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享年五十六歲,葬於家鄉楓橋錦嶺,福建人民為他修了祠堂,大文豪歐陽修先生親筆為他撰寫了《蔡公墓誌銘》。


    蔡襄的墓前有一幅對聯,上邊描寫的就是蔡襄做言官和修橋的倆件事。


    正是:


    五諫經邦,昔日芳型垂史冊。


    萬安濟眾,今朝古道肅觀瞻。


    如果非要再加上一句,就是:福建人民懷念您!


    蔡襄的人生就象那座萬安石橋,巍然屹立在福建悠悠的歲月長河中,蔡襄給後人,猶其是給福建仙遊人,留下了很多、很多……,讓人回味,讓人反思,讓人懷念。


    隻有人品特別好的人,才會被世人稱讚,才會被後人紀念。


    人品不好的人吧,……有空再說吧。


    蔡襄就是一位人品特別好的人。


    蔡襄是蔡京的從兄,因為他年長蔡京三十多歲,蔡京一直把他當父兄一樣對待,蔡京的父親蔡準一直在外地做官,工作很忙,很少能回老家一趟,在蔡京小時候,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他的從兄蔡襄。


    沒有人會想到福建仙遊楓亭的老蔡家在大宋會出這麽多名人。


    楓亭蔡家一門三兄弟相繼擔任過大宋的“三相”,蔡襄――計相、蔡京――宰相、蔡卞――樞相,這在大宋曆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空前絕後的。


    蔡襄是一位讓福建人民感到驕傲的老蔡家的人,這絕不是偶然的,因為一位把個人修養和品質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的人,會產生出巨大的人格魅力,會感染人,會感動人,會感化人。


    可惜,蔡襄沒有感化最需要感化的一個人――蔡京。


    蔡京後來取得了很多成就,幾乎每一項都超越了蔡襄,但蔡京從來沒有否認過,自己的每一項成就,都是蔡襄影響的結果。


    蔡京少年多夢,勤奮多思,博學多才,機敏多智,學習成績出眾,在他成長發育的青少年時期,他一邊長著個子,一邊長著知識,一邊長著腦子,一邊長著心眼。


    蔡京成長的過程,就是吸收消化來自蔡襄傳授給他的各種知識和信息的一個過程。就象木柴在空氣中燃燒後,會產生光熱和二氧化碳一樣。


    這個反應公式就是:蔡京是碳,蔡襄是氧,蔡京遇到蔡襄後發生了反應,變成了二氧化碳。


    這完全符合化學原理,問題是,蔡襄希望蔡京變成氧,因為蔡襄知道,氧對人類是最有益的一種元素,而二氧化碳則相對人來說更有害。


    可惜的是,化學公式沒錯,蔡襄錯了。


    蔡襄也真是的,碳怎麽會變成氧呢?碳就是變成鉛筆芯或者鑽戒也不可能變成氧的。


    蔡襄對蔡京影響最大的無外乎三件事,一是字,二是茶,三是官。


    福建仙遊楓亭的蔡家是書香門第,什麽是書香門第呢?就是家裏人接受的教育比較早,早到什麽程度呢?讀書寫字都是從胎教開始的。


    蔡京是書法巨匠,蔡襄是書法大家,因為年齡的原因,蔡襄的書法成名更早。


    蔡襄的書法造詣可不是自己吹出來的,蔡襄認為,吹牛,那是對牛的一種不尊重。而他又恰好是一位非常有禮貌的人。


    《宋史》記載,“襄工於手書,為當世第一。”


    一位大文豪蘇東坡認為,“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


    另一位大文豪歐陽修認為,“近年君謨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


    還有一位什麽也不是的西夏古獸認為,“其他人說的就省略了吧。”


    書法是一門藝術,在藝術上的造詣和成就,是由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決定的。


    蔡襄的字束縛在自己的品質中,如果連自己都突破不了,是難於創新的。蔡襄的字象他的人,沒有誇張,沒有華麗,也沒有虛偽,字如其品,既便有人讓他當第一,他都不當,這就是人品!


    蔡京跟著蔡襄這麽一位大書法家學字,運氣不是一般的好喲。


    蔡京則完全不同,他學到了蔡襄書法的精髓,但他不是一個隻會簡單的表演模仿秀的人,蔡京的字也如其人,更豪健,更逼人,因為他比蔡襄的野心更大,成就也就更大。


    蔡襄對學習書法的蔡京說過:“人的品質決定書法的成就,所以,你要想寫好字,做人很關鍵。”


    蔡京的回答是:“哥,我記住了。”


    其實,蔡京很快就發現了,蔡襄的字對自己來說是一種約束,他知道蔡襄的書法風格不是自己所追求的,僅管蔡襄的字當時已經號稱“變態”和“獨步當世”。


    蔡京那時隻不過是個毛孩子,他雖然看出了蔡襄書法的不足,他仍然按蔡襄的要求在反複練習著,他當時寫得最多的倆行字就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蔡京渴望突破,隻是能力不夠,所以時機未到。


    過去,藝術的成長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不象現在靠得是精心包裝,華麗出場。


    過去,藝術的突破也是一個毫無征兆,充滿意外,製造驚喜的時刻。不象現在,故意製造事端,追求一夜走紅。


    蔡京幸運的經過了一個“過程”,然後又迎來了一個“時刻”,為什麽說是幸運呢,因為大量事實證明,搞藝術創作的在“突破”之前不是餓死去了就是壯士斷腕或者太監自宮了。


    沒辦法,誰讓求包養又被慘遭遺棄了呢?


    命苦是吧?你可不能怨政府。


    那是在某年某月某一天的深夜,蔡京一夢驚醒,恍然大悟,“原來決定書法的成就並不是由人的品質決定的,和做什麽人更是一毛錢的關係也沒有,而在於人的想象力。”


    那天夜裏,蔡京振衣而起,秉燭而書,他寫下如下一句話:“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蔡京突破了,既突破了自己,更突破了蔡襄對他的束縛,然後,蔡京哭了,他想起了他的從兄蔡襄,雖然蔡襄那時已經死了都十多年了,他一想起蔡襄還是會忍不住想哭。


    很多人認為蔡京是個寡情的人,隻有蔡京知道,他對自己的從兄蔡襄的感情有多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夏古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夏古獸並收藏水滸之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