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沒有理解,甚至可以說是歪曲了蔡襄對茶的認識。


    雖然人的品質並不是決定茶的品質的決定因素,不過,蔡襄想對蔡京說的其實是後邊那句話:做人很關鍵。


    人品體現在茶外,蔡襄的意思是這樣的,泡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人。


    蔡京很可能是故意忽視了這一點,所以沒有突破化學定律,碳沒有變成氧,最終變成了二氧化碳。


    後來蔡襄丁憂守製,由京城回到老家。


    丁憂就是守孝,古代官員在父母亡故後,無論你官有多大,必須辭官守製,時間為三年。在丁憂期間,要停止一切娛樂活動,甚至不能生孩子。


    不能不說,這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製度。


    這時,蔡京和蔡卞還是倆位高中生,他們正好處於充滿旺盛學習精力和求知欲望的一個關鍵時期――即將麵臨高考。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老蔡家的祖訓。


    “你考不上一個名牌大學,這輩子就全毀了。”是老蔡家的共識。


    蔡京從小就接受著這種教育,考上名牌大學,進入公務員隊伍,然後當官,最後當大官,但沒人告訴他當了官該做些什麽,不該做些什麽。


    楓亭老蔡家因為持續有人做官,而且官越做越大,在仙遊最終成為一個大家族,在這個地方德高望重,深受鄉紳的尊敬,更直接的好處就是,老蔡家的無論是住宅、還是田地也都是這地方最大的和最好的。


    這一切,都是因為老蔡家有做官的人。


    蔡京就是在這種環境和氛圍中長大的,他知道當官的種種好處,他更知道,官當得越大,好處也就越大。


    蔡襄回鄉的這段時間,對於蔡京很重要,因為,每次和蔡襄在一起都會讓他進步。更重要的還是,他這個從兄比自己爹當得官都大,而蔡京與生俱來對官有一種崇拜、有一種追求、有一種渴望。


    蔡京對蔡襄的感情是真摯的,就象蔡襄對蔡京的感情一樣真摯。


    他們之間隻有愛,那是一種源於血緣而又高於血緣的友愛。


    蔡襄對這倆個小兄弟十分看重,待如已出,在最後的日子裏,蔡襄幾乎傾其所有,甚至還幫他們找了一些“奧賽攻略”,親自指導,這為蔡京和蔡卞兄弟倆人後來雙雙考中進士、正式進入公務員的編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蔡襄欣慰的看著蔡京和蔡卞倆個小弟弟在陽光雨露的沐浴下,茁壯成長起來,在他們的身上,能看到自己年輕的影子。


    蔡襄希望他們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走出一段精采又沒有遺憾的人生之路。等他們兄弟變老以後,也能象自己一樣,在老家仙遊楓亭心安理得的看那日出日落、雲淡風清。


    再後來,蔡襄一病不起。


    蔡京和蔡襄最後去看已經病得不成人樣的哥哥,蔡襄用幹瘦的手握著倆個小兄弟,氣喘籲籲的再次囑咐他們,“你們將來做了官,一定要記住,人的品質決定了官的品質,所以,要想做一個好官,一定要先學會做人。”


    象前倆次一樣,蔡京聽了點點頭,他說道:“哥,我記住了。”區別是這次他是流著淚說的,他是真心舍不得亦兄、亦父、亦師、亦友的蔡襄離開自己。


    當然,蔡京又象學字和學茶一樣,再次用他自己的思維得出一個結論,“官的品質和人的品質沒有任何關係,官的品質是由官的大小決定的,至於要做個什麽人,更是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雷鋒是個好人,他多大的官呀?”


    “人這一輩子,做人最重要。”這是蔡襄留下的最後一幅字,這是他對自己人生的總結。


    蔡襄的總結言簡意賅。


    當蔡京麵對這幅字的時候,心裏卻產生了另外一個結論,就是:“人這一輩子,做官最重要!”


    蔡京的結論發人深省。


    蔡京是一位勤於思考的人,他的品質決定了,他隻能是蔡京,成不了蔡襄。


    蔡襄走了,他自己沒有留下任何遺憾,他很安詳。


    蔡襄走了,他給後人留下很多,讓人懷念。


    蔡京和蔡卞哭得傷心欲絕,肝腸寸斷。


    那時的蔡京,哭得很真誠,完全是真情流露,他還是個少年,一切全是本色出演,演技也沒有現在這麽高,淚水卻比現在流得多。


    再再後來,蔡京和蔡卞兄弟手拉著手離開了他們的老家仙遊楓亭的故土,踏上了他們的哥哥蔡襄走過的老路,他們不再長個子了,因為他們都長翅膀了,終於要振翅高飛了。


    蔡京象蔡襄一樣做了官,而且做到宋朝能做到最大的官――宰相、甚至太師,蔡京在做官的成就上又超過了蔡襄。


    蔡京是獨一無二的,他取得的成就絕大多數都超過了蔡襄,至少在表麵上是超過了蔡襄。


    但蔡襄也同樣是獨一無二的,他的成就根本就不是蔡京所能超越的,猶其是蔡襄的品質。


    “做人很關鍵”,蔡襄曾經三次提醒過蔡京,蔡京都覺得和他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造成的直接後果在下麵一段對話中得到充分體現。


    這是福建仙遊的一位蔡氏後人和一位寫畢業論文到仙遊采風的學子之間的一段對話。


    學子問:“你一定知道蔡京吧?”


    後人反問:“蔡京是誰?”


    學子提醒:“就是《水滸傳》裏的那個蔡京,你們這裏的人。”


    後人回答是:“那個蔡京的戶口早遷到東京汴梁了,他現在是河南人。”


    頭一次聽說,學子愣了半響,隻好又問:“那你一定不知道蔡襄了?因為《水滸傳》裏提都沒有提過他。”


    後人一臉的不高興,他是這麽回答的:“你難道隻看過《水滸傳》一本書嗎?蔡襄的故事,我可以給你講七天七夜,你打算在這住幾天呀?”


    學子立即回答,“我可以住七天七夜。”


    後來,那位學子的博士論文《縱論官員的品質》新鮮出爐了。


    裏邊有一句話讓蔡氏後人深感欣慰,他是這樣寫的:


    “由於蔡京不聽他哥哥蔡襄的話,福建人民把戶口給他遷到河南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夏古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夏古獸並收藏水滸之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