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王一直都在看著楊玖,見楊玖吃完了,這才用打量喪家犬似的目光打量著楊玖,嘖嘖說道:“四品大員?你倒是厲害啊,幾日不見,居然直接就從從五品升到了正四品,連跳三級啊,這速度,連本王都要羨慕了。”
楊玖躺在柴堆裏,不理岐王的目光,呼呼喘氣,說道:“聽說岐王還在京城中做過開封府尹?”
“不錯。”一提到開封府,岐王的神色頓時有些激昂:“本王當年出任開封府尹,治理京城,功績卓著,想不到就連你這剛剛冒頭的小官也知道。”
楊玖說道:“那是自然,王爺也許不知道,前幾個月發生的京城保衛戰中,大家都流傳著一句話,說如果有王爺鎮守京城,根本就不用怕京城被叛軍攻破。”
“哦?”岐王看向楊玖:“真的嗎?京城中果真流傳這樣一句話?”
“唉……”楊玖歎息道:“不光如此,當時皇上還在北疆,北伐失利的消息剛剛傳回京城,京城中就到處流傳著皇上遇難的消息,然後說王爺要回京了,隻要王爺一回京,無論臣民,都會理所應當的認王爺為新的皇帝。”
岐王聽了麵色禁不住地露出欣喜的神色,但是心中又知道這樣是不對的,於是趕緊收斂了笑容,冷哼道:“你以為說了這些話,就能讓本王放你走嗎?”
“王爺。”楊玖突然說道:“其實儂智高已經全部都告訴我了,他想必也跟你說了,他正在準備籌碼來換取我的投誠。”
“嗯,說了,但是本王不準。”岐王點頭說道,剛剛說完,就一下子愣住了。
楊玖驚得麵色瞬間變成了青白色:“你……你果真跟儂智高合謀叛變了?”
岐王自知自己說漏了嘴,麵色一陣陣變幻,陰晴不定地看著楊玖。
過了片刻,岐王突然一笑,說道:“就算你知道了又何妨?本王不如就實話告訴你,儂智高的叛亂,就是本王一手策劃的。你率軍回京的路上被劫,也是本王指使的。嗬嗬,楊玖,要怪就隻能怪你愛多管閑事,被人劫就劫了,偏偏還要往廣西跑,你說,本王還能再放過你嗎?”
楊玖心中不知道該是什麽滋味,問道:“我已經率軍回京了,一出廣東,就跟你們再也扯不上關係了,你們哪怕是鬧得天翻地覆,我也管不著。但是為什麽要讓人打劫我們?如果我們不是被打劫了,怎麽會生出這麽多事情?”
岐王說道:“誰讓離開廣東的一路上收了那麽多的財物?儂智高的起義需要財物支撐,本王不打你的主意還能打誰的主意?”
楊玖頓時愕然,這才明白禍由財生,忍不住痛恨自己當時為什麽那麽貪心,但是痛恨更多的是岐王:“儂智高就那麽缺錢嗎?我們那點錢對十五萬大軍能起到什麽作用?”
岐王說道:“你錯了,儂智高不缺錢,廣源有大量的金礦,他根本不用擔心錢。但是你收刮的那些財物,如果用在那些蠻夷軍中的話,卻遠比金子要有用的多。”
楊玖聽了這話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隻能半哭半笑地說道:“廣西跟廣東挨的這麽近,不至於這麽稀罕廣東的東西吧?”
岐王說道:“他們不懂廣東話,而且被廣東人視為蠻夷,都不願意跟他們交易,所以,在你眼中不過是一盒點心,在蠻夷眼中,也許是比十兩金子還要值錢的貴重禮物。”
楊玖隻能苦笑搖頭。
岐王說道:“你知道本王為什麽不肯同意儂智高招降你嗎?”
“不知道。”楊玖非常老實的回答。
“那是因為你是個小人,沒有絲毫士氣和尊嚴,隻知道唯利是圖,為了你自己建功立業,可以把整個沙洲城的百姓置於危險之中。”岐王似乎有些憤慨,說話的聲音都大了許多。
楊玖反駁道:“我那是冒著危險永絕後患。”
岐王立馬說道:“永絕後患?本王還看不出你這小人詭計?你就是想立馬全殲海盜,冒著城破的危險,把城中所有的牲畜掛在城牆上吸引海盜。如果成功了,你確實立了一個大功勞。但是如果失敗了呢?如果一旦讓海盜攻破沙州城呢?楊玖,別告訴本王你會拚死反抗。”岐王眼中盡是不屑的神色:
“你隻會立馬率領軍隊逃走,然後將一城的百姓留給海盜任由他們**。這就是你這個奸邪小人的陰謀詭計,隻會不計後果地為自己圖謀功名,卻讓一切後果都由百姓承擔。”岐王惡狠狠地對楊玖說道。
楊玖還在狡辯道:“我根本就沒有想到過這麽陰險的計策,那都是陸德源一人想出來的。他想出來也不告訴我一聲,直接就讓人做了,我攔也攔不住。”
“哼!”岐王怒笑道:“攔不住?還是你根本就不想攔?”
楊玖無言以對,想了半天,又說道:“那是全殲海盜的唯一辦法,如果不那麽做,如何能夠全殲海盜?”
岐王搖頭說道:“你本來可以穩步推進,帶領士兵一步步消滅海盜。但是你沒有那個耐心,你隻知道要盡快殲滅海盜好回京領取軍功,所以你就冒險,因為冒險的後果你完全可以不用承擔。楊玖,本王到現在才想明白,像你這樣不知廉恥,毫無仁義道德的人,也隻有趙光義那種無情無義的人,才會這麽重用你。”
楊玖啞然,低頭想了半天,然後說道:“你別說我,你呢?皇上雖然對你不怎麽樣,但是也不薄。你好好的王爺不當,卻要勾結叛軍圖謀造反,你難道就比我仁義道德了?”
岐王冷笑道:“仁義道德?好,很好,本王今天就告訴你,趙光義是怎樣一個喪心病狂的奸人。你可知道他是怎麽登上皇位的?”
楊玖說道:“反正跟你沒關係,莫不成還是搶了你的皇位?”
岐王說道:“你恰恰說對了,當年他為了自己當上皇帝,弑兄奪位,逼死侄兒,甚至連本王都不肯放過……”
楊玖忍不住問道:“他為什麽不肯放過你?難道還怕你奪他的皇位不成?”
岐王怒道:“本王本來就是下一任皇帝的人選,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但是他卻不顧母後遺言,不顧兄弟情誼,不光要害死二哥(太祖趙匡胤)的兩個兒子,還要害死本王,好讓他的兒子順利繼承帝位。”
楊玖有些迷糊了:“你怎麽就成了下一任皇帝的人選?自古以來的帝位就是嫡長子繼承,雖然也有兄弟繼承的,那也是在皇帝無後的情況下。現在皇上兒子好幾個,怎麽都輪不到你來繼承皇位吧?”
岐王麵色稍微恢複平靜,說道:“你大概還不知道金匱之盟的事吧?”
“金匱之盟?”楊玖說道:“聽說過,但是不知道具體的。”
岐王緩緩說道:“當年母後臨終前,將二哥和趙光義還有趙普召集在床邊,先問二哥,我們趙家如何得到了天下。二哥回答說,是祖宗庇佑和母後賢明。隨之母後卻說,不是,是因為周世宗留下幼兒統治天下。如果周氏有一個年長的國君,我們又怎麽能夠得到天下。母後最後遺言,要二哥傳位於趙光義,然後趙光義再傳位於本王。等本王死後,再把皇位傳給二哥的兒子。隻有這樣,國家才能長存。”
楊玖這才明白了金匱之盟的意思,原來是這樣。
岐王繼續說道:“二哥答應了,母後就讓趙普寫下盟約,藏在金匱之上,以供後世參照。”
楊玖說道:“所以你就認為,你本來是可以做皇帝的,但是皇上不想讓你繼任,把你趕到了廣州。你不服氣之下,就造反了?”
岐王說道:“沒錯!論才能,本王比趙光義那幾個兒子強多了。論名義,本王是正統的繼承人。論人心歸向,本王在京城中勤儉持家,向來都是官員典範,本王哪一點不配繼承帝位了?趙光義他憑什麽要把本王趕出京城?”
楊玖心中了然,總算對事情明白了個大概。
不過楊玖可跟岐王想的不一樣,試想,這天底下有哪個父親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繼承帝位的?趙光義又怎麽會乖乖的把皇位傳給岐王?
再想一想以前聽過的燭影斧聲,想來趙匡胤恐怕也根本沒心思傳位給趙光義,當年太後遺言歸遺言,趙匡胤答應歸答應,但是做起來可未必一定要聽別人指揮,否則趙光義也就不會弄出燭影斧聲的故事來了。
金匱之盟這玩意,本來就不能當真的,但是岐王偏偏當真了,而且還跟趙光義較上勁了,這可就悲催了。
楊玖想到這裏,忍不住問道:“當時簽訂金匱之盟的時候,你在場嗎?”
岐王說道:“本王不在,本王也是在二哥死後聽趙光義說的。倒是放在金匱之上的盟約,本王親眼看到了。”
楊玖頓時就釋然了:這個岐王,該不會是端著明白裝糊塗吧?金匱之盟這麽重大的協議,如果是真的,怎麽能沒有他這個親弟弟在場呢?
說明白點,他自己當時不在場,太後也死了,什麽事情都是趙光義一人說了算。說有金匱之盟,那就是金匱之盟。誰知道到底有沒有這回事?
虧這岐王還能一心相信,更想要要憑這個金匱之盟登上皇位,簡直天真得讓楊玖汗顏。
楊玖躺在柴堆裏,不理岐王的目光,呼呼喘氣,說道:“聽說岐王還在京城中做過開封府尹?”
“不錯。”一提到開封府,岐王的神色頓時有些激昂:“本王當年出任開封府尹,治理京城,功績卓著,想不到就連你這剛剛冒頭的小官也知道。”
楊玖說道:“那是自然,王爺也許不知道,前幾個月發生的京城保衛戰中,大家都流傳著一句話,說如果有王爺鎮守京城,根本就不用怕京城被叛軍攻破。”
“哦?”岐王看向楊玖:“真的嗎?京城中果真流傳這樣一句話?”
“唉……”楊玖歎息道:“不光如此,當時皇上還在北疆,北伐失利的消息剛剛傳回京城,京城中就到處流傳著皇上遇難的消息,然後說王爺要回京了,隻要王爺一回京,無論臣民,都會理所應當的認王爺為新的皇帝。”
岐王聽了麵色禁不住地露出欣喜的神色,但是心中又知道這樣是不對的,於是趕緊收斂了笑容,冷哼道:“你以為說了這些話,就能讓本王放你走嗎?”
“王爺。”楊玖突然說道:“其實儂智高已經全部都告訴我了,他想必也跟你說了,他正在準備籌碼來換取我的投誠。”
“嗯,說了,但是本王不準。”岐王點頭說道,剛剛說完,就一下子愣住了。
楊玖驚得麵色瞬間變成了青白色:“你……你果真跟儂智高合謀叛變了?”
岐王自知自己說漏了嘴,麵色一陣陣變幻,陰晴不定地看著楊玖。
過了片刻,岐王突然一笑,說道:“就算你知道了又何妨?本王不如就實話告訴你,儂智高的叛亂,就是本王一手策劃的。你率軍回京的路上被劫,也是本王指使的。嗬嗬,楊玖,要怪就隻能怪你愛多管閑事,被人劫就劫了,偏偏還要往廣西跑,你說,本王還能再放過你嗎?”
楊玖心中不知道該是什麽滋味,問道:“我已經率軍回京了,一出廣東,就跟你們再也扯不上關係了,你們哪怕是鬧得天翻地覆,我也管不著。但是為什麽要讓人打劫我們?如果我們不是被打劫了,怎麽會生出這麽多事情?”
岐王說道:“誰讓離開廣東的一路上收了那麽多的財物?儂智高的起義需要財物支撐,本王不打你的主意還能打誰的主意?”
楊玖頓時愕然,這才明白禍由財生,忍不住痛恨自己當時為什麽那麽貪心,但是痛恨更多的是岐王:“儂智高就那麽缺錢嗎?我們那點錢對十五萬大軍能起到什麽作用?”
岐王說道:“你錯了,儂智高不缺錢,廣源有大量的金礦,他根本不用擔心錢。但是你收刮的那些財物,如果用在那些蠻夷軍中的話,卻遠比金子要有用的多。”
楊玖聽了這話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隻能半哭半笑地說道:“廣西跟廣東挨的這麽近,不至於這麽稀罕廣東的東西吧?”
岐王說道:“他們不懂廣東話,而且被廣東人視為蠻夷,都不願意跟他們交易,所以,在你眼中不過是一盒點心,在蠻夷眼中,也許是比十兩金子還要值錢的貴重禮物。”
楊玖隻能苦笑搖頭。
岐王說道:“你知道本王為什麽不肯同意儂智高招降你嗎?”
“不知道。”楊玖非常老實的回答。
“那是因為你是個小人,沒有絲毫士氣和尊嚴,隻知道唯利是圖,為了你自己建功立業,可以把整個沙洲城的百姓置於危險之中。”岐王似乎有些憤慨,說話的聲音都大了許多。
楊玖反駁道:“我那是冒著危險永絕後患。”
岐王立馬說道:“永絕後患?本王還看不出你這小人詭計?你就是想立馬全殲海盜,冒著城破的危險,把城中所有的牲畜掛在城牆上吸引海盜。如果成功了,你確實立了一個大功勞。但是如果失敗了呢?如果一旦讓海盜攻破沙州城呢?楊玖,別告訴本王你會拚死反抗。”岐王眼中盡是不屑的神色:
“你隻會立馬率領軍隊逃走,然後將一城的百姓留給海盜任由他們**。這就是你這個奸邪小人的陰謀詭計,隻會不計後果地為自己圖謀功名,卻讓一切後果都由百姓承擔。”岐王惡狠狠地對楊玖說道。
楊玖還在狡辯道:“我根本就沒有想到過這麽陰險的計策,那都是陸德源一人想出來的。他想出來也不告訴我一聲,直接就讓人做了,我攔也攔不住。”
“哼!”岐王怒笑道:“攔不住?還是你根本就不想攔?”
楊玖無言以對,想了半天,又說道:“那是全殲海盜的唯一辦法,如果不那麽做,如何能夠全殲海盜?”
岐王搖頭說道:“你本來可以穩步推進,帶領士兵一步步消滅海盜。但是你沒有那個耐心,你隻知道要盡快殲滅海盜好回京領取軍功,所以你就冒險,因為冒險的後果你完全可以不用承擔。楊玖,本王到現在才想明白,像你這樣不知廉恥,毫無仁義道德的人,也隻有趙光義那種無情無義的人,才會這麽重用你。”
楊玖啞然,低頭想了半天,然後說道:“你別說我,你呢?皇上雖然對你不怎麽樣,但是也不薄。你好好的王爺不當,卻要勾結叛軍圖謀造反,你難道就比我仁義道德了?”
岐王冷笑道:“仁義道德?好,很好,本王今天就告訴你,趙光義是怎樣一個喪心病狂的奸人。你可知道他是怎麽登上皇位的?”
楊玖說道:“反正跟你沒關係,莫不成還是搶了你的皇位?”
岐王說道:“你恰恰說對了,當年他為了自己當上皇帝,弑兄奪位,逼死侄兒,甚至連本王都不肯放過……”
楊玖忍不住問道:“他為什麽不肯放過你?難道還怕你奪他的皇位不成?”
岐王怒道:“本王本來就是下一任皇帝的人選,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但是他卻不顧母後遺言,不顧兄弟情誼,不光要害死二哥(太祖趙匡胤)的兩個兒子,還要害死本王,好讓他的兒子順利繼承帝位。”
楊玖有些迷糊了:“你怎麽就成了下一任皇帝的人選?自古以來的帝位就是嫡長子繼承,雖然也有兄弟繼承的,那也是在皇帝無後的情況下。現在皇上兒子好幾個,怎麽都輪不到你來繼承皇位吧?”
岐王麵色稍微恢複平靜,說道:“你大概還不知道金匱之盟的事吧?”
“金匱之盟?”楊玖說道:“聽說過,但是不知道具體的。”
岐王緩緩說道:“當年母後臨終前,將二哥和趙光義還有趙普召集在床邊,先問二哥,我們趙家如何得到了天下。二哥回答說,是祖宗庇佑和母後賢明。隨之母後卻說,不是,是因為周世宗留下幼兒統治天下。如果周氏有一個年長的國君,我們又怎麽能夠得到天下。母後最後遺言,要二哥傳位於趙光義,然後趙光義再傳位於本王。等本王死後,再把皇位傳給二哥的兒子。隻有這樣,國家才能長存。”
楊玖這才明白了金匱之盟的意思,原來是這樣。
岐王繼續說道:“二哥答應了,母後就讓趙普寫下盟約,藏在金匱之上,以供後世參照。”
楊玖說道:“所以你就認為,你本來是可以做皇帝的,但是皇上不想讓你繼任,把你趕到了廣州。你不服氣之下,就造反了?”
岐王說道:“沒錯!論才能,本王比趙光義那幾個兒子強多了。論名義,本王是正統的繼承人。論人心歸向,本王在京城中勤儉持家,向來都是官員典範,本王哪一點不配繼承帝位了?趙光義他憑什麽要把本王趕出京城?”
楊玖心中了然,總算對事情明白了個大概。
不過楊玖可跟岐王想的不一樣,試想,這天底下有哪個父親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繼承帝位的?趙光義又怎麽會乖乖的把皇位傳給岐王?
再想一想以前聽過的燭影斧聲,想來趙匡胤恐怕也根本沒心思傳位給趙光義,當年太後遺言歸遺言,趙匡胤答應歸答應,但是做起來可未必一定要聽別人指揮,否則趙光義也就不會弄出燭影斧聲的故事來了。
金匱之盟這玩意,本來就不能當真的,但是岐王偏偏當真了,而且還跟趙光義較上勁了,這可就悲催了。
楊玖想到這裏,忍不住問道:“當時簽訂金匱之盟的時候,你在場嗎?”
岐王說道:“本王不在,本王也是在二哥死後聽趙光義說的。倒是放在金匱之上的盟約,本王親眼看到了。”
楊玖頓時就釋然了:這個岐王,該不會是端著明白裝糊塗吧?金匱之盟這麽重大的協議,如果是真的,怎麽能沒有他這個親弟弟在場呢?
說明白點,他自己當時不在場,太後也死了,什麽事情都是趙光義一人說了算。說有金匱之盟,那就是金匱之盟。誰知道到底有沒有這回事?
虧這岐王還能一心相信,更想要要憑這個金匱之盟登上皇位,簡直天真得讓楊玖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