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飛揚和蘇雅芝對視一眼,兩條濃濃的劍眉衝著佳人神氣的抖動了一下。
那得意洋洋的眼神似乎在向蘇雅芝炫耀著成績。
隨即方飛揚微笑著對顧明全說道:“看來顧總是玩刀劍的行家,到時候我這把劍怎麽除去銅鏽,修複殘缺的方法還要多請教顧總了。不過,買賣的事情就算了,今天這把古劍剛到手還沒有捂熱呢,我打算留著多研究學習...”
顧明全聽見方飛揚的委婉的拒絕,又看著麵前這個年輕人絲毫不為所動的表情,他自己也是一臉的無奈,卻似乎又不甘心就這樣放棄。
“嗬嗬,兄弟,我如果把價格出到一百萬呢?”顧明全苦澀的笑了笑,艱難的喊出一個價錢。
“一百萬?!!”方飛揚沒有說話,旁邊的蘇雅芝卻是驚呼了一聲。
看來這次她男朋友再次鴻運當頭,不但是撿漏成功,而且還是驚天大漏。
這臭家夥運氣怎麽這麽好?
蘇雅芝對古代兵器的收藏理解不深,她搞不懂這把長約二尺二寸、鐵鏽斑駁,又其貌不揚的古劍為什麽讓顧先生這樣的堅持,報價接連翻翻,就像筋鬥雲一樣。
方飛揚倒是心態平和,沉穩不驚。
不要說顧明全報價一百萬,就是在翻個十倍變成一千萬,方大老板也不放在眼裏。他嘴角揚起一絲意味深長的微笑,淡然的說道:
“顧總,我想有關價錢的事情我們就不需要在討論下去了,好不好?這東西我是真的很喜歡,您出再多的價錢我都不會賣,如果可以的話,咱們下麵可以聊一下這把古劍的故事,我也想漲漲見識,嘿嘿...”
“故事,這把滿身紅鏽跡的短劍會有什麽故事?兄弟你開玩笑了吧!”
顧明全的臉上閃過一絲異常的慌亂,臉色有點不自然。
“哦?沒有嗎...嗬嗬...沒有,那就算了。”方飛揚一雙明亮的眼睛淡淡的掃了顧明全一眼,眼神看似平淡無奇,卻又深邃有力,仿佛能洞察一切。
這位顧先生在方飛揚的注視下,顯得更加底氣不足了。
這時陳學之老爺子輕輕的挪動了腳步,伸手拍了拍顧明全的肩膀,大聲說道:“好了,明全啊,我想你可能還沒有好好的認識這口中的這位小兄弟吧。也怪我,還沒有來得及給你倆介紹一下。方飛揚就是宋龍山的關門弟子,他可是這一年來,咱們古玩界冉冉上升的一顆新星啊。你想從方飛揚手裏買個漏兒,怕是沒那麽容易。”
“啊?什麽?他是宋老先生的徒弟?”顧明全睜大眼睛,驚訝的問道。
陳學之微笑著,點頭回應:“是啊,別看他年紀輕輕,私人收藏中可不乏一些國寶重器。上次你在我家看見那件春秋戰國時期的吳王夫差自用矛就是小方的私人藏品,我這個老頭子隻不過是幫忙修複而已,修好了還要還給人家的。”
顧明全聞言,再次重新打量了方飛揚一番,過了半晌,這才說道:“方兄弟真是詮釋了一句古語‘英雄出少年”,佩服佩服啊。看來今天我是注定與這把龍泉劍無緣了...這把劍方兄弟請收好吧,務必好好珍藏呀,因為咱們國內的名劍已經是鳳毛麟角,珍稀無比了。”
方飛揚麵對顧明全的誇讚,剛想低調的謙讓幾句,但是對方後半句中的“龍泉劍”讓他身軀一震,神色動容。
“龍泉劍??...”
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從顧明全嘴裏說出來,讓陳老和蘇雅芝也將注意力投注過來。
“這把古劍果然有故事,既然顧總能這種麵目全非的形態外觀上辨認出這把古劍的名字,定是對龍泉劍的研究很深。所以顧總給我們講解講解,讓我也乘此機會學習學習。”
“好吧,咱們找個地方坐下來,慢慢說,這把劍的故事可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得清的...”
顧明全今年四十不惑,從小接觸古董古玩收藏。在這個行業也算是天賦柄然的人物,在他這個年紀能擔任華夏收藏家協會的理事,對於協會的運營有關鍵話語權,是非常讓外人羨慕的一件事。
同時他在刀劍收藏領域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的條件,因為他們顧家是刀劍鍛造的世家。顧明全是顧家鍛造技藝第十四代傳人、是一位古兵器修複師,他自己還是刀劍藝術委員會顧問、刀劍修複與研磨委員會主任委員。
圈內玩刀劍的人都戲稱顧明全為“名匠”。
一行人一邊走一邊繼續交談著,陳學之也向方飛揚仔細的介紹了一下顧明全。
方飛揚這才知道,原來身旁的這個中年人在刀劍兵器領域上竟然這麽厲害。看來這次真的是撞了大運,不但撿了一把名劍,還碰見了一位刀劍名家。
其實,此時的顧明全還是完全放棄收購這把龍泉劍的念頭。但是人家也是有頭有臉的修複大師,不好意過於執著,隻能先把事情緩一緩。
於是他就和方飛揚先談一談這把長約二尺二寸,寬度約兩寸,劍柄的木柄已經完全腐爛,滿身鏽跡的古劍。
“龍泉劍,亦稱七星劍,產於浙江龍泉縣。在北宋時期,龍泉古城的鑄劍業盛極一時,劍鋪林立,比比皆是,成了歐冶子時代之後的又一個鼎盛時期。元、明兩代,鑄劍業在龍泉世代相襲。如今在香港的“萬劍山莊”,至今仍珍藏著元、明時期的龍泉寶劍。”
顧明全繼續慢條斯理的緩緩講訴著。
“清末民國時期,龍泉的鑄劍匠人在寶劍的質量、包裝和文化內涵上下了很大功夫,使龍泉寶劍的獨特工藝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廣為武術愛好者和藝術鑒賞家所青睞。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恢複龍泉寶劍這一傳統工藝品的生產和發展工作。由於龍泉寶劍名揚四海,國家將其列入國禮。萬字號寶劍廠、沈廣隆劍鋪、阿金劍鋪等相繼恢複與成立,曆經滄桑的龍泉鑄劍業得以複興。”
“方兄弟花五百元撿漏到手的這把看似破爛的古劍,應該就是民國三年,善於打造龍泉寶劍的‘沈廣隆’劍鋪頭號匠師沈庭章所鑄造。”
那得意洋洋的眼神似乎在向蘇雅芝炫耀著成績。
隨即方飛揚微笑著對顧明全說道:“看來顧總是玩刀劍的行家,到時候我這把劍怎麽除去銅鏽,修複殘缺的方法還要多請教顧總了。不過,買賣的事情就算了,今天這把古劍剛到手還沒有捂熱呢,我打算留著多研究學習...”
顧明全聽見方飛揚的委婉的拒絕,又看著麵前這個年輕人絲毫不為所動的表情,他自己也是一臉的無奈,卻似乎又不甘心就這樣放棄。
“嗬嗬,兄弟,我如果把價格出到一百萬呢?”顧明全苦澀的笑了笑,艱難的喊出一個價錢。
“一百萬?!!”方飛揚沒有說話,旁邊的蘇雅芝卻是驚呼了一聲。
看來這次她男朋友再次鴻運當頭,不但是撿漏成功,而且還是驚天大漏。
這臭家夥運氣怎麽這麽好?
蘇雅芝對古代兵器的收藏理解不深,她搞不懂這把長約二尺二寸、鐵鏽斑駁,又其貌不揚的古劍為什麽讓顧先生這樣的堅持,報價接連翻翻,就像筋鬥雲一樣。
方飛揚倒是心態平和,沉穩不驚。
不要說顧明全報價一百萬,就是在翻個十倍變成一千萬,方大老板也不放在眼裏。他嘴角揚起一絲意味深長的微笑,淡然的說道:
“顧總,我想有關價錢的事情我們就不需要在討論下去了,好不好?這東西我是真的很喜歡,您出再多的價錢我都不會賣,如果可以的話,咱們下麵可以聊一下這把古劍的故事,我也想漲漲見識,嘿嘿...”
“故事,這把滿身紅鏽跡的短劍會有什麽故事?兄弟你開玩笑了吧!”
顧明全的臉上閃過一絲異常的慌亂,臉色有點不自然。
“哦?沒有嗎...嗬嗬...沒有,那就算了。”方飛揚一雙明亮的眼睛淡淡的掃了顧明全一眼,眼神看似平淡無奇,卻又深邃有力,仿佛能洞察一切。
這位顧先生在方飛揚的注視下,顯得更加底氣不足了。
這時陳學之老爺子輕輕的挪動了腳步,伸手拍了拍顧明全的肩膀,大聲說道:“好了,明全啊,我想你可能還沒有好好的認識這口中的這位小兄弟吧。也怪我,還沒有來得及給你倆介紹一下。方飛揚就是宋龍山的關門弟子,他可是這一年來,咱們古玩界冉冉上升的一顆新星啊。你想從方飛揚手裏買個漏兒,怕是沒那麽容易。”
“啊?什麽?他是宋老先生的徒弟?”顧明全睜大眼睛,驚訝的問道。
陳學之微笑著,點頭回應:“是啊,別看他年紀輕輕,私人收藏中可不乏一些國寶重器。上次你在我家看見那件春秋戰國時期的吳王夫差自用矛就是小方的私人藏品,我這個老頭子隻不過是幫忙修複而已,修好了還要還給人家的。”
顧明全聞言,再次重新打量了方飛揚一番,過了半晌,這才說道:“方兄弟真是詮釋了一句古語‘英雄出少年”,佩服佩服啊。看來今天我是注定與這把龍泉劍無緣了...這把劍方兄弟請收好吧,務必好好珍藏呀,因為咱們國內的名劍已經是鳳毛麟角,珍稀無比了。”
方飛揚麵對顧明全的誇讚,剛想低調的謙讓幾句,但是對方後半句中的“龍泉劍”讓他身軀一震,神色動容。
“龍泉劍??...”
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從顧明全嘴裏說出來,讓陳老和蘇雅芝也將注意力投注過來。
“這把古劍果然有故事,既然顧總能這種麵目全非的形態外觀上辨認出這把古劍的名字,定是對龍泉劍的研究很深。所以顧總給我們講解講解,讓我也乘此機會學習學習。”
“好吧,咱們找個地方坐下來,慢慢說,這把劍的故事可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得清的...”
顧明全今年四十不惑,從小接觸古董古玩收藏。在這個行業也算是天賦柄然的人物,在他這個年紀能擔任華夏收藏家協會的理事,對於協會的運營有關鍵話語權,是非常讓外人羨慕的一件事。
同時他在刀劍收藏領域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的條件,因為他們顧家是刀劍鍛造的世家。顧明全是顧家鍛造技藝第十四代傳人、是一位古兵器修複師,他自己還是刀劍藝術委員會顧問、刀劍修複與研磨委員會主任委員。
圈內玩刀劍的人都戲稱顧明全為“名匠”。
一行人一邊走一邊繼續交談著,陳學之也向方飛揚仔細的介紹了一下顧明全。
方飛揚這才知道,原來身旁的這個中年人在刀劍兵器領域上竟然這麽厲害。看來這次真的是撞了大運,不但撿了一把名劍,還碰見了一位刀劍名家。
其實,此時的顧明全還是完全放棄收購這把龍泉劍的念頭。但是人家也是有頭有臉的修複大師,不好意過於執著,隻能先把事情緩一緩。
於是他就和方飛揚先談一談這把長約二尺二寸,寬度約兩寸,劍柄的木柄已經完全腐爛,滿身鏽跡的古劍。
“龍泉劍,亦稱七星劍,產於浙江龍泉縣。在北宋時期,龍泉古城的鑄劍業盛極一時,劍鋪林立,比比皆是,成了歐冶子時代之後的又一個鼎盛時期。元、明兩代,鑄劍業在龍泉世代相襲。如今在香港的“萬劍山莊”,至今仍珍藏著元、明時期的龍泉寶劍。”
顧明全繼續慢條斯理的緩緩講訴著。
“清末民國時期,龍泉的鑄劍匠人在寶劍的質量、包裝和文化內涵上下了很大功夫,使龍泉寶劍的獨特工藝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廣為武術愛好者和藝術鑒賞家所青睞。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恢複龍泉寶劍這一傳統工藝品的生產和發展工作。由於龍泉寶劍名揚四海,國家將其列入國禮。萬字號寶劍廠、沈廣隆劍鋪、阿金劍鋪等相繼恢複與成立,曆經滄桑的龍泉鑄劍業得以複興。”
“方兄弟花五百元撿漏到手的這把看似破爛的古劍,應該就是民國三年,善於打造龍泉寶劍的‘沈廣隆’劍鋪頭號匠師沈庭章所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