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元是在十日之後,趕回長安城的。
滿城素縞,白紗漫眼。
在一個月色披霜的夜半,長安城緊閉的城門洞開,幽深的街道被飄搖不定的火把點亮,身著白色的衰衣,前來護衛的軍隊倒像是死亡的接引者。
景行止護著薑陽落後於蕭元半頭馬的距離,容色淡淡,溫和從容,沒有什麽變化的聲音在空蕩蕩的長街中響起:“元兒,此去???”
蕭元轉身,看了他一眼,在將目光轉向彼處燈影模糊的皇宮,笑道:“即便真是他要殺我,我也沒有理由到了自己家門口,還退回去的道理。何況,我不信???”
景行止閉了閉眼,良久,有些無奈的問:“你就這樣相信他?”
“不是相信,”蕭元勒著韁繩驅馬前行,“是習慣。”
我們兄妹二人早就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從小到大,不知發生過多少這樣的事情,不斷的離間,不斷的挑撥,可是每一次,蕭元總是習慣的去相信他。
而薑永夜,若要殺蕭元,也早該殺了幾千回了。
馬蹄踏著長安城的朱雀街,噠噠的,不知從何處飛來幾隻烏鴉,嘎嘎的亂叫著,繁華不知去了何處,一派蕭索。
在長街的盡頭,有一個身披重孝的男子在等她。
他靜靜站在那裏,似有笑意,神色卻是冷凝的,微仰著頭,負著雙手。
蕭元翻身下馬,薑永夜已經上前,身旁端著木盤的宮人也快步跟隨。
他拿起托盤裏整齊疊放的明黃色朝服,說著極為平淡的話:“把衣服披上,隨我去見陛下最後一麵吧。”
蕭元愣怔片刻,突然輕聲一笑,道:“哥哥這是何意?”
薑永夜的手中,是至尊無上的龍袍。
月光趁著雪色照在男子英武的眉眼間,十年如一日的溫柔寵愛依舊不變,薑永夜拍了拍她的肩,道:“以你現在的權勢,做南國唯一的一位女皇,再好不過???”他頓了頓,“這是最好的結局。”
蕭元轉身看了看周圍的軍士,皆是她的親隨,心一下子便沉入了穀底,就在入長安的那一刻,她真的懷疑過――薑永夜。
那種懊惱和難堪,自責與私心一下子讓蕭元覺得無地自容,她總是說她不想做皇帝,可是如今卻為了一次刺殺,而懷疑薑永夜。
瞬間恍然,蕭元看著薑永夜雙手捧著的龍袍,而身後的薑陽忽然說:“師父,母親要做皇帝了嗎?”
“我星夜來歸,卻並非自投樊籠而來。”
蕭元笑了笑,不容分說的拿走薑永夜手中的衣服,披在他的身上,後退兩步,朗聲道:
“眾將士,擎爾等手中兵械,恭賀新皇登基。”
薑永夜愣了愣,嗤的一笑,無可奈何又早有所料的搖了搖頭。
“恭賀新皇登基。”
四麵八方的軍士,齊聲朗朗,響徹了整個長安城。
“父皇現在何處?”
“太和殿。”
蕭元眼中出現一絲茫然神色,定定的看著皇宮的方向還一會兒,才道:“帶我去吧。”
長安城的火把最終熄滅,長街寂寥,荒蕪人聲。
“師父,我們去哪兒?”
滿弧的月下,景行止身姿挺拔的立在馬前,懷中單手抱著薑陽,淡淡的,勝券在握而又無法自喜的道:“你母親在哪裏,我們就去哪裏。”
“敬諾。”
曆代南國帝王駕崩之後,停靈之地都是太和殿,可是蕭元從未到過這裏,她出生之時其祖父早已駕崩,第一次踏進去,是為了自己父皇的最後一麵。
其實,蕭元不覺得這有什麽意義,總歸是死了,再看一眼,也不能把他看活過來,相較於前世的悲傷,這一世要從容許多。
她略略的看了一眼,覺得光武帝的遺容還算安詳,便揮手讓小太監們合上了棺木。
走出莊嚴肅穆的太和殿之後,蕭元在石階上慢慢坐下,笑道:“從今兒起,他便再也無需自責了。”
她偏過頭,揀起一縷垂在胸前的長發在指腹間揉捏,美貌冰冷得不近人情的模樣,忽然道:“來人,拿一把剪刀來。”
原本正在她身後吩咐明日出殯事宜的薑永夜聽到她的話,一怔,取過太監要送上去的剪刀,親自送過去。
哢嚓一聲,蕭元剪下一縷青絲,將剪刀扔到腳邊,把頭發拿給薑永夜,說:“他活著的時候,總希望我能時時陪著他,現在死了,我便如他一次心願。哥哥,你把這放到他枕下吧。”
她抬起手,指尖的頭發絲在風中輕輕顫動,她看著自己剪下的一縷發,唇角抿起一個似笑非笑的弧度,道:“那塊玉,莫要陪葬了,拿出來吧。雖是好玉,想來不及這一根頭發。”
建武二十年,元月二十日,新皇登基。
傳聞中,朝中上下一直為誰登基而爭吵不休,直到二十日那一天,薑永夜穿著象征著無上尊榮的龍袍,攜駐守邊疆已有多年的孟光長公主走到世人的眼前,紛爭才消散。
新皇登基,自然要進行大肆的分封,方韻雖然體弱多病,但是是府中第一個為新皇生下皇子的,且在府中又是以太子妃之尊迎娶的,所以毫無異議的被冊封為皇後。
其子薑讚為皇太子。
而孟光長公主,已經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除了免去她對皇後太子的行禮,便隻有在封地的麵積上下功夫,直到建武二十年,新皇登基之後,孟光長公主的封地已經成為史書之最,唯一一個,擁半個南國為湯沐邑的公主。
因為還在國喪之中,登基典禮並非盛大,蕭元也不過隻是在出場的時候,露了一個臉,讓那些不斷提議孟光長公主登基的大臣們安分下來之後,便中途離場了。
她坐在馬車中,低頭看著腰間係著的那塊玉,比初見時更加光滑,想來光武帝時常握在手中把玩。她輕輕的歎了一口氣,馬車停下來,輕盈打開車門,她臉上的鬱色便散去了。
一走進長公主府的大門,薑陽便撲了過來,這是回到長安之後,她第一次回府。
“母親,你冷不冷?”薑陽仰著頭,含著小心翼翼的笑容,端著一碗薑湯。
蕭元有些回不過神,側頭看向倚在門邊的景行止,他的眼中含有豐富的意義,清潤得如一朵白雲,溫和得似一杯香茶,在發現蕭元看著他的時候,眼中出現亮光,唇角勾起一點點的弧度,微微上翹著,好像是已經是凡世裏最好的風光了。
“是你教他的?”
望著那孩子怯怯而又希冀的眼睛,蕭元終於還是伸手接住了那一碗冒著熱氣的薑湯,她低頭喝了一口,薑湯嗆鼻的氣味衝到她的鼻中,眼睛一下子就紅了。
蕭元用手牢牢的捂住眼睛,微微垂頭,大片的水澤滑過指縫,滑過臉頰,一滴又一滴,落進碗中。
“我知道總有那麽一日,可不知它來得這樣的快。”
“母親,別喝了,有眼淚很苦。”
“諾。”蕭元點點頭,“母親不喝了,也不哭了。”
“師父說,流眼淚是人之常情,母親如果想哭,不必忍著,可以哭的。”
蕭元一笑,搖頭,道:“沒有眼淚可流了,已經流盡了。”
她看了看越來越像薑有汜的薑陽,抿了抿唇,解下腰間的藥玉,放到薑陽的手中,難得的溫柔道:“這是你皇祖父留下的,母親現在把它送給你了。”
景行止上前,看了一眼潔白無瑕的藥玉,扶著雙手,眼中一點波光,卻什麽都沒有說。
“阿止,謝謝你,把他帶回來。”
景行止遲疑了許久,終於遲緩的點了點頭,那並非是他所願的。隻是此刻蕭元喜歡,那麽他就願意去做。
蕭元招招手,“輕盈,把陽兒帶下去吧。”
餘下兩個人的房間,蕭元的臉上又回複了高不可攀的神色,美豔依舊,冷傲依舊。
“刺殺的人,究竟出自何處?”
“長安。”
沒有準確的回答,隻是這樣的模糊答案,讓蕭元覺得很不滿,可是又不願意再開口追問,在景行止的麵前,她始終不願意卸下自尊,因為在很久以前,她為了他放下全部的尊嚴,結果卻不得人意。
“如果,我要你殺了主事之人,你可能辦到?”
景行止一愣,抬起頭來,臉色有些驚訝,卻忽的一笑:“諾,如果你想。”
――
空置十餘年的長慶宮,再一次燈火通明,歌舞升平,在擺放著精美珍饈的桌案前,打扮得端莊高貴的方皇後一手攬著太子的肩,一手敲打著泛著冷光的劍身。
“朕早說過,即便元兒回來,皇位依舊是朕的,你卻背著朕,做出那等事!”
方皇後淡淡的毫不在意的一笑,慢條斯理的回駁道:“那是一樣嗎?她倒是把皇位給你了,不僅落了個賢明大度的好名聲,一半南國都進了她的口袋,你要置我們母子於何地?”
薑永夜一時語塞,卻又立刻說:“南國本就是元兒的,我警告你,陛下死時,已經將二十萬征天軍盡數移交給了元兒,你父親即便手中還有十萬,那也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真的嗎?可是您不是仍把那藥玉給了她嗎?”
------題外話------
前一段的劇情拉得比較慢,從這裏開始,會變得快一點,謎底也快要揭開了
滿城素縞,白紗漫眼。
在一個月色披霜的夜半,長安城緊閉的城門洞開,幽深的街道被飄搖不定的火把點亮,身著白色的衰衣,前來護衛的軍隊倒像是死亡的接引者。
景行止護著薑陽落後於蕭元半頭馬的距離,容色淡淡,溫和從容,沒有什麽變化的聲音在空蕩蕩的長街中響起:“元兒,此去???”
蕭元轉身,看了他一眼,在將目光轉向彼處燈影模糊的皇宮,笑道:“即便真是他要殺我,我也沒有理由到了自己家門口,還退回去的道理。何況,我不信???”
景行止閉了閉眼,良久,有些無奈的問:“你就這樣相信他?”
“不是相信,”蕭元勒著韁繩驅馬前行,“是習慣。”
我們兄妹二人早就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從小到大,不知發生過多少這樣的事情,不斷的離間,不斷的挑撥,可是每一次,蕭元總是習慣的去相信他。
而薑永夜,若要殺蕭元,也早該殺了幾千回了。
馬蹄踏著長安城的朱雀街,噠噠的,不知從何處飛來幾隻烏鴉,嘎嘎的亂叫著,繁華不知去了何處,一派蕭索。
在長街的盡頭,有一個身披重孝的男子在等她。
他靜靜站在那裏,似有笑意,神色卻是冷凝的,微仰著頭,負著雙手。
蕭元翻身下馬,薑永夜已經上前,身旁端著木盤的宮人也快步跟隨。
他拿起托盤裏整齊疊放的明黃色朝服,說著極為平淡的話:“把衣服披上,隨我去見陛下最後一麵吧。”
蕭元愣怔片刻,突然輕聲一笑,道:“哥哥這是何意?”
薑永夜的手中,是至尊無上的龍袍。
月光趁著雪色照在男子英武的眉眼間,十年如一日的溫柔寵愛依舊不變,薑永夜拍了拍她的肩,道:“以你現在的權勢,做南國唯一的一位女皇,再好不過???”他頓了頓,“這是最好的結局。”
蕭元轉身看了看周圍的軍士,皆是她的親隨,心一下子便沉入了穀底,就在入長安的那一刻,她真的懷疑過――薑永夜。
那種懊惱和難堪,自責與私心一下子讓蕭元覺得無地自容,她總是說她不想做皇帝,可是如今卻為了一次刺殺,而懷疑薑永夜。
瞬間恍然,蕭元看著薑永夜雙手捧著的龍袍,而身後的薑陽忽然說:“師父,母親要做皇帝了嗎?”
“我星夜來歸,卻並非自投樊籠而來。”
蕭元笑了笑,不容分說的拿走薑永夜手中的衣服,披在他的身上,後退兩步,朗聲道:
“眾將士,擎爾等手中兵械,恭賀新皇登基。”
薑永夜愣了愣,嗤的一笑,無可奈何又早有所料的搖了搖頭。
“恭賀新皇登基。”
四麵八方的軍士,齊聲朗朗,響徹了整個長安城。
“父皇現在何處?”
“太和殿。”
蕭元眼中出現一絲茫然神色,定定的看著皇宮的方向還一會兒,才道:“帶我去吧。”
長安城的火把最終熄滅,長街寂寥,荒蕪人聲。
“師父,我們去哪兒?”
滿弧的月下,景行止身姿挺拔的立在馬前,懷中單手抱著薑陽,淡淡的,勝券在握而又無法自喜的道:“你母親在哪裏,我們就去哪裏。”
“敬諾。”
曆代南國帝王駕崩之後,停靈之地都是太和殿,可是蕭元從未到過這裏,她出生之時其祖父早已駕崩,第一次踏進去,是為了自己父皇的最後一麵。
其實,蕭元不覺得這有什麽意義,總歸是死了,再看一眼,也不能把他看活過來,相較於前世的悲傷,這一世要從容許多。
她略略的看了一眼,覺得光武帝的遺容還算安詳,便揮手讓小太監們合上了棺木。
走出莊嚴肅穆的太和殿之後,蕭元在石階上慢慢坐下,笑道:“從今兒起,他便再也無需自責了。”
她偏過頭,揀起一縷垂在胸前的長發在指腹間揉捏,美貌冰冷得不近人情的模樣,忽然道:“來人,拿一把剪刀來。”
原本正在她身後吩咐明日出殯事宜的薑永夜聽到她的話,一怔,取過太監要送上去的剪刀,親自送過去。
哢嚓一聲,蕭元剪下一縷青絲,將剪刀扔到腳邊,把頭發拿給薑永夜,說:“他活著的時候,總希望我能時時陪著他,現在死了,我便如他一次心願。哥哥,你把這放到他枕下吧。”
她抬起手,指尖的頭發絲在風中輕輕顫動,她看著自己剪下的一縷發,唇角抿起一個似笑非笑的弧度,道:“那塊玉,莫要陪葬了,拿出來吧。雖是好玉,想來不及這一根頭發。”
建武二十年,元月二十日,新皇登基。
傳聞中,朝中上下一直為誰登基而爭吵不休,直到二十日那一天,薑永夜穿著象征著無上尊榮的龍袍,攜駐守邊疆已有多年的孟光長公主走到世人的眼前,紛爭才消散。
新皇登基,自然要進行大肆的分封,方韻雖然體弱多病,但是是府中第一個為新皇生下皇子的,且在府中又是以太子妃之尊迎娶的,所以毫無異議的被冊封為皇後。
其子薑讚為皇太子。
而孟光長公主,已經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除了免去她對皇後太子的行禮,便隻有在封地的麵積上下功夫,直到建武二十年,新皇登基之後,孟光長公主的封地已經成為史書之最,唯一一個,擁半個南國為湯沐邑的公主。
因為還在國喪之中,登基典禮並非盛大,蕭元也不過隻是在出場的時候,露了一個臉,讓那些不斷提議孟光長公主登基的大臣們安分下來之後,便中途離場了。
她坐在馬車中,低頭看著腰間係著的那塊玉,比初見時更加光滑,想來光武帝時常握在手中把玩。她輕輕的歎了一口氣,馬車停下來,輕盈打開車門,她臉上的鬱色便散去了。
一走進長公主府的大門,薑陽便撲了過來,這是回到長安之後,她第一次回府。
“母親,你冷不冷?”薑陽仰著頭,含著小心翼翼的笑容,端著一碗薑湯。
蕭元有些回不過神,側頭看向倚在門邊的景行止,他的眼中含有豐富的意義,清潤得如一朵白雲,溫和得似一杯香茶,在發現蕭元看著他的時候,眼中出現亮光,唇角勾起一點點的弧度,微微上翹著,好像是已經是凡世裏最好的風光了。
“是你教他的?”
望著那孩子怯怯而又希冀的眼睛,蕭元終於還是伸手接住了那一碗冒著熱氣的薑湯,她低頭喝了一口,薑湯嗆鼻的氣味衝到她的鼻中,眼睛一下子就紅了。
蕭元用手牢牢的捂住眼睛,微微垂頭,大片的水澤滑過指縫,滑過臉頰,一滴又一滴,落進碗中。
“我知道總有那麽一日,可不知它來得這樣的快。”
“母親,別喝了,有眼淚很苦。”
“諾。”蕭元點點頭,“母親不喝了,也不哭了。”
“師父說,流眼淚是人之常情,母親如果想哭,不必忍著,可以哭的。”
蕭元一笑,搖頭,道:“沒有眼淚可流了,已經流盡了。”
她看了看越來越像薑有汜的薑陽,抿了抿唇,解下腰間的藥玉,放到薑陽的手中,難得的溫柔道:“這是你皇祖父留下的,母親現在把它送給你了。”
景行止上前,看了一眼潔白無瑕的藥玉,扶著雙手,眼中一點波光,卻什麽都沒有說。
“阿止,謝謝你,把他帶回來。”
景行止遲疑了許久,終於遲緩的點了點頭,那並非是他所願的。隻是此刻蕭元喜歡,那麽他就願意去做。
蕭元招招手,“輕盈,把陽兒帶下去吧。”
餘下兩個人的房間,蕭元的臉上又回複了高不可攀的神色,美豔依舊,冷傲依舊。
“刺殺的人,究竟出自何處?”
“長安。”
沒有準確的回答,隻是這樣的模糊答案,讓蕭元覺得很不滿,可是又不願意再開口追問,在景行止的麵前,她始終不願意卸下自尊,因為在很久以前,她為了他放下全部的尊嚴,結果卻不得人意。
“如果,我要你殺了主事之人,你可能辦到?”
景行止一愣,抬起頭來,臉色有些驚訝,卻忽的一笑:“諾,如果你想。”
――
空置十餘年的長慶宮,再一次燈火通明,歌舞升平,在擺放著精美珍饈的桌案前,打扮得端莊高貴的方皇後一手攬著太子的肩,一手敲打著泛著冷光的劍身。
“朕早說過,即便元兒回來,皇位依舊是朕的,你卻背著朕,做出那等事!”
方皇後淡淡的毫不在意的一笑,慢條斯理的回駁道:“那是一樣嗎?她倒是把皇位給你了,不僅落了個賢明大度的好名聲,一半南國都進了她的口袋,你要置我們母子於何地?”
薑永夜一時語塞,卻又立刻說:“南國本就是元兒的,我警告你,陛下死時,已經將二十萬征天軍盡數移交給了元兒,你父親即便手中還有十萬,那也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真的嗎?可是您不是仍把那藥玉給了她嗎?”
------題外話------
前一段的劇情拉得比較慢,從這裏開始,會變得快一點,謎底也快要揭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