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方成口中吐出的話很是荒謬,大明一朝三百年,沒人給兵卒發過這麽多的餉銀,本朝初都是軍戶,自有軍田養活,兵卒根本就是不拿餉銀的,到了嘉靖年間倭人作亂肆掠沿海州縣,那時候衛所製已經腐朽不可用,上下兵將毫無戰力,朝廷沒了辦法,這才從新征召士兵充為兵丁,代替衛所兵,這才有了餉銀一說,但也隻多是三四兩的年餉,真正發到手都未必能有一半。
鄭家多一些,年均六兩銀子,畢竟鄭家養兵不是像那些大明的總兵督撫們拿來充人頭克扣兵餉,喝兵血用的,鄭家在海上生意大,也要人死命保著,這才花大力氣養兵。
仔細算算,鄭家裏裏外外上下下能打能殺的正兵怕也就兩萬出頭,其中鄭森自己麾下能有個三千人,鄭彩有兩千人,其餘兩千人則是輔兵,拿的餉銀也更少,剩下的一萬餘人都在各家長輩手上,要麽就是依附鄭家的海寇裏各有幾百。
若按耽羅府的說法,那對方豈不是要有正兵三萬五千人,輔兵兩萬,這人數就過了五萬了,俗話說的好,過萬數不過來,那到了五萬之數是什麽概念?說句難聽的,就是鄭家自己,都未必能拿得出手!
雖然鄭森有心不信,一邊的鄭彩暗地裏拉扯了一下鄭森,這話他是信的,因為當初在金州,鄭彩就小心打聽過耽羅府的兵力,當時也無人對他防備,雖說沒打聽全麵,但也大致無錯,總歸那時候就有兩萬正兵的。
本以為這才過了兩年,就算耽羅府增兵也不會多出多少來,哪知道就這沒多久,原先的兩萬正兵就快翻了個翻,但也由不得他不信。
鄭彩私下的動作自然漏不過方成的視線,但他就當是沒有看見,依舊是輕笑的往下說:“養兵是要花錢的,一年也就兩百多萬兩銀子,耽羅府雖然身家不比鄭家雄厚,但也還算養得起,除此之外有些盈餘卻都貼到了鑄造火炮,從荷蘭人手上購買火炮上了,一年也要花上個三四十萬兩,隻不過相比起來這些反而是小頭。”
“總兵大人這話卑職卻不讚同,養兵向來是火炮,火器最是貴重,我鄭家向來如此,怎的耽羅府是小頭了。”雖說耽羅府一年光餉銀就要出上兩百萬兩,但在鄭森看來這句話就不合理的,自然心有疑惑。
比如說鄭家自己,雖說也自己鑄造火炮,但因為不比佛郎機人的火炮來得好,自己鑄造的遠遠比不上,再加上產量上不去以及殘次品不少,鄭家每年明裏暗裏都要從佛郎機人手上買上不少火炮,這一年花出去的這部分費用就足有上百萬兩,要是按耽羅府那麽說一年三四十萬兩就夠了,耽羅府僅僅崛起了三四年的時間,哪可能聚集得起大小船隻三百餘艘的規模!別忘了,鄭家十幾年的累積,也就比這多上一點而已。
每艘福船至少要有艦首炮兩門,這兩門是紅衣大炮,至少上千斤的那種,即使是從佛郎機人那裏買來的,那也都是幾百斤的重炮,再加上側弦的七十門小炮,所謂的小,也隻是針對紅衣大炮而言,這七十門小炮每門也都至少是上百斤之重,加起來一艘船至少需要大小火炮七十餘門。
雖說三百餘艘大小船隻裏,這等大型福船應當不會過百,那也至少需要七千門火炮之多,如此一想,若不是鄭森現在已經深信耽羅府真有這等實力,當初登島時毛承祿的水軍就是明證,怕是他怎麽都不肯信的了,不想還好,如此一想,那也實在太驚世駭俗了啊。
“耽羅府可自行生產火炮,自然花銷不多。”方成施施然的給了一個解釋,自然也在鄭森和鄭彩的意料之中,這次不是鄭森發言了,而是一旁不怎麽說話的鄭彩向前一步道:“我鄭家也可鑄造火炮,年可鑄大小火炮三十餘門,紅衣大炮兩門,卻還是大為不夠,其餘火耗以及新添火炮大多要由佛郎機人那裏購買,即使是自鑄那也是價值不菲。”
先前鄭彩不說話是因為這趟本來就是以鄭森為主,如今卻是關乎到鄭彩的切身利益了,雖然鄭彩有私下從耽羅府購進了五百支鳥銃,那些鳥銃也確實好用,隻是因為數量太少,鄭家自己又生產鳥銃,所以鄭彩並未太放在心上,也一直不知道,耽羅府竟然能大規模生產火炮,看樣子,產量要比鄭家多得多,那可就關乎到鄭彩的切身利益了,因為這火炮就好比利刃,福船要有了火炮才能成為海上的大殺器,他鄭家也正是靠著和佛郎機人的關係得以買到更多的火炮,這才能稱霸於海上。
“還請總兵大人賜教。”鄭森自然也想到了這一層,不複剛剛的試探態度,而是誠心問道。
方成隻是微微一笑,不但不回答,反而轉過頭去,直到鄭彩有些不耐,這才不急不緩的發出聲來。
“不知鄭家一門火炮須費錢幾何?紅衣大炮費錢幾何?佛郎機炮又須花多少錢財?”
鄭森與鄭彩都被方成問的一怔,隻是這也沒什麽不好回答的,鄭森眉頭一皺回憶了瞬間就道:“大型紅衣大炮需一萬五千兩之多,佛朗機炮八千兩,碗口銃則是我等鄭家自行生產,隻需花些鐵料錢,但這一門碗口銃也須五千多兩銀子。”
“不知從何人手中購買?”方成追著又問。
“自然是紅夷手中,有紅夷中諸國皆有,隻是價格大致相當,並無多大的差異,都是從極西之地販運來的。”鄭森口中的紅夷就是佛郎機人,隻是佛郎機人是平日裏的稱呼,而紅夷則是藐視的稱呼,鄭家雖說與佛郎機人每年有幾百萬兩銀子的交易,但也不能說明鄭家就看得上佛郎機人這等紅夷了,說到底,華夷有別,佛郎機人長的不似明人,那自然就是夷人。
“那不知鄭家產炮所需鐵料從何而來?”方成轉了口風問道。
“皆是由大明各地購買來,價格昂貴,但也無可奈何,隻因鑄造技術不比紅夷,要用上大量的生鐵,若是自己鑄造的紅衣大炮,怕是還不比來得好,既沉重,所需鐵料又不知凡幾,消耗頗大。”鄭森接口道。
這也是無可奈何,鄭家也是幾番找上佛郎機人的工匠予以聘用,最後卻都不是鑄造技術的緣由,乃是收購來的鐵料不合格,自然也就鑄造不了佛郎機人那般輕巧而又威力強大的火炮,隻能花上更多的鐵料鑄造笨重得多的紅衣大炮。
而且,大明朝廷本就不許鐵料這等違禁品出售,當初鄭家還是海寇的時候自然不懼,如今也都是體製內的人了,這一行一動都有人盯著看著,即使如鄭家這般那也得小心翼翼,買了鐵料不能用?那總不能再去買一批,已經都是違禁品了,要買的那麽多幹嘛?剩餘的製造刀劍鳥銃?你鄭家想造反啊!
販賣私鹽也就算了,要的不是大明的江山,朝廷以及上官就是發現了也最多伸出手要錢分一杯羹,鄭家上下多打點一些就是,購買鐵料這等事那就是做的隱秘至極了,上官們睜隻眼閉隻眼,那你也得有點節製啊,這可不是光打點就夠了的,要是一不小心被誰捅上去,那可就是潑天的大禍立馬就要臨了頭!
所以終歸到底,鄭家自是有幾分身不由己。
“若說起來,我耽羅府的礦石也是從大明購買了一部分,以及朝鮮產的鐵礦。”方成沒頭沒腦了說了這麽一句,隻讓鄭森和鄭彩雲裏霧裏的。
鄭森是有抱怨每年耗費大量的金錢買來的鐵料質地不佳,往往鑄造出來的火炮比不上從紅夷那裏買來的,但你耽羅府總不會和鄭家要做這等鐵料上的生意吧?這就不太可能了,怎麽說鄭家如今和耽羅府的關係也有些看不分明,以後是敵是友還真誰都看不清。
這等給予他人好處自己卻一點便宜都占不到的事,別說鄭森不會去多想,就是方成也不可能會去做,但他也確實有一筆與之相關的生意,雖說看上去,這筆生意有點不太適當,但也總比授人以漁來得好,授人以魚順帶收錢這種事,還是多多善意吧,哈哈。
“總兵大人此話怎講?”雖說鄭森自然不可能,但也存著幾分期盼的,要是能從耽羅府這弄到鐵礦,別的不說,光是每年給上麵打點的錢就要省掉不少,南京那塊地的封口費,多多少少能留下一些。
鄭家的鐵料,大多數都是從南京那邊的兵部嘴邊漏出來的,花去的打點費用,也都是進了這些兵部大員的腰包。
“耽羅府如今自己的鐵料尚且不足,這個上怕是不行。”方成沉吟了一番,轉而像是一臉為難的對鄭森道:“若是耽羅府製造出與紅夷相同的火炮,隻收取同等的價格的六成,如此可成?”
方成一點都沒覺的自己拿山寨了別人的火炮拿出來賣有什麽可恥的,不管怎麽說,有的銀兩賺就是好的。
而且,這又不是資敵,鄭家又不是女真人,與其讓鄭家拿著白花花的銀子送給那些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那還不如耽羅府吃了拉倒!
鄭家多一些,年均六兩銀子,畢竟鄭家養兵不是像那些大明的總兵督撫們拿來充人頭克扣兵餉,喝兵血用的,鄭家在海上生意大,也要人死命保著,這才花大力氣養兵。
仔細算算,鄭家裏裏外外上下下能打能殺的正兵怕也就兩萬出頭,其中鄭森自己麾下能有個三千人,鄭彩有兩千人,其餘兩千人則是輔兵,拿的餉銀也更少,剩下的一萬餘人都在各家長輩手上,要麽就是依附鄭家的海寇裏各有幾百。
若按耽羅府的說法,那對方豈不是要有正兵三萬五千人,輔兵兩萬,這人數就過了五萬了,俗話說的好,過萬數不過來,那到了五萬之數是什麽概念?說句難聽的,就是鄭家自己,都未必能拿得出手!
雖然鄭森有心不信,一邊的鄭彩暗地裏拉扯了一下鄭森,這話他是信的,因為當初在金州,鄭彩就小心打聽過耽羅府的兵力,當時也無人對他防備,雖說沒打聽全麵,但也大致無錯,總歸那時候就有兩萬正兵的。
本以為這才過了兩年,就算耽羅府增兵也不會多出多少來,哪知道就這沒多久,原先的兩萬正兵就快翻了個翻,但也由不得他不信。
鄭彩私下的動作自然漏不過方成的視線,但他就當是沒有看見,依舊是輕笑的往下說:“養兵是要花錢的,一年也就兩百多萬兩銀子,耽羅府雖然身家不比鄭家雄厚,但也還算養得起,除此之外有些盈餘卻都貼到了鑄造火炮,從荷蘭人手上購買火炮上了,一年也要花上個三四十萬兩,隻不過相比起來這些反而是小頭。”
“總兵大人這話卑職卻不讚同,養兵向來是火炮,火器最是貴重,我鄭家向來如此,怎的耽羅府是小頭了。”雖說耽羅府一年光餉銀就要出上兩百萬兩,但在鄭森看來這句話就不合理的,自然心有疑惑。
比如說鄭家自己,雖說也自己鑄造火炮,但因為不比佛郎機人的火炮來得好,自己鑄造的遠遠比不上,再加上產量上不去以及殘次品不少,鄭家每年明裏暗裏都要從佛郎機人手上買上不少火炮,這一年花出去的這部分費用就足有上百萬兩,要是按耽羅府那麽說一年三四十萬兩就夠了,耽羅府僅僅崛起了三四年的時間,哪可能聚集得起大小船隻三百餘艘的規模!別忘了,鄭家十幾年的累積,也就比這多上一點而已。
每艘福船至少要有艦首炮兩門,這兩門是紅衣大炮,至少上千斤的那種,即使是從佛郎機人那裏買來的,那也都是幾百斤的重炮,再加上側弦的七十門小炮,所謂的小,也隻是針對紅衣大炮而言,這七十門小炮每門也都至少是上百斤之重,加起來一艘船至少需要大小火炮七十餘門。
雖說三百餘艘大小船隻裏,這等大型福船應當不會過百,那也至少需要七千門火炮之多,如此一想,若不是鄭森現在已經深信耽羅府真有這等實力,當初登島時毛承祿的水軍就是明證,怕是他怎麽都不肯信的了,不想還好,如此一想,那也實在太驚世駭俗了啊。
“耽羅府可自行生產火炮,自然花銷不多。”方成施施然的給了一個解釋,自然也在鄭森和鄭彩的意料之中,這次不是鄭森發言了,而是一旁不怎麽說話的鄭彩向前一步道:“我鄭家也可鑄造火炮,年可鑄大小火炮三十餘門,紅衣大炮兩門,卻還是大為不夠,其餘火耗以及新添火炮大多要由佛郎機人那裏購買,即使是自鑄那也是價值不菲。”
先前鄭彩不說話是因為這趟本來就是以鄭森為主,如今卻是關乎到鄭彩的切身利益了,雖然鄭彩有私下從耽羅府購進了五百支鳥銃,那些鳥銃也確實好用,隻是因為數量太少,鄭家自己又生產鳥銃,所以鄭彩並未太放在心上,也一直不知道,耽羅府竟然能大規模生產火炮,看樣子,產量要比鄭家多得多,那可就關乎到鄭彩的切身利益了,因為這火炮就好比利刃,福船要有了火炮才能成為海上的大殺器,他鄭家也正是靠著和佛郎機人的關係得以買到更多的火炮,這才能稱霸於海上。
“還請總兵大人賜教。”鄭森自然也想到了這一層,不複剛剛的試探態度,而是誠心問道。
方成隻是微微一笑,不但不回答,反而轉過頭去,直到鄭彩有些不耐,這才不急不緩的發出聲來。
“不知鄭家一門火炮須費錢幾何?紅衣大炮費錢幾何?佛郎機炮又須花多少錢財?”
鄭森與鄭彩都被方成問的一怔,隻是這也沒什麽不好回答的,鄭森眉頭一皺回憶了瞬間就道:“大型紅衣大炮需一萬五千兩之多,佛朗機炮八千兩,碗口銃則是我等鄭家自行生產,隻需花些鐵料錢,但這一門碗口銃也須五千多兩銀子。”
“不知從何人手中購買?”方成追著又問。
“自然是紅夷手中,有紅夷中諸國皆有,隻是價格大致相當,並無多大的差異,都是從極西之地販運來的。”鄭森口中的紅夷就是佛郎機人,隻是佛郎機人是平日裏的稱呼,而紅夷則是藐視的稱呼,鄭家雖說與佛郎機人每年有幾百萬兩銀子的交易,但也不能說明鄭家就看得上佛郎機人這等紅夷了,說到底,華夷有別,佛郎機人長的不似明人,那自然就是夷人。
“那不知鄭家產炮所需鐵料從何而來?”方成轉了口風問道。
“皆是由大明各地購買來,價格昂貴,但也無可奈何,隻因鑄造技術不比紅夷,要用上大量的生鐵,若是自己鑄造的紅衣大炮,怕是還不比來得好,既沉重,所需鐵料又不知凡幾,消耗頗大。”鄭森接口道。
這也是無可奈何,鄭家也是幾番找上佛郎機人的工匠予以聘用,最後卻都不是鑄造技術的緣由,乃是收購來的鐵料不合格,自然也就鑄造不了佛郎機人那般輕巧而又威力強大的火炮,隻能花上更多的鐵料鑄造笨重得多的紅衣大炮。
而且,大明朝廷本就不許鐵料這等違禁品出售,當初鄭家還是海寇的時候自然不懼,如今也都是體製內的人了,這一行一動都有人盯著看著,即使如鄭家這般那也得小心翼翼,買了鐵料不能用?那總不能再去買一批,已經都是違禁品了,要買的那麽多幹嘛?剩餘的製造刀劍鳥銃?你鄭家想造反啊!
販賣私鹽也就算了,要的不是大明的江山,朝廷以及上官就是發現了也最多伸出手要錢分一杯羹,鄭家上下多打點一些就是,購買鐵料這等事那就是做的隱秘至極了,上官們睜隻眼閉隻眼,那你也得有點節製啊,這可不是光打點就夠了的,要是一不小心被誰捅上去,那可就是潑天的大禍立馬就要臨了頭!
所以終歸到底,鄭家自是有幾分身不由己。
“若說起來,我耽羅府的礦石也是從大明購買了一部分,以及朝鮮產的鐵礦。”方成沒頭沒腦了說了這麽一句,隻讓鄭森和鄭彩雲裏霧裏的。
鄭森是有抱怨每年耗費大量的金錢買來的鐵料質地不佳,往往鑄造出來的火炮比不上從紅夷那裏買來的,但你耽羅府總不會和鄭家要做這等鐵料上的生意吧?這就不太可能了,怎麽說鄭家如今和耽羅府的關係也有些看不分明,以後是敵是友還真誰都看不清。
這等給予他人好處自己卻一點便宜都占不到的事,別說鄭森不會去多想,就是方成也不可能會去做,但他也確實有一筆與之相關的生意,雖說看上去,這筆生意有點不太適當,但也總比授人以漁來得好,授人以魚順帶收錢這種事,還是多多善意吧,哈哈。
“總兵大人此話怎講?”雖說鄭森自然不可能,但也存著幾分期盼的,要是能從耽羅府這弄到鐵礦,別的不說,光是每年給上麵打點的錢就要省掉不少,南京那塊地的封口費,多多少少能留下一些。
鄭家的鐵料,大多數都是從南京那邊的兵部嘴邊漏出來的,花去的打點費用,也都是進了這些兵部大員的腰包。
“耽羅府如今自己的鐵料尚且不足,這個上怕是不行。”方成沉吟了一番,轉而像是一臉為難的對鄭森道:“若是耽羅府製造出與紅夷相同的火炮,隻收取同等的價格的六成,如此可成?”
方成一點都沒覺的自己拿山寨了別人的火炮拿出來賣有什麽可恥的,不管怎麽說,有的銀兩賺就是好的。
而且,這又不是資敵,鄭家又不是女真人,與其讓鄭家拿著白花花的銀子送給那些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那還不如耽羅府吃了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