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說得也對。.tw[]”楊陳很想順勢就同意了莫葉的決定,但他對莫葉的態度,或者應該說是重視程度,明顯要高於剛才那個忸怩丫頭,這除了因為兩人之間有過數次交集,還因為王哲離開宋宅的給他的囑托。
所以在楊陳口頭認同了莫葉的話之後,很快又補充說道:“天色將晚,我想我還是得陪你走一趟。不駕車,我們還可以步行過去,終是不放心你獨行啊。”
莫葉聞言,心中一暖,也沒有再堅持什麽,點了點頭。
楊陳快步回到自己的住所,剛關上門就急忙從衣袖裏掏出那隻錦袋,還好自己手勁大,即便隻以單手握緊,也能將袋子含著的水擠幹了,否則這濕袋子藏在衣袖裏,沒準要把剛換的幹燥衣服染濕半邊袖子。
若是如此,剛才在莫葉麵前,可能就藏不住了。
稍微鬆了口氣,楊陳不再猶豫,取出自己以前走馬四野時隨身攜帶、但在這幾天隻是藏在床板下的匕首,手法熟絡的挑開了錦袋的縫閉線。
錦袋的內側,縫合針法也很精致,楊陳不由得有些感歎:貧民家身上穿的衣服,補丁一直要縫到漏風補不住了才罷手,但在富貴人家,隻是一個荷包,不僅用料講究,外表美觀,連這裏麵的料子和針法,都這麽精細,倒不知這麽頗費工時的精致,存在什麽意義?
如果楊陳已經知道了王哲的真實身份,他或許就不會有剛才的那種想法了。
因為在這世上,有一類人,要慎用常人的眼光去判斷他們的一切,他們即是:皇族。
不能說他們不是人。但也很難否定,他們可能會在登上位頂之時,無論是從精神層麵,還是從生活層麵,都會發生超脫一切尋常人觀念的改變。
隻說體現在他們身上的這種生活外表的精致度,其實很難判斷他們這樣精益求精的改造外表,是否真的隻是為了滿足個人享受。
有些事物看著美觀。但未必全都適合自己得到。或許將其加諸在自己身上,隻會變成一種折磨。
身為皇族,可以與生俱來地擁有很多東西。但同時也從身份注定了的那一天開始,同時也有很多東西自己無法選擇。
譬如王哲,原本他與好友分別,大致也就隔個一年半載。即是能再見的。但他這一次走,卻對這再見的時間為幾何而絲毫拿捏不定。隻因為他拿不定此行所為的事,今後會如何變化。
他將要麵對的,不是尋常人能完成的任務以及要盡的義務,但他身為皇子。便隻能選擇迎接,不能言棄。然而他也不過隻有一副血肉身軀,催他走遠登高的。其實主要還是經過反複錘煉後的精神靈魂。
而旁觀這類人的行事風格,如果不聯係起他們的身份。便會讓人感覺處處都透著古怪。
自初見時開始,楊陳就一直沒止過對王哲身份的質疑與猜測,這種情緒,在王哲將一個錦袋交給他時,快要上升到頂峰。
在那天早上,王哲應該也已經察覺到楊陳的情緒了,這事要擱在常人眼裏,的確也是太容易招疑,他不過是告別一個好朋友,卻要做出防賊的姿態,交給他朋友的一個仆人一樣東西,說是拿去防身。[.tw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憑當時王哲拿出這東西時,他臉上的那種神情表露,這錦袋裏的東西應該價值不菲……
可是他為什麽不直接把它給他的好友?
而他如果覺得一定要把這東西交給朋友的仆從保管,為什麽要選他這個才進宋宅沒幾天的生人?
在拿匕首挑開錦袋縫線的時候,楊陳對手中這個自己保管了幾天的袋子,腦海裏忽然產生許多想法。這或許是一種忐忑心理影響出的結果,因為一直以來,他都很遵守王哲的囑托,從未像今天這樣,有過試圖自行打開這袋子的念頭。
此時,他感覺自己仿佛要揭開一個大秘密,又似乎有一個麻煩將要跟著這秘密的揭釋,降臨到他頭上來。
就在楊陳這一晃神的工夫裏,托著錦袋的手勢稍偏,他就看見一樣事物從內襯縫得平整光滑的錦袋中滑了出來……
――似是一條魚!
金屬鑄造的一條“魚”從錦袋裏滑落,摔在地上,但撞出的聲音並不如何清脆。
那是因為,這東西並非鐵製。
楊陳遲疑著撿起那條魚,隻見它體型尖削,如果不是身上有鱗紋魚尾,倒有些像一枚令箭。
隻不過這魚形令箭造得也太小了些,托在手心,長度還沒超過巴掌的寬度。
但仔細觀察這樣事物,它或許真的很貴重。楊陳所能見到的貴重,是指它的質地,這魚形令箭從顏色和重量上估量,似乎是鑄金而成。
楊陳隨手顛了顛這枚事物,腦中正無端思索著,這時屋外忽然傳來莫葉的喚聲,聽那語氣,正是來催他的,他才回過神來。
匆忙先應了屋外的人一聲,又翻看了一下錦袋的裏側,並未發現什麽紙質物,楊陳心裏稍安,暫時打消琢磨那條魚的事,稍微整理了一下屋內的事物便出去了。
……
憑楊陳的生活閱曆,的確很難看出這隻魚形令箭的真身,倒不是說他見識淺薄,隻是,能一眼認出這東西
代表著什麽意義的人,生活際遇多少得與皇廷有點接觸。
此時如果是葉諾諾看到這東西,她一定會萬分驚訝的呼出三個字:“金鯉令!”
當今皇帝隻有兩位皇子,這魚形令箭也有兩枚,都是皇子貼身攜帶的信令。二皇子擁有的魚形令箭為白銀鑄,體現本色地稱為“銀鯉令”,三皇子所持的則是鑄金質地的“金鯉令”。
這兩種令箭的持有者都可以自由出入南昭境內所有的防禁區域,禁宮大內自然也包含在內,拿著這信令。即便人還站在京都城門外,想見到在皇宮禦書房辦公的皇帝陛下,中間走的這段路,幾乎都可以直接邁過。
而金色的魚形令箭比銀色的那種會增加一條特權,即是可憑此信令自行調用軍方力量。
雖然賦予信令的調兵權力在人數上進行了控製,一萬兵卒為頂點,但若這一萬人憑此令箭的基本權力。在京都內外可以暢行無阻。此特權的榮耀與實力便可能合並到一個可怕的高度。
這是皇帝留給他的兒子的特權,讓他們既享受皇權榮耀,又避免受到什麽權臣的脅迫。有話可以直接到他跟前來說。
特別是對於他的三兒子,皇帝這麽做,等同於在整個南昭境內,給他留了一支隨叫隨到的萬人隊。
但三皇子卻在幾天前。把這樣挾領無上特權的信令交給了他好友家的一個馬夫。
三皇子王哲在交托魚形信令給楊陳時,雖然沒有解釋這樣信令詳細。但他叮囑的那句話,卻是實實在在的。
這樣信令雖然不會一離開錦袋,就自然消失,但它的確隻能幫楊陳一次。並且是在他深陷危機到一種自己的力量已無法自救的情況裏時,才能動用這袋子裏的信令。
否則,若在尋常時間裏。讓識得此物的人發現,這種隻有皇族才能擁有的東西竟出現在一個平民手裏。恐怕他不但不會因為此物獲得什麽好處,還會惹來無盡麻煩。
原本王哲也不確定,楊陳今後會不會有機會用到這東西。
而楊陳自己也是一直堅守著王哲所托的那幾句話,起初他心裏高漲的那份好奇心,也在平靜日子的延續過程裏,漸漸淡下。
但這種牽強維係著的平衡,卻還是這麽快就因為一個小波折而打破。
不過對雙方而言都很幸運的是,楊陳不識“金鯉令”的作用,一時間隻把它當成一隻純金鑄造的貴物,既不拿它顯擺在外,也沒將其丟棄。
隻是不知道在今後的日子裏,楊陳會不會因為發現這隻魚形信令的鑄金質地而曲解了王哲的意思,在囊中羞澀時拿它熔了“解難”?
……
在送莫葉去葉府的路上,索性無事,楊陳又將他所知道的葉府情況都說給莫葉聽了。
但由於楊陳之前來葉府一趟,從頭至尾都沒有真正進府,他對葉府事件的了解,隻局限於外界聽聞,他雖然是把自己知道的都說了,卻仍不太具體。
待到莫葉親身走進葉府內,她才真正有些吃驚,陪她一起進來的楊陳也有些能感覺到了,葉府上下,似乎浮著一縷要辦喪事的氛圍。
葉府仆人大多都還認得莫葉這個前幾天在府中養傷的女孩子,楊陳剛一說他們兩人是來自宋宅,守大門的家丁立即將兩人迎去了府內會客廳,熱茶很快奉上。
在非重大節日期間,對於兩位較為隨意到來的閑客,葉府的基本待客之道,還是做得比較周全的。看見這一幕,莫葉也是覺得稍微安心了些,看來葉府雖然遭了事,境況卻還沒壞到全局亂套的地步。
然而她並不知道,她現在還能看到的這樣比較穩定的局麵,除了葉府所有仆人對家主的忠誠信諾夠堅定,還有一份功勞,在於阮洛的坐鎮主持。
如果沒有阮洛出麵,當著所有人的麵做出承諾,以及溫言勸慰,現在會客廳裏服侍他們用茶的仆人,以及府中其它位置的仆人,現在估計還一齊六神無主地跪在葉正名臥房前的庭院裏呢!
莫葉無心飲茶,人雖然還穩坐在椅子上,心神卻已經快要飛到屋外去了。
而葉府的仆人也無心待客,大小兩位家主都病倒了,也無人出麵接待那兩位閑客。不過兩位客人到來的消息,很快便陸續傳到府中兩位主事大丫鬟那兒。
兩個丫鬟知道莫葉來了,各自都是精神振作了一點。雖然莫葉可能幫不了她們什麽忙,但在這個葉府有難的時候,熟悉的朋友到來,總是可以在精神上給己方一些鼓勵安慰的。
關鍵一點,還是因為葉府兩個主事丫鬟都知道,莫葉與葉大小姐之間的誼情。她們看見自家小姐剛才在哭昏了以後,中途醒來過幾次,是醒一次又哭一次,不知道該怎麽安慰她,正心急如焚,此時莫葉到來,使她們忽然想到,也許這個與自家小姐有過換命交情的人,或許能讓小姐找到一絲安心的定力?
小丫還在廚房招呼煮藥的事。她一個人既要負責熬煮老爺和小姐的兩份不同的藥湯,還要管全府將近二十來位仆役驅寒的湯劑,為了防止藥味串合,熬藥的炭爐分別放在廚房以及其左右一共三間房內,一時無法分神別顧。
看來她之前與小玉商量的分工行動,是很有實際作用的,此時的她便可以全心全意管著煮藥的事,其它瑣碎多變的事,自然有小玉顧攬。
而小玉一聽莫葉來了,很快便來到前廳,話不及多說,直接就把莫葉引去了葉諾諾的閨房。
雖然小玉與小丫是分別在兩處得知莫葉到來的消息,但她倆人在得知這消息後,心中的想法其實是極為一致的。假如現在將兩人的位置調換一下,迎接莫葉的人是小丫,她也一定會這麽做,無須再找他人商議。
這麽做的目的隻有一個,希望莫葉能夠勸慰住葉諾諾,讓她不要再以淚洗麵。
所以在從前廳到葉小姐閨房之間的這一條很短的路途上,小玉以更短的話語,將葉府發生的事說給了莫葉聽,她講此事的方式,也因為話語過短,而變得極為直接,與莫葉從楊陳那兒聽來的消息,給她帶來的感覺完全不同。
莫葉驚訝得良久說不出話來。
而在走入葉諾諾的閨房之後,看見葉諾諾辮發散亂、額前汗濕、嘴唇幹裂、雙眼紅腫,淚水已將兩邊臉頰侵染出數道紅痕,莫葉即便不聽她半聲哭泣,她自己也已經是濕了眼眶。
這是一種自發性的感情流露,在看見自己心目中占有不輕地位的人傷心欲絕時,不需要理由,自己也會跟著被扯痛心弦。
莫葉邁過房門,還未走近,坐在床上耷拉著頭的葉諾諾似乎是忽然生出心眼,驀然抬頭,目光直直看向房門處的莫葉,癡怔了片刻後才忽然開嗓喚道:“姐……”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她哭久了,嗓子幹啞,在稱喚莫葉時,隻喊出了一個字。
但這個字,卻比葉諾諾平時習慣喊的那四字稱謂,更為敲痛莫葉的心。
。(未完待續)
“你說得也對。.tw[]”楊陳很想順勢就同意了莫葉的決定,但他對莫葉的態度,或者應該說是重視程度,明顯要高於剛才那個忸怩丫頭,這除了因為兩人之間有過數次交集,還因為王哲離開宋宅的給他的囑托。
所以在楊陳口頭認同了莫葉的話之後,很快又補充說道:“天色將晚,我想我還是得陪你走一趟。不駕車,我們還可以步行過去,終是不放心你獨行啊。”
莫葉聞言,心中一暖,也沒有再堅持什麽,點了點頭。
楊陳快步回到自己的住所,剛關上門就急忙從衣袖裏掏出那隻錦袋,還好自己手勁大,即便隻以單手握緊,也能將袋子含著的水擠幹了,否則這濕袋子藏在衣袖裏,沒準要把剛換的幹燥衣服染濕半邊袖子。
若是如此,剛才在莫葉麵前,可能就藏不住了。
稍微鬆了口氣,楊陳不再猶豫,取出自己以前走馬四野時隨身攜帶、但在這幾天隻是藏在床板下的匕首,手法熟絡的挑開了錦袋的縫閉線。
錦袋的內側,縫合針法也很精致,楊陳不由得有些感歎:貧民家身上穿的衣服,補丁一直要縫到漏風補不住了才罷手,但在富貴人家,隻是一個荷包,不僅用料講究,外表美觀,連這裏麵的料子和針法,都這麽精細,倒不知這麽頗費工時的精致,存在什麽意義?
如果楊陳已經知道了王哲的真實身份,他或許就不會有剛才的那種想法了。
因為在這世上,有一類人,要慎用常人的眼光去判斷他們的一切,他們即是:皇族。
不能說他們不是人。但也很難否定,他們可能會在登上位頂之時,無論是從精神層麵,還是從生活層麵,都會發生超脫一切尋常人觀念的改變。
隻說體現在他們身上的這種生活外表的精致度,其實很難判斷他們這樣精益求精的改造外表,是否真的隻是為了滿足個人享受。
有些事物看著美觀。但未必全都適合自己得到。或許將其加諸在自己身上,隻會變成一種折磨。
身為皇族,可以與生俱來地擁有很多東西。但同時也從身份注定了的那一天開始,同時也有很多東西自己無法選擇。
譬如王哲,原本他與好友分別,大致也就隔個一年半載。即是能再見的。但他這一次走,卻對這再見的時間為幾何而絲毫拿捏不定。隻因為他拿不定此行所為的事,今後會如何變化。
他將要麵對的,不是尋常人能完成的任務以及要盡的義務,但他身為皇子。便隻能選擇迎接,不能言棄。然而他也不過隻有一副血肉身軀,催他走遠登高的。其實主要還是經過反複錘煉後的精神靈魂。
而旁觀這類人的行事風格,如果不聯係起他們的身份。便會讓人感覺處處都透著古怪。
自初見時開始,楊陳就一直沒止過對王哲身份的質疑與猜測,這種情緒,在王哲將一個錦袋交給他時,快要上升到頂峰。
在那天早上,王哲應該也已經察覺到楊陳的情緒了,這事要擱在常人眼裏,的確也是太容易招疑,他不過是告別一個好朋友,卻要做出防賊的姿態,交給他朋友的一個仆人一樣東西,說是拿去防身。[.tw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憑當時王哲拿出這東西時,他臉上的那種神情表露,這錦袋裏的東西應該價值不菲……
可是他為什麽不直接把它給他的好友?
而他如果覺得一定要把這東西交給朋友的仆從保管,為什麽要選他這個才進宋宅沒幾天的生人?
在拿匕首挑開錦袋縫線的時候,楊陳對手中這個自己保管了幾天的袋子,腦海裏忽然產生許多想法。這或許是一種忐忑心理影響出的結果,因為一直以來,他都很遵守王哲的囑托,從未像今天這樣,有過試圖自行打開這袋子的念頭。
此時,他感覺自己仿佛要揭開一個大秘密,又似乎有一個麻煩將要跟著這秘密的揭釋,降臨到他頭上來。
就在楊陳這一晃神的工夫裏,托著錦袋的手勢稍偏,他就看見一樣事物從內襯縫得平整光滑的錦袋中滑了出來……
――似是一條魚!
金屬鑄造的一條“魚”從錦袋裏滑落,摔在地上,但撞出的聲音並不如何清脆。
那是因為,這東西並非鐵製。
楊陳遲疑著撿起那條魚,隻見它體型尖削,如果不是身上有鱗紋魚尾,倒有些像一枚令箭。
隻不過這魚形令箭造得也太小了些,托在手心,長度還沒超過巴掌的寬度。
但仔細觀察這樣事物,它或許真的很貴重。楊陳所能見到的貴重,是指它的質地,這魚形令箭從顏色和重量上估量,似乎是鑄金而成。
楊陳隨手顛了顛這枚事物,腦中正無端思索著,這時屋外忽然傳來莫葉的喚聲,聽那語氣,正是來催他的,他才回過神來。
匆忙先應了屋外的人一聲,又翻看了一下錦袋的裏側,並未發現什麽紙質物,楊陳心裏稍安,暫時打消琢磨那條魚的事,稍微整理了一下屋內的事物便出去了。
……
憑楊陳的生活閱曆,的確很難看出這隻魚形令箭的真身,倒不是說他見識淺薄,隻是,能一眼認出這東西
代表著什麽意義的人,生活際遇多少得與皇廷有點接觸。
此時如果是葉諾諾看到這東西,她一定會萬分驚訝的呼出三個字:“金鯉令!”
當今皇帝隻有兩位皇子,這魚形令箭也有兩枚,都是皇子貼身攜帶的信令。二皇子擁有的魚形令箭為白銀鑄,體現本色地稱為“銀鯉令”,三皇子所持的則是鑄金質地的“金鯉令”。
這兩種令箭的持有者都可以自由出入南昭境內所有的防禁區域,禁宮大內自然也包含在內,拿著這信令。即便人還站在京都城門外,想見到在皇宮禦書房辦公的皇帝陛下,中間走的這段路,幾乎都可以直接邁過。
而金色的魚形令箭比銀色的那種會增加一條特權,即是可憑此信令自行調用軍方力量。
雖然賦予信令的調兵權力在人數上進行了控製,一萬兵卒為頂點,但若這一萬人憑此令箭的基本權力。在京都內外可以暢行無阻。此特權的榮耀與實力便可能合並到一個可怕的高度。
這是皇帝留給他的兒子的特權,讓他們既享受皇權榮耀,又避免受到什麽權臣的脅迫。有話可以直接到他跟前來說。
特別是對於他的三兒子,皇帝這麽做,等同於在整個南昭境內,給他留了一支隨叫隨到的萬人隊。
但三皇子卻在幾天前。把這樣挾領無上特權的信令交給了他好友家的一個馬夫。
三皇子王哲在交托魚形信令給楊陳時,雖然沒有解釋這樣信令詳細。但他叮囑的那句話,卻是實實在在的。
這樣信令雖然不會一離開錦袋,就自然消失,但它的確隻能幫楊陳一次。並且是在他深陷危機到一種自己的力量已無法自救的情況裏時,才能動用這袋子裏的信令。
否則,若在尋常時間裏。讓識得此物的人發現,這種隻有皇族才能擁有的東西竟出現在一個平民手裏。恐怕他不但不會因為此物獲得什麽好處,還會惹來無盡麻煩。
原本王哲也不確定,楊陳今後會不會有機會用到這東西。
而楊陳自己也是一直堅守著王哲所托的那幾句話,起初他心裏高漲的那份好奇心,也在平靜日子的延續過程裏,漸漸淡下。
但這種牽強維係著的平衡,卻還是這麽快就因為一個小波折而打破。
不過對雙方而言都很幸運的是,楊陳不識“金鯉令”的作用,一時間隻把它當成一隻純金鑄造的貴物,既不拿它顯擺在外,也沒將其丟棄。
隻是不知道在今後的日子裏,楊陳會不會因為發現這隻魚形信令的鑄金質地而曲解了王哲的意思,在囊中羞澀時拿它熔了“解難”?
……
在送莫葉去葉府的路上,索性無事,楊陳又將他所知道的葉府情況都說給莫葉聽了。
但由於楊陳之前來葉府一趟,從頭至尾都沒有真正進府,他對葉府事件的了解,隻局限於外界聽聞,他雖然是把自己知道的都說了,卻仍不太具體。
待到莫葉親身走進葉府內,她才真正有些吃驚,陪她一起進來的楊陳也有些能感覺到了,葉府上下,似乎浮著一縷要辦喪事的氛圍。
葉府仆人大多都還認得莫葉這個前幾天在府中養傷的女孩子,楊陳剛一說他們兩人是來自宋宅,守大門的家丁立即將兩人迎去了府內會客廳,熱茶很快奉上。
在非重大節日期間,對於兩位較為隨意到來的閑客,葉府的基本待客之道,還是做得比較周全的。看見這一幕,莫葉也是覺得稍微安心了些,看來葉府雖然遭了事,境況卻還沒壞到全局亂套的地步。
然而她並不知道,她現在還能看到的這樣比較穩定的局麵,除了葉府所有仆人對家主的忠誠信諾夠堅定,還有一份功勞,在於阮洛的坐鎮主持。
如果沒有阮洛出麵,當著所有人的麵做出承諾,以及溫言勸慰,現在會客廳裏服侍他們用茶的仆人,以及府中其它位置的仆人,現在估計還一齊六神無主地跪在葉正名臥房前的庭院裏呢!
莫葉無心飲茶,人雖然還穩坐在椅子上,心神卻已經快要飛到屋外去了。
而葉府的仆人也無心待客,大小兩位家主都病倒了,也無人出麵接待那兩位閑客。不過兩位客人到來的消息,很快便陸續傳到府中兩位主事大丫鬟那兒。
兩個丫鬟知道莫葉來了,各自都是精神振作了一點。雖然莫葉可能幫不了她們什麽忙,但在這個葉府有難的時候,熟悉的朋友到來,總是可以在精神上給己方一些鼓勵安慰的。
關鍵一點,還是因為葉府兩個主事丫鬟都知道,莫葉與葉大小姐之間的誼情。她們看見自家小姐剛才在哭昏了以後,中途醒來過幾次,是醒一次又哭一次,不知道該怎麽安慰她,正心急如焚,此時莫葉到來,使她們忽然想到,也許這個與自家小姐有過換命交情的人,或許能讓小姐找到一絲安心的定力?
小丫還在廚房招呼煮藥的事。她一個人既要負責熬煮老爺和小姐的兩份不同的藥湯,還要管全府將近二十來位仆役驅寒的湯劑,為了防止藥味串合,熬藥的炭爐分別放在廚房以及其左右一共三間房內,一時無法分神別顧。
看來她之前與小玉商量的分工行動,是很有實際作用的,此時的她便可以全心全意管著煮藥的事,其它瑣碎多變的事,自然有小玉顧攬。
而小玉一聽莫葉來了,很快便來到前廳,話不及多說,直接就把莫葉引去了葉諾諾的閨房。
雖然小玉與小丫是分別在兩處得知莫葉到來的消息,但她倆人在得知這消息後,心中的想法其實是極為一致的。假如現在將兩人的位置調換一下,迎接莫葉的人是小丫,她也一定會這麽做,無須再找他人商議。
這麽做的目的隻有一個,希望莫葉能夠勸慰住葉諾諾,讓她不要再以淚洗麵。
所以在從前廳到葉小姐閨房之間的這一條很短的路途上,小玉以更短的話語,將葉府發生的事說給了莫葉聽,她講此事的方式,也因為話語過短,而變得極為直接,與莫葉從楊陳那兒聽來的消息,給她帶來的感覺完全不同。
莫葉驚訝得良久說不出話來。
而在走入葉諾諾的閨房之後,看見葉諾諾辮發散亂、額前汗濕、嘴唇幹裂、雙眼紅腫,淚水已將兩邊臉頰侵染出數道紅痕,莫葉即便不聽她半聲哭泣,她自己也已經是濕了眼眶。
這是一種自發性的感情流露,在看見自己心目中占有不輕地位的人傷心欲絕時,不需要理由,自己也會跟著被扯痛心弦。
莫葉邁過房門,還未走近,坐在床上耷拉著頭的葉諾諾似乎是忽然生出心眼,驀然抬頭,目光直直看向房門處的莫葉,癡怔了片刻後才忽然開嗓喚道:“姐……”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她哭久了,嗓子幹啞,在稱喚莫葉時,隻喊出了一個字。
但這個字,卻比葉諾諾平時習慣喊的那四字稱謂,更為敲痛莫葉的心。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