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明,高俅睜開眼睛,恍如夢裏。
高俅看著身邊躺著的豔若桃李、柔若無骨的女人,忍不住用手捏了一下,他還問了一句:“這是真的嗎?”
睡夢中的女人驚醒了,她睜開懵懂又慵懶的雙睛,臉上飛過一層緋紅。
高俅一下就找到了幸福的感覺,“你叫什麽名字?”
“我叫李小紅。”
“你很溫暖。”
“可是你……”
“我怎麽了?”
“你很粗魯。”
高俅大笑,於是,溫暖的李小紅成了高俅第一個老婆。
高俅這個老婆絕對是的明媒正娶,隻不過是先上的車後買的票而已。
六天後,劉仲武帶著四萬宋軍和已經投降的蕃王藏征撲哥進入了溪哥城內。
三天前,劉仲武在積石山下,大道中央,接受了蕃王藏征撲哥的投降。
王城易主,軍心動搖,戰無可戰,進退失據,藏征撲哥選擇投降。
“我隻有倆個條件,歸還我們在溪哥城擁有的全部財產,包括山林、房屋、田地、和奴隸,保證我們族人的安全,如果你們同意,我們願意從此放下武器,接受宋朝統治。”
劉仲武對著“聖山”――積石山答應了藏征撲哥的條件,“沒有問題。”
“溪哥城之戰”就這樣結束了。
高俅親自在溪哥城外迎接劉仲武。
高俅和劉仲武見麵的時候自然的就象倆個老友久別重逢一樣,他們以禮相待,雙手相執,四目相視,麵帶微笑。
“高將軍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孤軍深入,是全軍學習的楷模呀。”劉仲武讚道。
“劉將軍胸有成竹,智勇雙全,算無遺策,是高俅進步的源泉呀。”高俅接道。
“高將軍鴻運當頭,福星高照,一舉成功,女媧娘娘都在保佑你呀。”
“劉將軍……”高俅想不起詞,果斷改了口:“劉將軍,請上馬進城。”
劉仲武和高俅“哈哈!”大笑,他們終於產生了默契,上了各自的戰馬,在笑聲中進了溪哥城門。
正是: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高俅再次和劉仲武相見,他已經完全改變了對劉仲武的看法,在熙州的不滿和憤怒也在這一刻化為烏有,消失殆盡了。
高俅從自己本來就不夠豐富的“辭海”中,再次永久性的“刪除”了一個詞――“劉壞水”。
高俅還問呢:“壞水!這是哪個混蛋給人起得外號?”
高俅知道,如果沒有這座橋,他無論如何不會這麽輕鬆的進入溪哥城的,至於自己的好運氣嘛……實事求是的說吧,完全來自劉仲武。
劉仲武才是“設計師”,自己隻是個“施工者”。
高俅發現,劉仲武也是一個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氣的人,就象種師道一樣,進城以後,他不禁對劉仲武感歎了一句:“為什麽我現在老是能遇到好人呢?”
劉仲武是這麽回答的,“人品好真是沒辦法呀!”
劉仲武再次見到高俅,他的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然這種變化比高俅更為複雜,誰讓他的頭腦“不簡單”呢。
首先,劉仲武認識到高俅並不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猶其當他聽說高俅竟然使用了自己的“錦囊妙計”――“焚橋斷路”之後,更是對高俅另眼相看了。
你想呀,一個一教就會的學生,哪個老師會不喜歡。
其次,劉仲武發現了自己和童貫之間的差距,“‘不行的人’看人很有一套。”
後來,劉仲武當麵對童貫做了一次深刻的檢討,“在人才使用上,不行的是我。”
童貫是這麽回答的,“我發現你越來越虛偽了。”
嗬嗬!一個生了九個兒子的老男人,當著一位太監的麵竟然說自己“不行”,是不是很虛偽?
如果“溪哥城之戰”發展的結局不是這樣完美,而以失敗告終,劉仲武和高俅一定會在“軍事法庭”上互相指責,互相謾罵,甚至互相撕咬吧。
如果真得發生了那種事情,過程一定更精采,可惜,那是如果。
所以說,在這世界上有一個好的結果遠比有一個精采的過程重要的多。
人們常說,過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
問題是,沒有過程,哪來的結果?切!
這日,熙州城內,北風呼嘯,冷而幹燥。
街道上除了行人,偶爾出現一匹飛馳而過的健馬,驚飛了一群嘰嘰嚓嚓叫個不停的麻雀。
童貫在這一天之內接到三份“軍情急報”,讓他享受了一次“過山車”式的體驗,從喜極欲狂、到樂極生悲、再到悲痛欲絕,這個心路過程可真完整和曲折呀。
第一份“軍情急報”就是廓州知州劉仲武在積石軍溪哥城送來的。
劉仲武設計,在天險之處修建了一座“郡馬大橋”,又派高俅率領一隻奇兵,猶如神兵天降,奪了溪哥城,迫使蕃王藏征撲哥投降,並迅速占領了積石軍全境。
捷報傳遞到了檢校司空、奉寧軍節度使童貫的手中。
童貫在官署中看完“戰報”,連拍了三下桌子,每拍一次就增加一個“好”字,他是這麽說的:“好!好好!好好好!”
積石軍一下,西蕃徹底解放了,這可是大宋百年的夢想呀,居然在童貫的努力下實現了。
蔡相……不!是蔡太師的‘四項國策’,其中的第一頂任務‘掃平青唐’終於完成了,自己總算沒有辜負國家領導人趙佶、蔡京和全國人民的殷切期望。
童貫表現的十分激動,他當然會激動。
不僅隻有童貫會激動,聽到消息後,整個官署衙門也激動了,很快整個熙州城都開始激動了。
官署中的判官、參謀、參議、幹辦等大小官員,紛紛來給長官賀喜。
童貫笑逐顏開,一邊命機宜文書根據劉仲武“軍情急報”,謄寫“功狀”報送“樞密院”,另一邊,則親筆書寫給大宋徽宗天子趙佶的報功“奏章”,剛寫了個開頭,外邊已經傳來陣陣鞭炮聲和歡呼聲。
童貫聽了更是喜上眉梢,樂不可支,他忍不住又嘰歪了幾句:“鞭炮真是個好東西呀。居然有人要禁止燃放煙火爆竹?一群沒腦子的家夥?你們為什麽不去禁煙?全世界都知道香煙的危害程度要遠遠超過放炮仗的危害。”
高俅看著身邊躺著的豔若桃李、柔若無骨的女人,忍不住用手捏了一下,他還問了一句:“這是真的嗎?”
睡夢中的女人驚醒了,她睜開懵懂又慵懶的雙睛,臉上飛過一層緋紅。
高俅一下就找到了幸福的感覺,“你叫什麽名字?”
“我叫李小紅。”
“你很溫暖。”
“可是你……”
“我怎麽了?”
“你很粗魯。”
高俅大笑,於是,溫暖的李小紅成了高俅第一個老婆。
高俅這個老婆絕對是的明媒正娶,隻不過是先上的車後買的票而已。
六天後,劉仲武帶著四萬宋軍和已經投降的蕃王藏征撲哥進入了溪哥城內。
三天前,劉仲武在積石山下,大道中央,接受了蕃王藏征撲哥的投降。
王城易主,軍心動搖,戰無可戰,進退失據,藏征撲哥選擇投降。
“我隻有倆個條件,歸還我們在溪哥城擁有的全部財產,包括山林、房屋、田地、和奴隸,保證我們族人的安全,如果你們同意,我們願意從此放下武器,接受宋朝統治。”
劉仲武對著“聖山”――積石山答應了藏征撲哥的條件,“沒有問題。”
“溪哥城之戰”就這樣結束了。
高俅親自在溪哥城外迎接劉仲武。
高俅和劉仲武見麵的時候自然的就象倆個老友久別重逢一樣,他們以禮相待,雙手相執,四目相視,麵帶微笑。
“高將軍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孤軍深入,是全軍學習的楷模呀。”劉仲武讚道。
“劉將軍胸有成竹,智勇雙全,算無遺策,是高俅進步的源泉呀。”高俅接道。
“高將軍鴻運當頭,福星高照,一舉成功,女媧娘娘都在保佑你呀。”
“劉將軍……”高俅想不起詞,果斷改了口:“劉將軍,請上馬進城。”
劉仲武和高俅“哈哈!”大笑,他們終於產生了默契,上了各自的戰馬,在笑聲中進了溪哥城門。
正是: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高俅再次和劉仲武相見,他已經完全改變了對劉仲武的看法,在熙州的不滿和憤怒也在這一刻化為烏有,消失殆盡了。
高俅從自己本來就不夠豐富的“辭海”中,再次永久性的“刪除”了一個詞――“劉壞水”。
高俅還問呢:“壞水!這是哪個混蛋給人起得外號?”
高俅知道,如果沒有這座橋,他無論如何不會這麽輕鬆的進入溪哥城的,至於自己的好運氣嘛……實事求是的說吧,完全來自劉仲武。
劉仲武才是“設計師”,自己隻是個“施工者”。
高俅發現,劉仲武也是一個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氣的人,就象種師道一樣,進城以後,他不禁對劉仲武感歎了一句:“為什麽我現在老是能遇到好人呢?”
劉仲武是這麽回答的,“人品好真是沒辦法呀!”
劉仲武再次見到高俅,他的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然這種變化比高俅更為複雜,誰讓他的頭腦“不簡單”呢。
首先,劉仲武認識到高俅並不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猶其當他聽說高俅竟然使用了自己的“錦囊妙計”――“焚橋斷路”之後,更是對高俅另眼相看了。
你想呀,一個一教就會的學生,哪個老師會不喜歡。
其次,劉仲武發現了自己和童貫之間的差距,“‘不行的人’看人很有一套。”
後來,劉仲武當麵對童貫做了一次深刻的檢討,“在人才使用上,不行的是我。”
童貫是這麽回答的,“我發現你越來越虛偽了。”
嗬嗬!一個生了九個兒子的老男人,當著一位太監的麵竟然說自己“不行”,是不是很虛偽?
如果“溪哥城之戰”發展的結局不是這樣完美,而以失敗告終,劉仲武和高俅一定會在“軍事法庭”上互相指責,互相謾罵,甚至互相撕咬吧。
如果真得發生了那種事情,過程一定更精采,可惜,那是如果。
所以說,在這世界上有一個好的結果遠比有一個精采的過程重要的多。
人們常說,過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
問題是,沒有過程,哪來的結果?切!
這日,熙州城內,北風呼嘯,冷而幹燥。
街道上除了行人,偶爾出現一匹飛馳而過的健馬,驚飛了一群嘰嘰嚓嚓叫個不停的麻雀。
童貫在這一天之內接到三份“軍情急報”,讓他享受了一次“過山車”式的體驗,從喜極欲狂、到樂極生悲、再到悲痛欲絕,這個心路過程可真完整和曲折呀。
第一份“軍情急報”就是廓州知州劉仲武在積石軍溪哥城送來的。
劉仲武設計,在天險之處修建了一座“郡馬大橋”,又派高俅率領一隻奇兵,猶如神兵天降,奪了溪哥城,迫使蕃王藏征撲哥投降,並迅速占領了積石軍全境。
捷報傳遞到了檢校司空、奉寧軍節度使童貫的手中。
童貫在官署中看完“戰報”,連拍了三下桌子,每拍一次就增加一個“好”字,他是這麽說的:“好!好好!好好好!”
積石軍一下,西蕃徹底解放了,這可是大宋百年的夢想呀,居然在童貫的努力下實現了。
蔡相……不!是蔡太師的‘四項國策’,其中的第一頂任務‘掃平青唐’終於完成了,自己總算沒有辜負國家領導人趙佶、蔡京和全國人民的殷切期望。
童貫表現的十分激動,他當然會激動。
不僅隻有童貫會激動,聽到消息後,整個官署衙門也激動了,很快整個熙州城都開始激動了。
官署中的判官、參謀、參議、幹辦等大小官員,紛紛來給長官賀喜。
童貫笑逐顏開,一邊命機宜文書根據劉仲武“軍情急報”,謄寫“功狀”報送“樞密院”,另一邊,則親筆書寫給大宋徽宗天子趙佶的報功“奏章”,剛寫了個開頭,外邊已經傳來陣陣鞭炮聲和歡呼聲。
童貫聽了更是喜上眉梢,樂不可支,他忍不住又嘰歪了幾句:“鞭炮真是個好東西呀。居然有人要禁止燃放煙火爆竹?一群沒腦子的家夥?你們為什麽不去禁煙?全世界都知道香煙的危害程度要遠遠超過放炮仗的危害。”