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一隻鴨子,能值一座城?”兀顏光聽了馬上就跑過來湊到這幅畫前,那是一隻鴨子正要下水回眸一望的場景。
兀顏光一臉的不相信,“如果那麽值錢,為什麽不畫上一群鴨子,那樣豈不是可以賣更多的錢?”
“畫上的鴨子和市場上賣的鴨子不同,它們的價值和鴨子的數量無關。”
兀顏光認真的看了幾眼,還揉了揉眼睛,然後誇張的說道:“可我看這隻鴨子和市場上賣的鴨子沒什麽區別,它們都不會喘氣。”
耶律大石隻好閉嘴,兀顏光還不依不饒的問呢:“它會那麽值錢,你能告訴我這是一隻公鴨子還是一隻母鴨子?”
“嘿嘿嘿!”站在廳內四位穿著統一製服掛著“錦繡廳管事”牌子的蔡府工作人員,終於忍不住笑了起來。
沒文化真可怕,連鴨子公母都分不清。
兀顏光馬上臉一繃,“笑什麽?信不信我捏死你們。”好家夥,這家夥在別人家都敢這麽橫,到底是皇帝身邊的人,譜就是大。
他們馬上就不笑了,因為他們都怒了,這四位錦繡廳管事在蔡府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敢這麽說他們?如果不是蔡府的規矩多,他們一定會把兀顏光給扔出去。
四個人很有風度的鄙視著兀顏光,然後在心裏默默的問候了一句:“你算什麽玩意呀?”
兀顏光又“哼!”了一聲,才算罷休。
就在這時,廳門開處,蔡京在四位身材魁梧,腳步輕靈,一身錦繡的壯漢的護衛下,步入客廳。
耶律大石和兀顏光急忙上前施禮,“參見太師。”
蔡京見對方施的是平禮,隻是點點頭算還禮了,在大宋,除了趙佶,沒有人能和他平起平坐的,既便對方是外國人也不行。
“讓倆位久等了,坐。”蔡京說著,徑自坐在廳中上首椅子上,四位錦裝壯漢,站在太師蔡京身後倆邊,
耶律大石和兀顏光坐於客座。
四位管事立即奉上三杯熱茶,然後退至廳門處侍立。
“二位貴賓蒞臨寒舍,有何貴幹?”蔡京開門見山問道。
“寒舍?”耶律大石差一點笑噴了,“有這麽虛偽的嗎?”他強壓笑意,說明來意,“欣聞太師官上加官,朝野歡呼,我們適逢其會,自當前來祝賀一下。”
蔡京卻繃起了臉,合著你們空著手來表示祝賀的呀,外國人怎麽這麽不要臉?
耶律大石麵帶微笑,不慌不忙的從挎包裏拿出一個卷筒,取出一幅字,說道:“太師文壇巨匠,目光如炬,我偶得一幅名家的大作,如獲珍寶,簡直愛不釋手,隻是才學疏淺,不敢妄判真偽,請太師先鑒賞一下,免得搞出笑話來。”
“你能搞到什麽好作品。”蔡京心裏冷笑一聲,待他打開看時,表情漸漸變得肅穆起來。
耶律大石小心問道:“太師法眼,可是真跡?”
蔡京眼睛沒有離開那幅字,他點了點頭,說道:“是真的,這幅字我是看著他寫的。”
耶律大石捧起茶,說了一句:“這我就放心了,要是拿一幅贗品做賀禮,把我們遼國人的臉就丟盡了。”
耶律大石喝起茶,不再言語,為了打動蔡京,這幅字是自己特地從遼國帶到宋國,他相信在別人眼裏這幅字可能不會太值錢,在“老菜”眼內,則會效果截然不同。
送禮可是一門學問,最能體現的就是送禮人的學問。
蔡京手裏捧著那幅《萬安渡石橋記》,眼中細細品味著字貼中熟悉又親切的字跡,心潮湧動,思緒飛揚。
“……渡實去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
這世上沒有比自己更熟悉這幅字的人了。
這幅字正是蔡京的從兄蔡襄在泉州任刺史時期修建渡海大橋――萬安石橋峻工後的大作,那年蔡京和蔡卞哥倆還是十三四歲的少年,正好在泉州遊學,就住在蔡襄的官邸裏邊,他們有幸見證了那段令他們終身都難忘的曆史時刻。
蔡襄,字君謨,仙遊楓亭人。仁宗天聖年間進士,全國高考第十。蔡襄是一位相當有文化的人,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無論是他的文章、書法、政績、官聲、茶道、為人,無不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嘖嘖稱奇。
蔡襄曾長期在福建任地方官,初判漳州,後曆知福州、泉州,做過福建轉運使,也曾在中央任過諫官、知製誥,是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他的仕途頂峰就是在仁宗趙禎和英宗趙曙倆朝曾擔任過大宋的三司使,也就是“計相”。
不過,讓大家真正懷念蔡襄的不是因為他做過什麽官,而是因為他修過的一座橋。在蔡襄的主持下,在泉州修建了有曆史記載以來的第一座跨海大橋――萬安石橋。
萬安石橋,前後曆經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方才建成。橋全長三百六十丈,寬近二丈,全橋用花崗石砌築,跨江接海,宛若巨龍,氣勢雄壯。
一千年前,修一座跨海大橋已經非常的不簡單了,更不簡單的還在後邊。時至今日,曆經千年,經過無數驚濤駭浪的侵蝕和狂風暴雨的肆虐,那座橋仍然巍然屹立不倒,這是什麽質量?
這是蔡襄的質量!
這座橋簡直就是蔡襄品質的曆史見證和真實寫照,什麽是質量的保證?保證千年不垮才是真正的質量的保證。
看看現在建的橋,質量保證完全靠得是嘴,鋼筋水泥混凝成的“豆腐渣”,別說遇到地震了,就是遇到“車震”,都會出現意外。
所以,如果你走在這種橋上,最好是提前準備一個降落傘,以免在出現意外時,能夠抵消墜落時產生的加速度。
蔡襄是一位有品質的人,蔡襄的“品質”外延很廣,內涵更深。他的品質表現在做人、茶道、書法、文章、做官等諸多方麵上。
蔡襄的名言就是:“人這一輩子,做人最重要。”
據說蔡襄當時修建這座跨海大橋――萬安石橋的時候,不但驚動了海龍王,而且還驚動了“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他們都來給蔡襄幫忙,否則在大海邊上怎麽能建得起來那樣一座大橋?
看看蔡襄的人品有多好,好到神仙都來幫忙。
兀顏光一臉的不相信,“如果那麽值錢,為什麽不畫上一群鴨子,那樣豈不是可以賣更多的錢?”
“畫上的鴨子和市場上賣的鴨子不同,它們的價值和鴨子的數量無關。”
兀顏光認真的看了幾眼,還揉了揉眼睛,然後誇張的說道:“可我看這隻鴨子和市場上賣的鴨子沒什麽區別,它們都不會喘氣。”
耶律大石隻好閉嘴,兀顏光還不依不饒的問呢:“它會那麽值錢,你能告訴我這是一隻公鴨子還是一隻母鴨子?”
“嘿嘿嘿!”站在廳內四位穿著統一製服掛著“錦繡廳管事”牌子的蔡府工作人員,終於忍不住笑了起來。
沒文化真可怕,連鴨子公母都分不清。
兀顏光馬上臉一繃,“笑什麽?信不信我捏死你們。”好家夥,這家夥在別人家都敢這麽橫,到底是皇帝身邊的人,譜就是大。
他們馬上就不笑了,因為他們都怒了,這四位錦繡廳管事在蔡府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敢這麽說他們?如果不是蔡府的規矩多,他們一定會把兀顏光給扔出去。
四個人很有風度的鄙視著兀顏光,然後在心裏默默的問候了一句:“你算什麽玩意呀?”
兀顏光又“哼!”了一聲,才算罷休。
就在這時,廳門開處,蔡京在四位身材魁梧,腳步輕靈,一身錦繡的壯漢的護衛下,步入客廳。
耶律大石和兀顏光急忙上前施禮,“參見太師。”
蔡京見對方施的是平禮,隻是點點頭算還禮了,在大宋,除了趙佶,沒有人能和他平起平坐的,既便對方是外國人也不行。
“讓倆位久等了,坐。”蔡京說著,徑自坐在廳中上首椅子上,四位錦裝壯漢,站在太師蔡京身後倆邊,
耶律大石和兀顏光坐於客座。
四位管事立即奉上三杯熱茶,然後退至廳門處侍立。
“二位貴賓蒞臨寒舍,有何貴幹?”蔡京開門見山問道。
“寒舍?”耶律大石差一點笑噴了,“有這麽虛偽的嗎?”他強壓笑意,說明來意,“欣聞太師官上加官,朝野歡呼,我們適逢其會,自當前來祝賀一下。”
蔡京卻繃起了臉,合著你們空著手來表示祝賀的呀,外國人怎麽這麽不要臉?
耶律大石麵帶微笑,不慌不忙的從挎包裏拿出一個卷筒,取出一幅字,說道:“太師文壇巨匠,目光如炬,我偶得一幅名家的大作,如獲珍寶,簡直愛不釋手,隻是才學疏淺,不敢妄判真偽,請太師先鑒賞一下,免得搞出笑話來。”
“你能搞到什麽好作品。”蔡京心裏冷笑一聲,待他打開看時,表情漸漸變得肅穆起來。
耶律大石小心問道:“太師法眼,可是真跡?”
蔡京眼睛沒有離開那幅字,他點了點頭,說道:“是真的,這幅字我是看著他寫的。”
耶律大石捧起茶,說了一句:“這我就放心了,要是拿一幅贗品做賀禮,把我們遼國人的臉就丟盡了。”
耶律大石喝起茶,不再言語,為了打動蔡京,這幅字是自己特地從遼國帶到宋國,他相信在別人眼裏這幅字可能不會太值錢,在“老菜”眼內,則會效果截然不同。
送禮可是一門學問,最能體現的就是送禮人的學問。
蔡京手裏捧著那幅《萬安渡石橋記》,眼中細細品味著字貼中熟悉又親切的字跡,心潮湧動,思緒飛揚。
“……渡實去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
這世上沒有比自己更熟悉這幅字的人了。
這幅字正是蔡京的從兄蔡襄在泉州任刺史時期修建渡海大橋――萬安石橋峻工後的大作,那年蔡京和蔡卞哥倆還是十三四歲的少年,正好在泉州遊學,就住在蔡襄的官邸裏邊,他們有幸見證了那段令他們終身都難忘的曆史時刻。
蔡襄,字君謨,仙遊楓亭人。仁宗天聖年間進士,全國高考第十。蔡襄是一位相當有文化的人,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無論是他的文章、書法、政績、官聲、茶道、為人,無不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嘖嘖稱奇。
蔡襄曾長期在福建任地方官,初判漳州,後曆知福州、泉州,做過福建轉運使,也曾在中央任過諫官、知製誥,是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他的仕途頂峰就是在仁宗趙禎和英宗趙曙倆朝曾擔任過大宋的三司使,也就是“計相”。
不過,讓大家真正懷念蔡襄的不是因為他做過什麽官,而是因為他修過的一座橋。在蔡襄的主持下,在泉州修建了有曆史記載以來的第一座跨海大橋――萬安石橋。
萬安石橋,前後曆經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方才建成。橋全長三百六十丈,寬近二丈,全橋用花崗石砌築,跨江接海,宛若巨龍,氣勢雄壯。
一千年前,修一座跨海大橋已經非常的不簡單了,更不簡單的還在後邊。時至今日,曆經千年,經過無數驚濤駭浪的侵蝕和狂風暴雨的肆虐,那座橋仍然巍然屹立不倒,這是什麽質量?
這是蔡襄的質量!
這座橋簡直就是蔡襄品質的曆史見證和真實寫照,什麽是質量的保證?保證千年不垮才是真正的質量的保證。
看看現在建的橋,質量保證完全靠得是嘴,鋼筋水泥混凝成的“豆腐渣”,別說遇到地震了,就是遇到“車震”,都會出現意外。
所以,如果你走在這種橋上,最好是提前準備一個降落傘,以免在出現意外時,能夠抵消墜落時產生的加速度。
蔡襄是一位有品質的人,蔡襄的“品質”外延很廣,內涵更深。他的品質表現在做人、茶道、書法、文章、做官等諸多方麵上。
蔡襄的名言就是:“人這一輩子,做人最重要。”
據說蔡襄當時修建這座跨海大橋――萬安石橋的時候,不但驚動了海龍王,而且還驚動了“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他們都來給蔡襄幫忙,否則在大海邊上怎麽能建得起來那樣一座大橋?
看看蔡襄的人品有多好,好到神仙都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