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天子趙頊聽了徹底被激怒了,“大膽的種諤!修建永樂城是朕親下的旨意,你居然敢口出狂言,羞辱大臣,詛咒大軍,就衝你這一句話,朕就可以‘大不敬’治你的死罪,你難道是活得不耐煩了嗎?”


    種諤當時就哭了,他說了一句:“陛下,如果用臣的一條命,換來改正陛下錯誤的機會,臣願一死,隻求陛下收回修築永樂城的聖旨。”


    實際上,對於皇帝有錯誤的聖旨,在大宋朝隻有“給事中”這個官,才有權可以“封駁”的,問題是,“給事中”徐禧現在被派到前線指揮作戰去了,現在反過來輪到一個前線指揮官,客串起“給事中”應當做的事情來了,你說當時亂不亂?


    種諤的話,就是有用“死諫”這種極端的方法來威脅大宋神宗天子趙頊的意思了。


    趙頊氣得臉都紫了,能把趙頊臉氣紫的以前隻有王安石一個人,沒想到又冒出一個種諤來。此時,趙頊殺種諤的心是真有了,不過,宋朝自打宋太祖趙匡胤開始,皇帝對於大臣還是相當宅心仁厚的,官員犯錯誤,基本上就是倆個字“謫遷”,意思就是“煩你,離我遠點”。


    趙頊並不是一位昏君,種諤是立了大功的人,西北軍中一麵旗幟,西北正打仗呢,象種諤這種人是殺不得的,所以,趙頊那天總算壓住了熊熊燃燒的怒火,說了一句:“你守延州去吧,消滅西夏的任務不適合你,就交給徐禧一個人吧。”意思就是“煩你,離我遠點”。


    就這樣,神宗天子趙頊就把種諤打發走了。


    種諤離開東京的時候是萬念俱灰,徹底崩潰。


    離“李秉常這小子,我去拉著他的胳膊就抓來了。”隻差一步之遙了,就這樣被以前是倆位、現在是三位狗屁不懂、稀屎兩桶的固執的皇帝趙頊,說大話的文臣徐禧,還有倆麵三刀的宦官李憲給全毀了。


    給事中徐禧用了二十多萬民工,半個月的時間內,就在銀州城南三十裏處,建好了一座嶄新的永樂城。


    無論是沒有建的橫山城,還是已經建好的永樂城,對於西夏來說,都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一座軍事要塞建在自己的境內,就象一把瞄著自己心髒的刺刀一樣危險。


    永樂城,西夏絕對不會置之不理的。


    西夏是一個危機感特別強烈,同時也是一個遇到危機反應特別強烈的國家。


    西夏在最快的時間內做出了最強烈的反應。


    當時西夏國的皇帝就是種諤準備去拉著胳膊就抓來的夏惠宗李秉常。


    夏惠宗李秉常是西夏第三個皇帝,他和後來的西夏崇宗皇帝李乾順前半生的命運差不多。他也是一個苦命的孩子,他七歲的時候就做了皇帝,卻被梁太後一直當成一個傀儡一樣,他最慘的遭遇是象個犯了錯誤的小孩子一樣被梁太後關在一個離興慶府不遠的一間黑屋子裏,一關就好幾年。


    暗無天日,就是說西夏國第三任惠宗皇帝李秉常呢。


    建永樂城的時候,西夏國惠宗皇帝李秉常正好被關在那間暗無天日的黑屋子裏寫“檢查”呢,他知道,如果這份“檢查”寫不好的話,他這輩子甭想再出來了。他哪有心思管徐禧建什麽永樂城呢。


    所以,西夏對永樂城采取行動的不是當時的西夏國的皇帝李秉常,而是當時最高領導人西夏國的梁太後。


    瞧瞧姓梁的太後在西夏有多厲害!


    這個梁太後就是大梁太後,和李乾順時期的那個梁太後同樣是一個“凶悍”的女人。


    不出十日,西夏梁太後遣統軍大將葉悖麻、咩訛埋,率領西夏六監軍司兵馬三十萬強攻永樂城。


    宋軍主帥給事中徐禧率七萬大軍迎敵於永樂城下,英勇奮戰,三戰三敗,被迫退回城內。西夏幾十萬人立即就圍住了永樂城,就象種諤預料的一樣,他們首先就切斷了水源。


    徐禧這才明白了西夏並不是象他想象得那樣,唾手可得。


    徐禧也認識到西夏大軍不是一群綿羊,簡直就是一群惡狼。


    徐禧此時真後悔年輕的時候沒有再多讀幾萬卷書,也沒有再多走幾萬裏路,要不怎麽連是“羊”還是“狼”這麽簡單的認識都給搞錯了。


    被西夏大軍團團圍困在永樂城中的徐禧麵臨他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一次選擇。


    要知道,人這一輩子,最關鍵的就那麽幾步。


    每走一步,都可能會麵臨著好幾種選擇。


    沒有幾個人能把和自己有關的選擇題全答對,如果能全答對了,那個人一定就是個“神”!


    徐禧此時有三個選項,要麽逃,要麽降,要麽等。


    逃,是個最好的選擇,這樣至少他有機會活下來,但永樂城將不保,這個方案被他立即否決了。徐禧的豐功偉績是和永樂城綁定在一起的,他怎麽會輕言放棄。


    降,是個最不好的選擇,因為徐禧讀過上萬卷書中沒有一本是教他怎麽投降的,全是教人怎麽英勇就義,赴死報國的,那句“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早就烙在徐禧的肝上了,要不怎麽會叫“忠肝”呢?所以,這個方案又被他否決了。


    等,是一個也好也不好的方案,好處是等到救兵來了,打敗西夏軍隊,永樂城就能守住,甚至還有可能反敗為勝;不好的是,要在等到援兵到來之前守住陣地,換一種說法,就是如果守不住陣地,就相當於在這等死。


    徐禧非常固執的排除了絕大多數將領提出來的“逃”的方案,決定“等”。因為,徐禧也認為“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裏”的,讓徐禧感到欣慰的是,他正好就是那個“少數人”。


    當時在西北蘭州有李憲,延州有種諤,隻有他們才有能力來救永樂城,徐禧毫不猶豫的向他們求援。


    曆史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候會出現意外。


    想不到的事情永遠都會在想不到的時候、想不到的地方和想不到的人身上發生。


    永樂城就出現了意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夏古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夏古獸並收藏水滸之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