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熙載點點頭,說道:“你明白就好,我現在替你向皇宮送上拜帖,之後的一切,你自己看著辦吧。楊玖,蜀軍招安的事情,也畢竟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成果,希望你不要讓它夭折了。”
楊玖深深吸一口氣,心中更是明白石熙載的這一番話,就是在提醒楊玖,蜀軍招安這件事情,絕對不會輕易成功,恐怕要多經幾番波折了,而在朝廷中的波折,一不小心就是被摔成粉身碎骨的結局。
楊玖告別石熙載,回到天波府,跟在佘太君身邊,跟佘太君講述著這些天來的遭遇,卻是心不在焉,腦子裏紛亂一片,總是不斷地問自己,招安的事情到底能成功嗎?如果失敗了,李月娥該怎麽辦?自己又該怎麽辦?
第二天清早,天子早朝完畢,就傳下聖旨到天波府,宣召楊玖覲見。
楊玖穿上自己樞密院承旨使的官服,戴好官帽,臨走前,佘太君滿臉笑容地給楊玖整理好衣服,送楊玖出了天波府,登上皇上派來的禦車。
坐著馬車,一直駛到了皇宮,楊玖然後下車,在一個太監的帶路下,走進了大宋王朝的核心,這一座豪華巨大的皇宮。
此時還有些一些早朝的大臣沒有離開,正在皇宮裏三兩個結伴,一邊走一邊談論著一些事情。
那些大臣見到一個太監領著楊玖進入皇宮,紛紛投來疑惑的目光。
尤其是看到楊玖身上的官服,不過是一個正七品的小官,居然能夠被皇上召見,紛紛議論起來。
“陳大人,這個年輕人是誰?你認識嗎?”
“唉,王大人,你難道不知道嗎,這個人就是京城那個夜晚的小魔王,尹皇後就是栽在他的手裏,被他搶先一步,拉攏了王公公,才讓宰相在一夜之間,將尹皇後的勢力鏟除了個幹淨。”
“什麽,他就是那個小魔頭?”
“原來就是他,居然這麽年輕。張大人,我聽說他是天波府第九個兒子,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沒錯,這小魔頭叫楊玖。京城守衛戰的時候,不知金鱗幫哪個小混混不開眼得罪了他,被他帶領士兵跑到東城,足足拆了金鱗幫五座生意樓,最後金鱗幫那些人硬是忍著沒敢出來招惹他。這小魔頭拆了五座樓見不到人,心中不解氣,更是在牌坊樓上衝著整個東城大吼了一聲,說是要挖人家的祖墳,幹人家的妻女,嚇得金鱗幫的大當家當天夜晚就攜家帶口的逃出了京城。”
“這麽囂張?他難道不怕犯下眾怒嗎?”
“唉,鐵大人,你有所不知。天波府一家子老實人,偏偏出了這麽一個小魔王,在那個夜晚帶著士兵跑到西城一戶挨著一戶抄家,當天夜晚京城中但凡是有些官職的,無不在心中祈禱老天保佑,把那個小魔頭快快趕走……”
“咳咳,曹大人,那個小魔頭看過來了……”
楊玖看著那些大臣立馬背過身去,抄起頭挺起胸一幅傲然的神色,心中隻感覺好笑,也沒有說什麽
跟著太監過了崇政殿,來到皇帝的上書房延和殿,偌大的一座宮殿中,一排排的書架擺放著古色古香的線裝書,在書架包圍中,一個身穿龍袍的中年人正躺在椅子上閉目養神。
楊玖被安排站在門口,然後那個太監進去低聲稟告:“皇上,楊玖到了。”
楊玖隻聽裏麵傳出一個低沉的聲音,像是一連多日的日夜操勞,又像是天生的一幅低沉的嗓子:“讓他進來。”
太監走出來,低聲說道:“楊大人,皇上有請。”
楊玖衝太監點點頭,然後進去,看到右側一張古桌後麵的皇帝,下拜道:“微臣樞密院承旨使兼西川巡檢使楊玖,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
楊玖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站起來,雖然前世看過不少皇帝,但那畢竟是假的,而眼前這位可是實實在在的大宋國的皇帝,而且在曆史中也是份量十足的皇帝,整個大宋王朝三百年曆史,出色的皇帝也就趙匡胤和趙光義兩個而已。
而現在,楊玖的眼前,就擺著一個趙光義,實實在在的趙光義,不得不讓楊玖心中上下打鼓。
趙光義麵容雍肥,臉相普通,但是眉宇見的那一股帝王之氣,卻是毫無保留的側露出來,一看就給人不平凡的感覺。
趙光義上下打量著楊玖,突然露出很親切的笑容:“你就是楊玖?楊業的第九個兒子?”
楊玖下拜道:“正是微臣。”
趙光義感歎著說道:“真不愧是楊令公的兒子……朕當年果然沒有看錯他,楊玖,你知道你父親在這次北伐中,帶給朕多少驚喜嗎?”
楊玖非常老實的回答:“不知道。”
趙光義笑嗬嗬地說道:“這一次北伐,雖然東路軍失利,但是西路軍卻在楊令公的勇猛衝鋒下,一路相繼攻克雲、朔、寰、應四州,遼軍北院大王耶律斜軫被令公殺得連連後退,損兵折將,真是讓朕甚感欣慰,甚感欣慰,哈哈哈……”
楊玖聽趙光義誇讚自己老爹,卻始終都高興不起來,隻是牽動嘴角,不自然地笑笑。
趙光義大笑完,看楊玖麵色不見任何喜色,歎一聲,說道:“朕知道你現在真為老令公的處境擔憂,但是你放心吧,老令公絕對不會有事的。”
楊玖感激地說道:“謝皇上吉言。”
趙光義也自覺沒趣,說道:“好了,說正事吧。你先給朕講講,你在成都的經曆。”
楊玖深吸一口氣,開始緩緩地給趙光義講開了自己在成都中的一係列經曆,說自己如何孤身入敵營,以自身智慧贏取李順的信任,經過一係列的艱苦鬥爭,最終說服了李順接受招安,並且寫下了文書。
接著,楊玖雙手呈上李順的招安文書。
趙光義聽得頻頻點頭,接過楊玖的文書,打開細細看了起來。
看完之後,趙光義抬起頭,卻見楊玖不知何時跪在地上,問道:“你這是做什麽?”
楊玖跪伏在地上,聲音哽咽道:“皇上,臣在前往成都所見,西川百姓都是淳樸善良之輩,他們每天辛勤勞作,早起晚歸,生活順應天時,所需依靠地利,每天都仍然朝拜著天子,祈求著皇天,希望賜予他們平安生活,安穩容身之所。臣一路上見到這番景象,忍不住感歎良多,臣想,這些對生活從來都不懂得要求,隻希望能夠過上一個安穩生活的百姓,我們如果連這一點都不能滿足他們,我們又有何臉麵妄自稱臣?
那些蜀軍士兵,不過是因為博買務的弊政被逼的沒有活路,才起義造反的。如今博買務已經取消,蜀地人民安居樂業,無心打仗,正是天子施恩降福的時候,萬望皇上不要再起兵征伐了。”
楊玖一番長談,直把趙光義說得連連點頭,也是感歎道:“是朕的過錯,是朕的失誤。真本想著西川織錦繁秀,可以用來造福更多百姓,才置辦了博買務,沒想到卻被一些逆臣鑽了空擋,搞出這麽大的事情來。唉……楊玖,你先起來。”
楊玖很想用電視劇裏“你不答應我就不起來”那一招,再裝逼一回,但是楊玖知道趙光義這種人絕對不會吃這一套,還是老老實實地站起來,妝模作樣地用衣袖擦了擦眼角的淚水,看向趙光義。
趙光宇高深莫測地一笑,說道:“你的一番苦心,朕明白了。你先下去吧,朕明天會給你一個答複。”
楊玖立馬又叩謝皇恩,退下了。
出皇宮的時候,還是原來那個太監領著楊玖,隻是對楊玖的態度卻變了幾分:“楊大人,不知道跟皇上談的怎麽樣?”
楊玖隨意說道:“皇上沒有當下做出答複,隻是讓我先退下來。”
太監滿是欣喜地說道:“那就要恭喜楊大人了,但凡是皇上當下不否決的事情,一般最後都會答應。”
楊玖心事重重地一笑,還以為是這太監安慰自己的話,沒有當真。
第二天早朝,楊玖被皇上傳召,破例入宮聽朝。
李順的招安文書,被趙光義拿在朝堂上,讓大家研究。
趙光義問眾位大臣的意見,眾位大臣在這件事上,出奇的一致讚同招安。之後,趙光義詢問招安蜀軍的具體事宜,該派哪位大臣前去。
結果沒有人敢回答。
在蜀軍這一塊,所有人都怕一回答就被趙光義懷疑跟趙普有關係。
誰都知道,京城保衛站中,趙普借著抵禦蜀軍攻城的機會,除掉了很多異己,也同時借機安插了自己不少同黨,要是在這個時候上言,隻會被皇帝懷疑趙普的勢力想要收取功勞。
就這樣,偌大的朝堂僵持了起來,一直過了許久,皇帝連聲問了三遍,剛剛任命的參知政事,宰相趙鎔終於開口了,說可以讓他的部下孫權局去。然後一番扯淡,說孫權局曾經在蜀地任職,熟悉蜀地民風民俗等一番扯逼話,最後皇帝居然答應了。
楊玖在朝堂的一個角落裏始終都默默地聽著,直至最後散朝,心中已經涼了一大半。
趙光義最終還是信不過楊玖,在與李順洽談招安事宜的事情上,楊玖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整個招安的事情,就是楊玖一手策劃出來的。
然而趙光義卻幾乎想都沒有想過楊玖,最後任命孫權局為成都招安使的時候,似乎又突然想起了楊玖,任命楊玖為招安副使,陪同孫權局到成都談判。
楊玖心中早已經灰冷了一片,領旨之後,出了皇宮,忍不住想著:好在現在皇上已經恩準了招安。大局已經定下了,至於談判招安的具體事宜,這種能立功的機會自然不會給自己這無根無底的小官。
想到這裏,楊玖感覺心情舒暢不少,回到天波府,把事情大概的跟佘太君說明,然後準備一番,就要再次啟程,跟孫權局到成都了。
臨走前,楊玖叮囑佘太君,一旦有老爹的消息,就立馬派人送信到成都,並且留下了自己在成都的地址。
楊玖深深吸一口氣,心中更是明白石熙載的這一番話,就是在提醒楊玖,蜀軍招安這件事情,絕對不會輕易成功,恐怕要多經幾番波折了,而在朝廷中的波折,一不小心就是被摔成粉身碎骨的結局。
楊玖告別石熙載,回到天波府,跟在佘太君身邊,跟佘太君講述著這些天來的遭遇,卻是心不在焉,腦子裏紛亂一片,總是不斷地問自己,招安的事情到底能成功嗎?如果失敗了,李月娥該怎麽辦?自己又該怎麽辦?
第二天清早,天子早朝完畢,就傳下聖旨到天波府,宣召楊玖覲見。
楊玖穿上自己樞密院承旨使的官服,戴好官帽,臨走前,佘太君滿臉笑容地給楊玖整理好衣服,送楊玖出了天波府,登上皇上派來的禦車。
坐著馬車,一直駛到了皇宮,楊玖然後下車,在一個太監的帶路下,走進了大宋王朝的核心,這一座豪華巨大的皇宮。
此時還有些一些早朝的大臣沒有離開,正在皇宮裏三兩個結伴,一邊走一邊談論著一些事情。
那些大臣見到一個太監領著楊玖進入皇宮,紛紛投來疑惑的目光。
尤其是看到楊玖身上的官服,不過是一個正七品的小官,居然能夠被皇上召見,紛紛議論起來。
“陳大人,這個年輕人是誰?你認識嗎?”
“唉,王大人,你難道不知道嗎,這個人就是京城那個夜晚的小魔王,尹皇後就是栽在他的手裏,被他搶先一步,拉攏了王公公,才讓宰相在一夜之間,將尹皇後的勢力鏟除了個幹淨。”
“什麽,他就是那個小魔頭?”
“原來就是他,居然這麽年輕。張大人,我聽說他是天波府第九個兒子,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沒錯,這小魔頭叫楊玖。京城守衛戰的時候,不知金鱗幫哪個小混混不開眼得罪了他,被他帶領士兵跑到東城,足足拆了金鱗幫五座生意樓,最後金鱗幫那些人硬是忍著沒敢出來招惹他。這小魔頭拆了五座樓見不到人,心中不解氣,更是在牌坊樓上衝著整個東城大吼了一聲,說是要挖人家的祖墳,幹人家的妻女,嚇得金鱗幫的大當家當天夜晚就攜家帶口的逃出了京城。”
“這麽囂張?他難道不怕犯下眾怒嗎?”
“唉,鐵大人,你有所不知。天波府一家子老實人,偏偏出了這麽一個小魔王,在那個夜晚帶著士兵跑到西城一戶挨著一戶抄家,當天夜晚京城中但凡是有些官職的,無不在心中祈禱老天保佑,把那個小魔頭快快趕走……”
“咳咳,曹大人,那個小魔頭看過來了……”
楊玖看著那些大臣立馬背過身去,抄起頭挺起胸一幅傲然的神色,心中隻感覺好笑,也沒有說什麽
跟著太監過了崇政殿,來到皇帝的上書房延和殿,偌大的一座宮殿中,一排排的書架擺放著古色古香的線裝書,在書架包圍中,一個身穿龍袍的中年人正躺在椅子上閉目養神。
楊玖被安排站在門口,然後那個太監進去低聲稟告:“皇上,楊玖到了。”
楊玖隻聽裏麵傳出一個低沉的聲音,像是一連多日的日夜操勞,又像是天生的一幅低沉的嗓子:“讓他進來。”
太監走出來,低聲說道:“楊大人,皇上有請。”
楊玖衝太監點點頭,然後進去,看到右側一張古桌後麵的皇帝,下拜道:“微臣樞密院承旨使兼西川巡檢使楊玖,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
楊玖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站起來,雖然前世看過不少皇帝,但那畢竟是假的,而眼前這位可是實實在在的大宋國的皇帝,而且在曆史中也是份量十足的皇帝,整個大宋王朝三百年曆史,出色的皇帝也就趙匡胤和趙光義兩個而已。
而現在,楊玖的眼前,就擺著一個趙光義,實實在在的趙光義,不得不讓楊玖心中上下打鼓。
趙光義麵容雍肥,臉相普通,但是眉宇見的那一股帝王之氣,卻是毫無保留的側露出來,一看就給人不平凡的感覺。
趙光義上下打量著楊玖,突然露出很親切的笑容:“你就是楊玖?楊業的第九個兒子?”
楊玖下拜道:“正是微臣。”
趙光義感歎著說道:“真不愧是楊令公的兒子……朕當年果然沒有看錯他,楊玖,你知道你父親在這次北伐中,帶給朕多少驚喜嗎?”
楊玖非常老實的回答:“不知道。”
趙光義笑嗬嗬地說道:“這一次北伐,雖然東路軍失利,但是西路軍卻在楊令公的勇猛衝鋒下,一路相繼攻克雲、朔、寰、應四州,遼軍北院大王耶律斜軫被令公殺得連連後退,損兵折將,真是讓朕甚感欣慰,甚感欣慰,哈哈哈……”
楊玖聽趙光義誇讚自己老爹,卻始終都高興不起來,隻是牽動嘴角,不自然地笑笑。
趙光義大笑完,看楊玖麵色不見任何喜色,歎一聲,說道:“朕知道你現在真為老令公的處境擔憂,但是你放心吧,老令公絕對不會有事的。”
楊玖感激地說道:“謝皇上吉言。”
趙光義也自覺沒趣,說道:“好了,說正事吧。你先給朕講講,你在成都的經曆。”
楊玖深吸一口氣,開始緩緩地給趙光義講開了自己在成都中的一係列經曆,說自己如何孤身入敵營,以自身智慧贏取李順的信任,經過一係列的艱苦鬥爭,最終說服了李順接受招安,並且寫下了文書。
接著,楊玖雙手呈上李順的招安文書。
趙光義聽得頻頻點頭,接過楊玖的文書,打開細細看了起來。
看完之後,趙光義抬起頭,卻見楊玖不知何時跪在地上,問道:“你這是做什麽?”
楊玖跪伏在地上,聲音哽咽道:“皇上,臣在前往成都所見,西川百姓都是淳樸善良之輩,他們每天辛勤勞作,早起晚歸,生活順應天時,所需依靠地利,每天都仍然朝拜著天子,祈求著皇天,希望賜予他們平安生活,安穩容身之所。臣一路上見到這番景象,忍不住感歎良多,臣想,這些對生活從來都不懂得要求,隻希望能夠過上一個安穩生活的百姓,我們如果連這一點都不能滿足他們,我們又有何臉麵妄自稱臣?
那些蜀軍士兵,不過是因為博買務的弊政被逼的沒有活路,才起義造反的。如今博買務已經取消,蜀地人民安居樂業,無心打仗,正是天子施恩降福的時候,萬望皇上不要再起兵征伐了。”
楊玖一番長談,直把趙光義說得連連點頭,也是感歎道:“是朕的過錯,是朕的失誤。真本想著西川織錦繁秀,可以用來造福更多百姓,才置辦了博買務,沒想到卻被一些逆臣鑽了空擋,搞出這麽大的事情來。唉……楊玖,你先起來。”
楊玖很想用電視劇裏“你不答應我就不起來”那一招,再裝逼一回,但是楊玖知道趙光義這種人絕對不會吃這一套,還是老老實實地站起來,妝模作樣地用衣袖擦了擦眼角的淚水,看向趙光義。
趙光宇高深莫測地一笑,說道:“你的一番苦心,朕明白了。你先下去吧,朕明天會給你一個答複。”
楊玖立馬又叩謝皇恩,退下了。
出皇宮的時候,還是原來那個太監領著楊玖,隻是對楊玖的態度卻變了幾分:“楊大人,不知道跟皇上談的怎麽樣?”
楊玖隨意說道:“皇上沒有當下做出答複,隻是讓我先退下來。”
太監滿是欣喜地說道:“那就要恭喜楊大人了,但凡是皇上當下不否決的事情,一般最後都會答應。”
楊玖心事重重地一笑,還以為是這太監安慰自己的話,沒有當真。
第二天早朝,楊玖被皇上傳召,破例入宮聽朝。
李順的招安文書,被趙光義拿在朝堂上,讓大家研究。
趙光義問眾位大臣的意見,眾位大臣在這件事上,出奇的一致讚同招安。之後,趙光義詢問招安蜀軍的具體事宜,該派哪位大臣前去。
結果沒有人敢回答。
在蜀軍這一塊,所有人都怕一回答就被趙光義懷疑跟趙普有關係。
誰都知道,京城保衛站中,趙普借著抵禦蜀軍攻城的機會,除掉了很多異己,也同時借機安插了自己不少同黨,要是在這個時候上言,隻會被皇帝懷疑趙普的勢力想要收取功勞。
就這樣,偌大的朝堂僵持了起來,一直過了許久,皇帝連聲問了三遍,剛剛任命的參知政事,宰相趙鎔終於開口了,說可以讓他的部下孫權局去。然後一番扯淡,說孫權局曾經在蜀地任職,熟悉蜀地民風民俗等一番扯逼話,最後皇帝居然答應了。
楊玖在朝堂的一個角落裏始終都默默地聽著,直至最後散朝,心中已經涼了一大半。
趙光義最終還是信不過楊玖,在與李順洽談招安事宜的事情上,楊玖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整個招安的事情,就是楊玖一手策劃出來的。
然而趙光義卻幾乎想都沒有想過楊玖,最後任命孫權局為成都招安使的時候,似乎又突然想起了楊玖,任命楊玖為招安副使,陪同孫權局到成都談判。
楊玖心中早已經灰冷了一片,領旨之後,出了皇宮,忍不住想著:好在現在皇上已經恩準了招安。大局已經定下了,至於談判招安的具體事宜,這種能立功的機會自然不會給自己這無根無底的小官。
想到這裏,楊玖感覺心情舒暢不少,回到天波府,把事情大概的跟佘太君說明,然後準備一番,就要再次啟程,跟孫權局到成都了。
臨走前,楊玖叮囑佘太君,一旦有老爹的消息,就立馬派人送信到成都,並且留下了自己在成都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