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高俅升起中軍帳――這次行軍是輕裝簡從,輜重沒帶,哪來的什麽中軍大帳?
所謂的“中軍帳”就是那個小帳篷,它隻是一種稱呼,一種象征罷了。
全軍隻有指揮使以上的軍官才會有一頂小帳篷,其他人全得露宿星光之下,天當大被地當床,投身大自然的懷抱中。
小帳篷當然裝不進很多人,所以,中軍賬由帳內,改為賬外。
小賬篷前邊林中空地,兩軍都指揮使、都虞候,各營指揮使,監橋保義郎宣讚等十餘位軍官,依次行禮,散亂的排列倆旁。
高俅根據一早送來各營花名,除去未滿兵員、路上掉隊、傷損、生病、老弱,能過河的已不足四千人馬,照此發展下去,隻怕到了溪哥城下,不會超過三千人。
一切都跟劉仲武在廓州預料的一樣,局麵一天天在惡化。
此時,高俅麵色沉重,左右巡視諸將,厲聲說了一句:“我們的任務就是從此地過橋,攻占溪哥城。”
眾將校麵麵相覷,到現在才知道此次行軍的目標是溪哥城。
他們回答個“是!”都沒有底氣,聲音既不洪亮也不整齊。
高俅心裏更是一沉,還沒去呢,就有人先怯了,“此行有去無回,諸位將校,不可疑慮,本都和你們同生死、共進退,傳我將令:有後退不前者,立斬!這是軍紀,不是兒戲,聽明白了嗎?”
高俅這時候想起來軍紀了,他可能忘記他自己曾經說過的那句話了,“軍紀!軍紀是什麽?”
“聽明白了!”這次聲音稍微整齊了一點。
“所有掉隊傷損兵員組成一隊,返回廓州,其他兵員今天全部過橋,你們還有什麽問題?”高俅怒目圓睜,高聲喝問。
眾將校對視一眼,心的話“後退不前者,立斬!要是被斬了,還能說什麽呢。”
“末將遵令!”這次聲音明顯洪亮了許多。
高俅這才心下稍安,滿意的點點頭,吩咐道:“開始過橋。”
一聲令下,大軍開始動了,一隊隊,一排排依次過河,橋窄人多,岸邊到處都是等待中的兵馬,亂哄哄的,嘈雜聲四起。
看一個將如何,隻要看他帶的兵就知道了,也隻有高俅這種將軍能帶出這種兵來,沒有隊例,沒有軼序,沒有章法,隻有混亂。
大橋之畔。
高俅和宣讚站在橋邊耐心的督促著部隊過橋。
眼看著從早至午,大隊人馬從晃晃悠悠的大橋上魚貫而過,橋下濁浪排空,水聲轟鳴,橋上人生百態,多彩多姿。
同樣的路,一樣的橋,不同的人走過表現出來的意思卻是迥然不同。
膽大包天的跑步前進,渾身是膽的直立行走,膽小如鼠的四肢並用,還有一些嚇破膽子的――有吐的、有尿的、有屎的簡直多不勝數,引來一陣陣尖聲驚叫和起哄聲。
隊伍一點點從一邊向另一邊移動著,高俅和宣讚在最後一隊也過了大橋。
高俅立在大河南岸,腳踏實地,這才將懸著的心放進肚子裏,他一擺手,一隊親兵開始搬取早已經準備好的枯枝樹木,堆在橋上,過不多時,大橋上的木枝堆得象座小山般高。
一臉疑雲的宣讚問道:“你要燒橋?”
“劉將軍送給我一個‘錦囊妙計’,讓我‘過河焚橋,自絕歸路。’”
“真是一條毒計呀。”宣讚歎口氣。
“你說的不錯,一開始我也是這麽認為的,我本來想留著這座橋逃命呢,可現在看起來,這座橋留不得。”
“這橋燒了實在可惜,方圓數百裏隻此一橋,留下來可以造福一方百姓,發展當地的經濟建設。”宣讚在勸高俅。
“我隻是在執行命令。”高俅很堅決。
“這橋可是花了整整十萬兩銀子才建好的呀,”宣讚無限惋惜,“你燒的不是橋,你燒得是銀子。”
“你錯了,我燒得不是銀子,我燒得是一種選擇。”
宣讚愣了一下,無奈的嘰歪了一句:“別人是‘過河拆橋’,高將軍改成‘過河燒橋’了。”
“嗬嗬!這個成語更動聽。”高俅微微一笑,大聲說了一句:“點火!”
幾個士兵立即用火把點燃橋上木柴,煙火起來,風借火勢,火借風威,一把大火將“郡馬大橋”燒了個通紅,熊熊烈焰,衝天而起。
宣讚看著在烈火中被燒的“吱吱呀呀!”亂響的“郡馬大橋”,不覺動容,想說什麽,又沒說出口,近三百天的心血,幾十條人的生命,最後換來高俅的一把大火。
說不心痛,哪是假的,隻有自己養得孩子自己才會心痛。
兩岸士兵見到,無不駐足失色。
沒有人會想不明白,燒橋的目的是什麽。
那火越燒越旺,高溫炙烤的岸邊人立不住腳,後退數十丈開外。
約有半個時辰,大橋上鐵索開始熔化,一根根斷掉,最後,“轟!”的一聲,鐵索連著冒火的灰燼落入河中,濺起陣陣白煙。
對於劉仲武的這條“錦囊妙計”――“過河焚橋,自絕歸路。”一開始高俅還罵劉仲武呢,等他看到那些將校複雜的表情之後,他毅然決定了要堅決執行了。
劉仲武說的不錯,打仗打的是人,細節決定勝負。
目前發生的一切,沒有什麽是劉仲武沒有考慮到的。
高俅過河就燒橋,實出無奈。
此行,路途遙遠,崎嶇難行。糧草不濟,又無後援。敵情不明,後果難測。兵心一亂,不可收拾。連高俅都感到進退倆難,何況他人?
隻要留著橋,路上就會有更多的人掉隊,隻能先自絕後路,逼迫眾兵前行。
當事情變得比較複雜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事情簡單化。
據說,當一群人麵臨三個或三個以上選擇的時候,最容易出現混亂;當隻有倆個選擇的時候,人們則會出現猶豫;當隻麵臨一個選擇的時候,人們才會表現的最堅決。
從這個層麵上來理解,高俅燒得的確不是銀子,他燒得是一種“選擇”。
大橋已斷,三軍後路已絕,高俅和宣讚等眾軍將校,向著溪哥城前進,他們現在隻有一個選擇――就是向前、向前、向前前!
正是:
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所謂的“中軍帳”就是那個小帳篷,它隻是一種稱呼,一種象征罷了。
全軍隻有指揮使以上的軍官才會有一頂小帳篷,其他人全得露宿星光之下,天當大被地當床,投身大自然的懷抱中。
小帳篷當然裝不進很多人,所以,中軍賬由帳內,改為賬外。
小賬篷前邊林中空地,兩軍都指揮使、都虞候,各營指揮使,監橋保義郎宣讚等十餘位軍官,依次行禮,散亂的排列倆旁。
高俅根據一早送來各營花名,除去未滿兵員、路上掉隊、傷損、生病、老弱,能過河的已不足四千人馬,照此發展下去,隻怕到了溪哥城下,不會超過三千人。
一切都跟劉仲武在廓州預料的一樣,局麵一天天在惡化。
此時,高俅麵色沉重,左右巡視諸將,厲聲說了一句:“我們的任務就是從此地過橋,攻占溪哥城。”
眾將校麵麵相覷,到現在才知道此次行軍的目標是溪哥城。
他們回答個“是!”都沒有底氣,聲音既不洪亮也不整齊。
高俅心裏更是一沉,還沒去呢,就有人先怯了,“此行有去無回,諸位將校,不可疑慮,本都和你們同生死、共進退,傳我將令:有後退不前者,立斬!這是軍紀,不是兒戲,聽明白了嗎?”
高俅這時候想起來軍紀了,他可能忘記他自己曾經說過的那句話了,“軍紀!軍紀是什麽?”
“聽明白了!”這次聲音稍微整齊了一點。
“所有掉隊傷損兵員組成一隊,返回廓州,其他兵員今天全部過橋,你們還有什麽問題?”高俅怒目圓睜,高聲喝問。
眾將校對視一眼,心的話“後退不前者,立斬!要是被斬了,還能說什麽呢。”
“末將遵令!”這次聲音明顯洪亮了許多。
高俅這才心下稍安,滿意的點點頭,吩咐道:“開始過橋。”
一聲令下,大軍開始動了,一隊隊,一排排依次過河,橋窄人多,岸邊到處都是等待中的兵馬,亂哄哄的,嘈雜聲四起。
看一個將如何,隻要看他帶的兵就知道了,也隻有高俅這種將軍能帶出這種兵來,沒有隊例,沒有軼序,沒有章法,隻有混亂。
大橋之畔。
高俅和宣讚站在橋邊耐心的督促著部隊過橋。
眼看著從早至午,大隊人馬從晃晃悠悠的大橋上魚貫而過,橋下濁浪排空,水聲轟鳴,橋上人生百態,多彩多姿。
同樣的路,一樣的橋,不同的人走過表現出來的意思卻是迥然不同。
膽大包天的跑步前進,渾身是膽的直立行走,膽小如鼠的四肢並用,還有一些嚇破膽子的――有吐的、有尿的、有屎的簡直多不勝數,引來一陣陣尖聲驚叫和起哄聲。
隊伍一點點從一邊向另一邊移動著,高俅和宣讚在最後一隊也過了大橋。
高俅立在大河南岸,腳踏實地,這才將懸著的心放進肚子裏,他一擺手,一隊親兵開始搬取早已經準備好的枯枝樹木,堆在橋上,過不多時,大橋上的木枝堆得象座小山般高。
一臉疑雲的宣讚問道:“你要燒橋?”
“劉將軍送給我一個‘錦囊妙計’,讓我‘過河焚橋,自絕歸路。’”
“真是一條毒計呀。”宣讚歎口氣。
“你說的不錯,一開始我也是這麽認為的,我本來想留著這座橋逃命呢,可現在看起來,這座橋留不得。”
“這橋燒了實在可惜,方圓數百裏隻此一橋,留下來可以造福一方百姓,發展當地的經濟建設。”宣讚在勸高俅。
“我隻是在執行命令。”高俅很堅決。
“這橋可是花了整整十萬兩銀子才建好的呀,”宣讚無限惋惜,“你燒的不是橋,你燒得是銀子。”
“你錯了,我燒得不是銀子,我燒得是一種選擇。”
宣讚愣了一下,無奈的嘰歪了一句:“別人是‘過河拆橋’,高將軍改成‘過河燒橋’了。”
“嗬嗬!這個成語更動聽。”高俅微微一笑,大聲說了一句:“點火!”
幾個士兵立即用火把點燃橋上木柴,煙火起來,風借火勢,火借風威,一把大火將“郡馬大橋”燒了個通紅,熊熊烈焰,衝天而起。
宣讚看著在烈火中被燒的“吱吱呀呀!”亂響的“郡馬大橋”,不覺動容,想說什麽,又沒說出口,近三百天的心血,幾十條人的生命,最後換來高俅的一把大火。
說不心痛,哪是假的,隻有自己養得孩子自己才會心痛。
兩岸士兵見到,無不駐足失色。
沒有人會想不明白,燒橋的目的是什麽。
那火越燒越旺,高溫炙烤的岸邊人立不住腳,後退數十丈開外。
約有半個時辰,大橋上鐵索開始熔化,一根根斷掉,最後,“轟!”的一聲,鐵索連著冒火的灰燼落入河中,濺起陣陣白煙。
對於劉仲武的這條“錦囊妙計”――“過河焚橋,自絕歸路。”一開始高俅還罵劉仲武呢,等他看到那些將校複雜的表情之後,他毅然決定了要堅決執行了。
劉仲武說的不錯,打仗打的是人,細節決定勝負。
目前發生的一切,沒有什麽是劉仲武沒有考慮到的。
高俅過河就燒橋,實出無奈。
此行,路途遙遠,崎嶇難行。糧草不濟,又無後援。敵情不明,後果難測。兵心一亂,不可收拾。連高俅都感到進退倆難,何況他人?
隻要留著橋,路上就會有更多的人掉隊,隻能先自絕後路,逼迫眾兵前行。
當事情變得比較複雜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事情簡單化。
據說,當一群人麵臨三個或三個以上選擇的時候,最容易出現混亂;當隻有倆個選擇的時候,人們則會出現猶豫;當隻麵臨一個選擇的時候,人們才會表現的最堅決。
從這個層麵上來理解,高俅燒得的確不是銀子,他燒得是一種“選擇”。
大橋已斷,三軍後路已絕,高俅和宣讚等眾軍將校,向著溪哥城前進,他們現在隻有一個選擇――就是向前、向前、向前前!
正是:
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