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要如何搞?”李世民問道。
“小婿構想,將一個人受教育的階段,以年齡為劃分,分成不同的學段。”夏鴻升對李世民說道:“第一個,是學前教育階段,實施教育的地方是幼兒園,所受教育者,乃四歲至六歲之間的孩童。這一階段的教育,是為了讓孩童養成良好的習慣,刺激他們頭腦的發育。孩童時期,是人生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又是發展最快的時期,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及其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李世民沉思一下,說道:“朕看你莊子上的幼兒,的確要更靈動一些,習性也不錯,莫非就是在幼兒園中所學?”
“正是。”夏鴻升說道:“從小養成好的習慣,終生受益。打下好的基礎,更是受用無窮。此階段學製三年。”
“繼續說。”李世民說道。
“六歲之後,孩童離開學前教育階段,進入初等教育階段。此刻負責實施教育的地方,小婿起名叫小學。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孩童開始接受真正的知識的學習。初等教育,即是基礎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識基礎,和作好初步生活準備的教育。此階段學製五年。完成五年學習者,已經初步具備生活的能力,會認字,會寫字,不再屬於文盲。”夏鴻升繼續說道:“但是也僅止於此了。”
“就似你莊子上的學堂。”李世民說道。
“是。不過,小婿莊子上的學堂並沒有分的太細,日後學堂將會再分出一個階段。”夏鴻升繼續說道:“這個階段在初等教育之上,名曰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分作兩種,是在初等教育基礎上繼續實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中等專業教育。實施中等教育的各類學校為中等學校。其中,普通中學是其主要部分,擔負著為更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以及為國家建設培養勞動後備力量的雙重任務。而中等專業學校,則主要以技術為教育內容,擔負著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培養中等專業技術人員的任務。普通中中學的學子,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各方麵的更深一步的知識,為日後接受更高一等的教育打下基礎,是於初等教育一脈相承的,依據知識的深淺,分作初級中學與高級中學。學製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而專業中學,則是學習某一種專門的具體的技術,畢業之後,就可以直接到相對應的崗位上進行工作。”
“就是如鐵匠、船匠……各種工匠之類的。”李世民問道:“這倒是極為有用。”
“不錯,職業教育應當重視。”夏鴻升點頭說道:“經過中等教育的分化,一部分人通過職業教育進入了社會,從事了更方麵的不同工作。另一部分人接受了普通中等教育,升入了更高一級的學府,開始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繼中等教育之後進行的更高層次的教育。實施高等教育的機構為,小婿將其統稱為大學。高等學校具有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比方說現在的涇陽書院上滿六年的人,就屬於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小婿準備改革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將涇陽書院劃分學段。將屬於中等教育的部分還給中等教育學校,而專門進行高等教育。這一部分,學製為四年。四年之後,有更高層級的研究和學習,就相當於現下書院的五六年級生。”
李世民沉吟半晌,然後說道:“賢婿的規劃,即是說孩童年滿四歲者,便必須要進入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夠三年,滿七歲者,進入小學。小學學夠五年,滿十一者進入初級中學,學習三年之後,一部分人進入高級中學,一部分人進入職業中學。進入高級中學的繼續進學知識,進入職業中學的開始學習具體的某一樣技藝,成為立身之本。二者……”
“二者都是三年,結束之後都可以進行考試,來考入更高一級的學府,進行高等教育。”夏鴻升說道:“自然,二者進入高等教育階段之後,所學的內容也不太一樣,仍舊是一樣偏重於知識研究,一種偏重於具體技能。”
李世民點了點頭:“不錯,朕聽明白了。”
“另外,針對有些耽擱了年紀,又或是進入社會之後,又想要接受高等教育,或是想要學習一種技能的人,也有一樣補充。那便是繼續教育。包括成人技術培訓、成人非學曆高等教育以及掃盲教育。可以利用人們的空餘時間進行教育,幫助他們進一步提升自己。”
夏鴻升說完了,靜靜的看著李世民,等他說話。
李世民思索一陣,說道:“賢婿這是要顛覆千百年來的習慣啊。”
夏鴻升點了點頭:“孔子說有教無類,教育本就不該將人分割開來。大唐有這麽多人,這些人裏麵從來不缺天資聰穎的。接受教育的人越多,當中產生的能人就越多。孔子弟子三千,出來了七十二個賢人。要是弟子三萬,保不齊就是七百二十個了。若是三十萬,可能就是七千二百個賢人了!”
“你說的朕明白。”李世民說道:“隻是這當中的阻力,恐怕不是你想的那麽簡單。”
“所以小婿才隻打算在涇陽這麽做。”夏鴻升說道:“而並未請求嶽父大人在大唐推開。小婿明白,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選擇在涇陽,是因為小婿在涇陽已經打下了基礎。其實若要推開,有一急一徐兩個法子。”
“說來聽聽。”李世民道。
“徐者,暫且與士族妥協,各級學校所選用的教師,從士族當中選用。這樣一來,士族仍舊可以保持眼下控製教育的利益,且會更加方便,故而阻力會很小。日後瓜熟落地,再慢慢通過其他的選拔教師的形式,將這些士族的教師踢出去。”夏鴻升說道:“急者……強行推開,大不了打一仗。”
李世民沉吟片刻,搖了搖頭:“你且先在涇陽這麽做看看。另外,若真是開始了,這些時日就安生待在涇陽罷。”
“小婿構想,將一個人受教育的階段,以年齡為劃分,分成不同的學段。”夏鴻升對李世民說道:“第一個,是學前教育階段,實施教育的地方是幼兒園,所受教育者,乃四歲至六歲之間的孩童。這一階段的教育,是為了讓孩童養成良好的習慣,刺激他們頭腦的發育。孩童時期,是人生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又是發展最快的時期,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及其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李世民沉思一下,說道:“朕看你莊子上的幼兒,的確要更靈動一些,習性也不錯,莫非就是在幼兒園中所學?”
“正是。”夏鴻升說道:“從小養成好的習慣,終生受益。打下好的基礎,更是受用無窮。此階段學製三年。”
“繼續說。”李世民說道。
“六歲之後,孩童離開學前教育階段,進入初等教育階段。此刻負責實施教育的地方,小婿起名叫小學。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孩童開始接受真正的知識的學習。初等教育,即是基礎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識基礎,和作好初步生活準備的教育。此階段學製五年。完成五年學習者,已經初步具備生活的能力,會認字,會寫字,不再屬於文盲。”夏鴻升繼續說道:“但是也僅止於此了。”
“就似你莊子上的學堂。”李世民說道。
“是。不過,小婿莊子上的學堂並沒有分的太細,日後學堂將會再分出一個階段。”夏鴻升繼續說道:“這個階段在初等教育之上,名曰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分作兩種,是在初等教育基礎上繼續實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中等專業教育。實施中等教育的各類學校為中等學校。其中,普通中學是其主要部分,擔負著為更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以及為國家建設培養勞動後備力量的雙重任務。而中等專業學校,則主要以技術為教育內容,擔負著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培養中等專業技術人員的任務。普通中中學的學子,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各方麵的更深一步的知識,為日後接受更高一等的教育打下基礎,是於初等教育一脈相承的,依據知識的深淺,分作初級中學與高級中學。學製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而專業中學,則是學習某一種專門的具體的技術,畢業之後,就可以直接到相對應的崗位上進行工作。”
“就是如鐵匠、船匠……各種工匠之類的。”李世民問道:“這倒是極為有用。”
“不錯,職業教育應當重視。”夏鴻升點頭說道:“經過中等教育的分化,一部分人通過職業教育進入了社會,從事了更方麵的不同工作。另一部分人接受了普通中等教育,升入了更高一級的學府,開始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繼中等教育之後進行的更高層次的教育。實施高等教育的機構為,小婿將其統稱為大學。高等學校具有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比方說現在的涇陽書院上滿六年的人,就屬於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小婿準備改革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將涇陽書院劃分學段。將屬於中等教育的部分還給中等教育學校,而專門進行高等教育。這一部分,學製為四年。四年之後,有更高層級的研究和學習,就相當於現下書院的五六年級生。”
李世民沉吟半晌,然後說道:“賢婿的規劃,即是說孩童年滿四歲者,便必須要進入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夠三年,滿七歲者,進入小學。小學學夠五年,滿十一者進入初級中學,學習三年之後,一部分人進入高級中學,一部分人進入職業中學。進入高級中學的繼續進學知識,進入職業中學的開始學習具體的某一樣技藝,成為立身之本。二者……”
“二者都是三年,結束之後都可以進行考試,來考入更高一級的學府,進行高等教育。”夏鴻升說道:“自然,二者進入高等教育階段之後,所學的內容也不太一樣,仍舊是一樣偏重於知識研究,一種偏重於具體技能。”
李世民點了點頭:“不錯,朕聽明白了。”
“另外,針對有些耽擱了年紀,又或是進入社會之後,又想要接受高等教育,或是想要學習一種技能的人,也有一樣補充。那便是繼續教育。包括成人技術培訓、成人非學曆高等教育以及掃盲教育。可以利用人們的空餘時間進行教育,幫助他們進一步提升自己。”
夏鴻升說完了,靜靜的看著李世民,等他說話。
李世民思索一陣,說道:“賢婿這是要顛覆千百年來的習慣啊。”
夏鴻升點了點頭:“孔子說有教無類,教育本就不該將人分割開來。大唐有這麽多人,這些人裏麵從來不缺天資聰穎的。接受教育的人越多,當中產生的能人就越多。孔子弟子三千,出來了七十二個賢人。要是弟子三萬,保不齊就是七百二十個了。若是三十萬,可能就是七千二百個賢人了!”
“你說的朕明白。”李世民說道:“隻是這當中的阻力,恐怕不是你想的那麽簡單。”
“所以小婿才隻打算在涇陽這麽做。”夏鴻升說道:“而並未請求嶽父大人在大唐推開。小婿明白,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選擇在涇陽,是因為小婿在涇陽已經打下了基礎。其實若要推開,有一急一徐兩個法子。”
“說來聽聽。”李世民道。
“徐者,暫且與士族妥協,各級學校所選用的教師,從士族當中選用。這樣一來,士族仍舊可以保持眼下控製教育的利益,且會更加方便,故而阻力會很小。日後瓜熟落地,再慢慢通過其他的選拔教師的形式,將這些士族的教師踢出去。”夏鴻升說道:“急者……強行推開,大不了打一仗。”
李世民沉吟片刻,搖了搖頭:“你且先在涇陽這麽做看看。另外,若真是開始了,這些時日就安生待在涇陽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