已。”


    顏菲兒道:“你沒怪我就好了,嗯,丁逸,請問你最近有時間嗎,我想找你聊聊。”


    丁逸哪兒能沒時間,就算沒時間擠也要擠出來:“有時間,有時間,什麽時候,你說吧。”


    顏菲兒想了想:“三天後吧,我會去找你,到時候我們再約具體地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醫門仙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玄同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玄同先生並收藏醫門仙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