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局是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
這是楊玖在跟孫權局到成都的路上,一步步地加深這個看法的。
孫權局曾經是夔州路經略安撫使,還未到夔州地界,就早早的發出帖子,通知那些地方官員前來拜見。
孫權局從宜州坐船,沿長江東進,每到一個碼頭總是要停一下,每個碼頭上總是會有很多地方官來給孫權局送行,一番恭維恭賀的話語,扯不完的承蒙照顧多多提攜的廢話,自然更少不下各種地產特產金銀產。
一些沒有給孫權局前來送行的,就會被孫權局記在一個小本子上,然後每天夜晚人靜的時候,楊玖總是能聽到孫權局數著一個個人的名字大罵,罵這個無情無義,罵那個忘恩負義,然後對著稀朗的星空,幽暗的江麵一陣賭咒。
楊玖頭枕雙手,望著上方的艙頂,心中卻在想著,這樣一個人,為什麽能夠得到皇上的信任,被派出處理詔安的事宜?
先不管這個人怎麽能得到皇上的信任,隻是這個人如此囂張跋扈,到了成都恐怕沒談三局就把李順得罪下了,這該如何是好。
楊玖忍不住感到頭疼,為什麽朝廷對於一些重要的事情,總是要派出一些毫不重要的人物來掌控?招安蜀軍這件事情要說很大,其實也不大,本來就是一件順利成章的事情,朝廷沒精力圍殲蜀軍了,蜀軍也知道遲早都要被滅。
石熙載說得對,招安是對雙方都很好的一件事情,而且越早辦好,朝廷就可以提前解決後顧之憂,全力抵抗北方的遼國。
而對於蜀軍來說,同樣是越遲一步接受招安,變數就越大,誰知道朝廷什麽時候突然跟遼國來個議和,到時候肯定會血洗成都,好徹底根除蜀軍的殘餘勢力。
最起碼,楊玖知道,以趙光義這個心狠手辣的人來說,隻要有機會解決後顧之憂,根本不會在意殺多少人。
但是如果說招安的事情不大,也不正確。如果這一次招安不成,朝廷恐怕要被迫展開內外開戰的局麵,這樣的局麵將會把戰爭時間大大的拖長,時間越長,大宋朝被拖進去的就越深,一旦再出現任何變數,或者某地又出一個小波,或者哪個大將突然叛變,都有可能傾覆大宋這一艘還沒有穩定的大船。
然而現實卻是如此的兒戲,李順本來已經是一個目光短淺、心胸狹窄的人,皇帝派出的使臣更是一個心高氣傲,不可一世的官油條。
這兩個人碰在一起,傻子都能看出來,肯定不會有什麽好結果。
楊玖的擔心最終還是成為了現實。
孫權局到了成都,見了李順,第一句話居然是要李順給他下跪,李順被氣得差點拔出劍砍向孫權局。
要不是楊玖眼疾手快,趕忙按住李順,並且威脅道:“你女兒還在皇帝手中。”李順還不知道要做出什麽事情來。
李順氣得吹胡子瞪眼,最終被楊玖拉倒一邊。楊玖低聲說道:“我在這一路上認真地想了想,你現在犯不著跟他動氣,你隻要談出條件,就立馬可以打發他回京了。”
李順憤怒地大叫:“談什麽條件?還能有什麽條件。這個龜兒子他要是再敢讓本帥給他下跪,本帥一定要親手宰了他,大不了再自刎賠罪。”
遠處的孫權局聽了,本來還想叫喚幾句,也被嚇得閉上了嘴,不敢再說了,隻是眼中卻是凶狠的光芒畢露。
永久低聲說道:“我在路上給你想好了一個條件,你看行不行?”
李順問道:“什麽條件?”
“你向大宋天子稱臣,接受敕封,同意解散十萬蜀軍……”
“不行。”李順立馬大聲叫了起來:“本帥沒有了軍隊,即便是受了敕封,跟一條狗也沒有區別,軍隊絕對不能解散。”
楊玖不動聲色,說道:“朝廷現在的士兵足夠,根本不會再養活你那十萬士兵。況且,現在朝廷正在對遼國用兵,你那十萬軍隊,既不敢讓你帶著去北國抗遼,也不敢讓你留著在國內威脅京都。解散軍隊是朝廷絕對不能讓步的條件。”
李順聽了,悶聲道:“但如果解散了軍隊,那到時候皇帝老兒一翻臉,本帥恐怕連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楊玖緩緩說道:“十萬蜀軍,先解散五萬,其餘五萬分批解散,在三年內全部解散。這是我能為你爭取到的最寬厚的處理,你自己看著辦。”
李順回頭看看遠處的孫權局,又仔細想了想,最後一咬牙:“算了,三年時間足夠了,大不了我到時候一跑了之,朝廷也奈何不了我。楊玖,就按你說的辦。”
楊玖長出一口氣,然後向孫權局走去。
孫權局看到楊玖走來,哼了一聲,說道:“你不要為他辯解,本官這次回京一定要將此事如實上報皇上,讓皇上直接定他的罪。”
楊玖說道:“孫大人,此事我們找一個清淨的地方,慢慢談來。”
孫權局不敢不給楊玖麵子,因為孫權局很清楚楊玖的能耐,也知道自己這個成都招安使的位置,本來應該是楊玖的。
楊玖帶著孫權局到了李月娥給自己的那一處院子裏,坐下來,耐心地對孫權局說道:“孫大人,眼下成都的局勢,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簡單。現在李順能夠接受招安,已經是很不錯了。本官也跟李順談過了,李順對招安後接受的敕封、任職、賞賜全無興趣,隻是要求一點,那就是要保留十萬蜀軍三年。”
孫權局聽了,頓時大叫道:“什麽?他李順居然還敢要求保留軍隊?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王八蛋,本官應該立馬奏啟聖上,馬上派兵進攻成都,給李順一點顏色看看。”
楊玖坐在一邊,冷冷地笑道:“孫大人,如果朝廷的軍隊包圍了成都,你信不信李順第一個拿大人開刀?”
孫權局一聽,頓時怔住了。
楊玖繼續說道:“現在我們雖然是代表著朝廷來到成都,但終歸還是客人。而且李順也不是易與之輩,大人要是把李順惹火了,誰知道半夜會不會突然給大人來一刀?我們現在孤身在蜀地,就算死了又能怎麽樣?李順大不了說我們兩個是暴死的。你認為皇上會為了你一人興兵圍攻成都嗎?不會,皇上隻會再派出使者入蜀。所以,孫大人,本官勸你還是不要狂妄的好,畢竟這裏可不是京城。”
楊玖的一番話說得孫權局茅塞頓開,汗如雨下,這才想起自己此時的處境是何等的危險。
楊玖趁熱打鐵,繼續說道:“眼下,本官想到了一個權宜之計,李順所要求的十萬蜀兵保留三年,我們自然是不能允許的,但是我們可以跟李順討價還價。十萬蜀兵,這裏麵大可以讓我們施展一下才華,取得一個可以讓皇上滿意的成績。”
孫權局聽了,忍不住說道:“真不愧是楊大人,一番話讓本官幡然醒悟,本官佩服佩服。隻是不知道楊大人心中,是如何打算?”
楊玖站起來,在房間裏來回渡步,說道:“李順想要繼續掌兵三年,無非是擔心失去兵權後命運難測。我們就給他留一些兵,留五萬蜀兵,給他一個安心。然後限定他在三年內,逐步解散蜀兵,直至完全解散。這樣,既給了李順一個心安,也緩解了眼下僵持的局麵。本官想著,李順接受招安後,皇上肯定要讓李順到京城供職,這樣才能放心。李順在外地留有五萬蜀兵,還在不斷消減中,皇上大可以放心了。”
孫權局聽了楊玖的話,說道:“楊大人所說的確在理,這樣吧,讓本官想想,明天給楊大人一個答複。”
楊玖淡淡一笑,說道:“孫大人恐怕不是要想一個晚上吧?孫大人盡管放心,本官手中握著李順的一個命門,隻要朝廷不撕毀諾言,李順就絕對不會出爾反爾。”
孫權局聽了,不自然地一笑,說道:“既然楊大人如此說,那好吧,明天楊大人就和本官去見李順,把招安的具體事宜談好了,我們也好早回去交差。”
楊玖微微一怔,卻沒有想到孫權局居然會這麽輕易的答應了。
隨後,孫權局招來自己的跟班王二,讓王二去買來一桌酒菜,就和楊玖大吃大喝起來。
楊玖和孫權局喝了一個酩酊大醉,迷迷糊糊中知道了,孫權局原來做過並州團練使,當時自己的老爹正好在並州任職觀察使。孫權局有一次犯下大錯,誤將遼國一隊騎兵給放進了雁門關,被上司問責,就要拖出去砍頭,幸好當時老爹碰上,問明詳情,然後帶兵追擊,第二天就帶著敵軍將領的頭顱回來,將敵軍盡數殲滅。雖然是小事一件,楊業也不以為意,但是孫權局卻因為沒有造成大錯,保住了一條性命。
孫權局自然對楊業感激不盡,一直想要找個機會好好感謝楊業一番,但是後來就被一個本家兄弟拉著投奔了趙鎔,在以後一直都沒能見到楊業。
如今麵對楊業的兒子,孫權局酒後大吐真言,把這件事情跟楊玖說了出來,並且說這次楊業回京之後,一定要當麵向楊業道謝。
楊玖也是心中大快,本來想著孫權局這人不好搞定,哪裏想到如今終於沾了老爹的一點福氣,心想孫權局如此看得起老爹,這次成都之行孫權局怎麽都要照顧自己幾分麵子,招安的任務恐怕馬上就可以完成了。
到時候李月娥和李順可以父女團聚,自己也可以回到天波府跟八個哥哥相聚,說不定皇上還會再賞賜些什麽,當真是鴻運來了,擋都擋不住。
兩人一時喝得興起,俱都喝一個敏酊大醉,最後昏昏睡著了。
這是楊玖在跟孫權局到成都的路上,一步步地加深這個看法的。
孫權局曾經是夔州路經略安撫使,還未到夔州地界,就早早的發出帖子,通知那些地方官員前來拜見。
孫權局從宜州坐船,沿長江東進,每到一個碼頭總是要停一下,每個碼頭上總是會有很多地方官來給孫權局送行,一番恭維恭賀的話語,扯不完的承蒙照顧多多提攜的廢話,自然更少不下各種地產特產金銀產。
一些沒有給孫權局前來送行的,就會被孫權局記在一個小本子上,然後每天夜晚人靜的時候,楊玖總是能聽到孫權局數著一個個人的名字大罵,罵這個無情無義,罵那個忘恩負義,然後對著稀朗的星空,幽暗的江麵一陣賭咒。
楊玖頭枕雙手,望著上方的艙頂,心中卻在想著,這樣一個人,為什麽能夠得到皇上的信任,被派出處理詔安的事宜?
先不管這個人怎麽能得到皇上的信任,隻是這個人如此囂張跋扈,到了成都恐怕沒談三局就把李順得罪下了,這該如何是好。
楊玖忍不住感到頭疼,為什麽朝廷對於一些重要的事情,總是要派出一些毫不重要的人物來掌控?招安蜀軍這件事情要說很大,其實也不大,本來就是一件順利成章的事情,朝廷沒精力圍殲蜀軍了,蜀軍也知道遲早都要被滅。
石熙載說得對,招安是對雙方都很好的一件事情,而且越早辦好,朝廷就可以提前解決後顧之憂,全力抵抗北方的遼國。
而對於蜀軍來說,同樣是越遲一步接受招安,變數就越大,誰知道朝廷什麽時候突然跟遼國來個議和,到時候肯定會血洗成都,好徹底根除蜀軍的殘餘勢力。
最起碼,楊玖知道,以趙光義這個心狠手辣的人來說,隻要有機會解決後顧之憂,根本不會在意殺多少人。
但是如果說招安的事情不大,也不正確。如果這一次招安不成,朝廷恐怕要被迫展開內外開戰的局麵,這樣的局麵將會把戰爭時間大大的拖長,時間越長,大宋朝被拖進去的就越深,一旦再出現任何變數,或者某地又出一個小波,或者哪個大將突然叛變,都有可能傾覆大宋這一艘還沒有穩定的大船。
然而現實卻是如此的兒戲,李順本來已經是一個目光短淺、心胸狹窄的人,皇帝派出的使臣更是一個心高氣傲,不可一世的官油條。
這兩個人碰在一起,傻子都能看出來,肯定不會有什麽好結果。
楊玖的擔心最終還是成為了現實。
孫權局到了成都,見了李順,第一句話居然是要李順給他下跪,李順被氣得差點拔出劍砍向孫權局。
要不是楊玖眼疾手快,趕忙按住李順,並且威脅道:“你女兒還在皇帝手中。”李順還不知道要做出什麽事情來。
李順氣得吹胡子瞪眼,最終被楊玖拉倒一邊。楊玖低聲說道:“我在這一路上認真地想了想,你現在犯不著跟他動氣,你隻要談出條件,就立馬可以打發他回京了。”
李順憤怒地大叫:“談什麽條件?還能有什麽條件。這個龜兒子他要是再敢讓本帥給他下跪,本帥一定要親手宰了他,大不了再自刎賠罪。”
遠處的孫權局聽了,本來還想叫喚幾句,也被嚇得閉上了嘴,不敢再說了,隻是眼中卻是凶狠的光芒畢露。
永久低聲說道:“我在路上給你想好了一個條件,你看行不行?”
李順問道:“什麽條件?”
“你向大宋天子稱臣,接受敕封,同意解散十萬蜀軍……”
“不行。”李順立馬大聲叫了起來:“本帥沒有了軍隊,即便是受了敕封,跟一條狗也沒有區別,軍隊絕對不能解散。”
楊玖不動聲色,說道:“朝廷現在的士兵足夠,根本不會再養活你那十萬士兵。況且,現在朝廷正在對遼國用兵,你那十萬軍隊,既不敢讓你帶著去北國抗遼,也不敢讓你留著在國內威脅京都。解散軍隊是朝廷絕對不能讓步的條件。”
李順聽了,悶聲道:“但如果解散了軍隊,那到時候皇帝老兒一翻臉,本帥恐怕連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楊玖緩緩說道:“十萬蜀軍,先解散五萬,其餘五萬分批解散,在三年內全部解散。這是我能為你爭取到的最寬厚的處理,你自己看著辦。”
李順回頭看看遠處的孫權局,又仔細想了想,最後一咬牙:“算了,三年時間足夠了,大不了我到時候一跑了之,朝廷也奈何不了我。楊玖,就按你說的辦。”
楊玖長出一口氣,然後向孫權局走去。
孫權局看到楊玖走來,哼了一聲,說道:“你不要為他辯解,本官這次回京一定要將此事如實上報皇上,讓皇上直接定他的罪。”
楊玖說道:“孫大人,此事我們找一個清淨的地方,慢慢談來。”
孫權局不敢不給楊玖麵子,因為孫權局很清楚楊玖的能耐,也知道自己這個成都招安使的位置,本來應該是楊玖的。
楊玖帶著孫權局到了李月娥給自己的那一處院子裏,坐下來,耐心地對孫權局說道:“孫大人,眼下成都的局勢,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簡單。現在李順能夠接受招安,已經是很不錯了。本官也跟李順談過了,李順對招安後接受的敕封、任職、賞賜全無興趣,隻是要求一點,那就是要保留十萬蜀軍三年。”
孫權局聽了,頓時大叫道:“什麽?他李順居然還敢要求保留軍隊?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王八蛋,本官應該立馬奏啟聖上,馬上派兵進攻成都,給李順一點顏色看看。”
楊玖坐在一邊,冷冷地笑道:“孫大人,如果朝廷的軍隊包圍了成都,你信不信李順第一個拿大人開刀?”
孫權局一聽,頓時怔住了。
楊玖繼續說道:“現在我們雖然是代表著朝廷來到成都,但終歸還是客人。而且李順也不是易與之輩,大人要是把李順惹火了,誰知道半夜會不會突然給大人來一刀?我們現在孤身在蜀地,就算死了又能怎麽樣?李順大不了說我們兩個是暴死的。你認為皇上會為了你一人興兵圍攻成都嗎?不會,皇上隻會再派出使者入蜀。所以,孫大人,本官勸你還是不要狂妄的好,畢竟這裏可不是京城。”
楊玖的一番話說得孫權局茅塞頓開,汗如雨下,這才想起自己此時的處境是何等的危險。
楊玖趁熱打鐵,繼續說道:“眼下,本官想到了一個權宜之計,李順所要求的十萬蜀兵保留三年,我們自然是不能允許的,但是我們可以跟李順討價還價。十萬蜀兵,這裏麵大可以讓我們施展一下才華,取得一個可以讓皇上滿意的成績。”
孫權局聽了,忍不住說道:“真不愧是楊大人,一番話讓本官幡然醒悟,本官佩服佩服。隻是不知道楊大人心中,是如何打算?”
楊玖站起來,在房間裏來回渡步,說道:“李順想要繼續掌兵三年,無非是擔心失去兵權後命運難測。我們就給他留一些兵,留五萬蜀兵,給他一個安心。然後限定他在三年內,逐步解散蜀兵,直至完全解散。這樣,既給了李順一個心安,也緩解了眼下僵持的局麵。本官想著,李順接受招安後,皇上肯定要讓李順到京城供職,這樣才能放心。李順在外地留有五萬蜀兵,還在不斷消減中,皇上大可以放心了。”
孫權局聽了楊玖的話,說道:“楊大人所說的確在理,這樣吧,讓本官想想,明天給楊大人一個答複。”
楊玖淡淡一笑,說道:“孫大人恐怕不是要想一個晚上吧?孫大人盡管放心,本官手中握著李順的一個命門,隻要朝廷不撕毀諾言,李順就絕對不會出爾反爾。”
孫權局聽了,不自然地一笑,說道:“既然楊大人如此說,那好吧,明天楊大人就和本官去見李順,把招安的具體事宜談好了,我們也好早回去交差。”
楊玖微微一怔,卻沒有想到孫權局居然會這麽輕易的答應了。
隨後,孫權局招來自己的跟班王二,讓王二去買來一桌酒菜,就和楊玖大吃大喝起來。
楊玖和孫權局喝了一個酩酊大醉,迷迷糊糊中知道了,孫權局原來做過並州團練使,當時自己的老爹正好在並州任職觀察使。孫權局有一次犯下大錯,誤將遼國一隊騎兵給放進了雁門關,被上司問責,就要拖出去砍頭,幸好當時老爹碰上,問明詳情,然後帶兵追擊,第二天就帶著敵軍將領的頭顱回來,將敵軍盡數殲滅。雖然是小事一件,楊業也不以為意,但是孫權局卻因為沒有造成大錯,保住了一條性命。
孫權局自然對楊業感激不盡,一直想要找個機會好好感謝楊業一番,但是後來就被一個本家兄弟拉著投奔了趙鎔,在以後一直都沒能見到楊業。
如今麵對楊業的兒子,孫權局酒後大吐真言,把這件事情跟楊玖說了出來,並且說這次楊業回京之後,一定要當麵向楊業道謝。
楊玖也是心中大快,本來想著孫權局這人不好搞定,哪裏想到如今終於沾了老爹的一點福氣,心想孫權局如此看得起老爹,這次成都之行孫權局怎麽都要照顧自己幾分麵子,招安的任務恐怕馬上就可以完成了。
到時候李月娥和李順可以父女團聚,自己也可以回到天波府跟八個哥哥相聚,說不定皇上還會再賞賜些什麽,當真是鴻運來了,擋都擋不住。
兩人一時喝得興起,俱都喝一個敏酊大醉,最後昏昏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