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左五營的老回回部、革裏眼部、賀錦部、劉希堯部、藺養成部,闖將李自成部、各領兵馬數萬前來會盟。”
傳令兵一口氣說完,高迎恩這下不僅僅是麵露大喜了,而是喜形於色了,白日間他還在為如何攻破成縣城而苦惱,不但如此,那萬餘兵馬的明軍也是個難題,僅僅憑借他自家幾萬兵馬,怕是別提勝了,能保得住自己這邊不受太大的折損就是好事了。
畢竟,義軍軍中大多數都是收留的壯丁,拖兒帶女者有之,根本就不適合與明軍久戰,更別提是被成縣裏的明軍和那城外的萬餘明軍裏外夾攻了,到時候難免又是一次先前在滁州城下的慘敗,麾下的幾萬兵馬,大多數都是這幾個月從新收攏所得,戰力上比起當初攻破了大明中都鳳陽的兵馬要差上一截。
要不是這次東拚西湊還能湊出十萬兵丁,高迎祥連成縣的主意都不敢打,新任的陝西巡撫孫傳庭一樣是個會打仗的人,人馬少了,還不夠孫傳庭殺的。
事實上也是這樣,本來高迎祥應該是在攻破了成縣後,被領軍前來的孫傳庭給生俘殺頭,羅汝才、李自成、革左五營等各路義軍也壓根沒幫什麽忙,高迎祥是自找的,誰讓當初在滁州城外的事做的不地道,這才沒人響應會盟,不過這次,這幾路義軍不但來了,而且還各帶了萬餘兵馬。
羅汝才帶的不多,一萬兵丁,誰讓他的地盤現在大多數都被孫傳庭猛攻不已,雖然當初也是他自己去找孫傳庭的麻煩,想給高迎祥攻打成縣時牽製孫傳庭,隻是到最後卻是惹禍上身,連能帶來一萬兵卒還都是硬給擠出來的。
不過,這次各部義軍來援高迎祥的緣由也是羅汝才的功勞,羅汝才好死不死的截獲了孫傳庭讓給方成才傳信的官軍信使,略一威逼,那個官兵就說出了實情,沒人是徹底的不懼死之輩。
在聽聞明軍一支一萬兩千兵馬的援軍正打算背後偷襲高迎祥時,羅汝才臉色大變,頓時是不管不顧了,高迎祥好歹還是去年滎陽會盟時候的盟主,若是被官軍抓住殺死,義軍豈不是元氣大傷?哪還顧忌的了年初的事!
羅汝才四下派人聯絡革左五營裏老回回部和革裏眼部,反正隻要這兩部點頭了,其他三部也一定會跟來,然後又給離得最遠的李自成部求援,李自成部雖然人數不多,卻還是名義上從屬於高迎祥的一支,這次一樣是借口明軍急攻而沒來會盟,但是此人知道輕重,應當不會見死不救。
反而最麻煩的是革左五營,不管是老回回部還是革裏眼部,老回回和革裏眼都是桀驁不馴的人,當初造明庭的反這五家還曾與羅汝才一樣共屬於王自用的三十六營,結果王自用死後,各營自成一家,革左五營一下子共進退那是威懾了不少人,期間吸納了幾家實力弱的小營,地盤和聲勢都大了不少。
到最後除了地位僅次於王自用的高迎祥外,高迎祥也吞並了王自用的殘餘勢力,誰都沒有革左五營來的兵力多,繼王自用之後的高迎祥也一樣調動不了革左五營,雙方一直都是老死不肯往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雖然都是打的明軍,但那是井水不犯河水。
去年的滎陽大會,十三家義軍發現各自為戰遲早的被明軍各個擊破,十三家會盟,然後舉高迎祥為盟主,然後打出了陝地,一路一直打到了大明的腹地南直隸,要不是滁州城外功虧一簣,指不定十三家義軍哪天就合為一體了。
但偏生大明出了個盧象升,一舉將十三家義軍擊敗,並且擊斬了其中幾支,追著將各家義軍迫回了陝地。
高迎祥身為盟主,卻是跑的最快的那一個,反而是李自成部與其他幾路義軍斷後,為此李自成部與多家義軍兵馬大多逃散,李自成隻得狼狽的領著兩千多人的騎兵一路逃回了陝地,其他幾支義軍則幾乎全軍覆沒。
革左五營當初也是運氣好,不但能逃回來,而且還保留了大部兵馬,原先屬於高迎祥部屬的李自成部卻是元氣大傷,萬餘兵馬,其中大多數是步卒,一個沒帶的回來,隻領著兩千餘人的騎兵跑回來,到了陝地老家一看,加上留守的兩千餘兵馬,這也不到五千人,比起全勝時的兵馬過萬一下子縮水了一半,的的確確算得上元氣大傷,也正是如此,自此李自成對於高迎祥陰奉陽違,雖說並未自立一家,但也相去不遠。
羅汝才本就是抱著試試看的給李自成派去信使,雖然李自成應當會顧全大局,但畢竟高迎祥的事做得過分,羅汝才也說不準,結果出乎意料的是,來的最快的反而是離得最遠的李自成部,並且李自成這回還是全部動員,五千餘兵馬幾乎清一色的騎兵,也是義軍之中唯一能有成建製騎兵。
至於老回回部和革裏眼部,雖說是不想來,但畢竟礙於羅汝才苦心相勸之下,這才不得不五部齊來,各部上萬有之,五六千亦有之,革左五營共計出動了三萬六七千人,雖說不是全營出動,但也就隻在家中留守了少部兵馬而已,給足了羅汝才麵子前來。
由於革左五營和義軍各路幾乎個個有仇,這五部又向來是共進退,吞並其他義軍的地盤時從不聽高迎祥這個盟主的,除了一個羅汝才雙方有了十幾年的交情尚可,在義軍之中的仇家比大明還多。
所以這次羅汝才苦心相邀,這才不得不來,而且還不能敷衍著來,要不然下次連曹操都得站在他們對立麵去,革左五營還真說不定得煙消雲散,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爭執,革左五營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隻是五方各自牽製,又因為脾性相像,這才五家湊成一家而已。
於是各路義軍在離著高迎祥的大營沒多遠的地方把各家兵力往著一湊,羅汝才的一萬兵丁,革左五營的三萬七千兵馬,李自成部五千騎兵,其他各部擺不上台麵,但也跟羅汝才這個綽號曹操的笑麵虎關係好的義軍大約也有近兩萬餘人,加起來就是七萬五千大軍就打算去幫闖王高迎祥。
羅汝才為了謹慎起見,在各家義軍湊齊後就派人去給高迎祥傳信,信使碰到了高迎祥派在四周的斥候,這才有了高迎祥得知各家義軍盡在咫尺,就快到了。
高迎祥心下也有一塊大石落了地,若是有了諸部義軍來援,這攻破成縣就簡單多了,若非有明軍前來攻打,高迎祥不得不調了高迎恩部和黃龍部前去堵截,小小的成縣僅僅三四千的明軍,數十倍之兵力,怎麽可能攻不下?止多是個時間問題而已,他高迎祥也不會為此大發雷霆了,概是因為雖然強攻了一日,但也終究因為兵力不足久攻不下而已。
但高迎祥不知道的是,他正在大喜各部義軍來援之時,高迎恩部剛剛潰敗,其高迎恩雖然得以領著三千兵馬身免,但卻終究是將其他兩萬多兵馬都給扔了,出發時候的兩部義軍三萬兵馬,此時僅僅剩下十分之一,至於另外一個義軍首領黃龍,怕也是早已身死陣中,被明軍踩踏的死無全屍了,而高迎恩派去給高迎祥傳信的傳令兵此時就在途中,離著成縣城外義軍的大營也不遠了。
扯遠了,話題轉回到方成這邊。
此時耽羅府的一萬餘步卒正在絞殺流寇反賊的殘兵,在看到高迎恩領著三千餘人轉身就跑後,所有的流寇反賊兵丁幾乎所有人心裏都直罵娘,隻是如今大家夥都在跑,總不能去怪高迎恩一口氣領著三千人跑不是?而且,此時就是有那心也沒那力啊,跑都還來不及?你沒瞧見明軍的步卒正跟後追著麽?
而黃龍,對,正是與高迎恩部一塊出兵的黃龍,他還真沒死,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黃龍是沒死,而且他不但沒死,甚至是身上的傷口都沒幾個,身邊也還簇擁著一兩百名披甲的兵丁,有高迎恩給的披甲兵,也有他自己原先的親衛,隻是這兩千多就剩下不到兩百人了,而且,還被困在一處山包上,想退都沒法退,除非打算跳下懸崖摔死。
所以有鑒於此,大難之後,必有後福這句話並不適用於他黃龍,如果再不殺出去,遲早還是個死,他是賊首,明軍會收降戰陣之中的敗兵,卻惟獨不會放過賊首,這已經是明軍的慣例了,所以黃龍雖然絕望,但他還不想死,這才繼續頑抗,在看到高迎恩已經撤兵後,黃龍身子一晃,險些就想跳崖自殺算了,最後還是把這個念頭熄滅下去,也是因為他黃龍,要死也得戰死沙場,好歹那也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的死法。
而耽羅府在絞殺剩餘反賊殘兵時,卻是客兵作戰,不比往日可以吸納俘虜送去挖礦或者做工,這些投降的流寇反賊倒成了方成感覺棘手的事,若是放了也大為不好,都是些年輕力壯的壯丁,都已經當過了反賊了,無田無地,無處可依,無家可歸,放了到最後還是多半要去投奔義軍,到時候給大明添亂方成不管,就是殺上了京城也沒多大關係,但此時正打算救下成縣,那就沒道理給敵方增加實力,所以也就隻能暫時收攏。
這若是換了別的領軍將領,指不得為了自家兵馬著想,就要全部斬殺了這些投降的反賊,反正都已經是反賊了,殺光了朝廷也不會怪罪,而且,與其留著讓其有機會與其他反賊們裏應外合,弄得自己這方軍勢大亂,而不是防範於未然的好。
方成也不是沒這麽打算過,不過最終想想,義軍也是大明子弟,隻是受不了朱家天子、貪官汙吏的剝削,這才奮起反抗,隻是這些義軍終究手中沾染了太多尋常百姓的鮮血,早就忘了當初反抗的緣由,從義軍成了流寇反賊、流賊,雖說不值得同情,但一口氣將四五千人通通殺光,不到萬不得已方成還真沒那魄力,隻得先留著。
戰陣之上已經降了四五千人,雙方本來就沒得可比性了,自高迎恩退兵起,流寇反賊兵丁已經徹底喪失了戰心,或者說,在此之前就已經是了,不過那時還是苟延殘喘,而此時,跑得動的反賊步卒全都往官軍的反方向跑,至於跑不了的,那就跪地乞降,這也是一口氣就收攏了四五千降賊的原因。
戰陣之上,此時是一方在追,一方在跑,高迎恩已經跑得沒影了,耽羅府這邊的板甲重騎也收回本陣無力再去追逃遠了的反賊兵丁和高迎恩,北鬥軍和武曲軍共計四營一萬一千五百的步卒正在看上去步履緩慢,但速度卻不緊不慢的將一個個四散逃開的流寇或殺或逼降。
義軍,已被耽羅府一方殺的屍橫遍野,退了數裏地有餘,而此時,隻剩不到兩百名披甲兵的黃龍部就顯得異常顯眼了。
至少從方成的角度還能看得到,這支披甲兵正在誓死反抗,一時之間竟然收攏了八九百近千人,這也引得一直在追擊潰敗流寇的耽羅府軍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困獸猶鬥的流寇反賊之中有一名戰將顯得異常醒目。
方成眯了眯眼睛,這個時候逞英雄?這不是想死麽,他方成從來不是同情英雄派的,或者說,他很不喜歡別人在他即將大勝的時候下個絆子留下點瑕疵,而且,如若再讓這支義軍纏鬥下去,雖說對於整體戰局沒什麽影響,局部的士氣還是不得不為此而下降。
在方成得知還在反抗的就是黃龍後,方成淡淡的揮了揮手,隨即一開始因為地形而沒有動用過的鳥銃手開始頂替長矛手和重甲步卒,雖然目前的地形還是不適合鳥銃手齊發,但那時對於萬餘人的對陣,幾百名鳥銃手不但起不了作用,還會拖累其他兵種,但此時流寇反賊隻有不到千人,那就簡單多了。
一直沒派上什麽用場,而是僅僅在長矛手和重甲步卒之後打醬油的鳥銃手終於派上了用場,雖然難免有些大材小用,不過這也好過拿步卒去硬拚來得好。
而另一邊的黃龍,眼看著竟然在身側聚攏的義軍越來越多,心下愈發有些叫苦,這本就是一處死地,來的愈多,豈不是越吸引官軍的注意?到時候就是不死都難,虧得黃龍還企圖若是必敗之時就假裝普通敗兵兵卒逃走,此時卻是再無可能了。
但這也怪不了別人,誰讓他到現在還舉著黃龍部的帥旗?明軍是離得遠看不分明,也不認識,義軍們卻是都認識的,慣性的被明軍殺敗後就來依附,這才越聚越多,也引得耽羅府一方用重兵圍攻。
孤膽英雄?斯巴達克三百勇士?還是007?
方成的腦子裏yy著,雖然這些都不太應景,總是,他也就是其中最大的反派,如果後世史書裏能記載這一段,說不定就成了農民起義軍的最大敵人,也是人民的敵人的典型。
與此同時,耽羅府一方的鳥銃手紛紛頂替了長矛手們,而位於鳥銃手之前的則是剛剛脫離了戰鬥的重甲步卒,他們用重盾將流寇們推搡到一邊,空出地方緩緩後退。
明軍的這個舉動讓黃龍微微一怔,心下還在猶疑之際,卻也深知是一個好機會,趁著明軍休整之際,再領著兵馬趁勢殺過去,隻要能殺敗眼前的這些個棉甲鑲鐵甲的重盾步卒,說不定還有逃跑之機,所以黃龍大手一揮,正要下令剩下的千餘人趁著機會順著地勢往下衝,明軍黑黝黝的鳥銃管就齊齊露了出來。
鳥銃手!!!!!!!!
這個發現讓流寇們一陣**,就是黃龍都來不起反應,就被騷亂的兵卒拉下了馬,身後一直豎著的帥旗也因為兵卒的**而被拉倒在地,這下一來,剛剛有了些主心骨的義軍敗兵頓時發現主將黃龍不但是人不見了,就連帥旗也不樣消失不見。
而此時,耽羅府的鳥銃手也開始發威,躲在重盾步卒的身後傾斜火藥,一眾義軍流賊紛紛被擊中,隻得東躲西藏,再不複剛剛的氣勢。
“黃將軍戰沒了,黃將軍戰沒了。”義軍軍中一陣呼喊。
配合著耽羅府這邊的鳥銃擊發聲,剛剛還沒的來及發現黃龍的帥旗消失的兵丁此時卻都以為是黃龍是被明軍的鳥銃手給擊中了,那可就定然是九死無生了,主將都死了,這還有什麽好繼續殺下去的?
若是黃龍還在,自己這等人多半要護主的,畢竟這些披甲兵要麽是高迎恩的親衛營,要麽是黃龍自己的親衛披甲軍,都是些跟隨多年的老卒,死則死爾,倒是不會跟之前跪下就降的流寇壯丁那般降了冠軍,若是要死戰那就死戰到底,即使是降,也是要主將投降之際,也就是黃龍投降,既然黃龍還在頑抗,他們自然也就會選擇死戰到底。
但現如今,卻是黃龍先‘死’了!那還有什麽好打殺的,還不如降了拉倒,至少還能留下一條性命,這才現實。
傳令兵一口氣說完,高迎恩這下不僅僅是麵露大喜了,而是喜形於色了,白日間他還在為如何攻破成縣城而苦惱,不但如此,那萬餘兵馬的明軍也是個難題,僅僅憑借他自家幾萬兵馬,怕是別提勝了,能保得住自己這邊不受太大的折損就是好事了。
畢竟,義軍軍中大多數都是收留的壯丁,拖兒帶女者有之,根本就不適合與明軍久戰,更別提是被成縣裏的明軍和那城外的萬餘明軍裏外夾攻了,到時候難免又是一次先前在滁州城下的慘敗,麾下的幾萬兵馬,大多數都是這幾個月從新收攏所得,戰力上比起當初攻破了大明中都鳳陽的兵馬要差上一截。
要不是這次東拚西湊還能湊出十萬兵丁,高迎祥連成縣的主意都不敢打,新任的陝西巡撫孫傳庭一樣是個會打仗的人,人馬少了,還不夠孫傳庭殺的。
事實上也是這樣,本來高迎祥應該是在攻破了成縣後,被領軍前來的孫傳庭給生俘殺頭,羅汝才、李自成、革左五營等各路義軍也壓根沒幫什麽忙,高迎祥是自找的,誰讓當初在滁州城外的事做的不地道,這才沒人響應會盟,不過這次,這幾路義軍不但來了,而且還各帶了萬餘兵馬。
羅汝才帶的不多,一萬兵丁,誰讓他的地盤現在大多數都被孫傳庭猛攻不已,雖然當初也是他自己去找孫傳庭的麻煩,想給高迎祥攻打成縣時牽製孫傳庭,隻是到最後卻是惹禍上身,連能帶來一萬兵卒還都是硬給擠出來的。
不過,這次各部義軍來援高迎祥的緣由也是羅汝才的功勞,羅汝才好死不死的截獲了孫傳庭讓給方成才傳信的官軍信使,略一威逼,那個官兵就說出了實情,沒人是徹底的不懼死之輩。
在聽聞明軍一支一萬兩千兵馬的援軍正打算背後偷襲高迎祥時,羅汝才臉色大變,頓時是不管不顧了,高迎祥好歹還是去年滎陽會盟時候的盟主,若是被官軍抓住殺死,義軍豈不是元氣大傷?哪還顧忌的了年初的事!
羅汝才四下派人聯絡革左五營裏老回回部和革裏眼部,反正隻要這兩部點頭了,其他三部也一定會跟來,然後又給離得最遠的李自成部求援,李自成部雖然人數不多,卻還是名義上從屬於高迎祥的一支,這次一樣是借口明軍急攻而沒來會盟,但是此人知道輕重,應當不會見死不救。
反而最麻煩的是革左五營,不管是老回回部還是革裏眼部,老回回和革裏眼都是桀驁不馴的人,當初造明庭的反這五家還曾與羅汝才一樣共屬於王自用的三十六營,結果王自用死後,各營自成一家,革左五營一下子共進退那是威懾了不少人,期間吸納了幾家實力弱的小營,地盤和聲勢都大了不少。
到最後除了地位僅次於王自用的高迎祥外,高迎祥也吞並了王自用的殘餘勢力,誰都沒有革左五營來的兵力多,繼王自用之後的高迎祥也一樣調動不了革左五營,雙方一直都是老死不肯往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雖然都是打的明軍,但那是井水不犯河水。
去年的滎陽大會,十三家義軍發現各自為戰遲早的被明軍各個擊破,十三家會盟,然後舉高迎祥為盟主,然後打出了陝地,一路一直打到了大明的腹地南直隸,要不是滁州城外功虧一簣,指不定十三家義軍哪天就合為一體了。
但偏生大明出了個盧象升,一舉將十三家義軍擊敗,並且擊斬了其中幾支,追著將各家義軍迫回了陝地。
高迎祥身為盟主,卻是跑的最快的那一個,反而是李自成部與其他幾路義軍斷後,為此李自成部與多家義軍兵馬大多逃散,李自成隻得狼狽的領著兩千多人的騎兵一路逃回了陝地,其他幾支義軍則幾乎全軍覆沒。
革左五營當初也是運氣好,不但能逃回來,而且還保留了大部兵馬,原先屬於高迎祥部屬的李自成部卻是元氣大傷,萬餘兵馬,其中大多數是步卒,一個沒帶的回來,隻領著兩千餘人的騎兵跑回來,到了陝地老家一看,加上留守的兩千餘兵馬,這也不到五千人,比起全勝時的兵馬過萬一下子縮水了一半,的的確確算得上元氣大傷,也正是如此,自此李自成對於高迎祥陰奉陽違,雖說並未自立一家,但也相去不遠。
羅汝才本就是抱著試試看的給李自成派去信使,雖然李自成應當會顧全大局,但畢竟高迎祥的事做得過分,羅汝才也說不準,結果出乎意料的是,來的最快的反而是離得最遠的李自成部,並且李自成這回還是全部動員,五千餘兵馬幾乎清一色的騎兵,也是義軍之中唯一能有成建製騎兵。
至於老回回部和革裏眼部,雖說是不想來,但畢竟礙於羅汝才苦心相勸之下,這才不得不五部齊來,各部上萬有之,五六千亦有之,革左五營共計出動了三萬六七千人,雖說不是全營出動,但也就隻在家中留守了少部兵馬而已,給足了羅汝才麵子前來。
由於革左五營和義軍各路幾乎個個有仇,這五部又向來是共進退,吞並其他義軍的地盤時從不聽高迎祥這個盟主的,除了一個羅汝才雙方有了十幾年的交情尚可,在義軍之中的仇家比大明還多。
所以這次羅汝才苦心相邀,這才不得不來,而且還不能敷衍著來,要不然下次連曹操都得站在他們對立麵去,革左五營還真說不定得煙消雲散,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爭執,革左五營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隻是五方各自牽製,又因為脾性相像,這才五家湊成一家而已。
於是各路義軍在離著高迎祥的大營沒多遠的地方把各家兵力往著一湊,羅汝才的一萬兵丁,革左五營的三萬七千兵馬,李自成部五千騎兵,其他各部擺不上台麵,但也跟羅汝才這個綽號曹操的笑麵虎關係好的義軍大約也有近兩萬餘人,加起來就是七萬五千大軍就打算去幫闖王高迎祥。
羅汝才為了謹慎起見,在各家義軍湊齊後就派人去給高迎祥傳信,信使碰到了高迎祥派在四周的斥候,這才有了高迎祥得知各家義軍盡在咫尺,就快到了。
高迎祥心下也有一塊大石落了地,若是有了諸部義軍來援,這攻破成縣就簡單多了,若非有明軍前來攻打,高迎祥不得不調了高迎恩部和黃龍部前去堵截,小小的成縣僅僅三四千的明軍,數十倍之兵力,怎麽可能攻不下?止多是個時間問題而已,他高迎祥也不會為此大發雷霆了,概是因為雖然強攻了一日,但也終究因為兵力不足久攻不下而已。
但高迎祥不知道的是,他正在大喜各部義軍來援之時,高迎恩部剛剛潰敗,其高迎恩雖然得以領著三千兵馬身免,但卻終究是將其他兩萬多兵馬都給扔了,出發時候的兩部義軍三萬兵馬,此時僅僅剩下十分之一,至於另外一個義軍首領黃龍,怕也是早已身死陣中,被明軍踩踏的死無全屍了,而高迎恩派去給高迎祥傳信的傳令兵此時就在途中,離著成縣城外義軍的大營也不遠了。
扯遠了,話題轉回到方成這邊。
此時耽羅府的一萬餘步卒正在絞殺流寇反賊的殘兵,在看到高迎恩領著三千餘人轉身就跑後,所有的流寇反賊兵丁幾乎所有人心裏都直罵娘,隻是如今大家夥都在跑,總不能去怪高迎恩一口氣領著三千人跑不是?而且,此時就是有那心也沒那力啊,跑都還來不及?你沒瞧見明軍的步卒正跟後追著麽?
而黃龍,對,正是與高迎恩部一塊出兵的黃龍,他還真沒死,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黃龍是沒死,而且他不但沒死,甚至是身上的傷口都沒幾個,身邊也還簇擁著一兩百名披甲的兵丁,有高迎恩給的披甲兵,也有他自己原先的親衛,隻是這兩千多就剩下不到兩百人了,而且,還被困在一處山包上,想退都沒法退,除非打算跳下懸崖摔死。
所以有鑒於此,大難之後,必有後福這句話並不適用於他黃龍,如果再不殺出去,遲早還是個死,他是賊首,明軍會收降戰陣之中的敗兵,卻惟獨不會放過賊首,這已經是明軍的慣例了,所以黃龍雖然絕望,但他還不想死,這才繼續頑抗,在看到高迎恩已經撤兵後,黃龍身子一晃,險些就想跳崖自殺算了,最後還是把這個念頭熄滅下去,也是因為他黃龍,要死也得戰死沙場,好歹那也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的死法。
而耽羅府在絞殺剩餘反賊殘兵時,卻是客兵作戰,不比往日可以吸納俘虜送去挖礦或者做工,這些投降的流寇反賊倒成了方成感覺棘手的事,若是放了也大為不好,都是些年輕力壯的壯丁,都已經當過了反賊了,無田無地,無處可依,無家可歸,放了到最後還是多半要去投奔義軍,到時候給大明添亂方成不管,就是殺上了京城也沒多大關係,但此時正打算救下成縣,那就沒道理給敵方增加實力,所以也就隻能暫時收攏。
這若是換了別的領軍將領,指不得為了自家兵馬著想,就要全部斬殺了這些投降的反賊,反正都已經是反賊了,殺光了朝廷也不會怪罪,而且,與其留著讓其有機會與其他反賊們裏應外合,弄得自己這方軍勢大亂,而不是防範於未然的好。
方成也不是沒這麽打算過,不過最終想想,義軍也是大明子弟,隻是受不了朱家天子、貪官汙吏的剝削,這才奮起反抗,隻是這些義軍終究手中沾染了太多尋常百姓的鮮血,早就忘了當初反抗的緣由,從義軍成了流寇反賊、流賊,雖說不值得同情,但一口氣將四五千人通通殺光,不到萬不得已方成還真沒那魄力,隻得先留著。
戰陣之上已經降了四五千人,雙方本來就沒得可比性了,自高迎恩退兵起,流寇反賊兵丁已經徹底喪失了戰心,或者說,在此之前就已經是了,不過那時還是苟延殘喘,而此時,跑得動的反賊步卒全都往官軍的反方向跑,至於跑不了的,那就跪地乞降,這也是一口氣就收攏了四五千降賊的原因。
戰陣之上,此時是一方在追,一方在跑,高迎恩已經跑得沒影了,耽羅府這邊的板甲重騎也收回本陣無力再去追逃遠了的反賊兵丁和高迎恩,北鬥軍和武曲軍共計四營一萬一千五百的步卒正在看上去步履緩慢,但速度卻不緊不慢的將一個個四散逃開的流寇或殺或逼降。
義軍,已被耽羅府一方殺的屍橫遍野,退了數裏地有餘,而此時,隻剩不到兩百名披甲兵的黃龍部就顯得異常顯眼了。
至少從方成的角度還能看得到,這支披甲兵正在誓死反抗,一時之間竟然收攏了八九百近千人,這也引得一直在追擊潰敗流寇的耽羅府軍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困獸猶鬥的流寇反賊之中有一名戰將顯得異常醒目。
方成眯了眯眼睛,這個時候逞英雄?這不是想死麽,他方成從來不是同情英雄派的,或者說,他很不喜歡別人在他即將大勝的時候下個絆子留下點瑕疵,而且,如若再讓這支義軍纏鬥下去,雖說對於整體戰局沒什麽影響,局部的士氣還是不得不為此而下降。
在方成得知還在反抗的就是黃龍後,方成淡淡的揮了揮手,隨即一開始因為地形而沒有動用過的鳥銃手開始頂替長矛手和重甲步卒,雖然目前的地形還是不適合鳥銃手齊發,但那時對於萬餘人的對陣,幾百名鳥銃手不但起不了作用,還會拖累其他兵種,但此時流寇反賊隻有不到千人,那就簡單多了。
一直沒派上什麽用場,而是僅僅在長矛手和重甲步卒之後打醬油的鳥銃手終於派上了用場,雖然難免有些大材小用,不過這也好過拿步卒去硬拚來得好。
而另一邊的黃龍,眼看著竟然在身側聚攏的義軍越來越多,心下愈發有些叫苦,這本就是一處死地,來的愈多,豈不是越吸引官軍的注意?到時候就是不死都難,虧得黃龍還企圖若是必敗之時就假裝普通敗兵兵卒逃走,此時卻是再無可能了。
但這也怪不了別人,誰讓他到現在還舉著黃龍部的帥旗?明軍是離得遠看不分明,也不認識,義軍們卻是都認識的,慣性的被明軍殺敗後就來依附,這才越聚越多,也引得耽羅府一方用重兵圍攻。
孤膽英雄?斯巴達克三百勇士?還是007?
方成的腦子裏yy著,雖然這些都不太應景,總是,他也就是其中最大的反派,如果後世史書裏能記載這一段,說不定就成了農民起義軍的最大敵人,也是人民的敵人的典型。
與此同時,耽羅府一方的鳥銃手紛紛頂替了長矛手們,而位於鳥銃手之前的則是剛剛脫離了戰鬥的重甲步卒,他們用重盾將流寇們推搡到一邊,空出地方緩緩後退。
明軍的這個舉動讓黃龍微微一怔,心下還在猶疑之際,卻也深知是一個好機會,趁著明軍休整之際,再領著兵馬趁勢殺過去,隻要能殺敗眼前的這些個棉甲鑲鐵甲的重盾步卒,說不定還有逃跑之機,所以黃龍大手一揮,正要下令剩下的千餘人趁著機會順著地勢往下衝,明軍黑黝黝的鳥銃管就齊齊露了出來。
鳥銃手!!!!!!!!
這個發現讓流寇們一陣**,就是黃龍都來不起反應,就被騷亂的兵卒拉下了馬,身後一直豎著的帥旗也因為兵卒的**而被拉倒在地,這下一來,剛剛有了些主心骨的義軍敗兵頓時發現主將黃龍不但是人不見了,就連帥旗也不樣消失不見。
而此時,耽羅府的鳥銃手也開始發威,躲在重盾步卒的身後傾斜火藥,一眾義軍流賊紛紛被擊中,隻得東躲西藏,再不複剛剛的氣勢。
“黃將軍戰沒了,黃將軍戰沒了。”義軍軍中一陣呼喊。
配合著耽羅府這邊的鳥銃擊發聲,剛剛還沒的來及發現黃龍的帥旗消失的兵丁此時卻都以為是黃龍是被明軍的鳥銃手給擊中了,那可就定然是九死無生了,主將都死了,這還有什麽好繼續殺下去的?
若是黃龍還在,自己這等人多半要護主的,畢竟這些披甲兵要麽是高迎恩的親衛營,要麽是黃龍自己的親衛披甲軍,都是些跟隨多年的老卒,死則死爾,倒是不會跟之前跪下就降的流寇壯丁那般降了冠軍,若是要死戰那就死戰到底,即使是降,也是要主將投降之際,也就是黃龍投降,既然黃龍還在頑抗,他們自然也就會選擇死戰到底。
但現如今,卻是黃龍先‘死’了!那還有什麽好打殺的,還不如降了拉倒,至少還能留下一條性命,這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